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全职妈妈是一份没有意义的工作,甚至不认为这是工作。“整天在家里没事做”“不就带个孩子,有什么难的”“全职妈妈好可怜,过着伸手要钱的生活”······这类话经常出现于各种评论中,甚至亲朋好友的嘴中。
曾经我也很迷茫,觉得自己真的如那些人所说的,整天想的都是孩子,没有考虑自己将来是否要重返职场,没有学习新知识的计划,没有注重自己的身体管理,完全失去了自我。更可怕的是,我把这一切归结为“谁让我是全职妈妈”,而没有想过从自身找原因,没有想过全职妈妈也能拥有精彩的自我。
“做一位有自己生活而不是成天围着儿子团团转的母亲,这种心态可以说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为健康的礼物之一”。是的,父母有自己的生活且活得精彩,不只是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所谓言传身教,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其实给孩子的影响最大。热情开朗的父母,孩子也会积极乐观;爱阅读的父母,孩子往往也爱阅读;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父母,孩子不会粗心马虎······
“孩子面前,你想书写一个怎样的人生故事”,这句话提醒着我:你是孩子的榜样,难道,你要让女儿认为女人只能成为没有自我的全职妈妈?难道,以后孩子写《我的妈妈》的作文时写你整天做家务?难道,你不期待更精彩的生活,更充实的人生?不!我必须努力!目前,我也正在努力着。我开始制定年度计划,计划里包括亲子育儿、日常生活、自身成长这三大方面。我开始调整作息时间,注意饮食和锻炼。我开始每天坚持阅读、记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我开始关注新鲜事物,关注自己老本行的新动态。我唯有努力,才是真正在教育孩子。
首先,卡洛在这里很感谢各位10月8日以来对“征集旧衣物活动的参与和大力支持。征集期间,还是想和大家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此次捐助学校的一些情况。
这个叫丁桑慈善职业学校位于青海省最南端玉树,与西藏都昌地区接壤,有一个叫囊谦的小城内。是由囊谦县果切寺佛学院院长堪布个人所办。学校里的学生主要是由一群12-17岁左右的孩子(目前也有18岁-30岁左右的成人)组成。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都是在家里从事体力劳动。由于年龄的范围也已经过了政府希望小学的救助范围,这些孩子们没有上学的机会。为了不使这群孩子在文盲的阴影中忙碌一生而可怜的终老,数年来堪布一直奔走在各级政府,试图使这些特别的孩子们得到应有的文化、技能教育。几经协商,政府允许开办一所在囊谦县城以堪布个人名义的扶贫职业学校。
学校实行四~五年的教育。目前第一批学生40人,教师3人、厨师2人、杂务数人。学校开设一系列专门课程。其中包括:语言文字、数学、翻译学、逻辑学、医疗知识、工艺美术、唐卡、藏毯设计制作和佛教次第闻思修等大类学科;还有修辞学﹑、词藻学﹑韵律学﹑戏剧学和天文历法学等小分类学术。以上内容,不仅仅起到培育贫困孩子的作用,事实上已经包括了藏族传统文化的全部精髓和当代生产生活迫切需要的中外文化。因此,学校的定位是专业且眼光深远的。学校聘请专门的老师住校任教,根据学员的班级分别进行各类学科的传授。培育出来的人才,不只是对自己有改变命运的`实力,对民族的文化传承弘扬、汉藏文明的交流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推动。此等有长远价值的育人工程,是对国家民族进入大繁荣、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持。
学校实行寄宿生制度。学生的一切生活、住宿、学习用品,衣服等和师资、教材、人员工资等费用,都由堪布一人独自提供。
学校现在的建筑面积有5.5亩,每亩地购置费用有25万元。建筑房屋面积大约1500 平方米,每平方造价1300元,总费用三百多万。现有三名教师和两名厨师要发工资,教师工资每月4000元,厨师每月工资1500元。由于该学校不在政府义务教学范畴内,政府没有资金和补贴。所有的负担都压在了堪布一人身上。先前也有借款和贷款。目前只能暂时维持这第一批学生。曾经有电视台记者前去采访拍摄纪录片,也进行过详细的报道。目前严重缺乏资金,学校的建造也一再拖延。沉重的负担再加之原来学生租住的校舍的租金压力,不得不转到尚未竣工(目前教学房完全是毛坯墙体,桌椅缺乏)的校址里学习。随着藏区天气一天天变冷,很快就要大雪封山了,这也会使未完工的工程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造成更严重的威胁。
恳请大家不管是对旧衣物的寄送,还是资金的捐助,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和爱心。学校也会全程提供所有学员的照片、家庭情况等详细资料,全部建设过程、相关人员,衣物的派发以及资金募集运用都会通过网络公开透明,也会随时供社会爱心人士监督。
在此,我公布学校资金筹集负责人尕玛丁桑的相关账号信息:中国银行(广州素社支行):尕玛丁桑6216611900000288355;电话:15184345333。各位有缘人可随愿将善款金额、汇款时间和账户名称(如果选择网上汇款,可直接发送截图一同发送到堪布噶玛丁桑仁波切的邮箱2318835311@qq.com,以方便堪布查收。
关于更详细的学校近况,卡洛也会在11月中旬,亲自赴当地学校,为各位做更深入的报道(后续)。卡洛的电话:13916157809也随时为大家畅通。
关于果切寺,卡洛也想再做一些简介
几年来,堪布尽自己所能地做了很多对众生和佛教有利的事情。在汉藏两地朋友的帮助下,十几年来,对大约佛学院270名学员、闭关中心十数名长期闭关僧人和养老院43名孤寡老人所有的生活教育医疗等一切支出都做到了全部负担、完整地供养,培养了合格的僧才。现在数批毕业堪布(佛学教授)已经到各地担任弘法主持工作。由于果切寺与外地隔绝,交通不便,政府也帮助修建了十几里的路段。堪布几经努力恢复了地震后佛学院的建设,一切相关工程也都在持续进行。
愿所有见文的有缘人,能给予帮忙和支持!
