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孩子进入高三,您一定感到这是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希望尽自己所为来支持孩子的学业吧?我们都知道有许多种方式表达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和支持,比如常常与孩子谈话,强调高考的重要性;比如天天给孩子炖鸡汤,从早餐到夜宵全都精心准备;比如胡萝卜和大棒一起用上,许诺考好了有什么奖赏,又威胁考不好会如何糟糕……这些做法,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呢?要让孩子有良好的状态来复习和,家长怎样做才最好呢?
希望养育健康的孩子,自己先要做健康的父母。希望孩子有良好的心态,自己先要反省和调节自己的心态。同样是为孩子端上一碗鸡汤,有的时候让孩子感觉到支持和温暖,有的时候却让孩子感觉到压力和不安??之所以造成这样大的差异,就是因为端鸡汤这个行为背后传达的含义是不同的,而归根究底是父母自己的心态造成的。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它的命名来自于一个美丽的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是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他深深地爱上了自己创作的一个少女雕像,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感动了爱神,最后使雕像获得了生命。在心理学上,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育者真诚的期望和信任可以使学习者的行为逐渐接近教育者的心理预期,所以又称期望效应。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自信非常重要,但自信是从哪里来的呢?一方面固然受到以往学业成败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周围的人,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信心。考试成功一定会提高孩子的信心吗?不一定,如果父母对他说:“这是偶然情况,不要骄傲啊!”孩子会感觉到,父母认为自己“通常”甚至“正常”时是考不了这么好的,自己并不是真的聪明、学习好,只是这次运气好。
考试失败一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吗?也不一定,如果父母对他说:“你确实不应该考这么差。我想这是一次失误,你可以从这次失误中得到宝贵的教训。”这时,孩子会感到,在父母心中,自己是比较有能力的,这次失败并不代表自己会永远失败下去。
父母要真正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积极的期望才会传达出来,否则,虽然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而努力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不一定得到好的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学习了皮格马利翁效应以后,误以为积极的期望就是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于是,当她看到班上一个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做出了一道不是很难的数学题时,就非常高兴地表扬他。
可是,这种做法让这个同学心里头很沮丧,他想:“这么容易的题,如果是别的`同学做对了,老师根本不会表扬的。可是我做出来了老师就这么高兴,可见老师觉得我很笨,也许我是真的比别人笨吧。”这个例子中,老师所犯的错误并不是不该对学生表扬、鼓励,而是这个老师在心底里其实就是觉得这是一个“差学生”、“笨学生”,这种消极的信念通过她的行为传达给了学生。家长们可以扪心自问:如果自己都并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考好,那么又凭什么去期待孩子的好成绩呢?
为了支持孩子更好地迎接高考,父母也要调整自己对高考的认识。诚然,高考是人生中的重要事件。但是,如果认为“学习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以后你就什么都不好”?这样把整个人生的幸福都压在高考一件事上,是一种不符合实际的极端看法,孩子的考试焦虑由此而重。
有的高三学生曾经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家长的压力之下,就象个囚徒;饮食起居都被照顾的很好,还又请家教又买书,他们自己却节衣缩食”。这样的做法无疑会传达一种“高考对于整个家庭都是无比重要的”信息,让孩子想都不敢想如果高考失败了会怎样。
对于高考重要性的认识,通常不是轻视了,而是过分地夸大了。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好象漫不经心,于是感到非常着急,恨不得天天对孩子讲道理,强调高考的重要性。但实际上,许多这样的孩子不是不重视高考,而是感到高考太重要了,重到自己无法承担和正视。这样的心态,就像有的人在感情上用情很深又很敏感,所以不敢轻易陷入恋爱一样,表面上的不在乎是一种自我保护。
这些孩子可能会感到:“如果高考失败了,那简直是糟透了。”而这种让人非常焦虑的想法常常是父母长期的言行传达给孩子的。所以父母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结果会怎样?”答案不会是世界末日。社会正在变得更加多样,有许多种方式可以获得文凭和教育机会、增长个人能力、获得好的工作、追求个人幸福。
父母有了健康的心态,对于许多事情的判断和处理自然合情合理,“过犹不及”,“无为而治”;相反,没有解开自己的心结,就好象歪嘴和尚,好经也会念坏。就像大家都知道,孩子需要倾听和理解,但自己焦虑万分的父母,常常把沟通变成了单向的灌输施压。有一个平衡健康的心态,父母才能真正倾听孩子的苦恼和需要,理解孩子的自身特点,为孩子提供温暖和支持。
有心的父母在关心孩子的成长中总是不断地反省自己,也不断地学到东西。高三也是这样一个过程。衷心地祝愿您和孩子一起度过积极健康的一年!
