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春姑娘来了!她把迷人的春光撒满人间,美丽的公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你瞧,那座圆形的大花坛,开满期千姿百态的花朵。白色的月季,紫色的玫瑰,红色的花花等等,分别组成一个个艳丽的花环,真是万紫千红呵,彩色蝴蝶被吸引住了,它们一群群飞来,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公园里,到处都是一簇簇、一片片不知名的小花儿,红、黄、蓝、白各式各样。有的钻在狭窄的石诚意缝里,有的躺在树下的泥土堆上,有的长在假山上,把假山中间的山洞当面镜子照,真像一群顽皮的小姑娘。
路边树木欣欣向荣。樱花树上,怒放着一簇簇红白相嵌的樱花,白的像雪,红的像火,好似像雪山火炬合成的彩绸,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晃,欢呼春的到来。有几株桃树的树杈上,缀着一朵朵红艳艳的花,就像害羞的小姑娘,露出半边带着红晕脸蛋朝着你微笑。春风中,不时飘来阵阵淡雅的花香,令人心醉。
春天的公园充满了活力,春天的公园把美丽印在人们心中,愿明媚的春光永驻人间!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护从日军手里夺回来的国宝——金佛的头像,八路军、老百姓和机灵又聪明的两个儿童与可恶的日本小鬼子斗智斗勇,最后终于国宝运送出了石桥村,送到了安全的地方,并消灭了占领石桥村的日本鬼子。
看完影片,我的感触很深。中国人不可以、也不能被威胁,我们一定会奋起反抗的,因为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信念,就是干掉所有的日本鬼子让他们在我们国土上举起双手投降,然后像老鼠一样灰溜溜地逃出我们神圣而又伟大的领土。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国家的。如果有侵略者要强占去,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民一定会和他们拼命到底的`,对他大喝一声举起手来。这部电影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痛击侵略者的决心、智慧和勇气。面对强敌,只要团结一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勇敢面对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
侵略者就是应该死无葬身之地,才能让中国人过上永远安稳的,快乐的日子。
冬天终于过去了,春天踏着欢快的脚步来到人间。
寒风被赶走了,取而代之的是蒙蒙细雨。“沙沙沙”地飘向大地,仿佛在说:“春天到了!”公园里的景色焕然一新。
岸边,成排的柳树刚刚吐出嫩芽,叶子小小的,绿绿的。真像是春姑娘的长发,悠悠地在风雨中飘荡。绵绵春风把小草染绿了,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各种花儿
争先恐后地开放了。红的、黄的、紫的、粉的……不用人工栽培,它们就会自己在风吹日晒的关照下竞相开放。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当然,如果没有那一片片青幽幽的小草的陪衬,花儿也不会显得多姿多彩。小草的叶尖上不时滚动着小水珠,像珍珠一般,要是太阳对着它一照,肯定会闪耀出珍珠的光彩。一棵棵落光了叶子的树木,正在给自己穿上绿莹莹的衣服呢!
小河清清的,当绵绵的细雨落到水面上时,就会溅起一圈圈涟漪。
雨终于停了。公园好像被清洗过了一遍,很干净,到处都是湿漉漉的。
春天的公园真美丽!
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有生方有死,壮士何所憾!
