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小孩不笨》这部影片受益良多。这是一部富有教育性的影片。对家长教育孩子以及孩子自我发展都有特别的意义。
影片中的两对父母,他们的教育方式虽然不同,但结果都是不好的。做生意的一对父母,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事业上,和两个孩子的相处时间不多,导致姐姐叛逆,还和不良分子混在一起,原因是因为妈妈老是不履行诺言。弟弟变成一个没主见的孩子,连泡杯奶也不会,不能独立。这对父母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要却满足不了他们的精神需要。这一家没处理好家庭关系。
另外一对父母。父亲是个设计师,母亲是个中文教师,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父亲从不给孩子施压,任孩子自由发挥,而母亲在孩子课业不能进步时,就会好焦急,只会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母亲这样做只会刺伤孩子幼小的心灵,导致孩子差点自***。
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教育孩子的方式跟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是一样的。我们作为父母的要多关心孩子,尽量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多跟孩子沟通。好多家长都只会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与特长。我们也要融入孩子的生活中。要多了解孩子,不能只会给孩子施压,也不能不管孩子,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对孩子许下的承诺要履行,处理好家庭关系、亲子关系。
本来,形象思维的第一个特点是“神与物游”,而被解说事物的特征大都被体现在一些关键的词语上。如果我们让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能很好地把握这些关键词语,那么抽象的解说同样可以“活”起来,学生就有可能“神与物游”。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两句话。教学时,我先要学生图示这一物象,并要求依课文申述理由(在这个图示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意误导,在词语的解说中,可以进行斟换或删除的比较)。结果,大家都明确一边画两个小拱是由“各”字决定的;小拱不能画在大拱的两端或其他位置,是由“肩”字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讲解说明文的特点之一,就是用词的准确性。“各”字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数量,“两肩”不仅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位置,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把这座桥梁的石拱形状,形象而具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若换一个字,就很难收到如此的效果。这样,学生对赵州桥不但造型美观,而且结构坚固(小拱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在河水暴涨的时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的特点就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深深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此课中还有许多词语,如“大约”、“几乎”、“左右”、“有些”、“全部”“在当时”、 “最”等等,我把这些词都拿出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去掉它们换上另一个词,句子意思会不会有变化?是不是不够准确了?从而使学生懂得说话写文章用词造句都要经过认真的推敲,周密的思考,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学生在体会说明文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周密性中,思维也会渐渐变得周密起来。
女儿看到陈大惠老师在讲课,竟然对着ipad脱口而出:“老师好,同学们好!我是**,今年两岁,来自重庆。”我伸手给女儿点了赞,表扬她尊师重道,女儿很开心。看到视频里的小朋友做菜、洗衣服、倒垃圾,女儿也说哥哥好棒。
看完视频,吃午饭了。昨天就提醒过女儿,不能再把饭粒撒在桌子上,撒多少颗饭粒,挨多少板子。今天吃完后,桌子上4粒米饭,女儿洗完手后,我叫她过来接受责罚,她第一反应是想跑,随后还是乖乖过来伸出手掌。我先问:知不知道为什么挨打?她答:没有好好吃饭,掉桌上了。我接着说,知错就改很好,挨板子是为了让你长记性。打完以后,我提醒她,现在应该怎么做呢?她立即走到我跟前鞠躬,并说:谢谢妈妈教育!那一刻,我内心充满了欣喜。这是女儿第一次平静地接受惩罚,结束以后没闹情绪也没哭。孩子真是很好教的,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人性本善,孩子更是如此。
午睡前陪女儿玩了一会儿,我又问,刚才打在你身上,妈妈痛不痛?女儿答:之之肉痛,妈妈心痛。刚刚视频里看的东西,女儿立刻就学到了。
孩子真是没有分别心的.,就像一块海绵,把它放到蓝色的水里,就染成蓝色;把它放进红色的水里,立即就染成红色。如果把已经染成蓝色或者红色的海绵再丢进清水里浸泡和清洗,是回不到之前的本色。所以,环境的力量就是这么重要。给了孩子什么,他就接受什么,孩子没有选择,选择权在家长们。要给孩子装上龙的系统还是虫子的系统,全在于我们的选择。
感恩老师辛勤教学,感恩古圣先贤的智慧!
“”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话,在读文章前我们可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作者等。在读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为例,一是初读感知,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来龙去脉,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总体印象。初读我们知道文章记叙了具有音乐才能的波兰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细读深思,抓重点,引导学生评词析句,细读深思,用词的生动、准确。细细品读文章,可先让学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扬科热爱音乐的重点词句,再细细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故事的扣人心弦之处。三是研读体悟,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读文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们进一步明白了夺去小音乐家扬科生命的罪魁祸首是人吃人,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惨命运,使学生感悟到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如此幸福。我们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读”,才能领会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才具备了写“感”的条件。
所谓再造想象是指根据对于某种事物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这一事物的新形象的过程,即在脑子里“放电影”。在教学中,借助于再造想象,使学生头脑中重现出教材中所说明、描绘的事物,培养、丰富和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深刻地领会教材内容,牢固地掌握知识,并转化为技能。
初中课本说明文中不乏形象描述的部分。教学中,只要注意引导“观文”、“览物”,带入那些以描写作为说明手段所创造的情境,体验一定的情感,就会由于美的感受而引起兴趣。梁衡的《晋祠》是一篇“发现美,表现美”的优秀说明文。作者把准确说明与生动描写相结合,充分表现了古晋明珠——晋祠的自然美与社会美“浑然一体”的突出特征。讲说时,我注意抓住那些以动写静的动词,引导赏析,带入情景,让每个学生头脑中放映出晋祠。文中写山,用了一个“拥”字,表现其巍巍的气势之美。山拥抱着祠,“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的祠,多么壮伟;祠,偎依着山,高大、幽深,景色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魅力无穷的山,何等怡适。文中写树,用了“荫护”一词,表现其苍劲的风骨之美。树,以自己“挑着”的青枝,“如盖”的绿叶,“荫护”着古老的祠,好大的力量;祠,正由于隐身于“托天”、“拔地”的古木荫中,才显得格外的幽静而典雅,这又是多么的美好。文中写水,用了一个“飘”字,表现其柔静之美。晋祠的水多、清、静、柔。作者把水与祠和其他景物连在一起写。水在祠中“穿”、“绕”,祠在水上“飘”着,水面有波,是微微的波;水“带”在流,是静静地流……水中有景,是数以万计的亭台楼阁的倒映之景。可以想象,在那景色如画,“飘带”如“织”的水边游览,移情于物,该是一种何等美妙的享受啊!由于生动的动态描写,本是静止的历史文物“三绝”,也处处给人以动势感,动则生势,势则感人。千百年来,山因祠而名,祠以山而存;苍劲的树,柔静的水,都成了古祠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美丽的自然风景,璀璨的`古代文物就是如此动人的“浑然融为一体”!教学此文,由于我引导学生“观文”如同“览物”,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练习写说明文时,也初步学会运用生动的说明方法。
教学中,借助课文本身的文学因素,将学生引入描述意境,不仅能促进对被说明事物的理解,而且能学到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