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秋日, 我和几个文友约好一起去尧山游览。那天,我们乘坐公共汽车在尧山以北的一个村庄下了车,然后步行向南走去。
沿路走过几个村庄,在窄窄的乡间土路上慢慢向上走,尽情享受着田园风光。路边的柿子树很多,红红的柿子挂满树冠。叶子也是红的,像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我没见过西山的枫叶,此时,我想起峻青的散文《秋色赋》中有这样一句话,“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不禁由衷地喜欢满目的柿子树。再看那柿子树时,就发现有几个柿子,红的晶莹剔透,已经很软了,他们叫它“丹柿”。个子高的王老师就走到树下摘下来,一人一个。吃在嘴里特甜,甜的醇正,甜的自然。这种树长在路边,长在埝畔,不施化肥,也不打农药。周围没有灰尘,没有污染,真是吃的放心。沿着小路再往上走,又到了一个村子。这个村子不大,不足五十户人家。他们住的是窑洞,靠南朝北。站在村子中间,可看到窑背后面的.山上的树木。在阳光的照射下清新、耀眼。
在村头的路口,有一个大果园,满地都是秦冠苹果,果园里没有一个人。走了很长的路,有点口渴,看着红红的苹果就让人流口水。都说想吃,却没有人上去采摘。王老师看着大家笑着说,“我去给你们摘。”
说着就鼓起勇气走到果园边上,又停了下来。回头再看大家时,会心的笑了。退回来时,就从地上采了几个蔓菁叶子。一边走着一边把蔓菁叶子塞进嘴里吃了起来。一边说,“嗯,这叶子好吃。”
大家都在笑,看着王老师手里那绿的发亮的叶子,我还是忍不住从王老师手里拿了一片叶子也吃了。大家又朝前走去。拐过一个弯后,路边一颗柿子树旁边,一个老妇人站在树下正向篮子里装柿子。树上搭着一个梯子,老人正在树上摘着柿子,一个一个的递给她。
我们问,“尧山离这还有多远?”
老太太说,“拐过弯就到了。”
老人说,孩子们都在外面打工,家里就剩他们两个人。这点柿子孩子们看不上,他们只好自己来摘。摘回去后,可以晒些柿饼,给孩子们捎去。老人非常热情的给我们一人挑了一袋软一点的柿子说,“回去用热水一泡就可以吃了。”
告别了老人,我们就继续往前走。没几步就转了一个弯,隔着沟就看见一个山梁,比我们的脚下高不出多少。向北望去,满眼是碧蓝的天空。天空下是金色的田野。向南望,还是碧蓝的天空有几朵白云。前面是一片柏树林,郁郁苍苍的柏树青翠欲滴。
我似乎感觉那两位老人在骗我们。“尧山在哪里? ”我不由自主的问。
张老师说,“就在前面。”
我还是一头雾水。连山的影子都不见,大白天说瞎话。我这样想着,就跟着他们向前走。走了不到一百米,就有一条羊肠小路。
“从这里下吧。”王老师说。
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正站在尧山顶部。 刚才一路走过的就是尧山北阴。
站在尧山顶部,北边是田园风光,村舍果园,一片繁荣的景象。南边是尧山南坡,尽是青翠的松柏和红红秋叶交相错综,美丽宜人。
从这个小路开始下山。没走几步,脚下根本已经不是路,尽是大块的石头,松树、柏树从石缝里长出来,一颗挨着一颗。顺着陡峭的石壁几乎是往下跳着走,多亏这些柏树帮了大忙,我们可以抓着树干不至于摔倒。就这样顺着石台一级一级的左拐右拐,似乎走了很久就看见了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丛林中,还有那彩色鲜艳的钟鼓楼。我想,这就是有名的尧山庙了。
我们走的满头大汗,此时,一股风不知从何处吹来,顿时感觉就像是处在人间仙境。远处的白雾笼罩着山峦,隐隐约约梦幻一般。近处,不知名的树,叶子醋红,红的通透。不知谁上去撞了一下钟,让人倍感幽静。
这时,就听见王老师和庙里的工作人员说,“我退休了可以在这里住下吗?”
