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第一次晚自习下课,我第一个冲出了教室,在学校的大广场那里等他。过了好久,他没有来。本来熙熙攘攘的校园,因为学生的慢慢离开,渐渐的安静了下来。而我一个人站在还算明亮的路灯下面,想借着那昏黄的灯光,给自己一点勇气。终于听到了一阵跑步声,然后从夜色中隐约可以看见一个人朝着我的方向跑来。看到那高大挺拔的身影,我的直觉告诉我:就是他。他不是一个人先走了,而是一直忙到现在。他气喘吁吁的跑到我面前,喘着大气告诉我:“不好意思,让你等这么久。我是班长,估计以后都会这么晚。”看到他面满脸的歉意,我笑了笑说:“没什么,我也是刚出来。”就这样,两人结伴行走在昏黄的灯光下,他的健谈使我有些紧张的心情得到了舒缓。或许就在那一天的晚上,我就已经对这个比我大几个月的男孩产生了好感。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每天晚上他依旧来的很晚,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晚出来半分钟,仍是第一个冲出教室。我似乎喜欢上了这种在夜色中等待的感觉。在等他的过程中,满脑子都是他的优秀:会想到他在球场上挥汗如雨,会想到广播站播报他的文章。而我似乎也只能这样安静的想着他的好。不过,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想着想着,我就会陷入幸福的幻想。想到入迷时,忽然看到他就在我身边,我就像一个秘密被发现的孩子,一脸的.害羞。还好是晚上,他看不到我脸上的羞涩。(故事说到这,菲告诉我,这不是一个美丽圆满的故事,然后给我一个淡淡的笑容——编者注。)
二暧昧委屈靠近你就靠近了痛苦,离开你就离开了幸福。我站在暧昧的地方,深情的望着你,给你我的爱,练习着我最美的微笑,来掩饰我受尽冷漠委屈而依然爱你的心。中考后,我没有立即回家,而是一个人在房里呆着。一个人太无聊,我就去他家玩。他父母都外出上班了,就他一个人在屋里看球赛。看到我进来,他说道:“过来了,坐吧!”然后递给我一个阿尔卑斯原味棒棒糖。而我是不喜欢吃糖的。他给我剥开,递给我并说:“心情不好就吃原味阿尔卑斯。”我接过来并问:“为什么?”他一笑,露出可爱的虎牙并说:“因为我就是这么干啊!”我把糖放入口中,真的好甜。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中考的情况,他轻松的说:“反正该答的都答了,给不给分是老师的事。”又说:“你肯定考的不错,不用担心,你学习那么好。”的确,最后一段时间,我成绩提的挺快的,但他不知道的是,正是他的优秀我才努力向他看齐的。××年6月30号(编者注:菲见我惊愕的表情,解释到,这一天我就是记得特别清楚并笑着强调,这不是早恋),我在他家玩,我坐在床上,他坐在凳子上我们在看电视并随便聊着天。他问我:“你什么时候回家?”“再过几天就走”“哦!等你走了,我在去学书法。”“你学书法?”“是啊!从小就学”突然他一点点的靠近我,我心跳加速,但也不动声色,他盯住我的眼睛说:“你喜欢我吗?”我当时脸就红了,脑子一片空白,缓了一口气说:“喜欢啊,这个世上所有人我都喜欢。”他的目光缓缓离开我的视线,落寞的说了句“你可真博爱。”
傍晚两人在小区里不期而遇。两个人坐在花园的凳子里聊着未来,我出来时穿来的是吊带衣,夏天的蚊子特别多,咬得我浑身发麻。而我就手里拿着他拿过来的玉珠手链,摆弄着说,相转移我浑身发痒的注意力。突然一不小心,手链被我扯断了,珠子散了一地,找了好久,最终还是少了两个。但是,也已经深了,我们不得不回去了。第二天早上天刚亮我就跑出去找珠子,终于在一个花盆底旁找到了,回去又补一个觉。起来后我就去找他,在他面前伸出手,手心里是两颗我找到的珠子。“不是丢了吗?”“早上我又把它找回来了。”他又盯着我的目光。让我浑身十分地不自在。我突然想到,昨天晚上回去身上全是包,在身上抹了好多牙膏,是不是没洗干净啊?就在我在我想问原因的时候,他抱住了我。这是我第一次被男生抱。我当时都懵了,等我稍微清醒一点,才确定这是真的:他抱了我!“为什么?”他的理由竟是“你的衣服真漂亮!”“我坐明天的火车离开。”他什么也没有说,而我一直在回味那个拥抱:他的胸膛好温暖、好舒服。但当时紧张的心情却没有让我好好的去享受。以后的日子,我想着了魔一样,不管做什么事情,脑海里总是浮现那个画面,然后镜子中,自己的脸上都微微在发烫。第二天,我就坐车回家了,我多想他能对我说些什么,可是他什么也没有说。他背着书法用品朝南走,而我却是一路向北。就这样,手里提着很重的行李,站在那里望着他的背影。然后,转过身,背对着背,越走越远,我们两个的距离,也注定要这样吗
