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九月份开始进行亲子共读活动,每天晚上用四十分钟时间和孩子同读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我们共读的第一本,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读完,在共读的同时,我们相互交流、探讨,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此时我们不像是父子,倒像是朋友,是同学。通过共读此书,孩子感受到了当遇到失败时,要以保尔为榜样,分析原因,鼓起勇气,重新开始;当遇到成功时,要以保尔为榜样,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继续努力。在共读的同时,注重教给孩子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从去年9月份至今,我和孩子共读了《鲁宾逊漂流记》、《三国演义》、《格列佛游记》、《名人传》五本书。
通过这段时间的共读我有如下:首先要找到孩子阅读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基点,逐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不要急于回答,要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让孩子自己和文本对话,和作者的思想碰撞,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素养。再次,在亲子共读时,家长一定要放下姿态,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朋友,孩子阅读的伴侣,在地位完全平等的情况下进行双向阅读交流。最后,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孩子在书香的浸染下尽享阅读的乐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亲子共度在拓宽孩子阅读视野,滋养孩子心田的同时,也提升了我们家长的素质,为了孩子,也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书香社会的建立,让我们都尽快行动起来吧。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一边感慨时间过得可真快,还有那么多的事还来不及做完——暑假的游记还没有整理、想读的书还没读完、打算帮孩子整理的博文还有那么多……近两个月的暑假就这么匆匆而过了,一边暗自提醒自己,新学期即将开始,要调整好生活的节奏,全力以赴迎接新的学年。
这个暑假我们过得非常充实。全家人一起去台湾旅行、我和安安同伯伯一家的武汉、长江三峡、张家界之旅、去上海探亲之行,既领略海岛之秀美又欣赏了山川之雄壮、既不同地域之人文又品尝各民族之美食,既开拓了眼界又锻炼了意志,既培养了孩子的独立精神又增进了亲友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我们从这次旅行中学到的积极乐观,处变不惊的态度。记得我们从上海返回濮阳时,由于航空管制,飞机晚点了,导致没有买上预先计划乘坐的机场大巴票,我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心情不由得急躁起来,这时安安拖着行李在一旁安慰我:“妈妈,没事的,别着急,我们一定能想出办法的,你不是说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吗?”孩子镇静的话语顿时让我沉静下来,我们经过多方询问、比较,决定先从机场到高铁站,再乘郑州到鹤壁的高铁,然后转车回家,虽然麻烦了些,但这样就比等下班机场大巴提前了两个小时到家。通过这件事,我惊喜地感到安安真是长大了,会思考、会替人着想了。
旅行之余,除了完成作业,重点就是学游泳和练钢琴了。通过十来天的游泳培训,她的自由泳和仰泳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像条小鱼一样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体会到了游泳的乐趣,自己又信心十足地订了下一个目标,准备明年再把蝶泳学会。学习钢琴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正在学习的《小奏鸣曲》、《军队进行曲》都非常好听,她开始愿意一遍遍地练习,按照老师的要求提高速度,保证流畅弹奏,听到从自己的手指中流出的优美旋律,安安总是美滋滋的。通过陪着她一起学习,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她正越来越对学习这两项技能产生兴趣,从一开始的爸爸妈妈让我学,慢慢向我喜欢、我要学好过渡。看到孩子认真练习的.样子,我是既欣慰又羡慕,花骨朵般的年龄学什么都那么快、那么灵,真好呀!
假期里,孩子在家的时间多了,我们一起买菜做饭、一起聊天、一起研究游戏……我越来越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她的每一点进步都是让我那么地激动、每一次耍宝都是让我那么地开心、每一次哭泣都是让我那么地心疼、每一次离别都是让我那么地牵挂……以前总觉得是我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去陪伴她、帮助她成长,现在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父母和孩子其实是互相陪伴、共同成长的,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坚持……体会到了更多的人生滋味,是孩子激励我们在不断成长。
新的学年开始了,面对新的阶段、新的任务,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互相鼓励、互相学习,用愉悦、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天吧!
我受爸爸的影响,很喜欢我们家乡的豫剧。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居于中国的各地域戏曲之首。在我小的时候,爸爸买回家很多豫剧的磁带,隔三岔五的都会在家里用老师的录音机外放给我们听。久而久之,我就也和爸爸一样,喜欢上了豫剧。
我觉得豫剧很有特点,它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韵味醇美、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的感情著称,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在全国各地都广受欢迎。
我现在也能和电视上梨园春里的小表演者一样,唱上一段关于花木兰作为女子从军的选段,我十分喜欢这些体现着中原文化艺术魅力的豫剧。
豫剧是河南人引以为豪的,它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传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主要在黄河、淮河一带流行。大部分省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但是,豫剧的起源是什么呢?这已经很难考证。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是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
据班社中的老艺人传说,过去的演员大多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蒋门和徐门两家的科班,而开封的“老三班”、“义成班”、“公议班”和“公兴班”,传说都已经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
“当当当!当当当!”读着读着,我仿佛听到了豫剧乐队武场的伴奏声音,是那么铿锵有力。豫剧乐队武场的主要器乐有板鼓、堂鼓、大锣、手擦、小锣和梆子等等。加上其它附属板式唱腔中的各种锣鼓点,总共不下百种。
豫剧是河南的代表,是河南的特别之处,我身在河南,为河南的豫剧而感到深深自豪!
