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校园,爱她那美丽的外表和华丽的一幢。
走进校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双层圆形的大花坛。画坛的正中央有一个长方形石台,上面是三个用大理石雕刻的少先队员雕像。花坛里种满了各种花。春天的时候,花坛里的各种花长出了茁壮的花苗,为校园带来了一丝春意,随着时间的流逝,花苗也一天天长高,长大。
很快夏神来到人间,花坛里的花竞相开放,争艳斗丽。你看那美人蕉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在花坛中央。五彩缤纷的月季花在风中跳舞,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看完争奇斗艳的花坛,我们在去一睹教学楼的风采吧!
一座三层教学楼耸立在学校中央,白色瓷砖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和教学楼紧紧相连的是多功能教室,那是一个形状奇异的六角八面体。我们的教室在二楼,教室里宽敞明亮,我们在这里学习,就像一群小蜜蜂,在科学的花朵里采撷知识的花粉。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如同彩蝶般飞向教学楼后面的操场,操场上顿时沸腾起来。我们的操场非常大,夏天的时候绿草如茵仿佛给操场铺上了毛绒地毯,秋天地上落满了黄叶,踩上去软软得格外舒服。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同时也是我们的乐园。我爱你校园,爱你的一草一木,爱你的一砖一瓦,爱你的所有,爱你的全部。将来无论我走到哪里,你都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听,我听到了鸟儿欢快的歌声;闻,我闻到了自然界中花的气香;看,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彩田公园。
鸟语花香,这正是彩田公园让人感觉到童话世界的特色。走进大门。让我不知所措。不知道是应该先在路旁欣赏独具特色香味的花与优美动听的歌声;还是应该先去玩那使人心情愉悦、放松的游乐场;再或者是先去那宽阔又清爽的小池边,那里有金鱼,旁边还有六个“青蛙”守护神。
我先在路旁欣赏独具特色香味的花与优美动听的歌声。这些花草树木可都是我的老朋友,我们相互打招呼,亲切的说一声:“你好!”感受哪一种幻想的童话乐园。
然后,我到那使人心情愉悦、放松的游乐场去玩了。开始寻找我的`第一个乐趣:秋千。坐在上面,我越荡越高,一小部分景色尽在我眼下,哇,大自然真美妙……
最后,我到那宽阔又清爽的的小池边去奔放了。我拿起一个网,看准一只金鱼,网下去。没想到这狡猾的金鱼动作这么灵敏,躲过了我的扑捉。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又连攻数次,终于拿下了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看着这条金鱼在我的网里挣扎,我不忍心,就把金鱼放回水里了。看着自己的“成功品”这么轻易的回家了,真不甘心!可是心里又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可能是做了一件好事吧 。
一个使我开心、快乐66无虑的地方,一个使我记忆犹新的地方,一个使我流连忘返的彩田公园!
