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片子时,我是抵触的。
原因有三:第一,主演是范冰冰,这一点让我为这部片子画了一个问号,一直被诟病毫无演技的国际范,真的能突破演技,给我们呈现不一样的感觉吗?第二,这个莫名其妙的片名,通过这个片名就知道应该归为文艺片范畴,其中肯定没有我想看到的打斗、特效、惊险镜头等刺激感官的元素;第三,看到预告片里面居然是一个圆形的画面,这一点真让人匪夷所思,看惯了长方形构图的我,突然有点不适应,通过斟酌以上三个问题,我并不打算去电影院烧钱,但人算不如天算,我一个友人非常想看,只能咬着牙陪她去看了。
电影一开场,是毫无音乐的字幕,随之出现关于潘金莲的故事,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圆形,紧接着故事就有条不紊地一点点拉开,刚开场就是漂亮而唯美的雨中戏,雨中的美丽中国,让人移不开眼睛,对于特别喜欢雨的我,视野一下子就被抓住了,渐渐地开始被剧情吸引,而范冰冰的演技,也在一票实力派配角的点缀和烘托下,变得那么细腻而真挚,故事的主线是由女主角丈夫的背叛引起,由于为了一套房子,这小两口决定假离婚,然后再复婚,但是离婚后,男方居然毁约,把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抛弃了发妻,和另一个女人潇潇洒洒地住进了新房里,由于丈夫的背叛,让范冰冰大受打击,她由此决定去告法院,告他们的错误判决,而之后的一系列故事,都是由这个点引起,由于范冰冰无法接受丈夫的离弃,而做的一系列挣扎,但是即便挣扎,也换不回丈夫的心,即便挽回,也不是曾经的那个人,范冰冰知道这点,但就是过不去这个坎,就像失恋的人,永远忘不了曾经的那个爱人一样,她就一直和自己过不去,同时也和与这件事牵扯进来的人过不去,就这样一直打官司,打了整整十多年,都没有打赢,范冰冰心里的疙瘩,也纠结了十几年,依然没有解开。
最后一次上北京告状,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北京,但是却接到了前夫去世的噩耗,她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没了要告的人,她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就打算上吊自***,当她来到一个果园上吊时,被果园的农夫拦住了,叫她不要吊死在他的果园里,这样会影响他日后的生意,让她去别的树上吊死,这时范冰冰终于幡然醒悟,原来她一直吊在前夫这一棵树上,而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种不一样的选择。
范冰冰明白这个道理用了十多年,而我们有些人,是否也深陷同样的事情中呢?比如:一直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无法自拔;一直为曾经做过的错事耿耿于怀;一直为不曾努力的自己而悔恨等等,其实这些都不可取,毕竟人生很长,我们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有时候,退一步,真的会海阔天空。
我不过无比正确的生活。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正确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又是无比正确的生活。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无比正确的。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辗转作者之后,开了自己的咖啡店。所以在此心境之下才选择了这样一句话来做书名。书中前面的几个故事写了自己,以及别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那个每天不间断的出现在她咖啡厅的女孩。一个有着成功的事业,穿着职业装,偶尔化妆的女孩。说是女孩其实人家年龄已经属于大龄了。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在我内心深处就比较喜欢这样的人。她们有着独立的事业,有能力。纵然自己赚钱买的宝马车被别人不小心刮伤了也淡然的接受。尽管,工作到深夜3点多,在咖啡店睡的酣甜。尽管,因为一次的疏忽没有带手机,将一笔大的订单丢失。也怀有一颗美丽的心情。她将此称作美好的遗失。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不管童年是否快乐,但是长大后我们还是会一样,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再到大学。然后继续深造或者是工作。每个阶段对于我们的内心来说都是一次成长。至于在年少时的那些无知,冲动。甚至是当你成年之后回头想至今为当初的勇气而佩服自己的的时候,我们都在过着不正确的生活。其实无比正确的生活是没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被一些现实的东西而牵绊。不管是否选择继续还是放弃,我们的内心肯定是澎湃的。