我的愿望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因为医生能为病人解除痛苦,救死扶伤,是个崇高的职业。
假如我是一名医生,那该多好呀,发生非典,我会在最快的时间内研制出最好的疫苗,去治非典,我会用我的智慧去预防和治疗非典,让全世界的人都不害怕各种流行病;为了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会发明一种糖果在拔牙前先吃下这种糖果,拔牙时就再无痛苦。
假如我是一名医生,我想为那想无法戒烟得人们做一件大好事,发明一种特效药水,只要浇点药水再烟上,那么抽这根烟不但对人体无害,而且能够治疗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假如我是一名医生,我会到祖国的边远的地区,为穷困山区的老百姓治病行善积德。
总之,假如我是一名医生,医学界的各种疑难杂症我都想一一攻破,我要做一个在世
华佗,我要将祖国医学发扬光大,成为世界名医,你说我能做到吗?我想我一定能,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好好学习,不怕苦,不怕累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理想一定会实现。
有这样一个地方,它包含着人生万象,生老病死,欣喜悲伤,一声啼哭,一个个新生命在这里闪亮登场,一丝哀伤,总有人在临终的关怀下将双眼闭上。这就是医院,我把它比作人生大舞台,从拿到执业医师证那天起,我就在这个大舞台上演绎着青春旋律。在重复的工作中我感受到了医务工作者的价值所在,也到了被病患折磨的痛苦。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我希望一走进医院就有种温馨的感觉,处处散发着阳光的味道,医护人员就像我的亲人一样,能给我关怀和温暖,鼓励我战胜病魔。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我想,我需要的不仅仅是精湛的技术和满意的疗效,我希望,接待我的医生不要冷漠职业式的考问,能不厌其烦的倾听我杂乱无章的述说,我希望,护士带着真诚的微笑,像久违的朋友带给我坚强和自信,唤起我对生命健康的向往。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我也许会变得敏感多疑、焦躁不安、蛮不讲理,请你们千万不要介意,请你们理解我的心情。敏感与不安是源于我对疾病的恐惧和对医学知识的缺乏,焦躁与蛮横是因为我多么渴望健康,多么想与所有的人一样享受生命。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我希望在就医的过程中,别让我走太多的冤枉路,不要再透支我已经虚弱的身体,或者让我的家人跑来跑去延误我得到治疗的时间。还有,多年的病痛,我已经囊只羞涩,所以我希望医生手下留情,能用便宜的药就别用贵的,能用国产的就别用进口的,没有必要的检查就不要让我破费,希望医院每一个人都能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其实,只有站在患者的立场换位思考,我们才能了解到我们的不足,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们谁也免不了成为一名患者,我们虽然有治病的权利,可是我们没有不生病的特权。即使我们自己没有过生病的经历,可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呢?当我们由一名医生、护士转变成一名患者时,我们不是同样地对医院的种种不合理的制度、现象表示过愤愤不平吗?可是随着角色的转换,我们似乎又淡忘了身为患者时的种种不满。
当我们穿上了白大褂时,不要忘记自己肩上神圣的使命,让我们设身处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想一想,拿出我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用友善的双手,活出我们医者独有的风采。
假如我是一名医生,我会把所有人的病都治好,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活着,让他们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寿齐。
假如我是一名医生,我会救那些偷吃粮食的老鼠,因为他们的蛀牙被虫吃了,我还要不忘告诉它们:要做一只好老鼠。
假如我是一名医生,我会乘坐飞船去问问月亮:你为什么总是闷闷不乐?是不是和朋友吵架?在学校闯祸?
即使我帮不了所有人,帮不了老鼠,帮不了月亮,我还是一个白衣天使,我会借我最美的翅膀,在心灵的天空,展翅飞翔。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