〔套路特点〕
三元归一假设说理
“三元归一”是指文题是由三个概念构成,它们之间在某一点上又必然能统一起来。如《立志·工作·成功》三个概念间凭着互相作用这一点统一起来,形成文章的中心论点。
〔套路模式〕
总——分析概念,阐释关系,提出论点。
分——逐条证明前文阐释出的关系。
总——归结到一点上做结论。
解——解决问题,发出号召。
〔套路口诀〕
开篇分析抓总提,分条证明抓统一。
归一作结要严密,号召一定扣主题。
在一座绿树环绕,高耸入云的青山上,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它从高空往下跳,飞流直下三千尺,流出了一道像银河一样美丽的瀑布,它围着山腰绕了九九八十一道弯,给大山围上了一条清亮亮的腰带。它骄傲的说:“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美丽最长的溪流!”青蛙听见了,说:“你虽然一眼望不到头,但是你能比得过大海的宽广吗?大海一望无际。”
小溪不相信,它让青蛙带自己去找大海,它一路飞奔,恨不得一步跨到海边,好把大海比下去。
到了海边,小溪大吃一惊,大海巨浪滔天,无边无际,再看自己,小的就像一条瘦小的毛毛虫。
“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小溪羞愧的低下了头。
所谓“三大三小式”是就议论文的篇章结构而言。其中的“三大”,是说全文总体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引论部分、本论部分、结论部分;其中的“三小”,是说本论部分一般又由三小层组成,即从三个不同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这样,全文就形成了匀称的五段式布局。如:邹韬奋的《呆气》就是很典型的“三大三小式”布局。
要真正用好“三大三小式”还涉及到相关的三个问题,即段头观点句的使用、观点句怎样确立和段内四层式等三个问题。
(1)三小层要使用段头段尾观点句。议论文是向人讲道理的。怎样才能使论点最鲜明呢?在结构上最好的办法是段头段尾采用观点句。所谓观点句,就是能将这一段,这一层或这一篇文章要说的观点概括起来的一句话。它要具有提领性、凝炼性和明了性的特点叫人看了这一句就知道这一段的中心。如《给青年们的一封信》的作者巴甫洛夫对青年的三点期望,就用了三个段头观点句:“首先,要循序渐进”、“第二,要虚心”、“第三,要有热情。”每一层都是围绕着这个段头观点句展开论述的。观点显而易见,一目了然,读来干脆痛快。
段头观点句相互间有一定的联系性。巴甫洛夫的三个段头观点句是凭文中论题“希望”二字联系到一起的。使用观点句也必须注意到它们的内部联系,注意到它们排列的先后次序。
段头观点句主要是用在“三小段”的开头。段尾观点句则是段头句的升华。段尾观点句不仅要和段头观点句在观点上具有一致性,不仅对全段要具有总结性,而且不能是段头句的简单重复,至少要变换一下语言形式,或是换一个新的角度去总结前文的论说。这就如同一束长长的竹竿子,只有头上捆一下,尾上捆一下,才搬运方便。而段头段尾观点句就像这束竹子两头的捆结,将全段提领收束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所谓的结构紧密。就包括了这一层意思。
使用段头段尾观点句是名家常用之法,是论文的成功的总结。它不仅适用于平时应用性论文,更适用于各类论文。
(2)用分解法和分位法确立段头观点句。所谓分解,就是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既互相联系,是中心论点的一个组成部分,又相互排斥,各说一个侧面。如“说勤”这个题目,就可以分解出:勤能成才,勤能补拙,勤能致富等。再如“谈贡献”这个题目,可以分解出:贡献是社会存在的需要,贡献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贡献不在大小。
从上述举例可以看出,分解法是把中心论点拆开来看,它关联到哪些方面的问题,就可以从哪些方面确定分论点。
所谓分位,就是变换一个角度,变换一个位置来看同一个问题。如《说勤》,用分位法确定分论点,就可以把它分成“勤”,对农民来说就意味着丰收”,“勤,对工人来说就意味着丰产”。“勤,对学生来说就意味着成业”,“勤,对国家来说就意味着兴盛。”这四个分论点的思想内容不变,而这个思想内容起作用的几个方面变了。