很多时候,别人的故事再传奇,别人的生活再美好。或者很多时候我们平淡了现在的生活。那些都只是在别人眼中。只有自己的内心才是最为重要的。作者虽然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叙述着别人的故事。包括婚姻,包括爱情,在这些故事中我想作者更多的是渗入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一些判断。唯有看到作者在写母亲的时候,那种真实的感情是没有办法掩饰的。看完这本书,虽然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作者对于母亲描述的时候那份感情触动了我。因为这样的书籍我也许看的比较多了。很多时候会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处。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名的作者。总有一本小说里会折射出作者的影子。即使在整个小说中会塑造个很无关的人物,但是总是会折射出作者本身的影子。
看完这本书特意看了下作者简介一栏。艾小羊对于现在的自媒体来说是比较受欢迎的一位。据说她的文章微信转载量很高。这位微信圈的金句女王的文章之所以能够被那么多人转载,肯定是受到了大家的认可,或者说某一句话刚好符合那个人现在的境遇。我们很多时候有着相似的经历,但是成长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我们都在宣扬着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然而只有选择自己内心的选择才是一种正确舒适的生活。
《我的东北兄弟》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大洋,一个东北汉子。他的前三十几年是在流浪中度过的,是人们眼中的二流子,整天浪迹于各个地方,表现出来的是痞性十足。也就是这样一个人,在2010年玉树地震之时,独自开车去玉树押运物资,并带去了自己的大半积蓄,而后至2017年还持续捐助过十余所学校的孩子,包括衣服、书籍等。这重大的改变源于大洋母亲的绝症,由于先前只是到处走,未能陪着自己的家人,当有一日母亲查出患癌并被医生告知只剩最后几个月生命的时候,他的心痛了。看着母亲在一日日的化疗中,身体越来越不济,而老人也不愿意继续在医院接受治疗,这个东北汉子戒了烟、剃了头、卖了店铺,拉着老妈逃离了医院,开着车,开始了新的征程。从东北到西双版纳,从远东到东南。15000公里的里程,记录了他们的行程,两年后大洋母亲的癌细胞消失了,获得了新生。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当年了,从今往后只有现在。大洋握紧方向盘,稳稳地载着目前去往下一个现在。”就是这样一个人,勇敢地对抑郁的生活说:“不”,他带着母亲和父亲跳离了现有的圈子,抓住了现在,开启了新的征程。这篇文章中有下面两句话,让我思量许久:“如果你二十多岁,别跟我提什么浪迹天涯,有本事的话,你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如果你已三十出头往四十上奔,别跟我说什么浪迹天涯。有本事你浪迹天涯的时候,也带上***!”
《北方的北方有北极光》描述的是一群追寻极光的热爱生活的人,为了履行对读者的承诺,大冰带着一位特殊的读者——大梦,远渡重洋,去看北极光,为此他召集了一群朋友同行。大梦是一位坐着轮椅的小伙,酷爱篮球,由于一次意外,大梦高位截瘫,原本被医生告知生活能自理就不错了的人,但他对这样的生活敢于“说不”。他通过自己惊人的毅力,开始了痛苦的康复训练,坚强的意志让他不仅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更让他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篮球梦。在此之余,学习画画,解决生计,甚至远赴他国寻梦,最终同心爱的`人结婚。
其实书中类似的故事有很多,他们是同一类人,是那种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低头,都会勇敢说“不”的人。第一遍看这两个故事的时候,心中满是涟漪,有感动、有敬佩、有憧憬,总觉得别人过的才是生活,因为他们是生活在故事里的人,而自己的生活却如此平凡。但当第二次读这两个故事时,心中却平静了许多,用一颗平常心去读读别人的故事,感受别人的喜怒哀乐,体味他们的生活,也会让自己的内心也丰富起来。再之后则是更多的尊重,是因为这些人物对生活的尊重。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小小的倔强,都希望对着宿命说“不”,当有一天你心中的倔强小宇宙被激发出来,那么你就会开始不一样的人生。
如作者所说:“我不”,是一种姿态,亦是一种心态。愿这一句“我不”,成为你的心头意、口头禅。
下午第一、二节课,我的注意力都无法集中,浑浑噩噩的上了两节课。下课后,我慢慢的走上五楼会议室,看着满脸兴奋的学生,还有脸上挂满笑容的老师,我心中更是苦痛,我坐下,又站起来,走出了会议室,没有人注意到我的离开,我就像空气一样被人遗忘。我走着,想着:“往哪?反正不回比赛现场了,那就去操场吧。”可到了操场,空无一人,竟然没有一个班上体育课。我便走到荡秋千那隐秘的角落,坐在地上,把头埋在膝盖上,任凭阳光打在我的后背上。
我坐着,周围静悄悄地,静得让我心烦,想到当初之所以想参加演讲比赛,是因为我从小有一个毛病——遇到事情一紧张,手和腿便颤抖得厉害。我想多锻炼自己的胆量,让自己变得从容一点,自信一点。可是因为参加慧姐的婚礼,我错过了初赛。慧姐是我从小到大的好朋友,似姐,似母,她出嫁,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参加。当我从家回到学校时,才知道,原来错过预选了!
