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洗脸,挣脱着困意。看看表,两点一刻,让它停留。让自己继续,继续着自己的`世界。
也许是平时的忙碌,赶走生活的情趣;也许是奔波的劳累,使自己身心疲惫。繁华世界,金钱,权利,荣誉,使我们沦为他们的奴隶。但为何不尝试着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做一些想做的,不必争分夺秒,不必追求完美。只是喜欢,只是跟着感觉,随着心情。
偶尔在某个不在意的午后,突发奇想地整整书,任意摆布;随意地翻些杂志,无论看与否,翻翻就好。虽然窗子朝北,但跳跃的夕阳依然会扑向指尖,在纸上留下斜影。
做点家务,洗几件衣服,不必在意多与少。触摸泡沫,舒散紧致的心,顺着衣角,用清水冲掉泡沫,空气中弥漫着干净的气息,双手甩打衣服,颗颗水粒荡在空中,也许回落到脸上,调皮的样子,也许打到嘴上,嘴角上扬,凉凉的。
您好!
很长时间没有写信了,见谅。
见信如面,在世界末日来临之际,我想起给自己写一封久违的信了,不要见怪,我拍其它手段,自己不能收到我的信息,只能回归古老,回到过去了。
是啊,随着高科技的来临,随着数字化生活的亲近,给我们带来了想不到的方便与快捷,手机、电脑、传真、Internet,只要操作一下键盘,或是动动拇指,信息就会很快传出去了。以致很久没有体验收信和写信是啥滋味了,但骨子里我却时常想到信,我觉得收到来信在当今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奢求,而写信则更是一种渴望了。
所以在世界末日的前一天,我拿起笔,想再次体验一下写信的美好境界,也想把自己的思绪带回儿时那美好的意境之中,体味那天真烂漫的童趣。不知自己感觉到没有,现在不管是网络,还是媒体,还是居住深山的地道老百姓,口中谈论的都是世界末日。我有时也会加入世俗之中,也在心中问上一问,到底有没有世界末日?假如真的有世界末日,难道肯定就会在12月21日到来吗?
随着十二月份的到来,还有一天就到玛雅文明所预言的2012世界末日了,还真的引起了不少民众的恐慌。据说有人捐家产、有人抢购蜡烛、有人倾家荡产造诺亚方舟,而随着电影《2012》在全球热映,“世界末日”之说早已经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了。其实,凡是有一点思想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而且世界各国专家也都已经对此进行了驳斥,所谓的“末日”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人们都在劝告大家,不要恐慌,要好好地过日子,要跟往常一样,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还有退其次的,说什么就是世界末日不来临,世界也会连续三天黑暗,也就是说,植物三天都进行不了光合作用,产生不了氧气。相反,那些在黑暗中会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还会跟我们争抢氧气,这都是哪跟哪儿,是不是这就是抢购蜡烛的原因呢。但那些抢蜡烛的人们,有没有想到,难道蜡烛就不跟我们抢氧气吗,他的燃烧不是更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吗?我不明白的是,人们为什么这样人云亦云,说风就是雨呢,难道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见吗,难道真是怕死若得祸吗。也是,说人不怕死,恐怕谁都不信,反正我不信,连我这个生下来就病病歪歪,赖了吧唧活着的人,都在尽量延长着自己的生命,说不怕死那不是扯淡吗。
就是因为自己身体的特殊原因,从生下来的第一天起,就意味着随时死亡,所以我人生的唯一目标,也就是明天还活着。后来阴差阳错,竟然受到上帝的垂青,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说我能活着,连算命的都不信;说我能考上学走出山区,连老师同学都不信;说我能当上大夫,连自己都不信。可这却是千真万确的,早已经让事实证明了一切,当自己身体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上帝又让我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接受新任务同时,我才知道那是去拯救人们的心灵。
正是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才深刻了人生真谛,亲眼见证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点点滴滴,真真切切。只要用脚后跟想一想都会发现,人既然有来,就一定会有去,人就是这样来去匆匆,然后还会跟来之前一样,消失在茫茫宇宙之中。不信你就看,每一天地球上都会有十几万人死去,每一小时都会有几千人死去,实际上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将死去,每个人都在死去。
