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越来越好了,而年味反而淡了,这的确是一个让人难以释怀的话题。过年原本是最为快乐和幸福的时刻,此刻却引发很多年轻人集体吐槽,年轻人集体怀旧小时候的过年情节,更有一小部分年轻人,因为没有勇气面对过年回家种种责难与拷问,成为“恐归族”。媒体调查80、90年轻一代对中国年的感情,结果显示年味随着年龄增长热度退减,昔日那个欢天喜地的中国年,已成一种耐人寻味的怀旧。
现在的年轻人为何打不起过年的精神,对过年越发没有了那种热烈的情趣与兴致?为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享受也越发富足的今天,我们却对传统节日丢失了一种兴致勃勃的情怀?这个问题不只是关乎着大家过年能否开心,更关乎着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谁抢走了我们童年对过年那种眷恋情愫,又是什么让年轻人过年不乐观,反而“压力山大”?
年味都去哪了,年味为啥淡了?很多理智且颇为成熟的人,会说那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是啊,因为长大了,我们肩头多了责任与使命,更添了烦恼与忧愁,儿时过年那种无忧无虑的天伦之乐,也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消逝在成长之路上。小时候,过年吃顿饺子,有新衣服穿,男孩放鞭炮,女孩头上插朵花,这些今天看来似乎再平凡不过,甚至老土的过年方式,就足以让过来人大发怀旧之情。而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原来只有过年才会操办添置的东西,现在分分钟都能得到。孩子需要的东西家长可以随时去买回来;而成年人买新衣服更不是过年的“专利”,现在只需轻轻点下鼠标就能搞定;原来一年最重要的宴席“年夜饭”也可以在饭店订个套餐,免去油烟之苦……这些种种,让人们对过年没了期待,也迷茫着过年应该要干什么,“年味”慢慢变成了“乏味”。
一到过年,我们就会在网上发现很多吐槽,大家相互问候这过年还剩下啥,恍若只有对儿时的怀念。过年很累,压力很重。就业、买房、婚嫁,这每一个问题都是一种现实压力。当下,80后普遍成家立业,可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群体“被剩下”,他们在大城市打拼,却难有归宿感,身份与房子是留在这个城市似乎难以逾越的短板,只好以牺牲青春来打拼未来。在80后情何以堪的时候,90后步后尘而来,就业压力与生活压力成为年轻人头顶望尘莫及的两座大山。过年不是不愿意回家,很多人不敢回家,回家的成本足以让人生畏,更可怕的是不知如何面对亲友们那些不知所以然的问候。结婚了么?孩子有了么?在哪工作?收入还行吧?房子买了吗?这每一个问题似乎都量十足,难以招架。在社会压力普遍增加的同时,人们无暇对过年倾以太多的情感,年假顶多是难得休息几天。
传统节日中民俗文化逐步遗失,是年味越来越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过年赶大集变成了逛超市,过年燃放鞭炮如今成了一个纠结的话题,庙会文化已经很难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很多小朋友已经说不出过年的来历,我们传统佳节却丢失了太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我们从串门拜年到用电话拜年和传真拜年,后用电子邮件拜年,再用短信拜年,现在连短信也不用了,用微信;甚至我们连红包都不包了,而改用手机“支付宝红包”。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文化涣散了、消解了、搞乱了。春节的民俗被一个个地消除,以至于今天我们中国老百姓似乎已经不会过春节了。
年确实变了,以前的东西只剩下怀念,但是年的味道其实还在。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年就是回家的那份期盼。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我们对家的眷恋、对年味的追寻,应该是所有中国人不变的情怀。
坐落在海边的乡村小镇,汹涌的暗潮藏匿于宁静的表象,相依为命的祖父和孙女二人,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一栋老宅里。一个德军上尉的来到,打破了这一切:他所属的部队征用了这栋老宅的部分房间,指派他住了进来。身为普通的法国人,面对胜利的侵略者,祖孙二人的反应意料之中,他们只能用沉默来反抗,保持着自己最后的尊严。
