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的春晚上有一个小品节目讲的是关于“扶不扶”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风气也变得大不如前,有些人为了贪图小利毫无原则,可是即使这样,我还是愿意相信,大部分的老人还是心地善良的,他们知道谁都不容易,助人为乐的好人就应该有好报。
从小无论是在书本里还是大人们的教诲就教导我们要扶老人过马路,老人们因为上了年纪腿脚不便,走路也不快,可是红绿灯不等人啊,车子也不等人,所以好多老人站在那里常会手足无措,这时候如果你能过去扶她们一把,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可是对于他们可想而知是怎样的感动。
每次我过马路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看看周边,有没有需要帮助的老人家,我会帮她们过到马路那边,然后自己再去要去的地方。每次助人为乐总是会很开心,是一种很满足的笑,因为看到被帮助的人脸上绽出高兴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会很开心。
我们身边的爱有许多,比如说:少先队员扶老奶奶过马路、给老人让座、做一些公益活动。我们班就有一个这样的人,她就是我们班的班长赵锐。
赵锐在班里很积极,很有爱心,也乐于助人。
有一次,在上操前的几分钟,我和同学追着玩,一个同学一不留神把我碰倒了,我的腿也摔伤了,等我回过神来,那个把我碰到的同学早已逃的无影无踪,这时赵锐看见了,就马上跑了过来,立刻把我扶进了卫生室,这一路上她可没少说话,不停的安慰我,就这样她扶着我一走一歪地走进了卫生室。
赵锐把我扶到卫生室以后,就去找校医帮我擦药水,等擦完以后,就扶我到班里上课去了。
第二天,赵锐还来问我:“你的伤口怎么样了?”我说:“好多了,谢谢你。”顿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赵锐的这种精神感动了。之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听后表扬了她是个好班长。
老师表扬赵锐后,赵锐并没有骄傲,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做好事。
今年马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以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为题材的小品——《扶不扶》格外引人注目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这不仅因为它贴近于我们的生活,而且它也是当今令许多人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
《扶不扶》讲述了一位老人不小心跌倒,好心人将她扶起,反被老人诬陷撞人的一个啼笑皆非的故事。相信很多人看完这个小品,都在思考一个同样的问题——看到有人摔倒,到底该不该扶。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事情就发生在20xx年12月31日,河源市一位村民骑摩托车外出,其自称在途中遇到一名八旬老人摔倒在地,自己好心将他扶起并送往医院,不料反被老人咬定自己就是肇事者。两天后,认为有冤无处说的村民,在巨大心理压力下,选择自***身亡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例子中,村民的自***行为固然是不可取的,但同时这也深刻的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看见有人摔倒到底扶不扶?有的网友认为不该扶,网友认为如果扶了,但被诬陷撞人又恰好没人看见,岂不是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何必给自己徒增烦恼。但也有网友认为公德自在人心,世界上还是有公德的人多,但万一碰上那种人就认栽吧。不少人也对此现象进行调侃说:“拍个照再扶,找人来作证或者随身带个摄像头拍下来证明自己。”这无疑是一种调侃,但同时更应该引人深思,人们这么千方百计的寻找证明自己的方法究竟是为什么。人们是否已经有了对这种事情的害怕心理,对这种事情的抵抗心理以及对人性的怀疑心理。
有人摔倒,人们就该将人扶起,这本来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但是种。种社会现象使这种传统美德快要消失殆尽了。《扶不扶》中一句话说的好:“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扶人不仅是对扶人的人的一种道德检测,更是对被扶的人的一种测试,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回报社会感恩社会的心,不应为贪图一点私利就诬赖他人。俗话说的好,将心比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维护道德公正的心,那么本来不该发生的悲剧就不会上演,这个社会将会更美好。
一天,我正要去上学,突然,看见一位老爷爷要过马路,手里还提着蛋糕。我看见了连忙跑过去,扶老爷爷过了马路,过了马路后,就不停地感谢我。
这时,我才问老爷爷提着的蛋糕是谁的,老爷爷说;‘今天,是我孙子的生日,’他给他孙子买的蛋糕很大,这是他早上去买的蛋糕,他看时间还早就在蛋糕店等到了七点多,也就是刚才。哦!对了我还要上学呢!如果在不去就要迟到了。就在这时候,我背着书包去学校了,我跑的时候老爷爷说;‘谢谢你啊!小朋友,’我说;‘不用谢。’说完就跑的无影无踪。
扶老爷爷过马路真好!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男孩与他的妈妈漫步在小区的小巷子里。阳光透过树叶,暖暖的洒在男孩和她妈妈的身体上。
突然,前面传来了哇哇的大哭声,男孩和妈妈顺着声音向前走去,看见了一个趴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女孩。仔细一看,原来是被石子绊了一跤,腿被擦破了,看上去红红的一片,伤势非常严重。小女孩儿就一直在那儿哭啊,哭啊,哭的喉咙都哑了,旁边有许多人都在围观,可却无一人扶女孩站起来。
男孩儿多么想去扶女孩啊,他快步的向前走去,正要碰到女孩时,他感觉有一只手把他向后拽,原来是他的妈妈。男孩儿的妈妈一把将男孩儿拉到自己身边,快步的离开了人群。妈妈头也不回的说:“别管,别人会以为是你撞倒的……”男孩儿却还迷惑不解,听了妈妈的话,他也只好嗯了一声。
母子俩继续向前走。妈妈似乎没有看路,一个没有窨井盖的下水道就在她面前,她一个不小心掉进去了,她大声呼救,希望有人救她,儿子在一旁,不但没有大声呼救,竟然自顾自的逃跑了,因为他想着:“别人会认为是我推下去的!”