工作人员说,“当然可以,每月交一百块钱的伙食费就行。”
我真佩服了王老师,想的真美。说句实在话,别说王老师,让我住在这个山上,我都是万分荣幸的。此时,我才体会到古代那些文人贤士幽居深山的闲情逸致。
图片
我们在这里拍了几张照片后,就接着下山。这一段路是用水泥切成的台阶,绕过几个弯之后,走到了台阶尽头,还是尧山的半山腰。在这里,有一条可以走汽车的大路。路上尘土飞扬,路边的草上、树上落了厚厚的一层尘土。我们小心翼翼的走在路的边缘高一点的地方,唯恐尘土钻进鞋子里。正走着,就有一辆拉着满满的石子的大车从另一个山头开下来。几个女士慌忙用丝巾挡在头顶,就这样一直走到山脚。
我们看见一直向东的整个尧山已经被挖的残缺不全,不堪目睹。
王老师说,“我认识一个挖石的老板,他是我同学的一个朋友。一次,我们在一起,他准备请我们吃饭。他就给我们谝他新购买的一种采石机器,是如何如何厉害。把车开到山上,很快就把山表面的树木土层铲的一干二净,然后把大块的石头吞进去,出来的就是石子,要多大是多大。我说,‘你就没有考虑过环境的问题?’。他一声不吭就走了,不请我们吃饭了。”
大家听了王老师的话都笑了。
王老师说,“本来请我们吃饭的,让我这一说,起来就走了,结果没吃成。”
尧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然而,她却正在经历着灾难。这天,我们怀着惋惜的心情离开了尧山。
尧山,珍重!
记得来时妻子叮咛说要我记得按时回去做饭,她和孩子上班上学回来有口饭吃会时一件暖心的事。那么,回吧!但只说上得山来才有多长一会,身心这样的脱开俗事才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却不得不要面对日日生活里的平凡琐碎,多少有些没有看够恋恋不舍的意思。但只怕就这样急匆匆的回赶也是不能及时做饭的了,世间之人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两难,有些比这大得多的事还需我们很好地去做。不脱红尘,就要爱惜红尘,珍惜处在红尘里的每时每刻,珍惜生命里那些美好的过往。
这一山的风不知吹过多少年,这里曾经有过怎样的沧桑巨变,无人知晓。自山有庙之始,来往拜谒者何止千万,中间自当不乏声名大振地位显赫者,但在大山久长的记忆里谁不曾是一个倏然而逝的过客?我辈更如草芥,来了,看了,去了,身心有所体悟,生命里有了这山上物事的渗滤,就是绝好的事。
自山下步行而上,只半个钟头即至庙群。这是一个相对平坦的所在,上上下下,三四个平台相连。从最大也是最下的平台的边缘往下望去,可以看出古人用石垒砌的痕迹。几十层片石块石叠加成了十几米高的直崖,足见人们用力之巨,用心之诚。这三四个平台之上,高高低低错落着十好几个神位。尧山华山两圣母,王母送子二娘娘,龙王观音马牛王,土地地母财神爷,药王关帝并岳飞,各各神明,不一而足,分明地小,再多出一些土地,定会古今中外各种神灵俱备。老百姓可爱,反正是神,供奉了就行,哪管他来自何处管的什么事,每年清明时节,举家来此,各据所需,一路拜了过去便是。三四年前曾来过此地,如今再来,更是比前多了一座算得雄伟的山门,门口墙上多了文物保护方面的牌子;原来的尧山圣母殿后,更添了一座比前大多了的新殿,还是供奉尧山圣母,飞檐斗拱,气势非凡。殿门外面,挂了一面金底黑字的字牌,上称圣母为“灵应夫人”,写有圣母神迹,也见此地灵犀。
我给岳飞鞠了一躬,敬他为国为民的忠心。在其他各个庙前均自停留了片刻,细看些门上字联门里供物,慢慢品味出了世人虔诚背后的辛酸——生活不易,有神护佑总是好一点的事,多几个神灵就多了几份保证。这里地方虽小但房舍挺多,稍加筛分即可选定几个可以奉拜的神位,平时拜拜,用得着时想那神灵也是用过供品的了,必会帮上一帮的了。好在中华之人自古宽容,天南海北供奉下来,神灵多多了去。各方神灵也似大度,并不见太多相扰相欺之事,更不存“异教徒”一说,僧道可以共语,人神亦能共食。
惟愿神灵有知,佑护一方百姓。
殿后西北角上石崖底下,建有一个小亭,亭子正中,圆石盖子下面,说是有个神泉。但观看左右,并没有什么泉水下流,只一股细水从崖缝渗出,不知神异从何而来。正自纳闷,却见亭边斜放着一个小小的碑石,上边写着前几年庙群扩建修缮之时,平常并不多大仅供二三个人用度的水流,竟然够了几十个人的吃用,多少显出一些神异。完工之后,工人感念此水,在此建了小亭以作纪念。亭下东边的崖壁上,刻有二字——神泽。字皆一米见方,隔出四五米距离,远远看去,有些气势。两字均勾划有力,运笔畅顺,神韵相似,应为一人所作。但前几年来时,走马观花,竟然没有发觉。再走近些,发现字旁均有竖排小字,细看之下,惊讶之余更多了一份肃敬,原来一为邵力子所题,一为杨虎城所写,二人均鼎鼎大名,于国于民有较大贡献。
空中临摹了一番,忽然听说由此往东,石崖里有一个叫做一线天的景点。这也是前几年来没有听说过的事。于是转脚走近,钻进一个一尺来宽的断裂,一两步外右转,真是一个窄狭的所在。整块石头,从中断开,高下约有十米,仅容一人通过,最怕处是顶上中间竟然夹着一个碌碡大小的石块,看上去随时会掉了下来。快步穿越,朋友在对过外边大喴“看,看,掉下来了”,还真吓了一跳,谁知这样喊叫,会不会震松了石头,或是恼怒了神灵。
出得一线天,抬头上望,几株古树自岩而出,将坚硬的岩石挤得四分五裂,它原本细弱的根茎经历了怎样艰辛而漫长的痛苦?人在这样的树木面前,算作什么?这山上不止一处有着这样令人惊讶的巨木,世人敬之畏之,各个树上均绑有祈福用的红色布条,最高者竟在树顶,并且悬出崖外,可能越高越险处越能表示祈福者的诚心,真个令人讶叹!
