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于生活,我也有我所向往的,蔚蓝的大海,我向往那样的人生。
曾有一个故事,某年,东海附近有洪水泛滥,然而却依然保持原模样,不与洪水相融。另年,土地干旱的裂缝,大海却不曾干涸,海浪仍自由的翻滚。我向往它的不顾及它物的态度。
海风、海浪、海滩,在日落之时走在滩边,任凭海水打在身上,是清凉,海风拂过脸庞,是舒适,翻腾的海浪也确是让人震撼。而深海又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世界。不论凶猛的鲨鱼,不论温和的鲸,大海都将他们当宝贝,保护着它们。也不论人类怎样蹂躏它,它似乎都熟视无睹。只是一遍又一遍翻腾着浪花。我向往它的宽广心胸。
当心中覆盖着悲伤,何不来到海边,感受其海水的清凉,让它除去心中的杂质。“哗哗”的声音此时仿佛最动听的音乐,抚动心弦。我向往大海的温柔至极。
又有多少人能够不顾及他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无顾世界之繁杂,过自己的生活?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大海,它不断向前翻腾巨浪只是为了向人们展示它的雄浑与壮阔?可它又何不温柔至极轻抚你的心,给你慰藉?
蔚蓝是它的本色,温柔和宽广心胸又是它的本性。它表现出来的像是你最亲的人,刀子嘴下藏着一颗那么软的心。
海风又吹起,大海,是我心之所向。
我的向往是什么呢?
蓝天是我的向往,向往它神秘的蓝;大地是我的\'向往,向往它质朴的黄;深林是我的向往,向往它静谧的绿;我还向往……
但我更向往海,我向往那神奇而又多姿多彩的蓝色世界。
海,碧蓝无边,像光滑的大理石一般,是那么的蓝,蓝得美妙,蓝得醉人。
在这十二个春秋里,我一直生活在农村里,从未真正睹过大海的美丽,只有在记录片里看过。
我向往着大海,孩提时,看着《海里女儿》,让我一直坚信海里有一位女神,一位“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女神。难道不是吗?你看,云霞的海上,何等的明媚;风雨的海上,何等的阴沉。而且,这位女神住在灯塔的岛上,海峡是她的扇旗,海岛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上……
我向往大海。大风的时候,她架着风车狂飙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她的长袖拂没了许多帆舟;下雨的时候,便是她忧愁了,落泪了,大海上一切多低头静默着。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风神轻柔而潇洒……
我向往大海。海是温柔而沉静,超绝而威严,神秘而宽容,虚怀而广博……
我向往大海,我希望能像大海一样,能做一个“海化”的人。像海一样温柔而沉静……
《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这幅漫画以其形象有趣的画笔,把某一种人的工作态度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在哑然失笑之余,联想翩翩。
画中人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他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浅尝辄止;没有树立起坚定的信念,立志不固。
我认为,立志是一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前提;而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又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历史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正当他撰写的《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李陵事件”的牵联,使他遭受宫刑。面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司马迁遭受的挫折,比起那位画中人所遇到的困难,可谓大矣。可是他犹没有被命运所吞噬,那么,我们还有什么道理不刻苦进取呢?
然而,现实生活中确实大有图中的挖井人。他们也曾萌发过艰苦攀登,苦学成才的壮志,或也有过敦品励行,戒绝某种有悖于精神文明恶习的愿望,但是他们稍有成绩,便心满意足,从此裹足不前;或稍有挫折,便心灰意冷;稍有诱惑,便懈怠废疏,还寻出种种理由,为自己的松馁辩解,以求慰藉。结果日月匆匆,光阴虚掷,学无所成,陋习依旧。不难想象,一个人倘若以这种态度走完人生的道路,那么最终免不了会成为高尔基笔下的那种只求“活过一天———阿弥陀佛”的庸人。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在于这些人立志不固,誓而不笃,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张海迪以及其他一些优秀青年,他们之所以在备受残疾、落榜等困难挫折下,与命运搏击,成了生活的强者,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理想———共产主义事业,并且为之而奋斗不息。
因此,无论在学习、工作、生活及其他事业上,我们都应该矢志笃誓,坚韧不拔,决不能像漫画家笔下的那种“挖井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日本已故著名女排教练大松博文有句名言“战胜自己!”让这句昔日砥砺“东洋魔女”的警语,成为我们今天的座右铭,在自己的路上奋斗不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