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言情这么多年,总是在里面寻求现实中没有的温暖,抚平心里的忧伤。流一流眼泪,感动的,悲伤的,求的是一种情感共鸣吧。
其实已经好久没看了这两年,却发现每次到谷底的时候,能托底的依旧是那个正气爽朗的孩子。
于晴的《是非分不清》,是我此生心中言情界的高岭之花,甚至像我的老朋友。不论几次,不论多久,每次重拾起这本书,心境总能被带回来。无论多失望,无论多绝望,疲惫受伤的心灵,依旧能被于晴的笔抚慰。书里那个经历多大挫折的人,总能找回自己的心。那个坚毅正直的心灵,永远带着爽朗无伪的笑容,告诉我坚持自我的美好。她像一道光,让周围的人相形失色。心里的黯淡能被这股天然的阳光被驱散。
是非分不清》里,男主亦正亦邪只凭喜好祸乱朝纲的秉性,到最后对正气凛然、始终不改的阮冬故有种似爱似恨的痛爱,这种情感和极致,我想,必定是激发了另一位台言作家四方宇的所在。四方宇从《瑶琴佳人》之后就非常翔实确切地奠定了这种路线,男主只凭喜好,能力过人,必定巧取豪夺,爱到变态。于晴的风格就像她的名字,我总觉得像“于是晴朗”,总是淡淡的,却至淡至真,隽永回味。《是非分不清》系列最引人的所在,明明是淡淡的话语,却仿佛有最勾人心弦的所在,一直看不够,于是有了后面的续本直到,大概很多读者都会有这个感觉,让人心痒。我一直在猜想,里面有个一直不满足的后来者——四方宇,就是一定要吃饱的类型。所以和于晴的点到即止(但又恰到好处)不一样,四方宇的笔下从不留手,从来都是浓墨重彩,死死锁着你不放,是从巧取豪夺到激情烈爱的份上了。反而每每看到《是非分不清》东方非这位爵爷,会觉得他才是这类自相矛盾男主的始祖,令人爱恨交加。永远经典,无法被颠覆。后来者的模仿始终没有于晴的天然自成。
又说起四方宇,书粉还是很不少的。从我高中到现在硕士毕业已然工作,这么多年,四方宇依然还在这个风格上耿直地工作,从不变换,甚至,已经在不断地重复自己,有点像对自己的模仿。从最初对《瑶琴佳人》的惊艳,到后来退出的各个系列和写得最久的神魔系列,都在走十分雷同路线。以前我觉得酷炫过瘾,现在,却开始察觉这样的写法,投射在现实里,就好像在情感的表达上有所残缺一样。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位作者其实可能有成长的缺陷,对于情爱的表达只限于抢夺劫掠,每个故事的高潮都止于肢体的契合,然后,就不知该如何进一步了。没有情感的渗透,只能交给肢体表达。四方宇的情绪,就像其笔下男主的情绪,只能依赖过于激烈的意念,无法化为真正令人动容的感情,这定然来源于作者情感中枢的某个反射吧。而我们,一方面除了看到执拗,另一方面也昭示着,没有太多可以从里面吸收的东西了。
但四方宇的奇幻上,可以看出是真的很用脑力在钻取,开辟了一些经典的形象和路数。包括我现在比较欣赏的晋江文学作者九鹭非香,《与凤行》里面远古上神清辉的形象就是银发,可以嗅到四方宇远古神魔系列银天使的味道。那种重合,能看到来源。四方宇写了十来年的神魔系列大概很多人看过,另一个是在几年前看《三生三世·枕上书》中,在梵音谷东华帝君和蛇妖(?忘了)那种对话的味道,一种四方宇的味道就冒了出来。这些总不会是空穴来风,必有来源。也许对于一般读者不易发现,毕竟不是言情界老人。
