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您在天堂还好吗?您想我吗?我可是日日夜夜在想着您呢。
每当我一回到家里,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清晰地浮现在我脑海里。您总是刚进家门就大声呼喊:“珍妮,你在干什么?”“爸爸,我在书房做作业呀!”每天我们都是同样的对话。可是今天,我仍然在书房做作业,却再也听不到您亲切的呼喊了。
爸爸,这么多年您总是喜欢把我高高举起,笑着问我:“爸爸的力气大不大呀?”“不够大,不够大。”我总是这样回应着您。可是从今以后,我再也感受不到您那双有力的大手了。
亲爱的爸爸,您希望我做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我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不管学费有多贵,您都大力支持。您总是说:“女儿,你只要认真学习就够了。”爸爸,您总是让我生活得无忧无虑。
可是爸爸,您的匆匆离去让我只享受了短短七年的父爱。虽然只有短短七年,我要牢牢记住您对我的.爱!我也牢牢记住您对我的期望:做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爸爸,您在天堂也要看着我,您要看着我长大呀!
您心爱的女儿:珍妮
二xxx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这几天,我爸爸妈妈要到河源出差,所以要到奶奶家住两个晚上。呀!两个晚上?这可不容易熬呀!可是如果我不去奶奶家就到别家去了,唉!还是听“圣旨”吧!
在去奶奶家的路上,我满脑子的疑虑。夜晚要是我睡不着怎么办?谁给我洗衣服?只剩下我和奶奶,白天怎么过?这时,我忍不住了“哇”的一声扑到爸爸妈妈的怀里哭了,爸爸妈妈不断地安慰我,还说了一大堆道理呢。
不久我就来到了奶奶家,我拥抱了一下爸爸妈妈,拿起行礼就往奶奶家门口跑去。我进去的时候跟奶奶打个招呼,就上到二楼洗澡去了。我为了能快点睡觉,又看书又做作业,可是仍不觉得眼困;我又从二楼跑到四楼,从四楼跑到二楼,可是不但一点睡意也没有,还却越跑就越精神。怎么办呢?怎么办好呢?啊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我扑到电话旁边,熟练地拨打家里的电话。啊!通了。“喂?”一声甜美的声音发出来。“妈妈!我好想你啊!我为什么会睡不着?你教教我怎么才睡得着吧!”我哭了。“小傻瓜!怎么会睡不着呢?只要你想着爸爸妈妈,想一想你最开心的情景,不就睡着了嘛。”妈妈说。“那好,我只好试试吧。妈妈晚安!”我挂了电话,刷了牙,洗了脸,就走进二哥的房间里,把灯关了,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慢慢就睡了,我想着三年纪汇报会的时候,同学们给我庆祝生日的情景,啊那时候是多么的开心啊!还有去旅游的时候,我们一齐去玩摩天楼的时候,大家都很害怕,呵呵!她们是多么的小胆……突然,房间亮起来了,原来是大姑妈,她也睡啦?如果我睡不着怎么办?我心急便精神起来,把刚才的睡意都给赶走了。大姑妈跟我说:“茵,我把灯关了。”我忍着眼泪说:“哦!”“嗒”眼前昏暗了,我一想起爸爸妈妈离开奶奶家的情景,我的眼泪一滴一滴地从眼角滑下来,把枕头都弄湿了,后来我想起二哥明天就回来了,“嘻”的一声,笑了。最后,经过我的“一番努力下”终于进入甜梦中了。
早晨,一缕阳光透过窗户射进房间,我擦了擦眼睛,起了床。当我回忆起昨晚我哭的事,我也觉得恨羞耻。正所谓“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呵,多有意思的一个难眠之夜啊!