一线天东南紧临的两人多高的崖壁上有一门洞,门外小小平台上设着一个小的香炉,但没有上去的路,勉强可见有人踩着崖石上下的痕迹,这是药王爷的飨食布施之所了。若以我等极其卑俗少智的眼光来看,比之此山供着的其他有房有舍的神灵,这里多少有些委屈药王爷了。但也许是药王爷仁心斋厚,普济众生,只愿世人皆康健,哪怕我来住高崖了罢!倘是如此,则我等叩拜之人实在心眼狭小了。得罪,得罪!
回身西来,故旧得不知何年所建的圣母殿前,静置着一个雕铸得相当精美的香炉,袅袅青烟正自缓缓飘起,涤荡着我等心灵。闻吸着燃香的味道,整个身心仿佛如脱俗世,有了一些缥缈如仙的感觉,真是要感谢今天的人少山静心无杂念了。且将日日担着的俗事重负暂时放下了罢!而明日,明日更多一些珍重了吧!
香炉稍前左右两边更有钟亭鼓亭,高大精美的亭子里边分别挂放着一个巨大的钟和一个巨大的.鼓,敲击起来定是神音远荡,摄魂追魄。我辈胆怯,怕随随便便击打会扰了各位神仙;并且自觉才低德少,当不起钟鼓这样古人常来祭天祀地的巨器,通神之物,俗人还是敬之为佳。亭子外边柱子上的长联也是一个真好,文采斐然,绝对大手笔,只可惜不知何人所拟。真正有德有才的人往往隐去了姓名,不在喧嚣里轻躁地唱响;而满钟上铸着的捐款者不知为了什么样的念头会将名字留在了钟上,使我初看时满怀期待以为一篇好钟鼎文的心多少有些苦涩——世人总怕自己做了什么而别人不会知道,将名字铸到钟上鼎上是多么放心的流传!但还是要感谢这些出资捐助之人的慷慨,使得文化绵远流长,永不断绝。
值得一记的还有山门外面正对处的文昌楼。上刻“文昌”“敬惜字纸”等字样,楼之半腰略下处,有一圆孔,尺把半径,说是放入写有文字的纸片,恭恭敬敬点燃,可以增添学识文采。难怪蒲城自古多才子,原来是神庙保佑,兼之官府民间各各重视修学的缘故。楼边地上平铺着一个长方形石刻,上面动物图形因时日长久而漫灭不清,只隐约看出一只马蹄的样子,也许是马到成功之类的寓意吧。
此处方圆并不十分阔大,但若细述,当然可记之处也是颇多,毕竟自古已有祭拜。庙中散放了一些石碑,上面文字约略可以辨认,乾隆、道光为多。待到将出山门,发现墙上有一些关于此山的介绍,说是尧帝偶得治水方法于此山,故称尧山。如此说来,这里又有些值得记忆的地方了。又说些唐尉迟始建庙宇,唐皇帝册封,后代陆续祭拜等方面的事。看来这里古意久长,神异服得众生。文字最后,还说金代时候祭祀,竟在崖谷中发现古人类化石,故此曾称“仙蜕谷”,这就更增了一些久远的神奇。
整个庙群里看过,也未发现几个游人,山静心亦静,刚好给了细看慢品的机会。一路看过,时而听得后殿上高枝里山鸟的鸣和,唧唧喳喳,许是我们惊扰了鸟儿的安宁,或是鸟儿欢呼终于有了新面孔的到来。空山不见人,但闻鸟鸣啼,也是一份难得的机缘。
走走看看停停,不觉间已是太阳西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立刻有了几份冷瑟,山风也越发有了一些威力,吹得人一身的单寒。
那么,下山去吧!