——《敦盛》
这首歌是《鬼子来了》中日军军官野野村在海边高歌的那首,更为人所知的,这是日本战国枭雄织田信长最爱的代表诗。讽刺的是,高歌"人生五十年"的信长公享年只有 49 岁。这首歌本是枭雄的悲凉写照,却同样讽刺的,成为将日本农民变为残暴愚昧的"武士"的教科书典范。
影片中,野野村面朝大海,上身裸着,仰天高歌,"人生五十年",他在唱什么?他在悲或是感慨什么?战争的失败?也许的确是。而作为观众,我们在这首悲歌中悲的.是什么?也许是人性。
野野村不是一个坏人。他骑着小马,带着他小队的士兵及演奏乐团,从村里经过时,孩子们开心的朝他笑,他挥动着双手,得意洋洋,变戏法似的变出糖果来,换做以前我认识的什么大佐小佐,总是变出戏法后不给孩子吃,戏弄小孩,然后哈哈大笑,而野野村不仅很厚道的给小孩子糖吃给两个钱,还拍拍小孩子的头,好不喜欢!来回虽不能称秋毫未犯,但也是一片喜悦气氛。接到任务后,与身边士兵,像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赤身跳下海,十分活跃的游泳。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内心积极,心灵朴实还有些小资的可爱家伙。就是这么一个本来可爱的日本农民,却亲手砍死了那名他最喜欢的天真无邪的小男孩儿。在那欢庆喜悦又有点耀武扬威的音乐声中,成就了血淋漓的***戮。他们来自军国主义,来自武士道,来自对那绝对权力的屈服。
已经明治维新过,强盛了的日本,国内的农民尚且被屈服更何况这个在专制传统下的中国农民呢?一刀刘,二脖子,马大三,四表姐夫,五舅姥爷,六旺,疯七爷,八婶子不是更加愚昧?如果说日本农民是假武士真狗的话,那中国农民就是任人宰割的猪,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本质上是如出一般的愚昧奴性。先不说挂甲村的村民,马大三两进城都有一伙唱戏的,第一次是"皇军万岁,东亚共荣",第二次变成了"民族抗日,***光日寇",谁是主就唱什么,如同行尸走肉,再如马大三行刑时,只有高少校一个人在那里眉飞色舞,俩美国 大兵也许听不懂,漫不经心就算了,同是中国人的市民,村民,没有一个人敢为,想为马大三说一句话,评一句理,倒是猪从山上掉下来,又从士兵胯下钻过引起他们的哄堂大笑,多么荒谬、讽刺!他们的麻木,冷漠,"笑",犹如鲁迅笔下的看客们,如出一辙。民主革命几十年,这种愚昧从未改变,为什么呢?国家本质并未改变,依旧是一个绝对权力主宰的国家。百姓怕,傻,麻木,要活下来,只能不说话,只剩下低级趣味的恶俗和丑陋。不仅几十年未变,时至今日一直未变。幸灾乐祸的人总是不占少数。
绝对权力的屈服之下,其实就是影片中那个耐人寻味的"我"吧。
马大三刚开门,黑漆漆的枪口顶住了脑袋,"把眼睛闭上"。死亡离马大三还很远,可他一动不动,连瞧一眼的勇气也没有。"我"留下麻袋,还没等马大三冲出门问个明白,一把刺刀捅破了窗,马大三立刻又吓得呆若木鸡。马大三问"我",那出了事,我找谁呀?"我"答曰“你”。
就这么"我""我""我""你"几个字,似是答非所问,但细细分析,村民马大三只能盲目服从,有问必答,没有知情权没有提问权更没有反诘权。《鬼子来了》将抗日主题变成了背景,主题则上升为人性与奴性,思想深刻的专制,绝对权力的屈从。
"我"是谁?我就是那个绝对权力,万物主宰!日军将士穿上军装那一刻,便成了"我"的爪牙,"我"的奴仆,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与人性。"有生方有死,壮士何所憾?"死亡有什么遗憾的呢?唯有死亡是他们能选择的,能主宰的,视死为解脱,放下一切,布政使绝对权力专制下的无奈呢。肉体上的头掉了,换回一瞬间心灵上的头的苏醒,马大三这么做了。反抗了"我"."他说好三十来取人,却放了半年,他要一辈子不来取,你还给他养活一辈子?啥事总听他们的,就不能自己给自己做回儿主?"马大三放了人又目睹全村被屠,一个人复仇***向了日军,他狂吼,他长啸,他忍无可忍,他疯狂的如同野兽,他成就了他的主宰,他像驴一样的嘶,高少校对他破口大骂,"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你身上已经荡然无存,你不配做一个中国人,更不配做一个人!"。而他却恰恰成为了一个"人",一个能挣脱"我"的奴役的人,下场自然无比凄惨。当小三郎的刀将要垂下,他桀骜的向后看去,嚣张、坦荡、愤怒、轻蔑,他从一个胆小怕事的中国农民变成了一个英勇的反抗者——"人"刀下,头落。影片又黑白变成了彩色,血一般暗沉的彩色,这是愚昧的农民变成"人"的转折,他变成了一个"人",头在地上。头在地上,笑了一下,含笑九泉,自在,快活,自由,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遗憾呢?壮士何所憾!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