不是吗,我们每一个人只要一生下来,就进入了死亡的程序,人们一个又一个展开生命的翅膀,成群结队的`飞向死亡。在百分之百的死亡率面前,任何人都不能无视死亡而活着,不管是伟人还是艺术巨匠,不管多么幽默或者坚强,只要一说起死亡,总会带着无奈和忧伤。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人人都要死,在这一点上可真是平等”。文学家莎士比亚说;“生还是死,这就是问题的全部”。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生不过是迈向死亡的旅程”。
叱咤风云的拿破仑死于一座小岛时说:“来到人生的尽头,只能听天由命了”。作曲家莫扎特临死前说:“我不是说过,我一直是在为自己写安魂曲吗?”画家达芬奇说:“我们来时期望未来,可未来只为我们预备了一件事——死亡”。印度诗人泰戈尔在病中问:“我为什么不能安然死去,我到底还能活多久?”中国作家林语堂仿佛是在回答他:“我们的生命就像风中的残烛,随时可能熄灭”。这也让我想起了那些无知的人们,抢购蜡烛不就是莫大的讽刺吗。
人类世俗的欲火伴着骄傲的气焰,焚烧了人家的一切,唯独无法染指死亡那屹立的庄严。对于死亡,我们应该感谢你才对,因为你显露了我们的无知,证实了我们的卑微。如果有人跟你说,死亡并不可怕,那他肯定是在欺骗自己,不信就看看人们都在干什么吧,有人在补养,有人在锻炼,还有人在治疗,人们都在千方百计地维持着短暂的生命。人们在颤栗、在挣扎、在痛苦,在极不情愿又无可奈何地送别着生命,日益庞大而且饱受尊敬,自己曾经从事的医疗行业,正在印证着人类对死亡的巨大恐惧和激烈反抗。
从当年秦始皇到蓬莱寻访仙人,唐太宗令道士提炼仙丹,到现代人们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养生保健之道,骨子里还不都是一回事,不想死吗。这是不是跟人们听说世界末日来临时,产生的种种幻想有关呢,更有甚者连邪教组织的宣传都有人信以为真呢。我早已经不止一次的听到人们谈论,世界末日该来了,我要好好吃吃喝喝,出去潇洒潇洒,做完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些年轻男孩说,我要赶紧找个女朋友,体验做男人的尊严;那些年轻女孩说,我要赶快找个男朋友,尝试一下做女人的滋味。那些大人们也在说,我不知道出轨啥滋味,我一定要出出轨,有些人说要多赞点钱,有些人说要多预备点粮食……
所以才出现了不该出现的现象,那些认真工作,看书学习的成了人们甚至领导打击报复的对象,那些贪赃枉法,搞男女关系的成了单位的红人。那些从飞机上或是空间站上,使用最高科技都难于看到的地方,却堂而皇之的挂起了“窗帘”,那些连小孩子都能看见的住室环境,却露骨地敞开“胸怀”,没有遮挡的痕迹。
我看见那些时刻都在糟蹋自己身心以及灵魂的人,真为他们感到悲催,我时刻在提醒他们,规劝着他们,可我能有多少能量呢,但我还是在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有时也好像打哈哈凑趣一样,不要在这样了,要不那天世界末日没有来到,而你自己确到末日了。可有时我还真不喜欢我这张臭嘴,真的就看到那些胡吃乱作的人,住进了医院,等待着医生的审判。
明天就是人们所说的世界末日了,而且那些无聊的人,还搞了什么2012世界末日倒计时,你说可笑不可笑。看吧,2012年12月21日下午3点14分35秒这一刻,是验证2012世界末日来临,地球毁灭这一预言的时刻,那些没有等待医生审判的可怜人,却都在听从末日的安排。这时候,如果说死早已经不再令人惊奇,那么令人奇迹的就是人心中这股不想死,不甘心死,不承认死亡权势的本能力量,这股力量显然不属于死亡,那他来自哪里呢。
我早已经不拍死亡,早已经知足了,就是现在比世界末日提前一天死去,也多赚了几十年了,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我不能甘的就是那些比寻找真理和良善更要紧,人类渴望知道的自身生命的谜底,到底是什么呢?在我们俗人的眼中,人生不就是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哭声中结束吗,要是世界末日真的来临,我们一起死亡,一起毁灭,然后没有哭声,打破这种轮回,不也是很惬意吗。
真的没有想到,在世界末日的前一天,突然想到给自己写信了,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返祖的现象呢。我多么盼望鸿雁传情,书信往来,能穿越那三维来到四维甚至佛陀世界的三十六维空间,去体验那是一种什么境界呢?如今这个纷繁浮躁的社会,使得人们早已经没有心思回到书桌前,用饱蘸情意的生花妙笔写点什么了。
我清楚地知道,在别人等待世界末日的时候,自己早已经顶着星光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那就让我这封写自世界末日之前的来信,给世界末日之后的心灵,一丝慰藉吧!
