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一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倒也凉快,也让几位晕车女士舒服地在车上呱呱不休。
进入武山境地后,公路两边群峰叠起,一簇簇山花野草爬满石山,生机勃勃,煞是好看。在我们的一片惊呼声中,\"水帘洞\"豁然呈现眼前,大家都睁大瞳孔瞅着气势恢宏的洞门,自问道“到了?!”
我们在这奇峰怪谷中穿梭, 真是“群峰叠嶂疑无路,乱石开径别有天”。山,树,谷高高低低有着和音乐一般的节奏,人却做了它们很好的点缀。站在这个小山谷的中央,确有一种八面环山之感,但并不感到闭塞。
站在这里,不由得会感到人的渺小,大自然的伟大来。偶尔的几声鸟叫就更显得曲径通幽了。山峰裸露高险,山林翠绿洁净,实属仙境圣地。
富有神秘色彩的试斧山莲花峰,传说鲁班在此劈了一斧,拉了一锯。这里群山环绕,山势挺拔,石峰巍峨,突兀壮观。
元宝山,传说有位赶考的书生游览到此,抬头间满山生辉,金光四射,书生细看,形如元宝,不禁大喜,果然在考试中一举成名,元宝山由此得名。
放眼远望,见渭河如练,婉蜒蛇行,朵朵莲花般的群山,温顺地相依在四周,不但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诗情画意,而且亦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景。这里;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洞中泉水奔涌,山间溪流潺潺,景色幽静宜人。
拉梢寺,又称大佛崖,在水帘洞东北侧,于峡谷两侧高约60米的红砂岩峭壁上,有一巨型浮雕,佛像为石胎泥塑一座佛二菩萨,佛高42.3米,堪称世界第一大摩崖浮雕。
相传北魏太武帝执政后期,有个游方高僧路过此地,看中这里的山水风景,就募捐修庙。修建过程中,树枝沿岸堆积,工匠们站在上面,边凿边拉掉树枝,因此取名拉梢寺。在那陡峭的崖上有一尊释迦牟尼像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高达三十余米;两侧各站一个十多米高的胁侍菩萨。莲台之下,层列着麒麟、青狮、白象三排神兽浮雕。在窟面大佛左右及下侧,还保留着一些菩萨塑像和佛龛。遗憾的是拉稍寺菩萨的慈额善目的微笑下挂有“此处危险”的牌子,我们只能望而却步,“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漫山遍野的奇花异草,给这座幽静的山寺增添了莹莹生机和活力。那石砌台阶如银蛇般蜿蜒盘旋在山腰,如不亲自走一趟,还真是怀疑她是不是蠕动在树枝间,能否在上面行走? 一路奇景,美不胜收,朋友们啧啧赞叹不已,怎一个“美”字了得!
在快下山时,大家意犹未尽,又一次回过头,兴致勃勃地比划着这些奇峰怪石,峡壑险邃。终究是要回归人间的,天色不早了,飘飘然下山喽,估计神仙就是这般的生活.....
现在总算清楚了,武山水帘洞没有美猴王,而有它自己的特色。回头再看看这里的山,这里的树,这里的寺庙,我们不仅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佩服先人们的绝顶聪慧。
冬天终于过去了,春天踏着欢快的脚步来到人间。
寒风被赶走了,取而代之的是蒙蒙细雨。“沙沙沙”地飘向大地,仿佛在说:“春天到了!”公园里的景色焕然一新。
岸边,成排的柳树刚刚吐出嫩芽,叶子小小的,绿绿的。真像是春姑娘的长发,悠悠地在风雨中飘荡。绵绵春风把小草染绿了,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各种花儿
争先恐后地开放了。红的、黄的、紫的、粉的……不用人工栽培,它们就会自己在风吹日晒的关照下竞相开放。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当然,如果没有那一片片青幽幽的小草的陪衬,花儿也不会显得多姿多彩。小草的叶尖上不时滚动着小水珠,像珍珠一般,要是太阳对着它一照,肯定会闪耀出珍珠的光彩。一棵棵落光了叶子的树木,正在给自己穿上绿莹莹的衣服呢!
小河清清的,当绵绵的细雨落到水面上时,就会溅起一圈圈涟漪。
雨终于停了。公园好像被清洗过了一遍,很干净,到处都是湿漉漉的。
春天的公园真美丽!
上述提及的文字都由门铃这一描写点展开,但行文实现了“差别化”,既为结尾的“点睛”议论作铺垫,又与叙事结合推动情节发展,值得我们借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