过年了,爸爸难得放假几天,爸爸在假期里陪我逛公园、数跳绳、打羽毛球、算二十四点等等。最让我开心的是算二十四点和打羽毛球。
那天,我和爸爸拿出一副扑克牌,两人各一半,说好规则:那些花牌当作十,谁先算出谁就羸,手上的牌先出完的就是大输家。我和爸爸各拿出两张牌,我看着牌,用学过的.加减乘除计算着,爸爸突然大声说:“我算好了。”“让我再想想。”想了好久都没有想出来,最后就让爸爸公布答案。“原来这么简单啊。”有几次,爸爸先算出来,过一会儿我也算出来了。毕竟爸爸是大人吗。不过有几次我算得比爸爸还快呢。有几次,爸爸算好了,我就跟爸爸开个玩笑:“我怎么没算出?你算错了吧。”爸爸又算了一遍,是对的。爸爸不知道,我正捂着嘴偷笑呢。
爸爸陪我打羽毛球,我拿起球,“嗖”的一下打了出去,爸爸没接到,我捂着肚子大笑。爸爸说:“别笑,接球。”我还没反应过来,球就飞过我头顶,落到地上了。我们把球打过来,打过去,玩得很开心。
爸爸,你真得很棒,我爱你。
茶被称为“国饮” 茶与中国作家难分难舍,老一辈更是 , 无论是鲁迅、周作人兄弟俩,还是散文耆宿梁实秋、苏雪林、 杨绛等,都写过《喝茶》的同题散文,尽管感觉迥然,年代 有别,情趣各异,但无疑是散文天地中一道很难得的风景。 鲁迅先生在《准风月谈》的《喝茶》中写道“有好茶,会 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 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此段话叫好些人赏心悦目,成 了某类茶文诱导读者演练“特别感觉”必引的语录,仿佛一时 间孺子牛的鲁迅成了养生行家。拦腰切去的是先生随后对这 种“敏锐细腻”的“特别的感觉”所进行的极端尖酸的挖苦,他 说: “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 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 热水有什么区别罢。 ”走笔至此,先生远没有罢休,且毫不手 软: “感觉的细腻和敏锐,较之麻木,那当然算是进步的,然 而以有助于生命的进化为限。如果不相干,甚而至于有碍, 那就是进化中的病态……”引用语录的诸君究竟真看不懂, 或假看不懂,还是似懂非懂?我以为最大的可能是根本没有 看,把一截断章取义的茶语录抄来抄去,反正是大师嘴里的 象牙,哪还会有假?!不过即便是断章取义,清福二字还是 打了引号的,足见语录现货的诱惑,信手拈来时,连初小的 语文常识也可以幸福地闲置脑后。
对“清福茶”体味有加的是周作人,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 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 可抵十年的尘梦。 ”说实话,知堂老道的文字确实很有滋味, “抵十年尘梦”固然乃“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夸张, 但喝茶的闲趣 却清新淡雅,丝丝入扣。鲁迅与周作人难得有同题的文章, 不料清茶一杯,兄弟俩喝出的感觉竟有天壤之别!周作人的 《喝茶》写于 1924 年,鲁迅的写于 1933 年,后者似乎有点 跟老兄“对着喝”的味道。不客气的说鲁迅是不会喝茶的,他如果也有周作人的闲情逸致,他的肝火一定可以减半,而寿命极可能倍增。 ? 无论是会喝茶的周作人还是不会喝茶的鲁迅,笔下的《喝 茶》各有品味,双双不失为茶散文的大家。茶与中国人形影 难离,茶与散文也亲密得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英文中 就有“茶只能产生散文”。眼下大凡合集类的散文选本, 几乎都可以品尝到茶的芳馨。名家们不避同题大写《喝茶》 , 似乎在说散文不仅要贴近生活,而且要溶入生活,喝茶可以 延年益寿是肯定的,梁实秋和苏雪林都是文坛寿星级的人 物, 而周作人如不是遇上“文革” 寿命应该可以和梁实秋媲美。 , 但作家毕竟是靠作品说话的,而作品的生命才是作家真正意 义上的生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