面对误解应该怎么做作文(如何对待偏见作文)

面对误解应该怎么做作文(如何对待偏见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4-01-12 18:15:55
面对误解应该怎么做作文(如何对待偏见作文)

面对误解应该怎么做作文【一】

孙武是一个有名的军师,他决定要训练一群宫女。孙武第一、二次发号施令时,宫女都在笑,于是,孙武***了小队长已是警惕。老师问我们:孙武应不应该这么做?

我认为孙武应该这么做。因为孙武是一个军师,他的士兵理应听他的话。士兵重纪律、礼节,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士兵。女士兵们不懂没关系,孙武给了两次机会,他们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胡乱笑场,孙武***死他们的队长已经算是极大的容忍了!

其实孙武***死女兵的队长还有一个理由:上行下效、上歪下斜、上梁不正下梁歪。平常身受宠爱的妃子升级为小队长,不禁大笑,然而普通的女兵看到小队长无心练 习,也开始嬉闹起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孙武当然不行随意处理,也不能找一个宫女来宰***。治标不治本,不如针对目标***死小队长,让他们学习刻苦耐劳的士兵,以后不管在宫中、***营地、荒凉的沙漠、多虫的`雨林,都有一定的规范,在最危险的时刻使出求生本领,不是很好吗?所以我觉得孙武是一个很有耐心又懂得自我挑战的人。

我觉得孙武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懂得如何处罚而恰到好处。有的人胡斩乱砍一通,却只是以武力来压暴而已。虽然小队长死掉,是一个不幸的事实。如果所有的营队都死了,只剩下他们怎么办?难道拔腿逃命才是宫女的做法吗?当然死一个小队长总比死一堆的小兵好,死一堆小队长总比亡国好。

所以,我认为孙武应该这么做。

面对误解应该怎么做作文【二】

年前,我正在小区里玩耍。突然,我看见我家楼上的'李奶奶手上提着一个大大的篮子艰难地走着。我急忙迎上去,接过奶奶手中的篮子哇!里面有不少年货,有糖、水果、饮料……还真的挺重的呢!

我一边走一边和他聊天以掩盖我吃力的表情。好不容易到了楼下,趁奶奶开门时,我把篮子换到另一只手上,把那只已经勒红了的手往裤子上使劲擦着。奶奶似乎看出了什么,忙说:“我来,我来。”我边说:“不用了。”边飞快地向楼上冲去,等送到奶奶家,我已经满头大汗,奶奶拿出毛巾给我擦汗,还拿出糖果对我表示感谢,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是寒假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面对误解应该怎么做作文【三】

这天下午,正好我值日。我关好门窗后,就撑起雨伞,准备回家。忽然,我看到学校门口有一个熟悉的背影,我慢慢地走上前去,原来是朝华,她躲在屋檐下避雨,正呆呆地望着外面的雨帘,衣角都被雨丝打湿了。我正想上前去帮她,却想起昨天发生的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在进行数学时,我正要修改一道题,发现自己忘带橡皮擦了。我向她借,她装作没听见,我到现在还生她的气呢!我现在为什么要帮她?

我故意从她身边走过,走了大约十几步,我停了下来,想:她不借给我橡皮,一定有她的'原因,我不能为了这件小事而斤斤计较呀。再说现在天也快黑了,雨又下得这么大,她该有多着急啊,还是去帮帮她吧。

于是,我走到她身边,对她说:“小华,我带了伞,我们一起回家吧!”她惊讶得张大了嘴巴,然后使劲地点了点头。于是,我们就共一把雨伞冒着雨回家了。

她的家到了,她红着脸拉着我的手,说:“小琳,你为了我,衣裳都被雨淋湿了。昨天的事,真是对不起。”“没关系,我们还是好朋友呢,这也是我应该做的事。”说完,我们互相道了别,我又撑着伞冲进雨里回家了。