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付出了很多,但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我真切的感到,她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她让我的生命多姿多彩。
回顾女儿的成长,我真的非常地欣慰。那么一个小小的生命在灿然的哭声中来到了我的身边,随着时光的流逝她长大了。忘不掉她成长的点点滴滴,忘不掉那些记忆:
初到幼儿圆时,眼泪汪汪地与我告别;儿童节时欢快地跳着舞蹈;,代表班级参赛获奖了;学习进步了。上小学了,家中的女儿也懂事了,轻快地踏进小学的校园,可高兴了,欣喜地感受着漂亮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朋友。刹那的欢欣后,更真切的认识了学习的重要性。每天做作业、读书、预习、复习。背课文,都是为了取得点滴好成绩艰辛努力的学习。如果成绩达不到她自己的要求后,女儿总以百倍的努力重新开始。那一刻我觉得女儿长大了,那是自我的认识与矫正。每次她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带着笑容告诉我考试结果时,我感到我是世上最幸福的母亲。
常听身边许许多多的人说,工作太忙,没时间管自己孩子。我却认为做母亲是我第一大快乐的事,没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了。每天陪伴着女儿,见证了她的欢乐与痛苦,见证了她的艰辛与努力;也看见了她的眼泪,她的失败,她的沮丧;更看见了她的付出,她的成功,她的欢笑。在此时,成长了女儿,也成长了我。历练了女儿,也历练了我。
女儿长大后,也会为自己的事业去奔波、奋斗。真正在我身边的时间也不多,我现在应好好珍惜和她的这种相处,好好守护她的成长过程,让生活在我身边的日子成为她阳光灿烂的回忆。
陪伴女儿成长的日子,我认为是等待花开的日子,这很美很美很幸福!
在这六年中,我们如一颗小树苗,是你小学时光匆匆而过,转眼间,我买进了中学的大门。我忘不了母校,更忘不了母校的老师,忘不了这些陪伴我成长的老师。谢谢你,老师。
在这六年中,如果我是一棵小树苗,是你们辛勤浇灌,培养我成为今天的大树。是你们为我开启知识的大门,让我在知识的世界里遨游。
难忘啊,殷殷的教诲!难忘啊,清瘦的背影!难忘啊,灯光下的背影。深深的哲学,是你们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句句的唠叨,是你们教会我细心;次次鼓励,是你们教会我要笑看人生。老师亲切的话语就像那清澈的泉水滋润着我的心田;老师严厉地告诫是为了让我不断进步,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老师,您的教诲就像一颗种子埋在我的心田,慢慢发芽,慢慢长大,使我养成了好习惯,不再是当年那个年幼无知的小孩。谢谢你老师,陪伴我六年,看着我慢慢成长,慢慢进步。
如果说,我是一颗幼小的花苗,那么您就是辛勤的园丁;如果说,我是香甜美味的蜂蜜,那么您就是勤劳的蜜蜂;如果说,我是一棵小草,那么你就是清凉的露珠;如果说,我是一棵小树苗,那么您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是你们陪我度过六年时光,那个灯光下辛勤的影子——老师。小学六年,有了你们的陪伴,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老师的谆谆教诲,像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田。在小学时光中,除了老师,还有母校的一草一木。小花园中的那些花,开了,谢了……那些树仍在那傲然挺立着,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它们陪着我度过了六年时。
在这些岁月里,老师为我把好成长的风帆,让我更好的扬帆远航。在城的过程中,有了的陪伴,我更好的成长。不再寂寞,不再孤单。谢谢你,陪伴我成长——老师。
在我的家里有一个戏曲迷,那就是我的奶奶。在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很喜欢听各种各样的戏曲,尤其是我们河南的豫剧。有一次,我们去公园玩,走到一个凉亭那里,有一位老爷爷在唱戏,奶奶马上停下了脚步,聚精会神的听着,嘴里还轻声的跟着唱了起来。回到家里,吃完午饭,我刚准备午休,就听到了一阵戏曲声,原来是奶奶打开了老年唱戏机,哎!奶奶可真是个“铁杆戏迷”呀!
跟着奶奶听了这么多戏曲,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经典豫剧《花木兰》,你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满满的河南话,这部戏曲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南北朝时,潘邦犯境,边关告急,花木兰的父亲被征兵去打仗,木兰想:父亲年老体弱,弟弟又年幼,于是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部戏带给了我很多感想,男人能做到的事情女人也可以做到,所以我觉得花木兰真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作为一个河南人,家里又有奶奶这个老戏迷,豫剧就像一日三餐,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陪伴着我成长,耳濡目染,我也慢慢喜欢上了豫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