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虽然相隔几个世纪,但这本著作中作者阐述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学校、家庭教育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当我阅读这本书时,有如聆听一场精辟的教育心理讲座。它让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教育理论书籍也可以这样生动!它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让我在敬佩的同时也深深感慨:教育孩子真是一项最需要技巧的工作。他提出的众多观点,仍适用于当今的孩子;他提出的一些疑问,也是我们现在同样面临的仍未解决的教育问题。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教育上难以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三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吗?
二,“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读一本好书,如拜一位名师。它为我的心灵输入的智慧与灵感之光,让我对以往,今后自己的教学产生深深的思考。
借鉴:“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如鼓励孩子爱上阅读,可以这样说:“刚才某项活动表现很好,奖励你去读会书吧!”孩子就会珍惜这个机会,爱上阅读,并且提高阅读效率!
很容易看出当年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景象。
造成这样的社会问题很多。我想中国的教育一定是其中一个不可呼视的重要无素之一。
比如大家纷纷对靠自己创业失去信心,纷纷热爱当官,使国考热震惊世界。
一年比一年增长的中考的学子就是点型的例子。
难道我们这一代就只以通过读书才能改变这种现像吗?
有多少人可以肯定的回答这个问题。
从九年义务教育,几门工课。父母总是在自己身边说着:“儿阿!不努力读书你就没有饭吃”
学校里,老师说:“你们别以为是为我读书,这是为了你自己,你们不努力读书,以后你自己怎么去面向社会。”而且他不厌其烦的说。
也正是我们从小就有这种无名的恐惧,就不得不去努力去学习那些“语、数、外、政、史、地、生、化、物、”想着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而功名也就是大学。
所以我不得不去把所有的科目学好,每天忘乎所以。
也许会有很多人会说:“(中国大学是一个素质教育”。
而在当今的大学里,流行着一句话:“……”在那样的氛围里,拿着父母的钱在学校学习是假,花天酒地是真。因为他们不这样做,在别的看来自己就是一个怪人,感觉自己OUT了。于是,现在的大学同居的人数也是不计其数。很多大学生最后说了一句话:“我感觉我这四年的生活好像都不知道自己过来的!”可想而知,为什么大家都明白的事,却中国的教育却还是这样。我也许很庆幸我没有去大学接受那个素质教育。
而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北大生卖猪肉”的事呢?
有人说:“无论干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两个字——生存。职业的价值已经没了意义,能活在世界上,能赚到钱才是真理。这个物质世界只有能站稳脚跟,你才能获得自尊获得地位获得别人同样拥有的东西。现在干这个事为了以后不干这个啊,为了美好生活奋斗,做什么都是有意义的事。”
考取了那个好的一个“功名”毕业了自己去没有上面所说的“生存”能力了。
而很多事实证明着,我们读了么多,却也只能普普通通。为自己担心自己的温保。
看看多少以前读书过大学的人,现在为自己的生活担心着。
我只能说一句:“中国的所谓的大学,也就是所谓的‘功名’而以。培养了75%的房劝”。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是教育的幸福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我以为现在中国的教育改革越奇怪了。仿佛中国真的紧缺全才,要培养出的人能今天造出一枚导弹,明天就此导弹写一篇长篇并获矛盾文学奖,后天亲自将其译成八国文字发行似的。假如真的有这种人我宁愿亲自尝他导弹的滋味。全面发展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全面平庸。
这也就是韩寒的那句话:“全面以展全面平庸”理论,而这句话就是中国教缺陷所在。
不说想高三:mchanwen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在《教育漫话》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即如何才能培养出有理性、有德性、有才***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他的绅士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
首先,在身体保健方面,洛克十分重视绅士的体育。在他看来,“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他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全部教育的第一位。这正应了现实生活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老话。确实我们要学习,要工作,要有成功,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书中,洛克还详细论述了养护和锻炼儿童健康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许多至今仍然可贵的建议。如他提到的早起顶有益于健康;多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孩子的卧床,应该是坚硬的,宁可用絮绒,不可用羽绒。将身体习惯为随遇而安,是人的一种大幸,也是成就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总之,他的体育理论可以集中为一句话:“要忍耐劳苦,不要娇生惯养。”这些思想即具体意见对我们现今的早期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其次,在道德教育上,洛克认为“在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因为洛克的绅士教育除了体育外,可归纳为“德行、智慧、教养、学问”,而前三项都与德育有关,我也认为,精神品质的培养是一个人人生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因此,管教儿童,要从极小时开始。你要想孩子长大后服从你,首先要他在儿童时服从你。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用爱和友谊来维系这种权威。洛克对儿童的德育也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如榜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奖惩教育、宽严结合等。