我问自己,如果当初我知道请假回家会错过演讲比赛,我还会回家吗?答案是:“会!”对,我现在觉得,演讲比赛,我以后还会有很多机会参加,但慧姐的婚礼一生只有一次吧!
人生中难免会有很多不如意的事,难免会有很多遗憾,但正是因为有不如意,有挫折,有遗憾,才能让人幸福的`真谛。有一句话说得好:得不到的东西才会念念不忘,才最美好。无论遇到什么,我们换个角度看,可能有不一样的体会。
看着太阳一点点下落,我伸出手掌让阳光从手缝透过来,照在脸上,我不由自主的,嘴角上扬了45度。心想,今天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明天还会有更明媚的阳光照亮世界……
写作后记:老师,我知道作为一个学生,请假回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是不应该的,但是我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我的这个朋友曾给我母亲般的温暖,我不知道该怎样报答她,所以就用参加她的婚礼作为我的一点心意吧。老师,你能原谅我吗?
那天,我正和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时候,我挤进了一片密密麻麻的长得不留一点空隙的小树林中,但里面的场景却让我惊呆了,这是一片底下用瓷砖铺成的空地,还有一个我见过最最大的纸箱,横竖各站10个人!我平躺在里面,脚都不会露出来,打那天起,我就决定把纸箱改造一下,当作我的家,把这块空地,当我的秘密基地。
第二天,我带着剪刀,几张白色的硬纸板和双面胶又来到了这里。我先用几张硬纸板封住了箱口,在上面剪出了一个门一样的口子,然后再在箱子的侧面剪出小窗户,用剪下的几块布修整好后贴上去当窗户。这样,房子的外观就完成了!
随后,我几天过来做内部装修,给它安上了“灶台”、“书桌”、“餐桌椅”……直到我满意为止。
现在,我的“小房子”已经装修完成,成了我最喜欢的地方,高兴时来这里庆祝,伤心时来这里消气、诉苦。有时候还请朋友来这里玩“过家家”……总之,这里是属于我的小世界,哪里都比不过。
我不告诉你,我的小世界在哪里,但它一直陪伴着我长大!
《我不是完美小孩》本书描述了一个三年级小女生郝完美在学习、生活,尤其是与大人相处中的困惑与烦恼。大人从长大的那一天起就开始留恋和怀念童年的美好,幻想能再次回到童年,经历了生活磨练的大人也更能懂得“郝完美”同学的呐喊。几米说:“这本书献给放弃追求完美的小孩和大人。”几米之前创作的成人绘本不管是从画风还是从语言上,都是充满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寂寞,几米的“小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忧郁的眼神望着前方,体味一个人的落寞。这在一定程度体现了现代都市年轻人心理状态,因此几米作品的读者对象也主要是大学生和都市青年。
在20xx年推出的一部最新作品,也是《镜子里的小孩》之后又一部以儿童为题材的作品,几米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过“我会想要做儿童绘本”,但 几米 作品与传统上的儿童绘本有着本质的区别,几米创作的以儿童为题材的作品可以让孩子共鸣,让成人回味。因此这本书打破了阅读界限,从小学生到中学生,从大学生到都市青年,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几米,每一个人读了《我不是完美小孩》,都将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这个小孩和我很像呢!”