于晴的`书,唯一一个浓烈的所在,非常令我意外,也是我很喜欢的另一本书——《大兴皇朝》。这是她的自制书,比较特别。在她笔下,很少有这么浓烈的情感,这是个例外。并且是一连三本,我看得一气呵成,不能自已。那种“上穷九天连碧落,两处茫茫皆不见”的生死情感和执拗,虽然是另一本书《到处是秘密》的注解,不过我时不时在《大兴皇朝》里感受到这种绝望和感。于晴的书像我感受到的台湾社会般,有很浓烈的邻里和伙伴的味道,永远不是孤身一人,情爱永远淡化得比较厉害,因为它不是唯一,它就像所有重要的其他情感一样的存在——亲情、友情,一样令人动容,一样是我们重要的依靠。我喜欢并享受这种分配,《大兴皇朝》是唯一一本有比较明显炽烈执拗的男主,而伙伴的情分也很充盈。最后提一个不怎么相关的点,是《好一个国舅爷》里,令我动容的是里面的父女情,和一个半真半假的古老旧俗。烧与真人相似的木偶,到另一个世界与往生的亲人作伴。当这种美好又有点恐怖的迷信在书里变成真实时,心里涌起的感觉既温暖又忧伤。
其实,真正能升华心灵的,多只在诗词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才是充满灵气的,活生生的,满满生机的。其他都是浮云罢了!能真正将这类言语难达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太少太少。于晴写小说时会有喜欢重复某一首古诗当背景,也许,以诗的感觉为基调,与此有关吧。
岁月漫漫过,似乎真的过了看言情的年纪了。不过回首,于晴的书渐渐变成了能抚慰心灵的老朋友,回头一寻,它还在。在我心里,于晴才是那片真正的白月光,那片高明的白月光。偶尔晒一晒,依旧澄澈如初。
晚风吹起您鬓间的碎发,发梢落到您的脸上。傍晚的霞光,映衬着您嘴角的.微笑。您嘴唇轻轻开合,像是在告诉我什么,又像是在自论人生。那样子,很美。
某日,您坐在桌前的样子真好看。
一盏灯火,两沓宣纸,三滴墨汁,四分情趣,成就了您笔下的一幅墨迹。您眉毛轻扬,嘴唇轻抿,眼眸清纯,目光深邃。埋头于纸卷间,手持毛笔,染墨于笔尖,运笔于纸上,临一幅字帖,又将其稍作修改,添入自己的韵律。我则是不停地嘀咕:“整天写字,真无聊,练练行了,何必把全诗临一遍……”您嘴角轻翘,淡淡地微笑:“写字,就如人生,拿起笔,便要写到底。”
当时的我也不明白写字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只记得灯光映在您脸上的样子,很美。
某清晨,您站在灶边的样子真好看。
晨起,天色朦胧,红日将升。路过厨房,依稀看见有一人立于灶边,正在锅碗瓢盆间忙碌着。揉揉惺忪的睡眼,才真切地看到是您。您面色如常,嘴角自然地微微上扬,几根黑白相间的头发垂在两鬓。我问您,起这么早,只为了做早餐,不值吧?您抬头,推推眼镜,告诉我:“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起做一顿好早餐,才能吃得香,吃得好,一天才有精神。”您又告诉我:“以后长大了,也要记住每天吃好早餐,这样一生都会有精神!
当时的我也不理解早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只记得您站在灶边忙来忙去的样子,很美。
某次,您奔走在雨里的样子真好看。
乌云汇聚,遮天蔽日。当我站在窗前焦急地等您回来时,门锁响了,您冲进来,来不及跟我说一句话,便急匆匆放下手中的菜,拿起两把伞又跑了出去,留下一脸惊愕的我。您刚走,几道闪电撕裂了天空,雷声也恐吓着世界,紧接着,世界变成了雨的主场。您再次跑回家,被雨打湿的几绺发丝紧贴在脸上,眉梢、脸庞上滑落的,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汗水。这时,您手中只有一把撑开的伞。
我问您去做了什么,您说,楼下有个老人摔伤了,一群人急着叫120,却没有一个拿伞的,您便去送把伞。我又问您,您不认识她,若她不还伞,怎么办?那把伞可是爸爸出差带回来的礼物哟。您笑着回答:“人这一生,谁都有难,若只想自己,这社会将变成什么样?”