此外,我们也要警惕一种相反的倾向:儿童被管束太严,精神沮丧颓唐,失去活力和勤奋,那样更糟糕。而放荡的青年,常生龙活虎一般,精神饱满;一但上了轨道,常常可以变成一些能干伟大的人物。所以,关键是如何把握好教育的适度适宜性原则,对于儿童,我们需要敏锐的观察,坦诚的沟通。同时,洛克还告诫年轻的绅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我认为,这个道理对我们任何人也都同样适用。
关于智育,较之德育,在洛克的教育体系中,处于较次要的地位。
洛克主要强调了两点:其一,强调了功利的原则,即所学的东西一定要对未来的生活有用。这也体现了教育的实用主义,应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其二,他强调了教育方法,要点是要懂得儿童的.心理,要激发儿童兴趣,使学习变为一种游戏;学习要循序渐进,要鼓励学生提问题,决不挫伤好奇心,并培养其动手能力。
这些道理其实是我们一直接触,放在嘴边的。但洛克对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用大量生动的事例语言作了深入的论述,令人信服。例如洛克反对强迫儿童学习,要求诱导儿童学习。他说:“儿童是喜欢变换、喜欢自由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书本和别种我们要他们去学的事物当作一种任务去强加给他们。这是他们的父母、导师和教员所易忘却的;他们心目中想到了什么要儿童应做的事,他们就急于要使儿童去做,就想不到设法诱导儿童去做了。”他告诫我们,强迫只会使幼儿对于学习产生憎恶的心理,失去长远发展的潜力,所以必须方法得当,坚持寓学于乐。相反地,对于儿童的一些不良嗜好游戏等,您尽可以像任务一样要求他一直不停地玩,直到他因为受不了这种任务强迫而厌恶这种嗜好;而对于您要他做的有益的事,则可以作为他完成某些任务的奖励。这无疑是大胆创新的教育措施。
总之,我发现《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又写得深入浅出的好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局限外,其他思想,如对教育力量的肯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对父母的教育责任以及一些具体的教育工作意见,都是发人深省的。但在现实中面对不同气质、倾向、过失的儿童,我们还是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尽量给予每个儿童适合他自己的教育。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作者将这本书分为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三部分来写。
在健康教篇章中,可以看出洛克对习惯养成的重视。在这一篇中,他提出了几点关于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在“脚的锻炼与冷水浴”中,洛克就有说,从小养尊处优的孩子弄湿手没有任何不适和弄湿脚而得伤风的如此之区别就是习惯使然;同时也有说习惯了冷水浴的人一年四季浸泡在河水中洗浴也不会对健康有害。在“饮食与用餐”中也同样强调人的味觉嗜好美味佳肴全是习惯使然,并劝告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吃面包的习惯和固定用餐时间的习惯。可见洛克对习惯养成的重视。其实习惯不仅是对一个孩子重要,对一个人更是重要。一个长期反复的动作成为一个习惯,进而发展成一个人性格的一部分。习惯并非一日促成,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犹如教育一样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对于还是处于一张白板的状态的孩子们,要他们主动地去养成良好习惯则是难以办到的。所以父母、老师这些教育者们就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必要时给予他们正确合适的教育,教育者的意义便在此体现了。而这引导的形式不仅是在儿童面对问题时给予适当的建议或是在他们做了错事后尊尊教导,始终要记得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尚“不懂事”的儿童更是需要循循善诱。
在道德教育篇中,洛克提出了如今经常被人挂在嘴边的事“父母应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身边最为亲近的人,而儿童是有着极强模仿力的,特别容易就受到父母的影响作出与自己父母相似的行为,这也是说明了孩子“白板”一样的特性——可塑性极大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作为榜样,是在平常生活中就体现的,而非故作姿态。作为孩子最亲近的教育者,父母更是应该要知道自己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影响。而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成人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所以对待一些事也是采取不所谓的态度。我觉得这是很不正确的,要知道正是因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不小心的一笔就会在他们的白纸上留下显眼的印记,而且这种不把孩子认真对待的态度也是对孩子的不尊重,要知道“最大的尊重应属于儿童”。
再者一些父母要求孩子不要做这做那,而自己却无一点带头作用,这无疑是在教育孩子何谓说一套做一套。再者,一些成人喜欢用“自己是长辈”这一特权来强迫孩子而给自己树立所谓的权威,而在道德教育篇中洛克也指出了这是极为不正确的。同时他也提到,要在子女心目中确立父母的权威,应该是“首先凭借敬畏,取得支配其精神的力量,到了他们年龄稍长,就要用爱与友谊去维系”,不管怎么说,“爱”是父母也孩子间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本的连接。而这句话同时也说明另一件事——教育是有阶段性的。尤其是对于儿童,他们的成长变化很快,在不同时期,对待他们和教育他们的方法也是应有不同的。而作为教育者就应该要了解被教育者,以便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手段。
文字是有限的,但《教育漫话》这本书带来启示却是无限的,它们都将陪伴我们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断求索。
小时侯看着同学们拿着“五好学生”的奖状羡慕不已,小时侯老师教育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四有人才。
小时侯是憧憬过,可现在长大了,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现实,又是多么的残酷。突然发现老师说的全面发展完全是扯淡。
德、智、体、美、劳只有5个字,可真要全都去发展,我想今生是不可能了,来世还是个未知数。从小学开始教育全面发展,可为什么上了高中要分文理,上了大学分的更细,为什么没有什么全面发展系,全面发展学院之类的?全世界全面发展的有几人?
