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事件作文

时事政治事件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1-04 19:34:42
时事政治事件作文

时事政治事件作文【一】

我对政治特别感兴趣,所以十分乐意的参加这次读书会活动。我第一次接触政治学的专业书籍,收获还是蛮大的。博主推荐的这些书,我也知道都是经典读物,但是我以前没有认真地阅读过,感觉这些书艰涩难懂。通过大家一起读书的活动,我逼着自己读了一些,对自己也是有所裨益的。

我主要读了密尔《论自由》这本书,才知道自由到底是什么回事。公民自由或者社会自由就是社会能对个人合法施用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自由是对统治者的暴虐的防御。公民自由和政府的统治永远是对立的,从古自今政府都在控制言论自由,但是限度在哪里。通过作者的论述,我知道了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统治者的权力就是国民自己的权力,只是集中起来便于使用。还有关于“社会的暴虐”,社会的暴虐很可怕,他会渗透到人民日常生活中,奴役人民的心灵,我就得社会的暴虐是当下普遍流行的“潜规则”,大家都会潜移默化得跟着潜规则走。

我对就是对《论自由》前几张的内容的一些感想。我在找书遇到的问题是,好多电子书的版本不一样,要读的部分不好找,所以还对博主提一个建议,就是在参考书目介绍时,能不能把所有的书籍要读的书目,第几章、多少页,这样比较好找该读的部分。

时事政治事件作文【二】

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是民主的实质内容。俞可平先生曾强调“在人类迄今发明和推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民主是弊端最少的一种。也就是说,相对而言,民主是人类迄今最好的政治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普遍发现这样的事实: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充分的认识到,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只不过是人民的仆人,人民建立政府是用来为人民自己服务的,人民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和政府官员只是人民的代理人而已,他们必须履行对人民的诺言,如果他们违背了这个社会中人民的普遍意志和社会的普遍公理的话,人民完全有权力把权力收回到自己手中。为了使他们——这些由人民自己选出来的政府官员不至于因为权力滥用而造成更大的损失,人民,包括这些政府官员必须设置一系列的制度,创造一系列的法律来保障人民自己的权利。在人民普遍形成的这些观念中,人民迫切需要民主,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保障民主实施的制度,民主也成为目前人民这一切希望的代名词。

俞可平先生指出,民主是个好东西。首先,从民主的本义来讲,虽然当前出现了无数民主理论,但是真正科学的民主理论万变不离其宗,各民主理论都最终强调民主必须体现主权在民,必须保障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必须实行“人民统治\"。这表明,实行民主,核心在于保护人民自己,在于使人民能够充分享受到作为国家主人的好处,在于让人民建立政府、自己选择适合的官员,在于人民作为一切事物的最终裁判者。其次,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民主意味着向共产主义迈进了一步。因为民主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要求,共产主义社会要求物质财富极端丰富,人民的文化水平、道德情操极端高尚,人人平等,人人享有自由,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再次,从民主的价值和功能上讲,民主可以充分表达民意,实现民主监督、民主决策,能够使决策科学化、监督有效化,从而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繁荣稳定,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民主,是当前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在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下不断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民主制度。历史长河的流淌已将新中国这艘破浪前行的航船带过了六十个年头。六十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既经历过“文革”及其之前的艰难曲折.更经历了改革开放后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对于巩固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广泛而深远的重要意义。

此外,发展民主政治对于社会主义中国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社会主义必须体现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民主,需要发展更高的民主。***曾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江泽民非常重视发展社会义民主政治,他从加强党的建设的角度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进一步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充分表明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决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发展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在根本上是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系决定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时事政治事件作文【三】

经过13天的时间终于把王浦劬老师的《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看完了,而且是看了两遍,作为考研复习的重要参考书,多看几遍是十分必要的,以后还得再看一下。就此书的内容上讲,也很有看的必要,据说这本书是国内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集大成者,起码与我读过的政治学教材进行比较,这是个当之无愧的评价,这本书无论是在内容的翔实程度,还是在论证的严密程度上都可算是最好的。

