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的意思是什么呢?中国自古以来素为“礼仪之邦”,能够想见我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十分讲究“礼”,而这个礼的源头我们就能够追溯到中国长远的历史。在历史中,各各朝代、各各年代都十分注重礼,无论是典故中的礼记、论语都有记载关于礼的事。
礼,是能够从一个人的生活中所作所为看出他是有礼还是无礼,并且《礼记.曲礼上》说:“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有了礼的作用因而能保持和谐,如果没有了礼,就会发生危机。所以礼是一定要学习的,由此可知礼的重要性。
“礼貌”的意思是什么呢?是表示敬意的仪容,能够解释成彬彬有礼。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名,礼貌不仅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良好的美德。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所以有礼貌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能够化解处理纷争,“礼貌”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礼貌会变成怎么样呢?一个无礼的人会使人厌恶他,觉得他是个没有教养、没有品德的人,有一句俗语说:“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又有一句话说:“人而知礼,天下可治;人不知礼,禽兽不如。”也因而在生活当中,“礼”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了礼会使自己被他人排挤,不受他人的欢迎,因而封闭自己无法接纳他人,无法感受到他人对他的好,进而会使自己与世隔离。
“礼”是需要学习的,有句话说:“不学礼,无以立,举止进退皆是礼。”那么要如何才能具备礼呢?要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礼的人呢?礼是要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养成的,而非以命令行事,因为命令是无法打动人心的,况且命令执行只有做做表面功夫而已,无法打从心里真心诚意的表达出来,这样子到头来也只是白费功夫罢了。
一个人待人首先必须有礼貌,因而这样才会有人瞧得起他。总而言之,“礼”在生活中、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缺一不可的。有一句话说:“礼节为处世之本”,因此礼节是应有的礼貌,也是做人处事应该具备的态度。无论在何时何处,人人都应该具备礼貌,这样才会受到众人的欢迎。
每次说到旅行,我都会哭着喊着要去海边,因为我向往无边无际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和沙滩上给人带来的惊喜。
国庆假期到了,当我们一大家子准备去台州看海,我就兴奋极了。第二天,我们一大早就前往台州的蛇蟠岛。一路上,车子开开停停,过了好几个小时,终于离目的地不远了。我打开车窗想呼吸一下海边湿润的新鲜空去,可谁知闻到的是一阵令人作呕的咸鱼味,熏得我赶紧把车窗关上。
我们把车子停好,登上了海边的大堤,大海就出现了我们面前:没有无边无际,没有波澜壮阔,没有碧波荡漾,有的是满眼的浑黄,比我见过的黄河水还要黄;看了又看,也没看见什么沙滩。海边的小镇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通往码头的道路简直可以用上“水泄不通”来形容。
不一会儿,看见人流在往前移动,我们得知轮渡来了,就跟着人流前进。哪知,没走几步,发现脚下都是水,原来是涨潮了,海水淹没了码头。那水很浑浊,上面漂浮着各种各样的垃圾。大人们都脱下了鞋袜,准备蹚水过去。我皱着眉头,犹豫了好长时间,才下定决心,脱掉鞋袜,穿上拖鞋,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蹚过水。此时,表哥说他在水里好像踩到了什么东西,再也不想穿那双拖鞋了。有洁癖的表姐则对姨夫说,返回的时候,她死也不走这条路了。
站在轮渡上,上面的.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我已经没有兴致观看远处的景物。大约十几分钟过后,我们才登上了蛇蟠岛,用过午餐,我们本想租一辆车带我们去沙滩,可一问才知道这岛上根本就没有沙滩。有的是滑泥公园,可我们没有人想弄得一身泥,只好沮丧地回到码头……
此次出行,我们是尽兴而来败兴而归,也许这就是想象与现实的距离吧。我只能又一次“梦回海南三亚”,去看我想象中无边无际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光着脚踩在上面软软的,不时还会发现大海带给你的惊喜……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那似剪不断的雨丝悬挂着,阴暗的天让人惆怅,思绪又被牵回了童年时代……
童年的我们没有忧虑,不懂得感伤,不懂得惆怅,只知道尽情的玩、尽情的笑,有时候想要快些长大,不再受父母的拘束;现在的我们却向往哆啦A梦的时光机,把我们送回童年,穿梭在那无忧无虑的日子里。
清楚地记得幼儿时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呢?”那时的我们并不知道,这句话的回答代表着一个理想,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梦。“当老师”,脱口而出。老师的亲切,老师的无私奉献,老师的'无所不知,让无数的学生都拥护着老师。那时,“老师”这个职位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是神圣的。
小学里,望着老师威严的神情,听着老师传授的知识,觉得老师真的是知识渊博,因此,心中的那个理想——当老师,始终没有改变。
进入初中,欣喜于自己的成长,觉得离理想越来越近了。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学习显得紧张了起来,老师总是急匆匆地上课,急匆匆地下课,一节跟着一节,节奏是那么的快,似乎已经没有时间来思考理想这个问题了。
理想,老师?慢慢的对这个问题产生了疑惑。年龄的增长带来了叛逆。有时,对于批评会不服气,即使老师只是用温和的口气指出,也或许是一个误会,都会觉得心里不舒服。甚至有时会为了和老师呕气,故意上课不听。如果老师口气稍微严厉一点,还会和老师顶撞。那时候,觉得老师是最讨厌的人。由此,老师这个词在我的心里慢慢黯淡了。
步入高中,显得成熟了,面对老师,没有了小时候的拥护,没有了初中时的叛逆,只是单纯的接受老师教予的知识。和年轻的老师也许会谈谈心,因为年纪相差不大,但毕竟不会什么都说,因为老师究竟是老师。这时候,心中暗暗决定,长大了一定不会当老师。
就这样,美好的理想一步步被打碎,成为了现实。
高二的我们必须全身心投入,准备明年的会考,准备向高考进攻,这就是现实;从原来的梦想成为老师到现在不做老师的决心,这就是现实。
理想与现实,也许只是近在眼前的距离,但又或许是从天到地的长度。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理想,从稚嫩走向成熟,这样人生才会增益添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