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中,我和表弟玩得很开心。有时放鞭炮、看节目,有时做作业、走象棋。是间过得好快转眼间三号到了。可表弟要上学了,我就送表弟上学去上学:
这天,外公外婆都有事无去了,我也早早就醒了,外婆家的公鸡在天刚刚两的时候就大声乱叫一连就是几十分钟,再加上表弟不停的催促下我想睡也睡不着了。只得起床穿好衣,我叫表弟待在家里,等我买方便面回来。我骑着自行车到街上买面去了,可天太黑了小点的门差不多都还没开门,我好不容易才从菜场买了回来。到了家我觉得泡面太慢了,就决定自己动手煮面。我先把点火把水烧开再放进材料。过了一会儿,面煮熟了,我把面分成两分放在碗里就和表弟一起高兴地吃了起来。吃完了面,时间已经到六点三十分了,表弟急忙背上书包,着急地对我说:“哥,你好了没啊?我在等你啊!”“好了!”我推出了自行车对表弟说。表弟迅速跑了过来“跳”上了自行车,我连忙骑了起来。在路上我骑着自行车,觉得自行车很重,骑得很慢,不是表弟重还是气胎有问提。表弟在车子上看见我骑得很慢就不耐烦的`说:“你怎么骑得这么慢啊!浪费我宝贵的时间!”“去你的吧,你大时间算什么啊!”我回答道,“你几公斤啊?”表弟笑着回答道:“不多不少六十刚好啊!”我晕!
就在这说话声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到了学校。
我忘不了四年前一个夏天的上午,天被一层又一层的乌云覆盖着,太阳从厚厚的云层中挤射出不规则的光束。天气闷热极了,我和妈妈就是在这天分手的,妈妈当时穿着粉红色的上衣,天蓝色带白花纹的裙子。她对我说:“以后要听爸爸的话,好好读书。“”嗯。妈妈,你到哪儿去?要早点回家。“妈妈没有回答,只是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转身慢慢地走去。她没有回头,我一直看着妈妈的背影在小巷中慢慢消失……
很久没有吃到妈妈做的饭菜了,妈妈做的冬笋炒肉片,可好吃了,那冬笋、那肉片,又嫩又香。妈妈自己吃得很少,却总是夹最好的让我吃,还不停地问我:“好不好吃?好吃就多吃点,下次再做。”对,还有那清蒸鱼,鲜嫩可口。吃这道菜的时候,妈妈总选鱼背上肉多刺少的给我吃。妈妈的心特别细,有点小刺都要用筷子夹出来,还不停地左叮咛,右嘱咐:“慢慢吃,小心鱼刺卡着。”妈妈的手特别巧,我家的被子总是叠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床上的毯子经妈妈的手那么一摆弄,就像熨过一样没有一丝折皱。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仿佛就在昨天。
放学了,我无精打采地往回家的路上走。我总觉得别人穿的衣服比我好,虽说我的衣服是上星期刚买的新衣。哦!也难怪,我的.衣服好像打了蜡一样,怪脏的。我就这么漫不经心地走着,突然,我眼前一亮:粉红色的上衣,天蓝色带白花纹的裙子——是妈妈,是妈妈的背影!“妈妈!”我不由得高声叫喊,没听见?“妈——妈!”没回头。我赶紧小跑几步追上:“妈妈。”原来是个陌生的阿姨,不是妈妈。我好失望,好伤心。妈妈?对,可能已经到家了。我赶紧回家,先进厨房,只见中午吃饭留下来的碗筷还横七竖八地躺在桌上。走进房间,床上是凌乱的毯子、被子。
妈妈在家的时候,东西总是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多么希望她回来呀!朦朦胧胧,我看见妈妈回来了。她还是穿天蓝色带白花纹的裙子。她让我穿上白衬衣、浅灰裤子、白球鞋、白袜子。虽说都不是新的,但穿在身上很柔软,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那衣领、袖口没有一点污渍,裤子笔挺笔挺。她带我上公园,我们坐上了空中缆车,缆车上下起伏,我在妈妈身边欢呼雀跃。缆车慢慢地向上爬行,来到了高山上,突然,前面没路了,底下是不见底的深渊。我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大喊:“危险——”
我惊醒了,原来是场梦。我的眼睛湿润了,在泪光中,我又看见了妈妈的背影,那粉红色的上衣,天蓝色带白花的裙子,慢慢地消失在小巷中……。
我记得暑假刚开始,妈妈给我报了个夏令营,我当时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一下子就去。
没过几天夏令营就开始了。我早上5:00左右就起床了,收拾我的东西,准备出发了。我不一会,肚子咕咕~~的叫起来,我又从冰箱里拿出二个鸡蛋,放在锅里热个半个小时,就出锅了,我狼吞虎咽地把鸡蛋吃完。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到了发营的时间了。我叫妈妈送我到那里。5分钟后,就到了。我告别了妈妈,坐上了车,准备出发了。
我向妈妈挥挥手,看着妈妈那远去的背影,我霎时间感动了流出了眼泪。
这幅漫画画的是一个小男孩满头大汗地喊道:“又要迟到了!”,而他的奶奶则拿着一顶小黄帽,在后面追道:“小黄帽!”,爷爷也气喘吁吁地拎着书包喊着:“书包!”,更搞笑的是,一只小花猫嘴里叼着一条红领巾,“喵喵”地跑在后面。
这幅漫画的确引人捧腹大笑,可给人们更多的,是欢笑过后的.深思。因为,这幅漫画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和缩影。仔细想想,在我们生活中,不也有很多孩子跟画中的小男孩一样吗?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不是“饭来张口”,就是“衣来伸手”。那么父母呢?他们把孩子放在手心里怕冻着,含在口里怕化了,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他们怎会知道,这种爱会把孩子引入歧途?
一名娇生惯养的大学生,来到广州求学,因为没有父母、保姆帮忙料理生活,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干,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最终跳楼自尽。这场悲剧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溺爱的害处吗?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正是父母,如果不是父母过度溺爱孩子,让孩子丧失了生活的自理能力,那个大学生又怎会走上绝路呢?
相比起国内的家长,澳大利亚的家长则显得明智得多。他们知道,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难免吃亏,所以,他们在孩子打预防针时,把孩子“甩”在地上任其活动,而不是哭了就抱。当然,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止于此,但就凭他们不会溺爱孩子这一点,就值得许多父母学习。
父母啊,放开你们的双手吧,让孩子们自己学会“走路”,从哪里跌到,就从哪里重新站起来!
这本书虽然不是教育理论书籍,但却是一部很好的中西比较教育实录。虽然我国的教育理念中有着值得推崇的地方,但看过《谁送宝贝去睡觉》后,觉得我们的孩子和德国的孩子相比,我们的孩子缺少了太多探索的机会,孩子们的自由受到了太多的限制。我们的家长与德国的家长相比,我们的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物质生活,往往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也许那是一颗家长认为脏兮兮的石头、一根丑陋的\'树枝。
我们的家长更愿意亲力亲为的为孩子做每一件事,而不是教孩子事情该怎样去做。物质生活的丰富,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场所,而德国的家长更希望尽可能多的提供给宝宝与自然接触的机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