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在《遗嘱》中写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后人将先生的话浓缩为两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遥闻百年之前,南京总统府誓词铮铮,毕生致力于解民倒悬的伟大先行者始终用行动印证着自己的信条:心不死,梦就在。
是什么让悬壶济世的医生成为一名改朝换代的英雄?是什么让跑龙套的无名小卒成为万众瞩目的耀眼明星?是什么让四处碰壁累累如丧家之犬的孔子依然在春秋的大地上奔波不止,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又是什么,让林肯在一次次的失败和落选中坚持下来并最终成为美国人最景仰的总统之一?是梦想的光芒,是信念的鼓点,是来自心灵深处的那无比强大的召唤的力量。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类存在的秘密并不在于仅仅单纯地活着,而在于为什么活着。一个人,只有认真去思索生存的奥义并为此“精神贯注,猛力向前”,不为失败灰心,不为困难缩步,才能无限接近内心的目标,实现宏大的生命理想。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只有砥砺意志,“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才能经万劫而不死,历千载而中兴。
心不死,梦就在。成功的花朵,常常依靠信念的阳光,才得以璀璨绽放。德摩斯梯尼五十年如一日,坚持练习而终成为古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爱迪生实验了一千六百多种耐热材料,李时珍尝试了二千多种药草,陈景润在六平米的小屋里耗去了六麻袋的草稿纸而攻克了世界级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诚如冰心老人所说,只有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才有成功之花开放时的惊艳与明丽。
心不死,梦就在。信念的力度常常也是我们生命的.深度、生活的温度。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创世的伟人、启蒙的圣贤,甚至也成不了明星、发明家、领导者、时代达人,但每个人却应该心存一份信仰与热爱。我不相信上帝,我会想念他;我不信佛陀,我仍会想念他。而我的信仰,可以在心底,在笔端,在身旁一株简单生长的植物里,与我无关却萦我情。
“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的话。”马丁路德金如是说。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民主斗士倒下了,但一个民族却被引领着大步前行。“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海明威如是说。所以我们看到那位老人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后仍然驾船出海,向生活撒下自己温情脉脉的一网。
此生何所有,迎风向前走。就让我们怀揣一份信仰与梦想,贯注精神,不轻言失败与放弃,拥抱走向成功的每一天吧!
8月17日,在几乎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情况下,中国女排迎来超级爆发,经过五局苦战,以3-2淘汰卫冕冠军、东道主巴西女排;19日,在经历了让人“心脏受不了了”的四局比赛之后,中国女排在半决赛中击败了荷兰队,酣畅淋漓地挺进了决赛。一路走来,我们能清晰看到,当年那支打不死、冲不垮、压不倒的中国女排又回来了,国人又看到了当年的“女排精神”。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铁榔头”就像口头禅一样流行,“女排精神”作为一种特有的时代表征,寓意着拼搏与奋斗,弥漫在大街小巷,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记忆。与之同时,其溢出效应更为突出,一度,“学女排”成为时尚,乃至,受“女排精神”影响,北大学子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声音,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从而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
从雅典一路走来,奥林匹克运动无时无刻不是在践行类似“女排精神”这样的伟大精神与坚强意志。
正如郎平在自传《激情岁月》中所写到的那样:“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这样的心情无可厚非,完全可以理解,刚刚从旧体制枷锁中突围的中国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这样的拼搏与胜利。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精彩表现,就是体育精神的最好诠释。这其中,既有属于体育本身的奋斗目标与价值取向,也有国人对于大国精神面貌呈现国际舞台的强烈心理期待。而后者,显然更为迫切。换言之,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一种伟大的精神,而在和平时代,竞技体育往往会顺理成章地成为绝佳的投射对象。从这样的范式来理解女排精神,庶几乎可以解释当下国人的兴奋心情。
为什么我们总是热泪盈眶?只因期待太久、寄望太切。忧患多多的中国人渴望竞技体育这样“和平时代的战争”引领内心,并应和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狂飙突进。而当体育与各项事业发展完全合拍之时,则会找回底气、找回自信,并自然而然回归平常心。哭过、笑过、奋斗过,接下来的才是常态的生活。这样一种社会心理的轨迹,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
当下,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早已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局面与情境。然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面临发展中“两难”甚至“多难”问题。
当此之际,我们固然需要平心静气的谋篇布局,但更需要一往无前的拼搏进取。可以说,打不死、冲不垮、压不倒的女排精神非但不过时,恰恰正是这个时代最值得珍视的价值需求。敢拼才会赢,有激情、有责任、有担当,才能走出低谷,别开生面。
在拼掉巴西队之后,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说:“快死了精神状态肯定不一样,否则就是万丈深渊”。
同样,经济社会各行各业都是一样,前路惟艰,身边就是万丈深渊,这个时候,任何犹豫、懈怠、观望都不可能实现突破。惟有以绝大的自信、顽强的精神,放手去搏,不折不挠,才能够笑到最后、笑得最美。
“提到中国女排,就有落泪的感觉。”这几天,年轻网友这样说。
伟大的精神总有催人泪下的力量。正是靠着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中国女排在极其艰难的情形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赢得了一场场荡气回肠、慷慨壮烈的史诗般胜利,最终在里约赛场赢得金牌,再次在奥运赛场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高高升起五星红旗。
这种感动整整绵延了35年。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成为这支光荣集体的强大基因。尽管其间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于国际赛场。在最艰困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奋起,而没有丝毫放弃。这种愈挫愈奋的坚强,铸就了几代中国女排的精神气质,在漫漫岁月中丰富了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成为一代代中国观众热爱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将女排视作“英雄之师”的重要理由。
一支英雄之师需要一代代人去奉献和传承。在中国女排漫长的奋斗历程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需要我们铭记,她就是郎平。在中国女排最需要、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她一次又一次放弃个人利益,不计荣辱得失,毅然走向一线,担当起国人的期望与重任。
几个普通镜头,留下了这种精神的感人瞬间: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郎平从大洋彼岸归来执教陷于低谷的中国女排,首都机场欢迎的人群中,有她当年五连冠的老战友。她遥遥地向着战友们挥手示意,无声宣示着振兴这支英雄之师的意志。几年前,老队友陈招娣去世,郎平在深深的悲恸中坚定了重回中国女排、续写中国女排辉煌的信念。她忘不了,30多年前,正是陈招娣忍着伤痛,与大家奋战到夺冠的最后时刻,更忘不了女排姑娘誓把受伤的陈招娣“背上领奖台”的骨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战斗情谊。这一切,赋予女排精神鲜活、实在的内容,成为郎平的生命意志。
奥运赛场,向来是最高强度的竞技比拼,但是也是精神意志的较量。竞技者自身的潜力与能量,往往在拼搏中激发、昂奋、高涨、磅礴,形成气吞山河的力量。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中国女排硬是咬下了这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这是拼搏精神的胜利与壮歌!
中国女排在里约再度夺冠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日益崇尚训练条件、奖金待遇的当下体坛,拼搏精神弥足珍贵、永不过时、必须弘扬!
中国女排在奥运赛场写下的新的壮歌,将鼓舞国人在感动落泪之时,用踏踏实实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以点滴奉献汇入时代大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