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例题,同学们应该细心体会“残”字所蕴涵的丰富情感,挖掘出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愫,并在扩写中表现出来。
答题分析:
1.还原情境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共才七个字,乍一看,给人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实,要求扩写的诗词名句一般都出自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课本,题目本身已经给了同学们解题的隐性已知条件——诗句的情境因素。
做题时首先应该还原诗句的情境,通过回忆全诗或全词弄清该情境包含的三项内容:时间、地点、人物,然后就可以确定解题的切入点,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扩写了。
此外,还原情境还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比如,有的同学把“杨柳岸”扩写得春光旖旎、春意盎然,如果在还原情境时,想到词中写的是深秋清晨的景物,就能避免这样的\'失误了。
本题在还原情境后可得出如下结果:时间——深秋清晨;地点——某个泊船的渡口;人物——离别情人的“愁人”。
2.构设画境
古诗词中的很多名句,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等都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杨柳岸,晓风残月”虽仅七字,但七字中包含一近一远两个画面,极有层次,且符合情理。作者由近及远,先描摹岸边“杨柳”,后绘写天际“残月”,完全符合人视物的顺序及习惯。
扩写时,应充分尊重作者的构设,将画面一个个有序展开,突出景物描写的顺序感、方位感、画面感。依据作者思路来布设写景的顺序和画面,不仅可以减少答题构思的时间,而且能使答题更准确更到位。
3. 表现意境
古诗词非常强调意境。要使有意境,就要在诗中的景物描写中融入或明或暗、或隐或显的感情。而扩写题往往都有“不得改变原诗(词)意境”的要求,因而首先要原诗所蕴涵的感情,然后将这种感情融入扩写中。原诗感情为悲;扩写文字感情即定调为悲;原诗感情为喜,扩写即定调为喜,二者绝对不能冲突、矛盾。
对例题,同学们应该细心体会“残”字所蕴涵的丰富情感,挖掘出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愫,并在扩写中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 秋日清晨的寒意,唤醒了因畅饮离情而酩酊的词人。渡口已不是昨日的渡口,情人的身影也早已不见。杨柳依旧是昨日的杨柳,只是少了被柳枝牵萦的裙裾。飘零的衰黄柳叶,带着如泪的清露,沾上词人的衣襟,也沾上词人的心魂。晓风微起,似纤纤玉手分开密密的柳烟,一弓残月映入词人的眼帘。那是离人苍白的面容和孤寂的眼?
最后,我认为同学们应该在复习时熟读乃至背诵教材中的诗词,并试着翻译诗词中的经典写景名句,以增强文言、现代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从而提高自己扩写古诗词名句的能力。
做题时
童年是纯真的,如缤纷的花朵,飞舞的蝴蝶。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自由自在的,像鲜花一样美丽,像阳光一样灿烂,回想童年,感到童年发生的一切记忆犹新。
想起童年,就好像坐起了时光隧道。转眼之间就来到了我六岁时发生在家里的情景。那时的我正在兴头上,看见妈妈对着镜子在修理自己的眉毛。只见妈妈修理好自己的眉毛,化了个淡妆就急忙忙出门上班。等妈妈走完之后,我出于好奇想:为什么妈妈的眉毛弯弯长长的,我却没有呢?哦!我知道了,肯定是妈妈用剃须刀把眉毛给修理啦!才变得这么好看!现在机会来了爸妈都不在家,我也可以把自己的眉毛变得更好看吧?要不要也顺便修理修理我的小胡须?
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忍不住暗暗高兴起来,于是说干就干!我偷偷跑到爸爸的盒子里面,拿出了剃须刀,找了一个小板凳,站上去对着镜子看了看自己的眉毛,果然还是没有妈妈的好看。学着爸爸的样子把剃须刀调到最小,把它放到我的下巴上,虽然我没胡子,但真的有模有样的在假装剃胡须。剃须刀还在嗡嗡作响,接着就把它放到我眉头边。心想我慢慢地学妈妈的样子把眉毛理一遍,肯定很好看。说就这样,我拿着爸爸的剃须刀把自己的右眼睛的眉毛给剃啦!正准备剃左眉毛时,家里的门打开了,原来是妈妈忘记拿东西又回来了。
这一开门,吓得我把剃须刀赶快藏起来了。妈妈一进来就问:“宝贝,你在干什么?”我说:“没有干什么啊!在玩呢!”妈妈走到我跟前,看到我的杰作,一把我给抱住了,惊讶地问:“宝贝,你在干什么呀?怎么把眉毛弄成这样,你用什么搞成这样的?眉毛要保护好,你看你,现在变成这样好难看。”我委屈地说:“没有哇!好看的!那您也不是这样对着镜子刮眉毛吗?我在学您呢!”妈妈哭笑不得,拉着我的小手说:“你现在还是小孩,不懂得审美,你把眉毛全部给刮了,要好长好长的时间才能长回来呢!而且你自己用这些刀具是很危险的,下次不可以再这样,这阵子上学都要戴帽子了,不然同学都要笑你呐!”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小脑袋,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的戴了很久帽子去上学。
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童年我***这个傻事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所以说童年是天真无邪的,可能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但也会也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有趣,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美好回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