这里是尧山。不高,但若算上东西的绵延,却也能算得是大了,如一个睡卧的巨人。但多年来大规模的炸山取石,已使巨人伤痕累累,甚至于挑筯断骨,惨不可睹。这里原是帝王陵脉,一山东西,多有墓陵。十几座墓陵,皆为掘山而进,山是陵陵是山,个个规模宏大,个个气象非凡,一派皇家风范。此处西面紧临光陵,唐穆宗死后所在,如今却是面目全非,弄得不成样子,全然没了帝王气息。寻不到几个遗留,只几个大大的石坑,昭示人类对于历史的无视和金钱的嗜求。大坑前面,政府象征性地立了几个石墙,刻上几行小字,以示对文物的保护。在我看来,一如被人打出几个大伤,已见白骨,却只在伤处放了一片创可贴。
秋风萧凉之外,更多一点心痛。
三五少年大喊大叫于陵山之首,肆无忌惮地踩踏下来一些石头,叫骂着山腰的行人。行人只有三四,二三拨子,好似相互间也不大相识,大家自顾自走着上山的路,没有人回应少年的粗野。我也无语,只满嘴苦涩。不可能与他们对骂,那样只是自取其辱,更增了小儿们的嚣张。更不可能心火上冲,撵上山去。我承认,有时,我是草木,面对无德与无知,撑不起道德的重负,只是走好自己的路。况且,谁个少年时没有几件今天想来觉得羞愧的事?
大概是岁月厚道了人心吧!
路途不用多说,只是一路坑坑洼洼兼着一些石块硌脚罢了,当然,偶尔碰到小而光圆的羊粪蛋也是常有的事,平时游人并不多来,牧羊人和他们的羊可是少不了来周遭转转的。一些果实掉光了的酸枣棵儿张牙舞爪,伸到本不宽绰的路上,少不了绊住行人的衣襟。
我们三个往山上走的时候,路上并无几个行人,整座山都是静默的,只任秋风在崖岔里吹过,发出阵阵轻啸。现在是北方的深秋,虽有暖阳高照,但无边落木萧萧而下,铺天盖地的衰败与凋零在大地上进行着,秋如天人,不言而威势赫赫。
不知朋友如何体会,我只知道我在这样的时日里走着,走在北方的山上,走得眼目温柔,身心凄婉。
6:00出发,10点多到达尧山脚下一个家庭旅舍。导游小都安排我们住下来。虽然简陋,但干净整洁,洁白的床上用品,让人不生厌恶之心。大家也累了,休息之后,开始午餐。
山里人家就是实在,没有大鱼大肉,有的是热情真诚。十菜一汤,蒜泥黄瓜、烧豆角、南瓜丝、土豆丝、醋熘豆芽、山韭菜炒鸡蛋、家常豆腐、建腐肉、红烧鸡块、烧拳菜,还有一个酸辣鸡蛋汤。不管是碟还是碗,总是满满的。你吃完了,主人还在一边催促再吃点,都是自家人。多实诚的山里人。咱们也不眼生,吃着说着,喝着聊着,面对青山绿水,多么惬意。
原计划下午漂流,可因雨水过多,水流湍急,暂定下午登尧山。我们来到尧山山门,乘坐尧山旅游大巴来到尧山脚下,开始登山。在没有登山之前,我们丝毫没有感觉登山会如此之艰难,大家神清气足,有说有笑的。登到三分之一处,就开始感觉疲惫不堪。毕竟咱们这个年龄,到年轻人跟前就甘拜下风。于是我们几个人商定,我们享受的是这个过程,不管结果是什么,我们能坚持到哪里,就登到哪里。
接下来,大家相互搀扶,相互鼓励,没有任何包袱,不带任何功利,最后,我们也登上了山顶。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在山顶上高兴地跳起来,叫起来,拍照留念,不亦乐乎。
上山容易下山难。年轻的一帮人在领导的带队下,一路欣赏风景,一路走下山去。我和几个体力不支的人坐索道下来了。我们各得其乐。
太累的原因,晚上尽管雨声很大,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上午,导游安排自由活动。来到山里,处处皆风景。我和几个同事在这家前面的低洼处游览。这里青山环绕,绿树成阴,水流潺潺,清澈见底。我们又不觉得累,又玩得很尽兴。
下午一点开始漂流。漂流活动既开心又难忘,既惊险又刺激,让人回味无穷。我们按分好的六人一组上船等候,水仗不期而至。领导也好,老师也好;男的也好,女的也好;老的也好,小的也好;认识的`,不认识的顿时打成一片,分不清谁是攻击,谁是御防;谁是主动,谁是被动;谁是谁非。总之,漂流前的一场水仗打得让人开心无比。