你内心的朋友,一生健康
2018年7月20日夜
也许在这个时候,真正的医生,真正的止痛药就是我们自己,不要想着我们还能依赖谁,我们可以用心去聆听我们心底的绝望的呼唤。
一个小女孩站在父母离婚的法庭上,她在选择自己的.去向,如果她选择的妈妈,那么迎接她的是澳大利亚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陌生的男人,一个陌生的生活环境,如果她选择了爸爸,那么迎接她的是清贫的生活,快乐的氛围,熟悉的城市。
对于一个14岁的小女孩来说确实很残酷。深呼吸后,结果出人意料,爸爸却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毕竟是14岁,对未来的生活并没有计划,只是沉浸在美丽的童话故事里,她并没有想到父亲的能力。如果父亲爱她,那么他会让她跟母亲走或者让自己吃尽苦头地将小女孩抚养成人,我不能说小女孩不爱她的父亲,我只能说她没有聆听到她的内心。
一个猎人在一片丛林中抓到一只白狐,猎人似乎抱着十分坚定的态度,他一定要把那只白狐带回去用白狐给女儿做一条围巾。起初白狐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似乎说着:你放了我吧,我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呢!猎人很是固执,抓住白狐,说什么都不放手。在猎人与白狐打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来到了悬崖……
后悔已经没有用了,猎人是发自内心的悔恨,不仅没有抓住白狐,而且连同自己的性命也丢掉了,这就是得不偿失。当初猎人的良知告戒他应该如何去做,他却执迷不悟,因为他不会聆听,自己是疼爱自己的女儿的,白狐也爱自己的耗子,当猎人后悔的时候,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人类是最寂寞的动物,因为人类是最凶残的动物,他们让所有的动植物离他们而去,他们让这个世界变得充满暴力,他们让这个世界变得暗淡无光。
到最后,人类只有苦咽着自己的眼泪,剩下的也只是那唯一的一个烙印。没有后路,人类永远没有后路,我们都会聆听我们自己的世界的,让我们的良知告诉我们,治疗我们心底那个通红的烙印的最佳的方法。
去年暑假的一天,天空中一丝风也没有,闷热得像个大蒸笼。周围的树木都无精打采的,知了热的在树上不停的叫着,狗也惹得趴在地上大口喘气……
在村头的一块空地上,我和几个小伙伴赤着脚高兴的玩耍这,不时发出一阵阵欢笑声。一不留神,我的脚踩在一块尖尖的玻璃片上,深深的扎了进去,疼的我哎呦一声就坐在地上,鲜红的血顿时流了出来。小伙伴们见状,吓得赶紧去找我的 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拿着一块白手绢急匆匆的过来了,见地上流了一滩血,我的脸黄黄的,他们的脸色也顿时变了,赶紧弯腰蹲下身,用手绢把我的脚包扎住,暂时止住了血。爸爸着急地说:“得马上去医院进行消毒包扎!”可这时闷热的天空竟然落下了几滴豆粒大的雨点儿,看样子马上就要下大雨了。怎么办呢?离医院还有二里多土路,道上又没有车,骑车更是不行的。妈妈急忙跑回家,可老天爷好像故意和我们做对,妈妈只找到了一把伞,没办法,只好撑一把伞喽。而妈妈并没有给她自己撑,完全给了我和爸爸。
雨渐渐大了!我们一家三口满跚在大雨中。爸爸两只手有力的拖住我,走得很慢,仿佛怕背上的“古董”掉下来摔破了。渐渐的,我听到爸爸的呼吸加重了。我心疼地说:“爸爸,歇会儿吧!”爸爸没有做声,只是用力的托了托我,继续小心的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挪。他脚下突然一滑,身体猛然向前一倾,我的心一下收紧了,坏了,爸爸要摔倒了。没有想到的是爸爸凭着他坚强的毅力,凭着他伟大的 父爱,踉跄两步,居然没摔倒。“爸爸,歇会儿吧!”我又劝爸爸。“不,得快一点儿!”爸爸低低地说。这是我分明听到爸爸的心咚咚的跳着,呼吸更急促了,妈妈的胳膊也想是酸了,雨伞在我的头上渐渐的低了下去,又高了,又低了,又高了……我没吱声,此时此刻,我说什么呢……终于到医院了,爸爸放下我长长的呼了一口气。后来,我的脚伤很快痊愈了。
一年过去了,但雨中的那一幕仍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永远也忘不了雨中那片晴朗的天空……
湖畔旁的春柳随着清风摆动着柔软的腰肢,春泥中的小草吐露着它葱绿色的心声。我坐在公园的长凳上,春日的阳光和煦的让人的内心都柔软起来,轻轻闭上眼小酣一会儿,记忆的阀门被缓缓打开…..迈着轻快的.步伐,我走进办公室,刚要张嘴汇报今天作业的收缴情况,却发现办公室内空无一人。轻轻放下怀中的语文作业。我转身,刚要离开,却被桌面上的一本笔记本吸引住了视线。