三初吻,迷茫?我为前世的约定而来,却怎么也走不出你的视线。我把所有的瞬间和过程结合起来,看透了世事与红尘,却怎么也看不透你的心。处于迷茫的边缘,我不知是进还是退?中考成绩出来了,我们两个的分数相当,但却没有过了那个省的分数线。但我的户口在农村,有补助政策,所以我上了那所省级高中,而他最终还是上了一所县级高中。巧合的是这两所高中,中间就隔着一条马路。虽然高中学习很紧张,但我们仍然会经常碰面。日子平淡的过着。直到有一天,学校的一个痞子C追求我。虽然我一直在躲避,但令我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次放假,我没有回家,和同学一起出去买东西,回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是傍晚了。突然同学接了一个电话:是C。C问她“菲是不是和你在一起啊?”同学吓了一跳,看了看我,然后说:“不在!”电话那边传来冷笑,“我已经看见你们了!”我的心猛地一紧,虽然快到宿舍了,但路两旁是一片小树林。如果C就在树林里,我向树林里看了看,虽然天色有些暗,但我还是看见C了,并且在C的周围还有几个男生。我和舍友都很害怕,舍友问我“怎么办?”我说:“不能会宿舍,万一他们堵在那里怎么办!跟我走。”然后我们就往校门口跑,给他打电话,他说他在外婆家,问我有什么事情吗?我急中生智的说:“我想借书,想写作业。”这是我抓住的唯一的救命稻草,我不想也不敢松手。还好他外婆家里他家不远,很快他就回来了。他父母都在外婆家,所以他家没人。
我一脸担忧的和同学站在他家里看他找书,内心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只知道我好害怕、好害怕。找到书他递给我说:“一本够吗?”我点点头,想极力掩饰内心的恐惧,拉住同学的手,躲避开他的目光说:“谢谢你,我先走了。”他说:“我送你回学校。”夜晚的天很凉,再加上我的恐慌,我有些哆嗦,他拉住我的手放在手里,然后放在口袋里,一直握着没有放开。到了校门口,舍友借故先走了,就剩下我们两个,他问我:“你是真的来借书的?”面对他关切的目光,我不想说谎。我好想把我的恐慌和无助告诉他,但我只说了句“有男生堵我,我害怕。”然后泪水就不争气的留了下来。他拥着我往校内走了走。快到宿舍门口的时候停下了,停在了一个宣传栏旁。我还是不停的哭,他把我拉入怀里,轻抚着我的头发说:“傻丫头,有人追是好事啊,哭什么啊!”我没有说话,一直在他的怀里哭。但,此刻,我的心不再恐慌、不再无助,他温暖的怀抱给了我停止哭泣的力量。“天黑了,你回去吧!”就在我话音落下的那一刻,他俯身吻了我。这是我的初吻,这一刻,世界变得那么的安静,我可以听到两颗心正在加速的跳动声。我不知道吻是什么感觉,但我却清楚的知道:我是真的喜欢上他了。当双唇分开之后,他什么也没有说。但我的心里明白,我们的关系更加的紧密了。回到宿舍,舍友问我,“他是你男朋友?”我本想摇头的,可一想到那个吻,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不是你男朋友,会主动送你回来,人挺好的。”听到这句话,我的心里满溢着幸福和甜蜜,但我不敢确定,我们恋爱了吗?四对不起把你的名字写在烟上,吸进肺里,让你留在离我心脏最近的地方。你的“对不起”不是我爱你的拦路石,因为爱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的宝藏,我要用一生来开采他。
某一天晚上,我们走在路上。他突然问我,“你喜欢我,是吗?”我没有回答,但他却说道:“你不用否认,你所有的心思都写在脸上。你的感情表现的太明显了。但是,对不起,我有女朋友了!”那一刻,我的心是说不出的痛。泪,徘徊在我的眼眶。我仰起头,故作轻松的说道:“终于有人要你了啊!”“她是我的初恋,我喜欢了她8年。”这一刻,我多么希望路灯可以再暗一点。这样,我就可以让泪流出来,让痛流出来。“不能做朋友吗?”“不能!”“为什么?”“因为我疯狂的爱过你!”“可是为什么?”“不合适!”“为什么?”“你太好了!我配不上你!”这句话,我一点都不信,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我从他躲闪的眼神里可以看出,那不是理由。“你的这份感情太沉重了,我还不起。”我没有再说什么。回去后,我哭了一夜。然而泪水很快就没了踪迹,但我的心依然是那么的痛。之后,他去上了大学。而我因为经常生病的缘故,父母给我配了部手机。