第一篇讲政治和政治学的概念和发展问题,和其他同类著作差不多,不过作者在这里提出了自己对政治的看法,即认为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作者突出了利益在政治中的核心地位,在此后各章中,作者也会用利益分析法对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而其他政治现象则是它的外化和具体形态表现。它包括利益关系、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这三者又互相影响,其中利益关系居于三者的核心地位。

利益来源于人们的需要,但需要转化为利益则要发生于人们的社会关系中。利益具有内在矛盾,具体表现为四类矛盾,其中犹以利益的二重性即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和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二者的矛盾最为重要,它影响甚至决定了接下来所要论述的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利益关系表现为共同利益和利益的矛盾,实际上,就每一个利益主体而言,这两类利益只不过是其利益的两种形式,尽管共同利益成为其上一级组织或团体的利益并表现出独立性,但仍然是原利益主体利益的一部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分析利益矛盾特别是分析纵向利益矛盾的时候,如何合理分割这两类利益成为处理利益矛盾的关键问题。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如何划分共同利益和个别利益(也即利益主体除共同利益以外的利益),成为解决矛盾的关键。另外,共同利益所表现出来的五大特性,即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独立支配性、多重价值复合性,将会对政治权力特性和政治权利特性产生重要影响,三种是对应的关系。利益是人们构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这就决定了利益和利益关系对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重要作用,特别表现在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影响上,并进而影响到了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等多个层面。

政治权力是不同利益主体结成利益关系后,基于共同利益以力量凝聚的方式形成共同的力量,并于不同利益要求的力量进行力量角逐和力量制约,在力量对比过程中相对强大的一方政治力量将成为政治权力。从纵向上看,群体力量天然大于个体力量,高一级群体力量大于低一级群体力量,最终可以发现社会力量成为政治权力。从纵横向两个角度可以找到它们的交汇点,也即公共权力,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它通常由执政党来执掌,在阶级社会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这是因为虽然社会力量成为政治权力,但社会不会成为有效的权力主体,它需要人作为具体的权力主体承担者,而人本身又是属于特定群体的,一般而言,属于在横向上最强势的那一个群体的成员共同掌握了对社会力量的控制权,也就掌握了政治权力。在这里,作为公共权力的社会力量其实是与执掌公共权力的社会群体政治力量合二为一,这在后面要讲到的公共权力和执政党权力的关系时还会详细论述,两者其实是后者对前者的执掌和领导。

政治权利是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主张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也来源于社会利益关系及其内在矛盾。可以看出,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的基础都是共同利益,这也显出政治的公共性。政治权利以政治权力为保障,也发挥着维护实现政治权力主体利益的作用,而政治权力的特性连同共同利益的特性,也在单个社会成员主张共同利益和集中的政治权力确认分散的政治成员权利的矛盾运动中,转化成政治权利的特性,具体表现为政治权力的主体利益性转化为政治权利主体的相对个体性,权力的强制制约性转化为后者的法定规范性,前者的专属排他性转化为后者的自主性,前者的扩张延展性转化为后者的权利义务统一性,前者的多重职能性转化为后者的自由价值性。

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包括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前两者属于政治权力行为,政治参与属于政治权利行为。前两者都来源于权力制约关系及其内在矛盾运动,不同的是前者本质在于政治权力主体通过维护自己权力地位和既有权力制约关系来实现利益和要求,功能在于对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利益矛盾进行控制和约束,内容上则表现为建立政治权威和服从关系;后者本质则在于实现公共利益和协调利益矛盾,功能就在于解决这些矛盾,内容上表现为承担公共职能和公共事务管理工作。简单说,两者区别就在于前者以保护权力地位来实现权力目的,并且着重对挑战其统治地位的利益矛盾进行规制,但仅仅是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而具体的解决则交由后者来负责,两者最终都统一于对政治权力主体利益的维护上。政治参与是政治权利行为,离不开政治统治的资格确认和政治管理行为的保障。

