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幅漫画,名为《父与子》。画的是一位年迈的老人坐在一棵被砍断了树***树根上。他的身后是密密麻麻的树根,一棵紧挨着一棵,似乎害怕自己也要“搬家”了。可想而知,老人把森林里所有的树都砍了,他面前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出售圆木。是的,他想把那一大堆“不幸落难”的圆木卖了。日子过了一天又一天,老人也在那坐了一天又一天,最终,他还是经不住岁月的洗礼,去世了。可是,他把树砍光,人类的天敌——沙尘暴来光临人类的住宅了。老人的儿子自知不能再卖树,于是,他改行开始卖沙尘暴留下的细沙……
看了这幅漫画,我想到了原来生机勃勃的地球却变成如今这副伤痕累累的样子。我会愤怒,我会惭愧。我愤怒是谁把地球变成这样,我又惭愧,因为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所作所为。
老人,砍掉了整片茂密的森林。为了什么?只为了求一时之利,满足现状,而不顾这不能想象的后果。不过我们至少也受到了启发:不能为了暂时的利润而伤害了自己,伤害了别人,太过贪心的后果将会是残酷的!
是的,我们受到了启发,但是,在老人一手制造的灾难——沙尘暴后,他的儿子,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眼看着沙尘暴就要一点一点地把地球吞噬了,儿子却不知悔改,竟开始卖细沙,也许,有人会想:他是一个很乐观的人。是啊,面对这样的环境,他真的很“乐观”,可,这种乐观正确吗?
朋友们,在父与子的身上,我们是否也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谁都知道,我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相信谁也不会故意去破坏吧?可是有些流浪的人,总说自己没有家。他们怎么会没有家,难道他们忘记了还有地球,这个美丽的大家庭吗!也许,我不该说美丽,为什么?难道人们还不明白,地球已经被我们破坏得面目全非了!我们既然不愿去毁掉自己的家庭,为何还要折磨地球这个更重要的大家庭?还是非要等到地球死去才知后悔!
也许,我们人类根本不该出现,以前,大地上的生物生活得多么快乐,没有谁去破坏它们之间生存的规律,它们也不会去伤害地球。看到这,也许又有人会想:动物的智商低,它们怎么会想去破坏地球呢?是,我承认,动物确实没人类的智商高,可正因为人类的智商“高”,才把地球破坏了,我很疑惑,这究竟是因为我们人类的智商太高了,还是因为我们人类太愚蠢才会去破坏地球?
地球被我们“整容”了,我们该高兴,还是反思?
前几天,我在电脑上阅读了一本漫画书,书名叫《父与子》,这本书生动的讲述了一对父与子的幽默、风趣故事。
长着刺猬头的儿子,调皮、可爱、喜欢搞恶作剧。长着大胡子的父亲和蔼、善良、又经常被人戏弄,爷俩演出了一场场生动又好玩的画面,看后不仅使人捧腹大笑,回味无穷。
这本书虽然一个字都没有,但从那一幅幅幽默、富有哲理的画面中,我们依然好像清晰地看到了有字一样的内函,图画中的哲理的含义,使我很受启发和教育。
我最喜欢的是战争允许一切手段,讲的
是儿子和父亲在浴室里玩船模大战,儿子劲太小,总是打不中父亲的船模,父亲却百发百中,这下儿子可要复仇了,正当爸爸得意扬扬地把儿子的船模按进水里时,儿子打开浴头,把爸爸淋成了落汤鸡,爸爸恼怒的去换衣服的时候,儿子却心满意足地把爸爸的船模一个又一个的按进水里,由此可见儿子是多么聪明灵力、顽皮可爱!
更吸引人眼目的,精彩至极的画面还多得多,不防你也来看一看,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乐趣。
《西游记》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新版《西游记》过多地依赖于电脑特技和橡胶塑形使得人物严重失真、失神。在采访当中,张纪中表示398个人物当中,需要塑形的有200多个。从电视播出效果看,猪八戒顶着一个硕大的橡胶猪头,并且刚出现时是一个全身是毛的野猪头,在这个硕大的橡胶头套下,猪八戒完全没有了老版《西游记》中那样憨态可掬的形象,而给人一种过度“原生态”而导致的厌恶感。孙悟空刚出场是一个全身是白色的石猴,但是动画特技让这个白色和周围的自然景物格格不入,像一个透明的影子粘在了影像上,使其失去了在老版《西游记》刚出场时那股活泼天真的劲头。此外,剧中大量的神仙和妖怪造型奇异,甚至让人心生恐惧,不忍直视。
首先橡胶塑形严重妨碍了魔幻人物生命展示,硕大的橡胶塑形可能会让观众在直观上感觉逼真,但《西游记》毕竟不是魔幻游戏,而是通过魔幻来反映人生。橡胶塑形严重阻碍了演员利用表情、眼神等向观众传递某种情感和精神,演员与观众的交流只能通过语言,这就使得观众难以进入情境而游离其外。其次,大量电脑特技的使用(转载于:www.hnNscy.CoM:
最近,老师推荐我们看了一本漫画书——《父与子》。这部漫画的作家是埃·奥·卜劳恩,他画的这部漫画生动有趣,妙趣横生。
其中有一幅漫画是这样的:一天,母亲做了好吃的饭菜,香气扑鼻,父亲被吸引住了,他马上坐到饭桌旁,正准备吃饭。
父亲微微一愣,呆呆地说:“儿子在哪儿?”
“嗯……应该在卧室里吧!”妈妈说。
父亲挺着大肚子,走向卧室,他的腿细得像一根竹竿,脑袋上光秃秃的,光滑得像一个擦得亮亮的白色足球。
父亲走进卧室,看见儿子趴在地板上看书,凌乱的头发像杂草一样随风舞动,左右摇摆,两根竹竿一样的细腿不停地上下拍打着地板,两只手支撑着脑袋,父亲见了,清了清嗓门,大声一吼:“快点去吃饭,不然的话***就要打你了!”
儿子一听,抬起了头,似乎没有看够似的,只好恋恋不舍地走出了卧室。父亲很好奇,究竟是什么书吸引了儿子,他弯下腰,弓起背,看了看这本书。
儿子坐到了餐桌前,和母亲等啊等,父亲怎么还不来?母亲皱起眉头,转过头面对儿子,手指着卧室说:“快点去叫你爸!”
那声音真的像老虎在发威,不容争辩,儿子流星大步走向卧室,只见父亲两根竹竿似的腿不停的上下摆动,拍打着地板,两只手支撑着脑袋,正津津有味地看书呢!儿子对父亲生气地说:“爸爸,你叫我去吃饭,而你却在这里看书,妈妈气得火冒三丈!”父亲听了儿子的话,心不甘,情不愿地牵着儿子走出了卧室。
《父与子》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这部漫画反映的是父子之间有趣的故事,那个秃头的大胡子父亲和杂草头的淘气儿子,他们之间发生的趣事经常使我发出会心的微笑。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