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在窗前也焊了个不锈钢花架,摆上几盆“含羞草”、“滴水观音”、“蝎子兰”、“剑兰”、“吊兰”,使我家窗口别有一番情趣。
记得去年秋天,小余阿姨家的石榴开始结果了,瞧!又大又圆的石榴挂满了枝头,许多枝头都被压弯了下来,坠着的枝头异常惹人喜爱。
由于接受的阳光有多有少,所以许多果实都是半边青半边红。在绿叶的衬托下,红色的石榴赛过六月的鲜花。有些石榴熟透了都没有人摘,不由地咧开大嘴巴,露出了白里映红的“牙齿”,这些“牙齿”又像是藏在房子里水灵灵的胖娃娃。
我望着这些石榴,垂涎欲滴,忍不住随手摘了一个,轻轻剥开皮,石榴籽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像颗颗粉粉白白的\'小水晶,送进嘴里一咬,酸酸甜甜的汁液瞬间溢满口中。这甜味,这酸劲,难以用语言描述……果子都没了,每根枝头末梢却发出一叶嫩绿的顶芽。爸爸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不要摘采顶芽。我一直认为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但没想到秋天也是新生命的起点线。 点缀在我家窗口的花木,为我家带来了勃勃生机。
来过我家的人都有同感,他们临走时都要忘情地盯上一会儿,然后留下声声赞叹。
如同摇曳在风中的雏菊般,不张扬,不虚华。兀自的盛开,散发着淡淡的花香,不惊艳,却在人的心中留下淡淡的印记,像一团暖暖的、绒绒的阳光。
曾经,很喜欢悠闲漫步于午后温暖柔和的阳光之下,一副耳机,带着一份闲适的心情,随时出发。没有旅行人鼓鼓的行囊,只是简单到虚无的“行装”,然后轻松上路,一路寻觅……
踏过骄阳炙烤过的柏油马路,踏过日日经佛洗礼的麻石路,穿越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看过的景,如过往烟云,愈行愈远。然而,唯有它们,留在我心中,不曾远去。
在古色古香的丽江。那一日,在古城,竟碰着绵绵细雨,从天空飘洒下来,轻轻的、淡淡的。同街上行人,躲进旁边的店铺。站在屋檐下,街道笼罩在一片烟雨中,石桥旁是青翠欲滴的垂柳轻轻的飘摇着,与古朴的石桥在雨中相依。桥下的\'水在静静的淌着,轻若雾气的雨在水中打着旋儿,然后,不见。一石桥、一翠柳、一细雨,竟让我看的晃了神,不知怎的,脑海中浮现出韩愈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难得的江南景致,竟在这里,重新映入我的眼中。渐渐的,雨停了。青石板路上的人多了起来,我踏上了旅程,心中却是久久的回味。
有些景却带给人淡淡的感怀,让人思考着人生。
记得,在某个午后,天气一如往日的晴好。散步在街道,思绪随着风一起在天地间游走。不经意的回头一瞥,却是温暖至极的一副景象。普通的民房前,老人坐在房门口抽着烟,打着盹。旁边的小收音机嘶嘶的放着不知名的电台,老人随着乐声轻轻的摇动着躺椅,发出吱呀呀的声音,想必是半梦半醒之际吧。躺椅边一只花猫在洗脸,眼睛也微微眯起,安逸的很。没有夏威夷的海滩与阳光,没有巴赫与肖邦的名曲,只是一个普通还稍显破败的小屋前,一个有些老旧的收音机,但此刻的老人想必是很享受与惬意的吧。在这充斥着物欲的年代,见到这般景象,亦是有着淡淡感怀的。不知道,在年老后的自己,是否也能有相同的心境:能安逸、平静的接受着自己的人生,不徐不慢,从容应对。
一路走,一路看,你可以用着一个看客的心境,看着这些景,然后不做停留的继续行走,却是一路淡淡回味,悠长又悠长。
清明节快到了,而清明节有一个习俗——就是吃清明粿。为了吃到香喷喷的清明粿,老师让我们自己去采些做清明粿的必备材料——“青”。我疑惑着,正想问老师,老师像有读心术一般的告诉我们去问问爸爸妈妈就知道了。于是,放学后,我和同学就一起组团开始了“田间寻青之旅”。
搭着章心怡爷爷的车,没过一会,就到了我们的目的地田野。我迫不及待的下了车,兴冲冲的提着小镰刀,想快点最后看见那个神秘的“青初中”。由章心怡爷爷,我们排成一字型去找青。走了许久,章心怡爷爷突然停了下来,指着一片并不起眼的绿色,说:“看,那些就是青,你们采摘吧!这时候青长得不太多,都是零零散散的长。”
我顺着爷爷指的方向看过去,却只看见一片绿油油的。我马上就看晕了,到底那个才是青呢?我们走的更近了些,我定睛一看,终于在草丛中看见了青的庐山真面目-:青和其他植物长得不太一样,那片草丛一眼望去都是绿色的,而青的背面却有淡淡的白色。青的茎细细的`,是嫩嫩的翠绿。在它的最顶端有一片伞形的大叶子,越往下越小,一朵青就像一朵盛开的花。
我右手握着镰刀,左手轻轻握着青,然后用小镰刀的刀刃割断青离地面最近的茎,这样就收获了一朵青。按照这个方法,我们一下子收获了一大袋青。看着这一大袋青,我们笑了。最后,我们轮流和它合了影,本来累得没力气的同学们都在照相机前都来了精神,笑声在天野的上空回荡。
这一次寻青,不仅让我认识田野间的良药青,还让我收获了采青的快乐。这真是一次收获满满地“田间寻青之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