当时的我也不知道送伞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只记得您被雨水打湿的样子,很美。
时光或许会夺走您的青春容颜,却夺不走您娟秀的字迹;却夺不走您殷切的关怀;却夺不走您无私的温情。您笑着面对笔墨纸砚,笑着面对柴米油盐,笑着面对异姓陌路……世间因为这微笑,又多了多少美好呢?
您的容颜平凡,但,笑起来,真好看。
于晴的《是非分不清》,是我此生心中言情界的高岭之花,甚至像我的老朋友。不论几次,不论多久,每次重拾起这本书,心境总能被带回来。无论多失望,无论多绝望,疲惫受伤的心灵,依旧能被于晴的笔抚慰。书里那个经历多大挫折的人,总能找回自己的心。那个坚毅正直的心灵,永远带着爽朗无伪的笑容,告诉我坚持自我的美好。她像一道光,让周围的人相形失色。心里的黯淡能被这股天然的阳光被驱散。
《是非分不清》里,男主亦正亦邪只凭喜好祸乱朝纲的秉性,到最后对正气凛然、始终不改的阮冬故有种似爱似恨的痛爱,这种情感和极致,我想,必定是激发了另一位台言作家四方宇的所在。四方宇从《瑶琴佳人》之后就非常翔实确切地奠定了这种路线,男主只凭喜好,能力过人,必定巧取豪夺,爱到变态。于晴的风格就像她的名字,我总觉得像“于是晴朗”,总是淡淡的,却至淡至真,隽永回味。《是非分不清》系列最引人的所在,明明是淡淡的话语,却仿佛有最勾人心弦的所在,一直看不够,于是有了后面的续本,大概很多读者都会有这个感觉,让人心痒。我一直在猜想,里面有个一直不满足的后来者--四方宇,就是一定要吃饱的类型。所以和于晴的点到即止不一样,四方宇的笔下从不留手,从来都是浓墨重彩,死死锁着你不放,是从巧取豪夺到激情烈爱的.份上了。反而每每看到《是非分不清》东方非这位爵爷,会觉得他才是这类自相矛盾男主的始祖,令人爱恨交加。永远经典,无法被颠覆。后来者的模仿始终没有于晴的天然自成。
又说起四方宇,书粉还是很不少的。从我高中到现在硕士毕业已然工作,这么多年,四方宇依然还在这个风格上耿直地工作,从不变换,甚至,已经在不断地重复自己,有点像小s对自己年轻自己的模仿。从最初对《瑶琴佳人》的惊艳,到后来退出的各个系列和写得最久的神魔系列,都在走十分雷同路线。以前我觉得酷炫过瘾,现在,却开始察觉这样的写法,投射在现实里,就好像在情感的表达上有所残缺一样。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位作者其实可能有成长的缺陷,对于情爱的表达只限于抢夺劫掠,每个故事的高潮都止于肢体的契合,然后,就不知该如何进一步了。没有情感的渗透,只能交给肢体表达。四方宇的情绪,就像其笔下男主的情绪,只能依赖过于激烈的意念,无法化为真正令人动容的感情,这定然来源于作者情感中枢的某个反射吧。而我们,一方面除了看到执拗,另一方面也昭示着,没有太多可以从里面吸收的东西了。
其实,真正能升华心灵的,多只在诗词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才是充满灵气的,活生生的,满满生机的。其他都是浮云罢了!能真正将这类言语难达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太少太少。于晴写小说时会有喜欢重复某一首古诗当背景,也许,以诗的感觉为基调,与此有关吧。
岁月漫漫过,似乎真的过了看言情的年纪了。不过回首,于晴的书渐渐变成了能抚慰心灵的老朋友,回头一寻,它还在。在我心里,于晴才是那片真正的白月光,那片高明的白月光。偶尔晒一晒,依旧澄澈如初。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