我每天都费心思给孩子做好吃的,为什么孩子还是瘦瘦小小的?我有空就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为什么孩子还是很胆小?为什么我费尽心思把孩子送去名校,孩子的成绩却不理想可叹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真的是掏心掏肺,不辞劳苦。可有时候现实就爱开玩笑,辛辛苦苦付出了那么多,孩子的成长却不能如自己所愿。
书中把父母的这种心理状态称为“A-B压力陷阱”,有这种压力的父母普遍认为“只要我做到了A,孩子就能实现B”。带着这种压力去教育孩子,父母就会患得患失,容易走向极端。
要走出这个压力陷阱,父母就必须明白:尽管自己做得尽善尽美,也不能保证孩子就能成为自己心中的模样。没有什么是“尽在掌握之中”的,正确的行为并不能保证理想的结果。也许父母们会备受打击,但是,世上哪有平坦无阻的成长道路?说到底,父母应该看开点,随性点,保持良好的心态更有助于教育孩子。
这本书还有不少内容值得思考与探讨,也有一些方法、技巧方面的指导。里面时不时就冒出来的问题,能让每一位父母随时反思自己,可以说,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父母心灵成长课。
为什么要生孩子呢?
“为什么要生孩子呢?
”这是我最喜欢问家长们的一个问题,特别想看看他们脸上的表情。大多数情况下,家长们总会睁大眼睛瞪着我,好像我问了个傻得不能再傻的问题,就跟“为什么你要买车”或者“为什么你每周都要上街买东西”这些问题一样。通常家长们是这么回答的:
“我还真没想过为什么。”
“水到渠成呗。”
“因为我一直想做妈妈。”
“我觉得自己很适合做父亲,适合的事情就要去做啊。”
“说不出来为什么,只觉得是时候了。”
一般情况下,我不会强迫家长们给出明确答案,毕竟极少有人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回想23岁那年,我向妻子求婚,第二年便步入婚姻的殿堂。很多发展理论家都认为,男性到了二十三四岁,青春期就结束了,这样看来,我结婚的时候刚好步入成年,做决定想问题确实没怎么成熟,也没多少智慧。跟我自己的爸爸一样,我也是懵懵懂懂却又自然而然地做了父亲,从未真正考虑过这样做是何目的。
的确,我还真是没想过做一名父亲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也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人生会有什么改变。几十年一晃而过,现在开始能静下心来思考一番了,不过能否想个明白,这辈子恐怕也难说。
还记得儿子或女儿降生的那一刻、第一眼看到那张小脸蛋的感觉吗?此刻在你心底是否激荡起了一阵波澜?是否在你内心深处,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呢?
那一刻起,你的整个人生都将改变;踏入房间的时候,你还是一个孤单的个体,可是从离开房间伊始,你就彻底变了一个人;你会觉得有一种情感,它深深地打动着你,唤醒了你内心最深处的某种潜能,一种无比强大的潜能。
我们家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的情景,至今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妻子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分娩,小生命终于呱呱坠地;第一眼看到女儿漂亮的小脸,第一次目睹生命的诞生,第一次成为创造生命的一份子,我心中充满了无法抑制的喜悦,觉得整个人都融化了,不能自已。
还记得从护士手中接过女儿的那一刻,我的泪水便忍不住流了下来。我暗暗对自己发誓,这辈子要倾尽所有关爱女儿,保护她、照顾她;这个小生命从此便托付给我了,我的肩上从此便承受起沉甸甸的责任,心中于是有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就在那一刻,我全身上下都被喜悦包裹,因为我见证了生命降临的奇迹,那种感觉是何等强大、神圣,既令人心急如焚,又美妙得无法形容。
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女儿的降生就是上帝恩惠的最好证明。陪伴女儿长大的每一天、每一分钟,都让我明白了生命是如此美丽和动人。直到今天,我都还记得女儿跨出的第一步,说出的第一句话,第一次喊出我的名字;记得我扶她骑上脚踏车,跟在她后面跑,最后轻轻放手随她自由自在地骑行。还记得那一天,我亲亲女儿的小脸蛋,目送鼓起勇气的她,走进那无比陌生的幼儿园,踏入陌生的教室。过去的分分秒秒是何等刻骨铭心,可在做父亲之前,谁会料到自己竟然会有如此感受呢?