不论分解还是分位,都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来确定分论点的方法。当然确立分论点的方法有多种,如:还可以正反论证。只不过这两种方法比较容易为人忽视,所以才提出一谈。在使用时,还可二者兼用。如“贵在自知”一题,就可两法兼用地分析成:“自知可贵在能使人不卑不亢”,“自知与个人、国家都十分重要”,“自知才能长立于不败之地”。其中的“自知与个人、国家都十分重要”就采用了分位法确定,其余两个是采用分解法确定的。
(3)用段内四层式保证三小层的充实性。一篇习作有了全文的三大层和本论的三小层,这只是搭起了全文的架子,充实这个架子主要是在“三小层”上下功夫,即采用段内四层式。“三小层”的段头段尾已各有一个观点句了,这已是两层了。这两层是全段的“骨”,其余两层,才是这一段的\'“肉”。其余两层或举实例或打比方,或引用一句名言等等。例如《谈毅力》一文的第二小层这样写道:
“毅力是飘越苦海的舟楫。‖你也许听过帕尔曼那优美的演奏而为之赞叹不已,拍手叫绝。然而你可曾知道,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幸运儿,而是从小双腿瘫痪的残疾人。他没有像许多同命运的不幸人一样,在残疾人福利院度过一生,而是走上了铺满鲜花的舞台,成为举世闻名的小提琴王子。他靠的是什么?毅力,毅力,还是毅力。‖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打击。在不幸的重压下,天才、信徒和能人心中都有着一股顽强的毅力,促使他们不屈不挠地奋斗,直到成功和胜利,从而获得幸福。而弱者缺乏这种毅力,以至于被压下苦难的万丈深渊而无法抽身。因此,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用你的毅力去战胜它。‖当困难向你认输时,你定会感叹道:我飘越苦海的神舟正是顽强不屈的毅力。”(《中学生作文文库》)。
这是一段很成功的论说。作者除了运用丰富的知识、灵巧的语言之外,他也成功地使用了段内四层式:第一层是全段观点句,是个纲。第二层是个例证。举帕尔曼那凭毅力来取得成功的实例证明“毅力是飘越苦海的舟楫”这个中心。第三层是引用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并对它加以阐发说明,从而证明面对不幸,毅力是十分重要的。第四层是照应段头观点句,总结全段。如果这段文字的第三层不采用引用名言论证,还使用实例,不仅行文灵巧度显得稍逊一筹,就连论说的力量也差了不少。因此这四小层中或者举一个例子,引一句名言;或者举一个例子,打一个比方;或者引一句名言,打一个比方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只是上述方法容易掌握,使用率也比较高而已。
总之,学会“三大三小式”就可以应付一般的议论文写作了。可以说,它是议论文的通用式。
风,轻轻地、温和地吹着,吹来了一位披着金黄色的轻纱的美少女,她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的来到了人间。是的,是秋姑娘来了。
天,像擦拭的一尘不染的玻璃;轻盈的云朵,雪白雪白,如奶汁一样,火辣的太阳换成了温暖的光芒,滚滚的热浪变成了秋天的凉爽。每当你早晨起床时,都会不由自主地觉得:“啊!这天气真冷啊!”的确,秋天的早晨可不像夏日的早晨,秋,是吹着阵阵凉风,阴凉阴凉的,这秋风似乎在提醒人们:“秋天来啦!小心着凉哦!”呵!这秋风可真有意思啊。
有时,秋风也是个顽皮的孩子。夏天过去了,而现在秋天来了,一棵棵大树都光秃秃的,老树们阴郁的站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上长满了一丝丝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而它们只好无奈地单调的站在那。往日大树上翠绿翠绿的叶子,也已经涂上了黄色。枝头上的黄叶已经活完了暂短的一生,被这秋风一夜扫尽,纷纷飘落下来,落在地上,遍地似乎铺上了一块黄地毯。哎呀!这不是又给清洁阿姨添加了更多的工作了吗?
唉,这顽皮的孩子!
当秋风来到花草丛中时,刚一到,就和花草们撞了个满怀,弄得花草们东倒西歪,左摇右晃的。你可以说他是扰乱了花姐姐草妹妹的安宁,也可以说他是给他们增添了一丝生机。
花儿一见到秋风,便忍泪诉说自己的痛苦,而小草也则争先恐后地向秋风倾诉。一个个都受了什么委屈啦?噢!你瞧瞧他们便一清二楚了。众多花儿一不再是亭亭玉立、花枝招展的少女了,现在的她们只是花样年华后的花甲之年了。枯萎的花瓣,弯曲的腰肢,垂头丧气的。小草们也好不了多少,嫩绿的草丛已变成了一片枯黄。想必,他们都很怀恋往日的花样年华吧!