然而我的手机费全用在了打给他的长途上面:他心情不好,只要一个电话,我就会陪他,一直到他困倦了。直到他心情舒畅了,睡着了,我才会挂断电话。我的手机就放在枕头下面,在几乎没有厚度的枕头下面,调成最大的震动。我只想在第一时间知道他的一切。(编者注:我说:“手机放在枕头下面对身体不好。”她说:“我知道的,可就是不舍得。”她的眼睛里泛着泪光,可她始终在笑。也许,回忆对于她来说,是一种美好和幸福吧。”)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报了一所离他还算远的学校。他在吉林,曾经,吉林就是我的目标。但现在,我想远离他。我报了海南三亚,最南方的一个学校。只是那个学校没有录取。而我又报了西安的高校,来到了外事。十一放假,我回家。谁也不明白:来回七十多个小时的路程,我为什么要回去。但我的心里却明白:我想见他。四个小时的电话通话,解不了那一种相思;然而见了面,只是一个象征式的拥抱。我也知道,我们没有未来。但我想在他还没有女朋友的时候陪着他。直到他的另一半来到他的身边,直到我消失在他的世界。(编者注:这不是一个无言的结局,而是一个依然在继续的故事。一个为了她的爱,全心全意投入的女孩,一个只想要给她的那份爱幸福的女孩,一个为了她的爱,只问付出不问结局的女孩。)
在最后,她说:“在现在这个时代里,为了一份没有结果的爱,全心全意付出的人,不那么多了。但她会一直坚持下去……
本文将点赞行为从两个分析层面(从心态上区分):一方面是信息发布者(或是“求赞者”),另一方面是点赞者。前者信息发布主体方向为强关系社区时,希望借此让亲友了解自己的生活或树立某种形象进而获得认可(本质上),而现代性价值观必然会对内容的选择、包装及发布产生引导性作用,常见信息发布类型有晒照片、发状态、发日志等,主要动机为群组趋同性(被理解)、认同感(被需要)、被认可及其他不确定因素。
本文提出的研究课题应该给予一定群体、地域的情景限制,我们将研究对象作为社会人来考量,发出点赞这一行动的主体是社会性的,脱离社会的人是不存在的,因而每个人总以各种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一方面,朋友圈作为自己的私人空间,应该存在一些自己想看到的信息,对于一些不咸不淡或者自己厌恶的信息会选择屏蔽,更何谈点赞或是与此相附加的道德绑架;但是本文探讨的是信息发布者来源于自己需要长期保持联系或者重新整合关系的人群,面对他们发布的信息,你会选择主动点赞、直接忽视抑或收到某种不确定因素被迫点赞。
中国有中国的好声音,八年一班有八年一班的好声音。她的嗓音时而清脆,时而尖锐。音乐课上,她甜美的嗓音一展风采,令音乐老师为她竖起了大拇指。家长会之前,每个小组都在为朗读比赛做准备。课间、饭后,所有人都在排练,她没有搭档,一次都没有练过。比赛时,轮到她朗读了,有些人是在等看笑话,觉得她不可能得高分。“春风吹过的每一个地方……”
她一开口,所有的人都震惊了,再配上好听的音乐,谁都不会想到,她的声音震撼了全场。间操课上的发言,更是一展尖锐嗓音的好时机,她向全校证明了自己,博得了全体同学热烈的掌声。
点赞主体的主动点赞举动(寒暄社交)以及违背主体意志的点赞举动(道德绑架)是我们分析点赞这一虚拟性社交行为的两个层面。换句话讲,本文将点赞放在现代化社交网络中,通过人际关系重建以及道德绑架两个维度对寒暄性社交进行理解。
其一,是社交关系维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对人际关系重整的方式的思考(信息化、虚拟化的交往是否可以取代现实生活)。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的社会转型期,不可逆的现代化进程往往会导致传统与现代在价值观、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方面的冲突,这导致中国社会不可能回到以往的人际关系模式,需要一些新的形式去满足人们对关系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种主动对于现代化要求的适应。
其二,中国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的道德话语、实践分析。需求引导行为目的,并决定行动方向,通过点赞来达到的人际关系重构是一种需求,而对道德绑架带来的反抗以及主观性屈服也是需求的一种表现。这表面上是一种社会变迁(转型背景下)人们价值观、个体主义张扬中对道德绑架的控诉,实质上“浅尝辄止”的人际关系(表面意义上的弱关系)在当代中国人际关系中是重要的,寒暄性社交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巨大的。而点赞从单纯道德上讲可能是令人恼火的,但通过各种诱因的全面考量,我们会更好理解事件发生的合理性,或者会成为其效益的获利者。
