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风云变化的时代,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然而唯一不变的便是纽带。空间的纽带,联系世界发展,时间的纽带,沟通古今之变;精神的纽带,汇通人心灵的交流。
空间的纽带,是国与国之间,合作共赢的发展意识。在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交织的当今世界,一直作为经济全球化大国推动者的西方大国,出现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究其根本在这些思潮的背后,零和思维作祟,抛开世界联系的纽带与不顾,违背历史规律于惘然,这样只顾一己私利的行为必将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时代潮流中得不偿失,因此顺应时代,顺应世界潮流的方法,便是有纽带意识,认识到唯有协同发展,合作共赢方能立足于世界,认识到唯有担当起大国责任,“立己达人,兼善天下”,世界的纽带才能发挥起应有的作用,引领全球关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时间的纽带是鉴古知今,学史明智的自省意识,100年前巴黎和会的屈辱振兴了中国人,也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凝聚起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强大动力。1949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正是选择了以史为鉴,中华民族才能由封闭半封闭转化为在历史长河中站得起身,立得住脚的风采大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更应当永久铭记,世代传承那些饱经历史长河涤荡,依旧熠熠生辉的真理:对和平的捍卫,对正义的坚守,对梦想的追求。70年风云激荡,中国始终牢记初心,践行誓言。时间的纽带是历史的望远镜,透过时间长河追溯过去的经验教训,把握未来前进的大势。
精神的纽带是经久不息的感动的力量。一年又一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以及那些默默无闻,却在用自己行动感化他人的人,他们的身上都蕴含着人性中最闪光,最美好的品质。无论是瞬间的壮举,还是经年累月的坚持,他们带给人的力量,在于不管世道人心如何变化,他们仍在坚持真善美,他们不但没有随波逐流,反而近乎苛刻的要求自己坚守某一种品质,人们对这样的品质也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正是这样精神的力量,联系起人性的美好,正是这样的感动,使人们在高尚中同行。
纽带,是一条勾连起世界、古今、生命与灵魂的道路,唯有遵从联系,顺应历史,生发感动,世界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国家才能把握格局,人性才能充满真善美。
现如今,时代发展飞速,新发现层出不穷,新创意无处不在。高速运转的社会,犹如一个飞轮,巨大的离心力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日渐疏远。而在这时,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纽带的重要意义。
纽带是什么?是一种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它让我们不再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单打独斗,让人历史处于困厄之中也能有承担的勇气和坚毅的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份家书化作纽带,承载着无尽的担忧与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化作纽带,承载着满心的牵挂与祝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杯浊酒化作纽带,承载着不尽的眷恋与不舍。这些纽带,承载着爱,让亲人远隔千里,依然能相互触碰到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有了信任的纽带,就有了“田横五百士”誓死报义的豪情,就有了联盟国守望互助的信心,就有了大家族九代同堂的祥和。有了忠诚的纽带,就有了臣子对君主的义无反顾,誓死相从;就有了战士为国家同仇敌忾,视死如归。
古人如此,今人何异?