秋天,虽然不像白花盛开的春天那样充满生气,五彩缤纷,也不像绿树成阴的夏天那么充满活力,繁枝绿叶,但却有诱人独特的秋色和金黄的果实吸引人们。
看!田野成了一望无际的金色海洋。如海的高粱举起的火把,无边的大豆摇响了铜铃,黄澄澄的稻子费力的撑着沉甸甸的穗头,像躬身致谢的样字,像是在跟农民伯伯说:“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培养!”收割的农民伯伯看到这一片,丰收的喜悦充满了心头。果园里,又是一阵阵喜悦。每个枝头都挂满了一颗颗大大的果子,红通通的苹果、金灿灿的李子、白里透红的桃子……走在这果园里,确有一番清香的水果味。哇,看着这些硕大的果实,你一定会不禁地流起口水呢!
秋天,金风送爽,天高云淡,粮食归仓,果实累累。这一切,都显得秋天多么的别有一味啊!
大家猜:千万根线,珍珠线上串,看得见,摸不见,掉在地上却不见。这是什么?对了,就是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这表达了春雨对于春天的必不可少,果真如此!
你听,“沙沙沙”的雨声时常回荡在我的耳旁,像一首动听的歌儿敲打着那无情的冬,用春姑娘赐给他优美的歌吼使得万物复苏。
你看,牛毛般的细雨从空中飘落下来,像一缕薄纱在空中飘荡,它是多么般轻盈柔和。几只小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不时“叽叽”地叫,像是要有自己的尾巴来剪断雨帘似的。
你闻,那春雨与泥土混合的一种\"春天的味道\"是多么的新鲜啊!我闻得闻得,咦?怎么这么想尝尝这味道的滋味呢?这时,我又闻到了复苏的植物散发出的那诱人的香味。
一阵大雨过后,大地出现了一片如诗如画的景象:小草吸收了这种“营养水”后,从有气无力的生病的老人变成了精神抖擞的小伙;梨花经过这场“及时雨”,也长出了雪白雪白的梨花,这让它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还有那干枯的柳条上长满了一片片翠绿的“长发”,有了这“长发”,他受到了许多诗人的赞扬:“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总之,这片绚丽的图画只有春雨才能构成。这春雨为田野里的庄稼也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牺牲,真不愧是“春雨贵如油”啊!
春雨如丝,细雨濛濛。在这让我如痴如醉的景象中,我仿佛也变成了一滴雨。这时,我富有感情的朗诵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绿色蝈蝈》、《看云识天气》等。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其二,要善于把握语段中心句。
阅读说明文,要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这需要抓住文章或文段中层次结构,从每一段或每一层中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加以整理。
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性质,一般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和事理说明文(说明抽象事理。
二、说明顺序
了解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往往可以决定说明顺序的安排。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如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常常指以下几种情况: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整体)等。 分析说明顺序要注意从文中读出语言标志。时间顺序往往有时间名词作标志;空间顺序有空间方位名词作标志;逻辑顺序则多用表示逻辑层次的关联词作标志。
三、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分类别、举例子、摹状貌等。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在阅读时将它们梳理出来,然后结合具体的句子、语段,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不过在分析时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而不能凭空分析,脱离实际,泛泛而谈。
说明方法答题套语
1、举例子:使用了??,举出??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
2、列数据:使用了??,列举??的确凿数据,准确地说明了??
3、打比方:使用了??,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4、作比较:使用了??,将??与??相比较,突出了??
5、分类别:使用了??,将??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6、作诠释:使用了??,通俗地解释了??
7、下定义:使用了??,科学准确地解释了??
8、画图表:使用了??,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使人一目了然
9、摹状貌:使用了??,生动描摹了??,说明了??的特点
10、引用:使用了??,引用诗文,富于文采,说明了??的特点
四、说明语言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说明语言有平实和生动两种风格。因此,阅读说明文时要注意具有修辞功能的词语表意的准确性,可以结合语境从程度(轻与重)、范围(广与狭)、数量(多与少)、语气(确指或推测)等方面着手分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