那本子是橙黄色的,封面上的图案是一轮太阳,那是语文老师的。吸引我的,是本子中夹着的一张纸。我分明看到那上面白底黑字写着——第七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我的脚移动不了了视线也紧紧的盯着那张纸,脑海中不由得想起隔壁班小天曾和我提起过:“第七单元那张卷子可难了!”边说他还边叹气。而今天下午,我们要考的就是这张卷子。答案,就在我眼前,我只要一伸手……
窗外的阳光洒在桌面上,给笔记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它闪耀着,仿佛在说:“看看我吧!这样你就能靠出好成绩啦!”我咽了咽,抬头看了一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没有人。
手缓缓的伸了出去,我的动作僵硬的像是生了锈的机器。我想起:多少次,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老师教导我们要诚信做人;多少次,在母亲温暖的怀中,听她说,诚信第一……而现在,我却。阳光洒在我的手臂上,本该是温暖的,我却觉得烫的吓人,我迅速收回了手。是的,我不能这样做!
转身,我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办公室。下午的果然很难,可我却感到很踏实,真实的成绩比100个满分都来得宝贵。
公园里的阳光晒得我舒适极了,睁开眼,所到之处都是青翠的。我想,我做对了,现在,我不仅能安然的沐浴在阳光下,更重要的是我的心中一片明媚。给自己一片阳光吧,勾起嘴角,我轻轻地笑了……
《不如去闯》主人公柘远,从一个初中生开始就给自己设定“第一个十年计划”考上耶鲁大学的目标开始一步步奋斗,到读完耶鲁大学,到去高盛打工2年,创业1年。仅仅是25岁的人生就活得如此淋漓尽致。
相比自己迷茫,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地过每一天,前半生实在是走了太多弯路。
16岁当他还是个初中生的时候,他要改变10年计划,考美国耶鲁大学,当时只有妈妈和校长支持他。班主任和老师都在说他逆道而行。备战期从高一开始到高二,高三冲刺。请假30天闭关读书,与外界隔绝。到最后破釜沉舟考上耶鲁大学。这一路走来,只有他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除了天资聪明之外,他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忍受孤独无人知晓。
到了耶鲁大学,一个月适应美国生活。大一时第一次写论文,修改一篇论文花两天时间做到极致。回忆起裸奔事件只要那个时候最天真无忧无虑,工作之后难以找到那种纯真的感觉。
耶鲁大学期间作为项目交换生去日本家庭居住遇到奇葩女主人。去印度贫民瑶做教育传播知识,旅行看不同的世界。健身让他看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专注力,执行力和自控力比自己更厉害的人。
他没有浪费一点点时间,按照设定的计划和小目标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仅仅才25岁的人生已经拥有了扎实的`能力积累厚实的功底。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他每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为他以后做其他任何事情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我看完这本书时,内心是震撼的。这个世界上竟然有人优秀到令人惊叹,他很早就有自己的人生规划,知道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在哪里,每走一步都是在计划之中,每一步都走得如此踏实。内心坚定,在实施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能忍受孤独,拒绝诱惑,一直走在自己设计的人生中。
读《不如去闯》李柘远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他的品格坚韧,人生经历厚重,扎实可靠。
从初三订立目标,高中三年备考耶鲁大学,读完大学本科,去高盛工作积累打下基础,转而去创业一年,再回归哈佛读书。经历这一切才10年时间,25岁而已。
很多人26岁大学毕业打了几年工,生活平平谈谈。学长为何如此不平凡,他做了什么。
内心坚定自己要什么,一直在为目标而努力。不怕苦不怕,肯拼搏肯去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