成长,其实是一种焦虑的训练;日夜谨慎地顾虑各种来自四面八方、原因不详的期待,我们活在别人的***与幻想中,适时调整自己要符合“完美”进行的基调。在《我不是完美小孩》,几米运用镜像投射,让我们看到每位小孩在镜子前,那种面对完美产生的可爱压力。似乎我们也看到曾经的自己,这种意识重迭的双层时空凝缩于小小镜框,映照出无限困惑与天真憨傻。我们在微笑中,看到过去也想到现在的自己︰在完美幻想中一切的跌跌撞撞。
昨天已成为过去,明天醒来,这个世界依旧车水马龙。我不相信眼泪,就像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及时断了一根弦,还是要演奏,这就是人生。”
眼泪不过是一些透明的小水珠,就算经过几百万年的雕琢,也不会成为一颗在晴空闪烁的明珠。
从小我就不相信眼泪,面对困难与挫折,我总会用微笑面对它们。那时的我就明白,眼泪就像是六月的雨,雨落下,风吹过,然后云消雨霁,彩彻区明,留不下一点遇雨的痕迹。
作者岸见一朗。这本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我们一生所困。很多时候我们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在心底为自己呐喊助威。或者是逃避。殊不知,在我们日常所遇到问题之后的困扰,是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的。
每个人生来都是一个社会人。在这个大环境中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致使会出现不一致的性情。我们如何自如的去处理人际中所出现的问题。一个天生自卑的人在人际关系中会比没有自卑心理的人要苦恼的多。同时除去性格所在的自卑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自卑那就是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劣等自卑感,是指在日常沟通交流中经常使用“因为有A(或者,因为没有A),所以做不到B”理论的行为。这里的A通常都是非常有信服力的理由,足以让自己和他人觉得既然有这种理由、确实没办法,神经症往往会作为A来使用。只是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做不到,不愿意因此而丢面子。其中人生的谎言,纠结琐事的人,害怕不可控的事务,停留在熟悉的环境里。都是围绕劣等自卑感所阐述的。劣等自卑感与之相反的就是优等自卑感主要是围绕围绕虚荣心。每个人都在时有时无的追求优越感。甚至于以追求优越感为人生的目标。人只要放下虚荣心,选择一种踏踏实实的生活方式和性格,就不会在意他人的看法,也不会受到他人影响。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以先做到:用现实中的自己代替活在可能性中的自己,接受现在的自己,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已经是一个巨大进步。如果你能接受这种性格,那么你就已经不是从前的你了。这段是在书中摘录的个人觉得说的特别的好。任何人都存在虚荣心这是人性所在但是能够做到不放大虚荣,不被虚荣所控制自己才是我们力求做到的。
生活中那些从死亡线上挣扎过,并且重生的人才能够领略到死亡的含义。但是只是单从这个词来讲。我们没有经历过得人觉得很平常。或者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那么我们需要认真的去想过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耐心理解的人生课题。书中从老,病,死,三个方面说明了这些所存在的理由以及淡然处之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借鉴。了解死亡的含义明白看去的意义。接受疾病的产生。那么我们就不会因此而苦恼。
如何克服生活之苦难。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是自己选的,既然这样,那么从今往后该如何活下去也可以由自己来选择。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摆脱一直以来对人生、世界及自身所抱有的看法和见解。本章中将基于之前的内容,考察具体怎么做才能摆脱如此疲惫不堪的生活。摆脱被认可的***。首先要有贡献感。从小我们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老师的认可,后来就是老板的认可,伴侣的认可。很多时候为了获取认可而迷失。通过贡献提升自我价值,让贡献感替代认可。如此我们才能不去为了满足他人而失去自己。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具备勇气。若***勇气。失败的勇气,尝试的勇气等。
即兴的活着,命运,现实,都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在这之中我们是自由的。选择珍惜当下的幸福,既能够自如的应对残酷的现实也能够认真的过活。不要去考虑明天,先把今天活得充实。认真地度过当下的每一天甚至每一瞬间,那么,很容易被忽略掉的瞬间会以不同的风景映入你的眼帘。就像旅程中重要的不是到达目的地,而是,享受到达目的地的整个过程一样,你也能享受人生过程。我们都知道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者在处理问题时截然不同。当然我们更多的是提倡乐观主义。在生活中乐观派一定会比悲观派过得自在轻松。
作者在书中应用了大量的心理学及其他书籍。包括《人性心理学分析》《儿童教育心理学》《神经症人格是如何形成的》《有关人生意义之心理学》《性格心理学》《难教育的孩子们》《阿德勒的一生》《生活意义》《个体心理学讲义》《理解人类本性》等书籍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作者也是结合了这些书籍所涉及的内容加上自己的见解写了这本《我不想活的那么累》个人觉得可读性很强。有引导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