全面发展即全面庸才。这是真理。
老师尽管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蜡烛燃烧照样会放出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人体健康。
语文;语文是语言,是中国的母语。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非学不可。
数学;我到现在还不明白,那么辛苦的学习函数,不等式,几何,除了外,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处?曾有同学戏言;将来考不上大学去菜场卖菜总不会把函数搬上来吧。虽然只是开玩笑,可真的是有那么点意思在里面。我曾问过数学老师,学数学有什么用?老师一本正经的说,可以锻炼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啊。我无奈的笑笑。
韩寒说,开设侦探悬疑之类的课程照样能锻炼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举双手赞成。
英语;不知道中国人是怎么学英语的。笔试重于口语!这真的是很荒缪。我不知道做完型填空、阅读理解
之类的题目有什么意义?背了几十万甚至更多的单词,到头来只能说“hello,hao are you”,足以说明问题。
做为中国人,学习英语,能够和老外对上话,不丢祖国人民的脸已经够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尚且学不好,又何以花精力去学“鸟语”。
政治;将来想当官的人要多学。不知道学哲理有什么用,很是无聊。什么先有物质还先有意识,如果整天都去考虑这些问题,那早就去见马克思了。
化学、物理、生物、感谢学校没有这3门课程。我不知道当我们为了那些无谓的实验而去牺牲动物的生命时,我们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学校不是一直强调要保护动物的吗,什么青蛙是庄稼的朋友,要保护等等之类。可是他们自己却肆无忌惮的搞什么“青蛙解剖”实验,真的很可笑。
地理;为了将来出门打工不致于迷路,还是学学。
历史;该学!做为中国人要铭记屈辱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
我不知道为什么到大学才搞选修?如果从初中开始,每个人都能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我想,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质量,课堂纪律一定比现在的情况要好的多。
中国的教育水平一定更上一层楼!
后记;也许你会说你是不是韩寒的书看多了,或者是消极,片面,盲目,幼稚之类的词。但我想这已经无所谓了。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吐个痛快,这是我写作的初衷。至于其他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我的外孙女王婉琦是一个身体健壮、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的女孩儿,东北人豪放泼辣的性格不经意间就可以从她的举止言行中显现出来。婉琦是从祖国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县城转学过来的,一年多来她在新的环境里健康的成长,思想品德和学习等诸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的成长进步,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栽培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离不开家长望女成凤所付出的心血与精力和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
塞北的小姑娘来到江南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听不懂地方语言,与同学们交流起来比较困难;其次是南北两地所采用的教材和老师教学方式方法上也不尽相同。刚到余姚时,孩子产生了为难情绪,为了逃避困难,想要回东北老家。为了孩子的前途,我们家长不断地鼓励孩子,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支持孩子多与同学们接触,多与同学们交流。并主动领着孩子到邻居家里与当地人交流,到楼下与邻居们对话。孩子的接受和适应能力比较强,不长时间,孩子就适应了当地的语言和南方的生活环境。
语言不通的问题解决后,就是如何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为了能够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的温馨环境,为了能够和孩子更好地交流,我们家长也购买了一些《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等家教方面的书籍,通过自学来充实和提高我们家长自身的素质和学习借鉴成功的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和好理念。在此基础上,我们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是通过给孩子讲述“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的故事和道理,给孩子讲述马克思、***等伟大人物和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和胸怀,来激励孩子发奋读书的热情,鼓励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其次是在孩子有了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我们家长又安慰孩子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有急躁情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第三是针对孩子学习时不专心,有机会就偷着玩的问题,我们采取了死看硬守的方法,每天都看着孩子、陪着孩子写作业。