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于接受喂食,动物就会丧失觅食本领,连生存、成长都做不到,何谈发展、繁衍?要知道:真正的生命是从经历磨难开始的,没有自立自强,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体内突然进了沙粒,珍珠贝遭遇了磨难。这个磨难刺激它分泌出一种叫珍珠质的东西,将沙子层层包裹起来,经历无数艰辛,最后孕育成一颗璀璨的珍珠。沙粒变为珍珠的奇迹,应该是磨难造就的,这是珍珠贝生命的升华。同样,由蚕到蛾的蜕变,由蛹到蝶的飞跃也是如此。贝、蛾、蝶的真正生命,成长壮大,无疑都是从磨难开始的。
低等的动物如此,高级的人类也是这样。
三岁就被高压电夺去双臂的雷庆瑶,她不甘于亲人、老师、朋友的关爱和无微不至的给予,从不觉得自己可怜,不企求别人的怜悯,而是毅然决然地与命运抗争。她学习用脚刷牙、骑车、打字、绣花、书法等,并以优异成绩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还在体育运动、影视、唱歌等方面有所发展。她热心慈善事业,做了许多感人的善事,人们尊敬地称她为“断臂天使”。试想,以雷庆瑶所遭遇的巨大不幸,即使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似乎也不为过,但她没有。她拒绝“喂食”,鄙弃寄生,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还凭借自立自强去帮助别人,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为生活带来诸多的幸福和欢乐。这正如大作家茅盾所言:“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生命才具有伟大的价值和意义。
成长,是一种抽丝剥茧;成功,是一场破茧成蝶。没有苦难的生命是幸运的,但它更是单调的、苍白的、空虚的、脆弱的;经历了苦难的生命,才是丰富的、多彩的、充实的、坚强的。就像冬天里的松树、柏树、梅花一样,它们的生命是充实的、旺盛的,同时也是异彩的、绚烂的,因为苦难不仅是苦难,它还孕育着希望和崛起,孕育着创造和升华,孕育着快乐和幸福。
法国大作家莫里哀说:“磨难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苦难是天才的垫脚石。”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也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校。”是啊,痛苦磨难堪为季节的冬天,一旦经历并战胜了它,那么生命的春天就会如期而至。经历过磨难的生命,才是自立自强的真正生命。
摧残着身体,扭曲着心灵,腐蚀着灵魂,扼***着梦想……
而今的一些教育内容,不是教育学生掌握知识、开启智慧之门,而简直就是搞歪门邪道,教人如何同垃圾知识搏斗。 问:《相脊轩志》中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中枇杷树是谁所栽? 这有意义吗?谁栽的又有什么重要呢,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难道说,他妻子已走,树是妻子栽的,他就会把树当作妻子一样,成为他的精神寄托吗?我并不关心答案是什么,但花半节课讨论值吗?就像古诗古词以及新诗新词需要老师一词一字的讲吗,我认为有些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词需要的是自己的感悟啊!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用五个成语概括它的意思,好可怜的诗啊!
一位学生做一道数学题用五步就解出来了,但老师偏偏让解七步,因为这是标准答案。家长打电话问为什么,老师说:“不能太随心所欲,尤其是一个女孩,要让她懂得洁身自好。”一个简单的数学题竟然和复杂的人生扯到一起,家长不得不佩服老师的用心良苦啊?!学生做题循规蹈矩,在“标准解法”下,孩子创造的翅膀就被剪子样的“标准”剪断了,我想,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没能走上“诺奖”领奖台的根本原因吧。
校园中的莘莘学子在蔚蓝的天空下受到的是扭曲心灵的摧残,寒窗十几年,没能跨过高考的独木桥就以结束生命的方式寻求解脱,近年来这类数字的不断上升,难道中国特色的应试教育下的素质教育不应该引起深刻的思考吗,难道只是整体中出现一两个另类这么简单吗?
走出家门自由多了,走出校门轻松多了,但谁能真正走出尘世的门槛呢?每个人都穿梭于一道道有形无形的门之间,既有忙于渗透一堵堵有形无形的墙之间……活着真累…… 在北方,冬天上学是披星戴月,耐着寒风的抨击,早上出门天还黑,晚上回家天又黑,零辰学子窗前的灯还是无法休息,星期天早已被辅导班分解了……
这种情形下,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说,剥夺了学生的美好青春和生命,是一种变相谋***,被毁掉的不止是现在的岁月,还有他们更美好的未来和人生。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身边有这样的人,非常认真的读书,从头读到尾,是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因为坚持的原因还是读了不少书。读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也没有自己思考的能力。我认为一个人只读书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样子不管多少本书都不会有进步的。
因为还小,所以可能有点读不懂,比较深刻的书。例如《百年孤独》这本书,我记得有一次在打车的时候,司机师傅跟我聊到这本书。因为是业余工作,是司机师傅的话,我会觉得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滴滴司机。当我与同伴提起,我要把《百年孤独》这本书看完的时候,司机师傅明显惊讶,我这年纪,在看这本书。
司机师傅解读的非常深刻,从这本书,还说到了中国的近代史的状况。并且觉得我这个年纪,读懂这种书是一种难得。其实我并没有看完,所以我还并不是完全的懂。但是也觉得有些悲凉的感觉,但我相信不仅仅如此。
但是同样读完这本书的我的那位同学,却只是单纯的认为这一本书不怎么样,甚至有些恶俗。每个人都在说,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并不想去反驳他什么,只是我觉得,不要等我问他,问他看完书的感受之后,他才会思考自己为什么看这本书,知道这本书讲了些什么。而是在他读书的时候就应该去思考这些问题,只读书不思考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读的书多,你也不会懂的什么的,也许你懂的那些浅显的道理,但是你懂不了其他弦外之音,你也懂不了自己。
读书,是一件很平常普通的东西,却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拿出时间去看书,同时也是与书对话,不要一味地以为书只是书。
读好书,但不要只读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