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公园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但它却是我心目中的风景地,更是太和人民心目中的风景地。每到星期天我就去公园里玩耍。我的爸爸在公园旁边工作。
一走近公园门口,首先看到的是四座高大威武的石狮。石狮后面的门楼上方写着八个大字:紫气东来,国泰民安。入了正门,沿石阶而上,经过一座石桥来到公园内部。这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高大茂盛的常青树整齐地分布于公园的各个位置,常青树下的花坛里开放着各种小花,一只只小鸟欢叫着,在花树间翻飞跳跃,似乎在用这种方式迎接着前来观光的人们。我被这一景象吸引住了,很快融入了公园的人群之中。公园里的人真多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说着各式各样的话语,做着各式各样的活动,非常热闹。
公园的左侧是两年前才修建的儿童娱乐场。我看到许多小朋友在那里玩耍,犹如“太空漫步”的设施旁还有几个小朋友在争夺。他们简直玩得不亦乐乎!公园的后方有两个亭子,那里已成了戏曲爱好者登台表演的地方。一些戏迷们围在亭子的周围听得津津有味,他们多是一些中老年人。绕过亭子,越过一座小桥,是成年人健身的\'地方。有打羽毛球的,有跳交谊舞的,还有练太极拳的。可谓应有尽有。
公园与外界相连的有三座桥。最大最长的是通往文庙的那座桥。站在桥顶,可以近距离地观看美丽的喷泉,还可以俯视公园的全景。可是有些人却喜欢在桥身上乱写乱划,诸如某某到此一游,某某和某某永远在一起等等。看着这些不文明的举止我心里在想:为什么美好的地方总不能得到所有人的爱护?太和公园如此,长城如此,颐和园如此。难道美好一定与瑕疵相伴?不,相信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这些行为一定会得到制止。我要自觉地做一个文明小公民。
初次见到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是在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先生对于王道士的愤慨,让我很容易产生共鸣。再次见到这篇作品是在高中语文三册,很欣喜先生的作品被收入了教材,让广大中学生来了解先生,了解中国那段令人心酸的历史。今天又一次见到这篇作品,是在学校一位老师讲授先生的这篇作品。课后大家对这篇文章发表了不少看法,其中一位资历老的先生,很激动,很愤慨。可是他愤慨的是余先生对王道士的态度有失偏颇,认为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王道士。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以前读余先生的作品,惊异于他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对历史的深入反思,还有独特的见解;佩服先生在公众场合不忘记对大家进行历史知识教育。从没怀疑过先生,也在博客上看到过先生的作品,以及别人对先生的评价。慨叹世态炎凉,好多人想骂余秋雨来出名。
今天那位老师的质问,让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余先生之于王道士,欲***之而后快。可是别忘记了他只是一个农民,对于农民我们应于宽容,他也曾想过要保护,可是爱莫能助,他能做什么呢?他只是一个逃难的农民,他受的教育是有限的,他的觉悟是有限的,可以说是他的无知,导致了他愚蠢的过错。俗话说无知者无罪。丢失国宝,我们不应痛恨吗?当然要痛恨。然而我们想一想,对于莫高窟,当时的官员他们究竟做了什么?他们的腐败无能与王道士的无知,谁更让人痛心。我以为在这篇文章中,老余的情感态度过于偏颇。将王道士痛之入心腑,而对于官员却轻描淡写。而当今社会腐败已是社会顽疾。先生为何不将重心放在这里呢?借古来讽今呢?
慨叹眼下之作品,没有谁敢揭露社会弊端,颂歌唱到底。和谐社会这个名词就能掩耳盗铃吗?呼吁有识之士,救救中国。
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读了《道士塔》我深深体会到那种悲愤交加和痛苦无奈的心情。
敦煌的那些精美的壁画和雕像,被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文盲假道士看管,生生被他以各种借口破坏甚至毁灭,九千多个经卷、五百多幅绘画,最后以30英镑的“高价”卖给了英国人斯坦因。
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就这样被毁了,被偷了,被抢了。作者幻想能够穿越到当时,试图去阻拦,然而国逢乱世,即便能竭尽全力也只能挽救一时,“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最后只能跪倒在荒漠里痛哭……”,我想象自己也穿越到那一时刻,我又能如何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建国初始,我国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提出要保护北京的古城墙,他多方奔走呐喊,然而北京那些巍峨的古城墙依然被拆了、被毁了。斯城不再,而今人们只能借助想象来完成对它的怀念了。
当文明遇到野蛮,只能是悲剧。如今只能叹息那一个个已经消失的灿烂的文明,唯愿文明不再遇到野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