孩子小时候就养成了写作业时总是拉着大人在一旁,如果大人不在身边,她就自觉不自觉偷着玩一些其它的东西。针对孩子的这一不好的习惯,我们当家长的只好为了孩子的进步而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也就是采取所谓的陪读方法,我们几乎每天都陪着孩子学习。我们家长虽然明知这个方法不可取,但是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也只得如此了,而实践证明这个最原始最笨拙的方法还是挺管用的。孩子有大人陪在身边,学习也就踏实了,也就不再溜号干别的了。对于孩子在学校未消化的\'问题,我们在家里共同探讨,有时我们当家长的被孩子难住了,孩子会产生自豪感,会加强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就慢慢的提高上去了,而我们家长也从陪读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水平,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如今的独生子女们,要谈到物质条件,确实是比我们那时强得多了,但是,他们的精神负担却比我们多了许多、重了许多,他们虽然享受着来自老辈们多方面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幼小的肩膀上却承担着来自他们长辈和社会上方方面面的特别是精神上的压力。许多家长们将他们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都寄托在了孩子们的身上,而这些梦想和期待,往往是期望值过高而不切合实际的,是单方面强加给孩子们的。而孩子们的理想和追求,可能恰恰与家长们南辕北辙,相差甚远。在这方面,我们家对孩子是比较宽松的,我们家长尽量不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不给孩子灌输非得考上名牌大学,长大出人头地等思想。我们给孩子买了《雷锋的故事》等课外读物,让她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身教胜于言教,《论语》上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孩子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要家长的品行端正,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就是不发布命令,孩子也会照着去做;如果家长本身品行不正,那么很难有说服力,即使发布命令,孩子也不会听从的。所以,我们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家长就要自己起榜样引导作用,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引导孩子的发展,而不是以说教的方式或是粗野的暴力来教育孩子。这种无声潜意识的教育方法,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往往比有声的教育作用更大。家长的榜样作用不仅可以树立他们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可以使家长把握住教育管理孩子的主动权。平时遇到事情,我就会主动问及孩子该怎么办,从中引导孩子什么事情可做,什么事情不可做,使孩子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学会了判断是非的能力。
看到广告,电视上有这样一段公益一个女孩儿看到妈妈在给老人洗脚,她也踉踉跄跄地端着一盆水给妈妈洗脚,年轻的妈妈眼里闪动着幸福的泪花。这说明家教的耳闻目染,父母的言传身教,能够在孩子那纯净如白纸的心灵上描绘出精美的画卷。我们让孩子谈看完这段视频后的感想,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得我们家的孩子非常懂事,平时在家里不但能够帮助大人做一些家务活,还很善解人意,懂得尊敬老人、帮助弱者。
关于智育,较之德育,在洛克的教育体系中,处于较次要的地位。
洛克主要强调了两点:其一,强调了功利的原则,即所学的东西一定要对未来的生活有用。这也体现了教育的实用主义,应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其二,他强调了教育方法,要点是要懂得儿童的心理,要激发儿童兴趣,使学习变为一种游戏;学习要循序渐进,要鼓励学生提问题,决不挫伤好奇心,并培养其动手能力。
这些道理其实是我们一直接触,放在嘴边的。但洛克对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用大量生动的事例语言作了深入的论述,令人信服。例如洛克反对强迫儿童学习,要求诱导儿童学习。他说:“儿童是喜欢变换、喜欢自由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书本和别种我们要他们去学的事物当作一种任务去强加给他们。这是他们的父母、导师和教员所易忘却的\';他们心目中想到了什么要儿童应做的事,他们就急于要使儿童去做,就想不到设法诱导儿童去做了。”他告诫我们,强迫只会使幼儿对于学习产生憎恶的心理,失去长远发展的潜力,所以必须方法得当,坚持寓学于乐。相反地,对于儿童的一些不良嗜好游戏等,您尽可以像任务一样要求他一直不停地玩,直到他因为受不了这种任务强迫而厌恶这种嗜好;而对于您要他做的有益的事,则可以作为他完成某些任务的奖励。这无疑是大胆创新的教育措施。
总之,我发现《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又写得深入浅出的好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局限外,其他思想,如对教育力量的肯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对父母的教育责任以及一些具体的教育工作意见,都是发人深省的。但在现实中面对不同气质、倾向、过失的儿童,我们还是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尽量给予每个儿童适合他自己的教育。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