其三,研究群体的选择及研究方法的使用。之前我们提到要对事项研究框定一个范畴,从而制造一个可以讨论的平台,我们也不断看到过多的特例对本次研究主题的挑战,那么道德绑架是否真的过于沉重其实是一个时间(历史)范畴及其适用性的过程,在研究中不能以一概全、也不能以某类边缘群体的状态来否定问题本身的存在,过多地限定是否还具有原本的研究价值以及具体方法的选择成为我们下一步讨论所在。
(一)社交关系网络状态下的点赞
社交网络源自网络社交,主要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创建在线社区,通过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交互通路。这里我们主要涉及两类关系网络,即以QQ空间、微信朋友圈为主体的强关系网络,以及以早期的百度贴吧、豆瓣为主体的弱关系网络。
具体分析点赞在强/弱关系社区中的价值观原则是:在强关系社区里,点赞更多是在“用户有互动需求但表达需求不强(表现为没什么话说,或一时不知道说什么)”的情况下使用,其作用是“互动交流”而不是“信息认同”(这里要区别于“有互动需求且表达需求也强烈”的评论功能,本文主要讨论“点赞功能”);但是在弱关系社区中,我们更在意的是信息,是因为某个兴趣或者某个爱好点赞方才会感兴趣,而不是因为对人感兴趣才会对其信息感兴趣。例如,不熟悉的两个人,由于信息方有意义才互相关注,在此基础上,只有存在表达需求时才会有互动需求,如果点赞作为互动交流机制出现的话必然是失败的。
(二)点赞重建人际关系
曾经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关系社会的特征十分突出,那时人们的交往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即实体空间)实现的\',而现代互联网的出现,对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具有巨大影响,真正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交往方式,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即虚拟社交网络)。互联网正在重新塑造中国文化,并逐步造成了“个体主义”盛行的局面(作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西式的、“失范”的结构,极大地扩展了个体的交往范围和交往空间,而互动也具有平等和自由的特征)。中国社会自古源于家族、宗族社会,属于“整体本位社会”(以费孝通研究的“差序格局”为例),而互惠的信念是传统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信任状态,而这种信任是现代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机制之一。互惠在日常道德实践中的内涵往往要更加丰富,其中不仅仅是利益的交换,还涉及一系列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在传统研究中,互惠不仅作为一种义务,其交换双方关系并不完全对等,而且与社会关系网络是动态互动的。
(三)点赞构成现代寒暄社交
寒暄社交就是以寒暄语为基础,在不同的媒介中表现出有各自特点的现象,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社交形式化(缺少实质性交流)、社交肤浅化(炫耀心理与攀比)、社交广而不深(社交媒体上的寒暄文化,看起来是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解,实际上却在逐渐毁灭人性的温情,造成社交广而不深的尴尬局面)等。寒暄社交作为一种维系和谐人际关系的文化,在特定群体研究中不可或缺,即使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年代其有了新的发展和特征,还是不能丢失它的本性,即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融洽,更好地完成互动。为了更好地理解寒暄社交,我们以伴随点赞现象新兴的点赞之交群体(既包含强关系社区也包含弱关系社区)为例,认定点赞对于弱人脉的维系效益。