虽然我身上湿漉漉的,但心里还是乐滋滋的。

面对误解应该怎么做作文【四】

偶然的一次机会得到了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一书,该书虽由两位中学校长所著,但其中许多教育教学案例隐含的意义使我们幼儿园教师也深受启发。书中的言语亲切自然,发人深省,故此书令人爱不释手,其中有些句子引起了我的共鸣。

为了建立积极的纪律,孩子们首先应具备的思想是分清好坏;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孩子不要混淆好和不动,也不要混淆坏与活动,然而旧的纪律常常把它们混淆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积极的纪律、工作的纪律、良好的纪律。而不是建立静止不动的纪律、被动的纪律、屈从的纪律。

反思目前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大多希望孩子安静地坐着、听着,认为那样才是好孩子,才叫守纪律。我曾观摩过一次音乐活动,教师通过巧妙的图谱设计,专业的音乐技能引领,使幼儿完全浸润在唯美的“山谷回声”中,幼儿的活动兴趣和能力完全被调动起来,大家手舞足蹈。可当个别幼儿忍不住站起来配合教师进行和声部分练习时,教师立刻加以制止。这种现象在幼儿园里并不少见。表面看来,教师似乎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纪律,但实质上混淆了“好和不动”,从而扼***了幼儿灵动的表现力。我想,让幼儿静而灵动、动而有序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为此,我们要摒弃“好是不动,动是不好”的思想,用好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吸引孩子,让爱“动”与爱“静”的孩子均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静止不动或游离在外。 真正有个性的思考常常跳出习惯思维,在美好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应该认可与欣赏学生思考中那些建设性的、创造性的。甚至与标准答案激烈冲突的想法——教师应该相信,所有思维火花都是值得谈论的,而值得谈论的问题当然是有益的,只有思与思的碰撞加之心与心的接纳与宽容,才会有教育的超越。在教育教学中,奇思异想是创造的火苗,万不可轻易掐灭!

这段话给我们的感触特别深,很多教师能够欣赏学生建设性的、创造性的想法,但很难接受学生与标准答案存在激烈冲突的、有悖常理或道德的想法。笔者曾观摩过一个活动“忙忙碌碌的夜晚”,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夜晚有许多人在辛勤工作,以引发幼儿的感激与敬佩之情。活动中,教师问:什么人在晚上工作?大多数幼儿说保安、医生等,其中一个幼儿的回答出乎意料:小偷。这当即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哄笑,而教师也马上给予否定。如果当时教师能认识到“另类”答案很可能说明该孩子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引导幼儿谈论“小偷这样做对吗?‘偷’是工作吗”,那么就有可能了解他已有的,保护他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促使他进一步思考。

学生不是橡皮泥,而是刚刚挖掘出来的树根。在雕塑家的眼中,橡皮泥是可以按着自己的意志任意揉捏成想要的形象的。但“根雕”的原则正好相反,你必须尊重那树根的原始形状,尊重它的本质特征,然后因势象形,装饰它的优点,夸张它的造型,才能将它塑造成完美的工艺品。

纵观我们的学校教育,确实有不少教师把学生当作橡皮泥。教师将一切预设得相当周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一旦节外生枝,教师便会及时制止。或采用“巧妙的方法”把他们硬拉到预设的框架中。如,在一次大班科学活动中,在讲菱角的外形特征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请你们看看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摸摸有什么感觉,闻闻有什么味道。于是,幼儿开始观察、触摸菱角。有一幼儿叫道:“老师,某某小朋友在掐菱!”教师马上制止幼儿的“掐菱”动作,强调是看看摸摸闻闻。在这里,教师把幼儿当成了橡皮泥,不顾幼儿的实际表现,按自己的意志揉捏。其实,教师让幼儿摸菱的目的是感知菱的软硬,难道“掐一下”就远离教育目标了吗?我们认为教师应把幼儿看成有待雕塑的“树根”,尊重他原有的探索方法,因势利导,如:“你掐了一下发现了什么?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以引导幼儿围绕教育目标积极思维,促进幼儿获得新的发展。

书中像这样值得我们回味和深思的句段随处可拾。轻轻地掩上书本,等待下一次的重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