☆天使与魔鬼
女儿出生的那天,我和亲友们在产房外的过道里一起分享快乐,谁会想到,几个月之后,我们却抱着女儿踏入了范德比尔特儿童医院的大门。孩子娇嫩的身体插满了管子和线头,一旁的监视屏上显示着她的心跳和脉搏。我躺在女儿身旁,心里在想,这才几周大的女儿啊,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上课的时候,我会经常问班上的家长们类似的问题。其实跟他们一样,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自己付出了什么,也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会走上这条人生之旅,要承担何种义务和责任。至于以后应该做什么,人生有何转变,未来的生活会有哪些波折,我没有丝毫的概念。《在养儿育女中长大》一书的作者丹·阿兰德说得很好:
“亲子关系是世界上最高贵、最令人欣然为之付出的事物,地球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之相比。此外,为人父母也比世界上任何一种角色更加矛盾,它让我们时而充满希望,时而又害怕希望,时而执拗地坚守自己的立场,时而又敞开心扉向他人求助。养儿育女令人全身心投入,充满激情,有些父母可以将美好的人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可以表现得像个十恶不赦的魔鬼。”
做父亲之后,我也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优点,发现自己竟然愿意为了某个人倾尽全力,做到许多超越常人的事情—比如说,我可以连续3个昼夜不合眼,可以反复给自己的孩子注射药物,也可以凌晨2点钟从睡梦中醒来,打扫孩子呕吐的污物。记得有一次半夜醒来,怀里搂着女儿—当初医生把她送到我怀里的时候,小姑娘是多么可爱乖巧啊!可是那天晚上,小家伙因为病毒感染而剧烈腹痛,半夜醒来便开始呕吐,小床上到处都是她吐出来的脏东西,连头发里都有,睡衣也湿透了。我赶紧给她洗了个温水澡,梳理她那湿漉漉的头发。把里边的呕吐物清理掉,妻子赶紧给她换上干净的床单。可是没过多久,小家伙又吐了,早上5点前又吐了3次,于是洗澡、洗头、换床单,两三个小时里我和妻子就重复了3次相同的动作!(要知道,一晚上能替一个人打扫那么多次,是需要真正的爱的付出的。)
作为父亲,我一方面心甘情愿奉献自己,但另一方面,我也发现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自私。为人父母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最坏的一面,甚至产生过一些令自己感到恐惧万分的念头,正如安妮·拉模特在描述自己做母亲的经历时说的那样:“那时候,心里的一些想法太可怕了,要是说出来,估计耶稣都会气昏过去。”至于我那时,情况就更糟了,所有的负面情绪—愤怒、困惑、怨恨、刻毒、羞耻,在我身上都有,而且远比做其他任何事情时表现得强烈。养儿育女令我们身上的优缺点暴露无遗,我们可以表现得至善至美,也可能摇身一变,化作凶神恶煞。
想一想养孩子的过程中,你是否会觉得特别无助呢?如果有,列出3次类似的经历来。
你从这些经历中学到了什么呢?
如果可以重来,当时应该怎么做呢?
为人父母如何改变了你的人生?
贾斯伯和薇拉在寻找幸福。他们找过了天花板、阁楼、沙发底下……等,什么都没找到,一点幸福的味道都没有。偶然间,他们发现了幸福的消息,于是跑到乐琪小铺和小气银行去,还是没有找到幸福。正当他们心灰意冷的在路上漫无目的的走着,他们在公园的椅子上遇见了彼此,此时此刻,幸福诞生了。
什么是“copy型”家长?用书中的话来解释,copy型家长“要么将养育子女的过程看作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让他们纠正自己成长过程中曾经犯过的错误,要么就只是将孩子看作是‘子承父业’的人选而已”。
现实生活中,这类型的家长很常见。有些家长为了弥补小时候的遗憾,强迫孩子上某个兴趣班;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理想要让孩子来实现,左右孩子填高考志愿······这样的家长已经完全把孩子看作自己的附属品。这样的家长不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需要的是父母的引导,而不是不得不服从的命令。
我自己也曾属于“copy型”家长的一员。女儿出生后,我把她的小房间布置得粉嫩粉嫩的,认为公主房是最适合女孩的。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纯粹是满足自己所谓的“少女心”“公主梦”呀。为此老公也曾说我:“你是为自己布置的房间吧!说不定女儿不喜欢粉色呢?”当时我不以为然,直到看了书之后,真的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确实走入了误区,只考虑到自己,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也给我一个强烈的提示:教育孩子,要基于孩子的需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