钢琴,钢琴,这里有钢琴。初遇,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少女在壁炉前弹着巴赫,在这个战火无休的日子里,也只剩钢琴还可以聊以慰藉。窗外,刻意放缓的步伐终于来袭,年轻英俊的上尉伫立在琴后,默默注视着这场演奏,甚至不忍先开口去打破这美妙的乐声。然而,纵然同是艺术的爱好者也不能改变敌对的事实,上尉并没有博得少女的好感,反而让其更加厌恶为侵略者弹奏这一行径,她发誓,只要他还住在这栋房子里,她就不会再碰钢琴。事实上,谁能预想到未来会发生什么?最初的愤懑也难逃时光的打磨,她大抵也不会想到,自己最终会为了救他一命义无反顾的掀开琴盖吧,是的,在谋***的阴谋中,她用琴声留住了即将出门的他。使他免于和战友同样的命运,葬身火海。
炉火,炉火,这里有炉火。最初得知偏爱鲜花的上尉入住已成不可更改的事实时,她气愤的将瓶中一大把美丽的鲜花全部丢于壁炉中,任其燃烧成灰烬,是的,国恨家仇当前,当一个普通的国民不能拿起枪的时候,总要为尊严寻找各方出路,她没有选择的余地。寒冷的日子总是持续的太过漫长,炉火俨然成了致命的吸引力,当彬彬有礼的上尉请求一起烤火时,照例无人应答,祖孙二人不愿意和侵略者多说一句话,纵然他们知道这是一个真正的绅士,清晨出发前会留下早安,晚归时也不忘记道声晚安。上尉只好一个人自言自语,不顾祖孙二人刻意显露出来的仇视,真挚的述说自己内心的焦虑,以及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战争的怀疑。炉火烧得正旺,却是他回房的时候。
海洋,海洋,这里有海洋。像是要证实某种朦胧的情愫,上尉跟随妮安娜来到了海边,当少女从捕鱼的房子出来时,他却没有勇气再去前进,他该奢望什么呢?他能得到她的宽容和原谅吗?命运的齿轮不可逆转,浪漫主义无法在这纷乱的年代里诞生颂曲,那无可预知的爱情也只能被大海的咆哮声无情的淹没。妮安娜假装镇静的离去,只剩下一个背影在他的\'记忆里,可惜,就如那夕阳下的潮水,越追越远,最终模糊一片。法国另一部经典影片中,女子在海水深处自尽,那蓝的致命的颜色让她记住,这里有海洋。只有海洋,能藏住那来不及说出口的秘密。只是这次,大海也无法接纳上尉的倾诉,因为战争的时间长的让它心生倦意,所以,上尉啊,嘘,大海才刚刚睡着。
眼泪,眼泪,这里有眼泪。每个人都有要遵循的选择,妮安娜的好友选择参加抵抗组织,即使付出的代价是与年幼的孩子生别离。他们都固执的坚信,责任伴随着的牺牲已经不可避免。那么,就让离别的那天,让所有人的眼泪流它个大海汪洋?不,安娜不哭,她必须告诉幼小的孩子,作为一个坚强的法国人民,苦难当前,也必须让生活继续,眼泪只能藏在心里,因为谁都没有资格怯弱。烽火更是何妨?只是,往往让人不得不落泪的,不是告别后被迫面对的未来,而是还来不及珍重的过去。她终于在上尉面前不顾所以,纵情的流泪。那些深情和告白啊,最后只能无奈的道一声“再见”。那是他们此生唯一的一句对白。再见,再也不见。
这是一个关于国家与民族,人性与尊严,责任与牺牲,占领与反抗,忠诚与背叛的故事,故事的结尾,上尉离开法国,奔赴修罗场般的俄国前线,女孩为了完成好友、也是千万法国民众的夙愿,成了抵抗组织中的一员。窗台上那株天兰葵似乎还想要诉说什么,还有什么可以诉说呢?也许不久的以后,他就要倒在俄罗斯平原的焦土上,而她也会消失在盖世太保的行刑室内,只是,在生命结束前的那瞬间,他们的耳边是不是都会回响起对方在那台钢琴上所弹奏的巴赫前奏曲?他们的眼前是不是都会浮现那日日夜夜放肆燃烧的炉火?他们的心里是不是都在期待将看得清和看不清的眼泪都交给苏醒的大海?不,不得而知。因为苦难不许人崩溃,因为这一刻,爱情,沉静如海。
传说
关于过年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住在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过去
妈妈说她小时候过年可好玩了,因为平常吃不到好东西,于是村里的小孩都盼望着过年,盼望着吃肉、吃饺子、穿新衣服、看烟花,别提有多开心了!
当姥姥煮饺子时,姥姥的孩子们就坐在旁边看着,眼睛像是被姥姥控制一样一直盯着姥姥。饺子煮好了,全家人坐在一起大口的吃饺子,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守夜便更是欢乐。吃完饭就开始放烟花了------“轰”随着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冲上了天空,霎时漆黑的夜空变得一片透亮,大大的红色球状的烟花,把天空染得十分红艳,慢慢地红点四面散开了,人们的惊呼声还未完,另一颗烟花带着啸叫又急急地飞升入夜空,把红色的夜空变成了明亮的绿色、眩丽多彩。
现在
可是现在呢?放假只为了休息,也不盼望春节了,连新衣服、好吃的都构不成诱惑。
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打个比方,以前的人平常不吃糖,一到过年突然吃到了糖,所以开心、幸福;而你们呢,舌头一直泡在蜜罐里,早已麻木。你们平常就买新衣服,到了过年自然不显得珍贵了!”
如今,网络上已经传疯了-----年味真的淡了,可是究竟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是经济进步了,还是人心变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