战争时期,血脉是我们的纽带。十四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血脉中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呐喊声将中华民族紧紧的凝聚在一起,千千万万的同胞组成铜墙铁壁,化作冲破黑暗的力量。
和平年代,“中国梦”是我们共同的纽带。新中国成立初期,乒乓外交使我们与众多国家关系解冻;而后又以国宝熊猫为和平交往的象征,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如今“汉语热”“孔子热”更是让我们彼此交流融合,“一路一带”让经济全球化迈出一大步,中华儿女以梦为纽带,正昂首走向世界。
小到亲人朋友,大到社会国家,纽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以创新为纽带,连接起过去与未来;国家以利益为纽带,造就发展与共赢;历史以时间为纽带,串起昔日与现在;梦想与拼搏为纽带,连接起点与彼岸。
没有什么比纽带的连接更有力量。纽带看似普通平常,却陪着人们走过千年的漫漫长路。以爱为纽,以诚为带,连出缤纷别样的世界。正如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所言,“人类的具体历史,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所有人的历史”。
这世间从来未有一物可以孤立地存在。物质的纽带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拉近;精神的纽带将今与昔之间的距离缩短。正是因为它的存在,人们才能达到衣食和内心的富足。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势必无法再退回中世纪时“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局面。以国家利益为名的那条纽带,越过大洋,跨过峻岭,成为将世界各国聚在一起的神秘信使。丝绸之路经济带踏着张骞曾经跨过的沙尘向西延伸,一时间带动了中巴的铁路建设,为周边国家的基础建设带去福音;环太平洋合作组织促进了洲际间国家的经济往来,缓和了国家间的冲突,让各国在友好的氛围中传递文化、交流政治、带动经济发展;联合国更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中牵起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手,让其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立定条约、签署项目。国家相通,人民才可以跨国结友、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才可以在安定的环境中发展自我。可见,国与国之间,以国家利益为名的物质纽带是保证国民衣食富足的重要桥梁。
若说物质纽带让国家繁荣,精神纽带则让个人寻求到归属感,从而使其心灵富足。阅读史书,使我们与已逝之人建立精神的共通感,在“刺客列传”的刀光剑影中寻找“义”的内涵,抑或是在“白马非马”的机智诡谲中探索“辩”的技法。阅读诗歌,使我们与古之圣人促膝长谈,在“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的绵远悠长中找寻“隐”的奥秘,在“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自我宽慰中探索“释”的真谛。那些史书、诗文便是古与今的桥梁。它让忙碌于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人们不失了浓厚的根基;让在快节奏的工作中迷失自我的人们看清自己来自何方;让在物质世界逗留过久的人们重回精神的温柔乡。精神纽带构建起跨越时代的桥,让人们怀揣强烈的文化意识,丰富人的心灵。
物质的纽带横向跨越了万水千山,让人民享受衣食之安;精神的纽带纵向贯穿了古今之川,让人民享受内心之丰满。横纵桥梁交织相错,便是富足安乐的人间。
纽带,作为联系双方的关键,无论在生活的哪一方面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既然如此,那么何为纽带呢?我认为,纽带既非表面上的联合,也并不是将纽带两端的双方强行禁锢在一起的枷锁。它可以是人,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停留在精神层面、不具有实体的一种意识,是一种非强制的在自愿的前提下形成的联系双方的桥梁。
这种如同桥梁般的纽带并非刻意制造、人为提出,而是基于诸多原因在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上自然形成的。首先这是一种个人的选择,当社会发展到如今的水平,个人的力量已经很难达到像古时的部落首领号召、帝王崇拜那样一呼百应的效果了。个人想在社会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就像广厦下的蚂蚁那般渺小无力,因此,人们需要纽带作为连接,将个体融入集体,让一只蚂蚁融入一群蚂蚁,形成团结一心的蚁球,运用合力攀登高楼。在众方力量的汇聚下,在个体纽带的联系中,登上那高不可攀的顶峰便会多一些可能。
