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美景黄河作文

家乡的美景黄河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1-19 21:07:20
家乡的美景黄河作文

家乡的美景黄河作文【一】

我的.家乡在泉港。泉港有一个锦绣湖,湖水纯净,总能看见一些小鱼活泼乱跳地跃出水面,这是此湖的第一美所在。

锦绣湖是有魔力的。上一次我在锦绣大桥上玩滑板。我发现桥上没什么人,就准备一下子冲过去。到了一个休息区中间的花坛旁,我一个飘移闪了过去,可谁知道装过头了。我的滑板失控了,像一门大炮似的把我轰飞了出去,摔得我脚都破皮了。可我就郁闷了,这样子不应该给我个脚骨折吗?瞧,锦绣桥是不是有魔力。

锦绣桥不但有魔力,它还是小朋友们玩耍的天堂啊!大人爱钓鱼的可以钓鱼,不喜欢的可以在广场上玩。什么打狙的,画画的,滑冰的……应有尽有。锦绣广场还有另外三番风景:一是有十二生肖的雕像;二是周边有一些小吃,可以品尝。最后一个很配第二个,就是喷泉啦!每当佳节,妈妈带我来这里看喷泉、吃小吃。因此,我想到一首诗:独在家乡为常客,每逢佳节胖三斤。

这就是锦绣湖的三美!

家乡的美景黄河作文【二】

在我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核桃树。听爷爷说它已经种了16年了,比我还要大好几岁呢!

春天,温和的微风吹啊吹。核桃树细细的枝干上,冒出了几个小小的芽,小芽越来越多,慢慢地舒展开来,变成了一片片圆圆的的叶子。

夏天,红红的太阳当空照。核桃树深绿的叶子变得和巴掌一样大,挨挨挤挤。整棵树就像一把大伞,洒下一片绿荫。茂密的枝叶间,露出了一颗颗指头大的小圆球。

秋天,成熟的瓜果飘香气。核桃树上挂满了一颗颗饱满的核桃,成熟后掉到了地上,外皮裂成两瓣,浅褐色的核桃就出现在眼前。拿砖头一砸,露出了白白的、丰满的果肉,放到嘴里轻轻一咬,甜丝丝的、脆生生的。

冬天,洁白的雪花飘啊飘。核桃树干黄的叶子铺满了地,踩上去唰唰的地响。枝干变得光秃秃的,一夜过去,上面堆满了白白的雪,就像一颗美丽的白色珊瑚。

我爱核桃树,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美景黄河作文【三】

它是一个小山村,虽然贫穷,但它慷慨的用它的身躯养育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子民。它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是我们的另一个伟大的母亲。它,就是我的家乡——白河。

没有东北地区的肥沃土壤,没有江南水乡的似水柔情,没有北京上海的发达工业,没有厦门海南的白沙碧浪。但在它连绵不断的山脚下,却处处洋溢着幸福与快乐的味道。

这里,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总让人兴奋不已。

春天,小燕子们成群结队地从南方归来。五颜六色的野花开在田野里、悬崖上、小路旁。大树们吐出了嫩绿的新芽,小草们也从冬眠了一个季节的土壤中伸出了小脑袋。一切都苏醒过来了,沉睡了一冬的村庄又活了。太阳懒懒的朗照着大地,老奶奶们悠闲地坐在椅子上享受着这温暖的阳光浴,妇女们也在一旁纳着鞋底、绣着刺绣、聊着家常。

夏天,鱼儿在成团的青苔里来回穿梭,时不时跃出水面来呼吸几口新鲜的空气。螃蟹笨拙地爬来爬去,泥鳅也警惕地在水底慢慢游动。墨绿的大树在太阳的照耀下愈发苍翠。整个大地犹如一个正值青春年壮的男子,散发出无法阻挡的生命力和活力。

秋姑娘在第一片黄叶落下时,就翩翩而来了。一座座高山变成了一幅立体的水墨画。树的颜色不再像夏天那么单调,只有一抹浓浓的绿。红的、黄的、橙的……相继出现。树上的叶子纷纷落了下来,在微风中像蝴蝶似的翩翩起舞,一片又一片……最后整条小路像是铺上了一层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咯吱作响。它们最终去了哪儿?或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了吧!

送走了秋便迎来了冬。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袄。腊月末,鹅毛般的大雪纷纷从天而降,给这宁静的天地化上了一个洁白的妆容。小孩子们会在这冰天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或者随手抓起一把雪捏成一团,趁人不注意塞进小伙伴的衣服里,冻得小伙伴从地面上跳起来。然后便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

早上起来,一缕缕温暖的阳光透过米色的窗帘斜射进来,美美的伸个懒腰。推开窗,清新的泥土的香味甜甜的。山间缭绕着薄薄的轻雾,新的一天开始了。带着光和热的小太阳从地平线缓缓爬上高空,在蓝天上划过半个弧形之后,再红着脸慢慢落下。

我最喜欢的,就是在太阳下山之后,一个人漫步在幽静的小路,仰望天空的感觉。蔚蓝的天空有时一尘不染,像水一样纯净;有时像湖面泛起的层层波纹,又如鲤鱼身上层层的鳞片一般;而有时候,洁白的云团看起来软软的,整个天空就又变成了棉花糖的王国,总让人有想飞上天,去那云朵上小睡一会的冲动。

到了夜间,小星星们都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像极了一只只不停眨巴着的大眼睛。时而明亮,时而暗弱。我见过了城里的夜晚。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汽车经过的笛鸣声,人与人的交谈声。一片繁华、热闹的都市气息。然而,这与静谧的乡村相比,却少了一份宁静。和着蛙声,我独享这这一个人的寂静。任凭风儿吹过我的发梢,在空中飞舞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