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具体表现形式有国家、政党及其制度、政治社团及其制度。国家和执政党与政治权力联系最为紧密,而非执政党和政治社团则更多的表现为政治权利行为。而政治文化则是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的反映,可分为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前者是浅层和感性的部分,但却表现为潜在形式,后者是深层和理性的部分,却可通过显在形式来表现。政治心理多体现在个体层面,因此属于政治权利的作用范畴,而作为统治思想的政治思想则与政治权力联系密切,当然,被统治阶级的思想还是主要和政治权利联系在一起。作为政治关系的深层因素,政治文化不一定随其他政治现象和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而表现出内在稳定性的特点,对政治及其发展产生巨大作用。政治社会化则是政治文化的传播、变迁过程。

政治发展本质上是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表现为政治革命、政治改革,而政治民主则是政治文明进步的标志。革命与改革有所区别,前者是剧烈的社会变革,是质变,并引起社会、文化和经济基础的根本改变,而后者则强调渐进和稳定,是量变,不会产生社会制度根本变化的结果,最终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此外两者区别还在于前者多以自下而上的形式发生,而后者则通常是自上而下。

理解这本书关键是要理解这本书的逻辑结构,作者对此做了较为明确的说明,也就是对包括阶级利益在内的社会利益两重性展开分析,并以此为起点展开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关系的分析,而后两者也构成了本书的两条逻辑主线,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文化等都围绕这两大主线展开。

时事政治事件作文【四】

目前,学生学习用书很多,教辅资料齐全,需要记得的知识点在课本、教辅中都有,因此,他们觉得,课堂上记笔记就是浪费时间。他们还认为,在课堂上记笔记会影响听课效率。

时事政治事件作文【五】

政治学是关于阶级斗争的学问,掩盖阶级本质进行更好的统治则是每本政治学著作的最大功效,在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也不例外。即使亚氏的理论站在了剥削阶级一方,即使亚氏的理论在当时也已落后在了政治现实之后,当更应看重的是他开创了剥削阶级政治学以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与意义。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书中,首先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对城邦的讨论引出了对公民探讨与要求。而在此之后,讨论来到了全书的重点部分—政体的分类。亚氏关注了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的比较,寡头政体崇尚财富,认为由富人当政,政治权利的不平等分配看做正义;平民政体追求自由,认为一切都应当平等,使政治权利的平均分配为正义。

在这个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基本大致勾勒出了政治生活秩序的基本原则:任何政体都自然地倾向于尚慕“平等”的民主政体。但是,这种平等只是政体内的一种政治状态,这种状态需要一种超出这种状态之外的力量来予以守护。因此,构建民主政体的主要任务与其说是谋求平等,不如说是谋求平等的保卫者。而这种平等的保卫者存在于平等的政治状态之外,它的存在与政体内的平等的政治状态构成极端但却必要的不平等。而在探讨保卫这样一种民主政体的同时,政治家又往往陷入了辩护民主政体同时又对君主政体保持了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而这或许就是亚氏向后人在民主进程中提出的一大难题。

在之后亚氏对“政体类型学”的论述中。他大致沿袭了柏拉图的分类理论并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体类型学”。而其影响之深,诸如当前屡屡见诸报端、新闻的“左”、“右”、“共和”、“民主”、“宪政”等等政治论说之争论在本源上都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经典政治作家们的“政体类型学”。

而在最后亚里士多德却将笔锋转向了政体与立法。“我们的前辈把关于立法的研究任务留给了我们,我们必须开展这项研究,去搞清楚使得一个政体兴盛和衰亡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妥善地维系一个政体”,亚里士多德这样说道。

回顾亚氏的政治哲学,我们不难看出人类自古以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何为美好生活的不断思考。而对于还处于“前近代”社会,和并未落实宪政和民主诉求的现今中国来说,亚氏仍具有其积极意义和塑造公民人格的力量。自由主义足以清除近代史上对于粗暴的历史单线论的盲目崇拜和对于国家主义的狂热拥抱,但对于破除之后何以建立一个公民社会和民治体制似乎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和规划。回顾以亚氏为源头的共和主义,我们似乎可以看见一点点答案。共和主义的热烈和令人沉思的力量与自由主义的清冽想调和,则可以建构一条通往开放、自由社会的小道。