除此之外,纽带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选择。人类自古猿繁衍进化至今,在深远悠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同的足迹,在苍天厚土中产生了多样的文化与各自的社会发展形态,然而,这种各成体系、独辟蹊径的发展模式似乎遇到了瓶颈,突破性、划时代性的发展趋势似乎风光不再。此时纽带出现了,它将陆地上四散的子民凝聚起来,将各种文化凝聚起来,在这片旧土上迸发出新彩,在时代的洪流中推动着人类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面对着这样的人人都应当珍视的“纽带现象”,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利用纽带输送痛苦和灾难,而应该在精神上将个体与整体联合,将国家与世界接轨,将过去与未来交融,以“共同体”的概念带动全人类和谐共处。正如回响着悠长驼铃的丝绸之路上重绽的“一带一路”风姿,用中国的力量为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便利,在纽带的联系下互利共赢。正如那吸引中外目光的“鲁迅对话雨果”文艺活动,在不同文字、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激起中外文化互鉴的涟漪……
我欣喜于纽带的出现,更期待着纽带进一步发展,这种经济上的互助、文化上的交流只是一个开端,当人类开始超越民族的局限,看淡利益的追逐后,必将迎来更辉煌的明天。
纽带有很多,血缘、地缘、共同的理想、经历、利益等,都可能构成“纽带”。但整体上来说,所有纽带可以分为义、利、情三类。
所谓义,就是共同的信仰、理想、信念;所谓利,就是共同的利益。义、利都可以凝聚人、团结组织,但义凝聚的组织与利凝聚的组织,是否哪个更高尚、更有效,二者又是否截然对立,即所谓“义利之辩”,是两千多年来儒家的核心命题之一。
儒家高谈义理,看不起利益。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概意思是君子都是靠信仰、理想、信念的纽带团结在一起的;小人都是因利而聚、因利而散,说的好听点会举商人的例子,难听点比如抢劫团伙、盗窃团伙。这颇有点像德鲁克讲的知识型员工与劳动力,前者追求自我实现、自主权、工作价值与意义;而后者就像机械,加多少钱(油)干多少活,因为利益大家才聚合协作。
孟子、朱熹都是孔子的信徒。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谈什么钱啊,有仁义就够了!宋儒程颢说:“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天下事,不是义,就是利,非黑即白,你到底选哪个?
好在有墨家,墨者多来自当时的社会下层,即农工商,没那么“高尚”,注重经世致用,它们认为“义,利也”,主张义和利是一致的。墨家缺少传人,不过宋代永嘉学派树起了功利之学的大旗。宋代学者叶适说:“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你们儒生不要太迂腐,这所谓的“义”,说到底还是利的交换。
那么,市场经济中,以企业的眼光怎么看义利之辩呢?在凝聚一个团队、建设一个组织时,如何处理义和利呢?
首先要抛弃义利二元对立的想法,保留灰度;其次要除去义、利二字自带的道德光环,不要觉得梁山好汉立了个忠义堂,就比打家劫舍的团伙更高尚。我们要承认利的正当性,有时候真小人比假君子要可爱,而现代社会契约精神的核心也就是利的博弈。亚当斯密还认为,市场竞争中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无意之中促进了公共利益”。
我们对人性应该有一种灰度的看法,人性本质上没有善恶之分,人可善可恶。孔子一派对人性太过乐观,“人之初性本善”,好像君子天天聊点信仰、理想当饭吃,知识管理者天天喝知识就能活。
在企业管理上,不妨采用一种工具理性的角度看待“义利之辩”。对已经“吃饱”的人,强化共同的信仰、理想、信念纽带;没“吃饱”的,要强化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共同利益的纽带。
义、利之外,还有情。爱情、亲情、友情、归属感、荣誉感、团队感等都属于感性的层面。毫无疑问这种共同的感情纽带,是维系一个组织和团队的重要力量。孔子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所以古代一些官员在守孝三年与朝廷需要之间,常常难以抉择。但古代法律在情与义之间是有决断的,它可不鼓励大义灭亲:“亲亲相隐”是古代刑律的'一项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苏联曾经发生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告发“思想犯”,实际上是摧毁了感情这一纽带,家也就毁了。对于一个团队,共同的经历,尤其是苦难经历、危机经历,常常能培养长久、深刻的情感。
我们观察古今中外一些杰出的组织、团队、行动,都受益于义、利、情的纽带。比如长征,义的纽带是革命的伟大理想和信念;利的层面是跟着走吧,跟着走或许还能活下去,有口饭吃;情是对战友、上级等等的感情,毕竟都共患难同生死过。
利、情,是人的天性;义,是人的神性所在。尊重人性,致力于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感情、共同的信仰这三个纽带,组织一定可以保持团结、紧密,并持续发展壮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