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我有一个温暖的家,有爸爸、妈妈和我。但是家庭小小,趣事多多,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笑话。
有一次我正在做数学,一道很难很灵活的题目也被我算出来了,我觉得很自豪,于是就想考考爸爸妈妈。我拿给爸爸看,爸爸皱起了眉头,百思不得其解。我拿给妈妈,妈妈左手托着下巴,右手拿笔,在那里算呀算呀。过了半天,爸爸妈妈都算不出来,妈妈诚恳地说:“我们算不出来,就得请小戈老师进行讲解。”由于第一次为别人讲课,有些不习惯,我讲的洛里啰嗦,前言不搭后语。妈妈不耐烦了,说:“听不懂!听不懂!”爸爸反驳道:“我听得懂的!”坐在一旁的外婆发话了:“我也听得懂的,五七三十五!”我笑着说:“爸爸和外婆是我的知音啊!”爸爸和外婆都笑了,唯独妈妈吐着个脸,什么也没说。
这次数学,妈妈本想我能拿个100分回家,可我读题不仔细,“大约”做成了精确计算,所以拿了个98分。吃饭我一向吃得很慢,磨磨蹭蹭。妈妈问我:“今天考了几分?”我垂头丧气地回答:“98分。”爸爸说:“你心要细点,喉咙要粗点!”我们笑得前俯后仰,饭差点喷出来。
家,就像一个温暖的太阳,阳光洒满了每个角落,笑声响彻每一个角落,这些趣事,更是体现家人对我的爱。
首先,我们要做饺子皮。我先准备好面粉、水,盆子……我把面粉倒在盆子里,可能是我用力过猛,面粉粘得我满脸都是,哥哥看到了,嘲笑道:“哈哈……你这只小花猫!我瞪了他一眼,反驳道:“有本事,你来啊!哥哥向我做了鬼脸,一溜烟就跑不见了。我往盆里加入水,慢慢地搓揉,直到面粉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时,爸爸已经把饺子馅做好了。我们终于可以开始包饺子了!
我先把饺子皮摊平在桌子上,用勺子舀出适量的饺子馅,放到饺子皮中间,接着,像卷毯子一样卷起来,然后在两个角上粘点水,再把两个角重合,使劲一捏,一个饺子就做好了!
突然,我觉得这样包太难了,就换了种简单的包法:先拿出饺子皮,托在手掌心上,把馅放在中间,然后合起来,此时饺子就像一个半圆形的贝壳一样,我再沿着边缘捏紧,一个饺子又做好了。
可是,这个饺子的馅对外面的`世界太好奇了,非要把头探出来不可。于是,我捏了点饺子皮,在洞口处一补再补……这下可出丑了,这不是一个饺子,倒像一个“伤痕累累的包子。我看了看爸爸和哥哥,他们已经包了好多个漂漂亮亮的饺子了。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大喊道:“我不包了!
这时,妈妈走过来,鼓励道:“别灰心,慢慢来。于是,我整理了一下思路,决定再试一次。哥哥回过头来,又嘲笑起来了:“别试了!你是不会的!“不试试怎么知道?我不服气,拿起饺子皮,吸取了上一个的教训,把馅放少一点,然后轻轻地合上,小心地捏紧……“耶,我成功了!我高兴地跳起来。全家人也一起欢笑道:“真厉害!
饺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下了锅。过了一会,香喷喷的饺子上桌了,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饺子,别有一番风味,真有趣!
这件趣事是在我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发生的。那是我有很多东西都不知道,所以常常问这问那。
那时我最常见的早餐就是面条,我坐下,不怎么专心地吃着。忽然问:“这一碗面条有几根呀?”我那时就认为面条是以“根”来计算的。爸爸妈妈都没有回答,我就猜:十几根吧……我都不知道我是怎样猜出来的,瞎猜吧。
后来我觉得还是去问问更好一些,又看到妈妈煮面条,又问起来:“面条有几根?”见妈妈没回答,以为是没有听见,又跑到妈妈面前,问:“面条到底有没有十五根?”妈妈答应了一声,我却听成了“没有”。“哦,原来一碗面条没有十五根呀!那会有多少根呢?十根?八根?”我又坐在椅子上边吃边想。
那时我的记性还可以,几天以后还记得这件事。
几天后的一个早上,我喊了起来,这一次我喊的是“面条比七根少还是比七根多?”非常清楚地回答:“面条比七根多!”这样就使我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结论:一碗面条的根数大于7,小于15,也就是在8——14根之间。“”终于明白了,哈哈!“我还是边吃边想。
事情还没完,我终于有”学以致用“的机会了。又一天上午,我一起床就发现妈妈不见了。啊,原来是我起得太晚了,赶紧穿好、洗好。”那吃什么?“”你说。“”就吃面条吧“”吃多少?“”八根。“”八根?“”是八根。“一分钟后,面端上来了。一数,正好八根。我一边吃一边想,八根太少了,那下一次要几根好呢?比十五根多一些吧……
那天我就吃完八根面去上学了,晚上妈妈问爸爸我上午吃的什么,我先回答:”八根面。“”不饿呀?“”不饿呀。“”怎么只给他吃八根?“”他只要八根,问了两遍也只要这么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