扶不扶,这个词,是近些年来大家共同的一个话题。到底扶还是不扶,扶了吧,觉得会被人诬陷,不扶呢,又觉得良心过不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任何人都应该尊老爱幼。妈妈为什么不让儿子去扶女孩呢,她害怕事情会摊到儿子的头上。其实社会也是这样,仿佛变得冷漠了。但是我觉得人们的内心并不冷漠,有许多好心人都还有一颗火热的心,他们愿意去扶,去尊老爱幼,去帮助他人。但是这社会上有太多的诬赖与碰瓷了,我想正是这样,才让人们的心变得越来越冰冷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还感受到了其实冰冷的心是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妈妈教育孩子不要去扶受伤的女孩,给孩子的心里定了一个理念:有人摔倒,我一定不扶!所以才导致了儿子看到妈妈落进下水道,但还不救的悲剧。
我希望世界多一些温暖,不要再让扶不扶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即使行善面临风险,甚至不能立刻得到他人的理解,也不应该放弃自己正确的道德观,不能忘记中华的传统美德,因为如果不扶,我们会失去更多!
老人摔倒了,是扶还是不扶?现在最热门的话题也莫过于此。很多人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说扶,有人说不扶,我看到的一个故事,让我心里有了自己的答案。
那是一个黄昏,太阳正踏着沉重的步子一寸一寸落下山去,天边残留着一抹紫红色的晚霞,异常的美丽。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哼着小曲,慢吞吞地向家里走去。走过一个路口,看到前面的人行道上躺着一个老人。满头的白发,枯瘦的身躯。老人用手肘支撑着身体。那时刚刚立春不久,傍晚的空气凉如水,老人只穿了一件外套,躺在冰凉的人行道上。我在犹豫着,脑海里不停的想着一则报道:三个小孩好心扶起摔倒的老人却遭到碰瓷。扶?还是不扶?我站在街口,看着路对面的老人。老人用哀求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渴望谁能过来扶他一把。一些人看到了老人,停下来,像我一样犹豫了好久,最终还是走开了。正在我鼓起勇气,准备走过去时,老人的身边多了一个红色的身影。我定睛一看,是一个不过六、七岁的小女孩,她背着小书包,脖子上系着鲜艳的红领巾。女孩蹲下身,费力地扶起老人,老人只是坐了起来,小女孩却没有力气了。这时,一旁卖菜的农民大叔看到了,忙跑过来扶起老人。小女孩看着老人被搀扶着慢慢向前走,就放心的跑开了。我呆呆的站在那里,小女孩跑远了,我才回过神来,离开了。我看着胸前得红领巾在风中飘动,不由的为自己害臊起来。
这件事情过去了好久,每每想起总会万分后悔。一个小女孩都知道帮助别人,我为什么不能?
中国人口众多,历史文明久远,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却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在我们周围总是有这样的报道:某人见义勇为却反遭恩将仇报,助人为乐却惹祸上身。这不仅是当事人也使得我们寒心,大家心里都有个疑问,中国的传统美德到底去哪里了?大家还记得有一则报道,说是三个孩子扶起一个摔倒的老人反遭到碰瓷事情吗?孩子,天真可爱,不懂人情世故,用自己满心的热情,伸出援助之手,却遭到这样的回报,心灵受到这样的伤害,和大人一样,再遇到这种事情只会躲得远远的。这种事一再的发生,就会慢慢磨掉人们的爱心、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知道乐于助人,被帮助要懂得说声“谢谢”,而扶起摔倒的的老人是多么举手之劳的事,只要你伸出双手去帮助别人,总有人会为你喝彩。
你要问我会怎么做,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如果看到别人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去帮助他们,不管结果怎么样。因为,这个是发自内心的,小小的善举,汇聚起来就是强大的力量。
今天早上,阳光灿烂,妈妈和我一起去市场买菜。
过马路的时候,我看见一位年迈的老奶奶正准备过马路。老奶奶站在行人道上,左看一看,右看一看,马路上的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老奶奶犹犹豫豫,想过马路又不敢过。
我想:老师教我们要帮助有困难的人。想到这里,我连忙走过去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我扶你过马路吧。”老奶奶笑眯眯的说:“好吧,谢谢你。”我看见马路上没有车,我连忙扶着老奶奶过马路。老奶奶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