(四)c赞成为新形式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由“道德”和“绑架”两个词构成,两者相互修饰和限制。一般来讲,道德是社会情境下对秩序的认可,与价值主体的价值观有所重叠,框定可为不可为。“道德”来修饰绑架,表示绑架带有道德特性,含有善恶评价和软约束的特点;“绑架”来修饰道德,表示道德带有强迫性和要挟性的双重特点。综上,道德绑架即普通民众利用大众的道德观通过舆论、评论等形式胁迫个人或众人履行一定行为或终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实质是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结果一般是做了的也少有自豪感,不做的则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忐忑不安,比如半强迫性的捐款、本不该进行的道歉、sumaritan等。
但一般意义上将社会人或法律作为道德绑架主体的研究并不归为本文,道德绑架发生的可能性在强调群体和统一价值观的社会中,人们对道德力量的恐惧有时候甚于对法的力量的恐惧,因而西方现代文化理念(变迁的个体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道德社会是格格不入的,进而遭遇并难以承受许多道德的绑架,这也不是说道德社会就一无是处,一旦适应便会依赖它。强弱关系实际都存在,而点赞与否又是否只是一种个人的意愿,而其意愿背后的均衡因素又是值得我们思索的。在这种层面上,会呈现更深层次上的“点赞狂魔”以及“求赞”行为。
道路之所以如此干净,天空之所以如此蔚蓝,地球之所以如此美丽,那都与环卫工人付出了他们辛勤的汗水与力量,牺牲了自己奉献给了社会。环卫工人们让我们的世界多了一些“洁白”,少了一些“五彩缤纷”。
环卫工人之所以值得人们赞颂,那是因为他们让世界更加美丽。在夏天,他们在狠心的太阳下面,用他们那粗糙且充满皱纹的手,握着扫把,身上汗流浃背的扫着人们随意丢弃在道路上面的垃圾。太阳将他们的皮肤晒得乌黑。我们可曾想到就因为我们的随手一丢就给他人造成了多么大的麻烦。在冬天,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袄用他们那已经冻得发抖的手扫着地面上的垃圾。他们的工资并不多,但是他们干着比别人更苦,更累,并且人人都嫌弃的工作。但他们却坚持了下来,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可是在中国,仍然有许多人不仅不爱护环境而且因为觉得他们没能力而看不起他们。有一个新闻是这样报道的:一个大妈在一个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因为那个健身器材下有一片枯树叶,所以有一个环卫工人要去将它扫进垃圾桶中,可是当她准备将那片枯树叶扫出来时,那个大妈却大发雷霆对着环卫工人大骂一通,并且不让她扫那片掉在地上的枯树叶,说是打扰了她锻炼。而环卫工人却坚持要将那片枯树叶扫出来,那个大妈就抢过了环卫工人的扫把,对着环卫工人一阵暴打,而环卫工人只是防守并没有反击。到最后还是周围的`群众把那个大妈拉开了,可是环卫工人的手背上的骨头却折了,不仅如此,那个大妈还拨打了报警电话污蔑环卫工人打了她。当这个新闻出来时,我看见许多网友在评论区中对那个大妈的行为进行了抨击。同时我也为那个大妈的行为感到愤怒。
这则新闻反映出了当今中国的国民素质偏低。有些人不爱护环境,发子孙财断子孙路的行为。当然也有像环卫工人一样爱护环境为环保做出了贡献的人,他们身上的优秀品德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的。
环卫工人是“地球卫士”,而不是某些道德修养不高的人眼中只是捡垃圾的。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但不置可否的是他们的确为美化社会做出了贡献,所以他们的职业是神圣的,是值得让人为他们点赞的。他们值得我们的尊重。而那些破坏环境,不爱护环境的人是没有资格看不起他们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