时事政治事件作文【六】

高一政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一、把知识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

复习时,老师会总结一些专题,划一些重点,其中一些小的知识点要记牢而对那些较多、较大的知识点,则要多看几遍,知道在书的哪一页,这样考试时能够节省时间。对于选择题,考试时不应靠翻书找答案。

二、善于总结。

答主观题,要善于总结老师讲过的题型和方法,把老师讲过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审题时多读几遍题目,你就会发现题目中有提示你要答哪些内容的关键词句。

三、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开放性的试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来回答。这些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所以对于这类题,要求同学们平时关注时事热点,特别是老师总结的一些热点问题。

总之,政治复习一定要紧跟老师的节奏,把老师总结的一些东西熟记于心,抓住课堂上的精华,这样课下复习就很轻松。

时事政治事件作文【七】

(一)努力培养公民民主意识,提升公民民主素质,使民主主体向基层拓展

报告提出,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基层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直接的实际体现。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二)改革党内民主制度,激发党员民主参与热情,以党内民主带动牡会民主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主建设进程,就会发现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坚持和改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党内民主紧密相关。在中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谈何民主建设?离开了党内民主,何来公民参与?党的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

时事政治事件作文【八】

政治学是关于阶级斗争的学问,掩盖阶级本质进行更好的统治则是每本政治学著作的最大功效,在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也不例外。即使亚氏的理论站在了剥削阶级一方,即使亚氏的理论在当时也已落后在了政治现实之后,当更应看重的是他开创了剥削阶级政治学以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与意义。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书中,首先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对城邦的讨论引出了对公民探讨与要求。而在此之后,讨论来到了全书的重点部分—政体的分类。亚氏关注了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的比较,寡头政体崇尚财富,认为由富人当政,政治权利的不平等分配看做正义;平民政体追求自由,认为一切都应当平等,使政治权利的平均分配为正义。

在这个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基本大致勾勒出了政治生活秩序的基本原则:任何政体都自然地倾向于尚慕“平等”的民主政体。但是,这种平等只是政体内的一种政治状态,这种状态需要一种超出这种状态之外的力量来予以守护。因此,构建民主政体的主要任务与其说是谋求平等,不如说是谋求平等的保卫者。而这种平等的保卫者存在于平等的政治状态之外,它的存在与政体内的平等的政治状态构成极端但却必要的不平等。而在探讨保卫这样一种民主政体的同时,政治家又往往陷入了辩护民主政体同时又对君主政体保持了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而这或许就是亚氏向后人在民主进程中提出的一大难题。

在之后亚氏对“政体类型学”的论述中。他大致沿袭了柏拉图的分类理论并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体类型学”。而其影响之深,诸如当前屡屡见诸报端、新闻的“左”、“右”、“共和”、“民主”、“宪政”等等政治论说之争论在本源上都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经典政治作家们的“政体类型学”。

而在最后亚里士多德却将笔锋转向了政体与立法。“我们的前辈把关于立法的研究任务留给了我们,我们必须开展这项研究,去搞清楚使得一个政体兴盛和衰亡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妥善地维系一个政体”,亚里士多德这样说道。

回顾亚氏的政治哲学,我们不难看出人类自古以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何为美好生活的不断思考。而对于还处于“前近代”社会,和并未落实宪政和民主诉求的现今中国来说,亚氏仍具有其积极意义和塑造公民人格的力量。自由主义足以清除近代史上对于粗暴的历史单线论的盲目崇拜和对于国家主义的狂热拥抱,但对于破除之后何以建立一个公民社会和民治体制似乎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和规划。回顾以亚氏为源头的共和主义,我们似乎可以看见一点点答案。共和主义的热烈和令人沉思的力量与自由主义的清冽想调和,则可以建构一条通往开放、自由社会的小道。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