得到通知,漂流开始。刚入口就要滑下一个50゜左右的坡道,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尖叫声,船上的人已经人仰马翻,滑下去后已是半船的水,人已经浸到了水里,船上同事有的还与河水零距离接触,一饮为快。漂流而下,犹如山路一样的河道,曲曲折折、崎岖不平、时高时低、漩涡很多。我们的船总是像一个醉汉一样,跌跌撞撞地前行。时而畅通无阻,时而搁浅到旁边的浅水湾,时而在急流中横冲直撞,时而在转弯处转上两圈……好容易来到一处宽阔平坦的水域,你看吧,水仗又开始了,有的用小盆,有的用水枪、有的干脆用自己的头盔,因为之前的水仗还没有分个高低,大家怎能停下呢。
在一个最惊险最刺激的地方,连续两三个下坡,两边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要抓紧,湍急的水流载着船体迅速地朝前飞奔,河水溅的满身满脸都是,甚至灌到鼻孔里、耳朵里,嘴也张不开。但此时必须屏住呼吸,否则又要让你喝个痛快。那一刻简直就要窒息,想要用手抹去脸上的水,又不敢松开船边的把手,只好硬着头皮,使劲闭着眼睛,什么也不想,也顾不得欣赏这惊险的场景。过了一会儿,船稳住了。我们刚松口气,说时迟,那时快,另一只船“嗖”地窜过来,直奔我们的船身而来,我们又赶紧防御,两条船撞在一起,都猛烈地晃了几晃,尖叫声、欢笑声绵延不断。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漂到了终点,大家都恋恋不舍不舍地下船了。我们拿了各自的干净衣服,到更衣室冲热水澡。
行程即将结束,我们上了回家的车,大家意犹未尽,还是在尽情谈论漂流的情景。 我们虽然是成年人,但童心未泯,这次我们着实也当了一次小孩子,尽情挥洒自己的笑容,没有了任何的顾忌。
难忘的尧山之旅!
星期六我和妈妈5:00起床,我起床后,准备叫我妈妈,我走到姐姐床边说:“妈,起床了。”老妈应了一声:“好!”我又去叫我姐,我姐姐起床后,老妈也起来了。然后我们就收拾行李。
我们下了楼,去出发点,到达出发点时已经是6:30了。我和姐姐肚子饿了,便去附近买些早饭,正好车来了,妈妈拎着行李走上车,边走还便叫:“舒淇、舒涵,上车了!”我和姐姐匆忙跑过去。
快到尧山时,路边的风景好美!我情不自禁的拿起了相机:“咔嚓”的一下,风景“保留”下来了。
到了尧山已经是11:30分,导游告诉我们先去吃午饭,然后去漂流。大家都同意了,我们吃完饭,坐上了车,一路开到了要漂流的地方。
到站后,导游就下车去买票,然后领救生衣和头盔,领完后就发给了我们。
我们大家穿好救生衣,戴好头盔便去排队,导游告诉我们,我们的号是215,读到我们时就上岸边。(
“215在吗?”我们听到喇叭里喊。我们大家齐声喊道:“在”然后喇叭里说:“下水”
我们欢快的跑到码头上,听工作人员的指挥,六个人上一条船,我们六人有:我、我老妈、我姐、我叔叔、我阿姨、还有叔叔阿姨的儿子。
做好后,船顺着水流往起点出发,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在往起点出发的一段路上,有好多的人拿着水枪,盆。不过,还好我们有一把水枪、四个小盆。
水上开始了“大战”,我拿起一只盆就往别人那里泼,不一会,到了起点。我们抓好安全扶手,开始了两个半小时的漂流,“往下啦,抓好!”老妈提醒我。“啊!”我叫道,“太刺激了!哈哈”
一个波浪弄得我们的衣服湿漉漉的,漂了一会又来了一个更刺激的:船开始往下冲,一会往左边、一会往右边,最后一点朝上的,水一往上弄,诶呀!衣服湿透了,还喝了一口水。
漂了好长一段时间,我以为快没了,心里难过。却看见几个大字——半程休息点。哇!才半程啊,我高兴极了!
我们顾不得休息,就继续开始了“旅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