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阳澄湖,大家第一个能想到的事物或许就是阳澄湖大闸蟹吧。在这漫长的国庆假期中我去了美丽的阳澄湖。在阳澄湖的这一天中我不仅坐上了刺激的游艇,吃到了香甜可口的阳澄湖大闸蟹,还学会了该如何***鱼。
这天,我们一家四口来到了美丽的阳澄湖。阳澄湖上一望无际,远远只能看到几个白色的小房子若隐若现。突然,我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个白色的小东西,它离我们越来越近。近了我这才发现原来是一个游艇,我们坐到游艇上后,穿上了肥大的救生衣。游艇慢慢开动了,不一会儿就开到了湖中央。这时,我的耳边突然传来一阵鸭子的叫声,我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群鸭子正在放声歌唱。
很快我们就到达了这家饭店,这是一家修建在水上的饭店,所以我走的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在等菜上桌时,我发现有一位叔叔正在***鱼,于是我就情不自禁地跑过去看了看。那是两条又肥又大的扁鱼,叔叔先用刀把鱼鳞给刮下来,再用刀把鱼鳃给取出来,最后把鱼的肚子上剖开一个长长的口子,把内脏取出来就***完了。当然最后还要用水洗干净才能煮来吃。看着叔叔娴熟的技巧,真让人敬佩。
主菜上来了,大家都开吃了,这阳澄湖大闸蟹的味道就是和其他地方的蟹不一样,味道香甜可品,让人有一种飞起来的感觉,我一口气吃了三个,还觉得不过瘾,恨不得把所有大闸蟹都带回家,吃个够。
那天我吃得很开心,玩得也很开心。临走我们还挑了一些大闸蟹带回家。叔叔还教我们识别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是“青背、白肚、黄毛金爪”,以后我也会挑选择阳澄湖大闸蟹了。
秋高气爽、万物丰收,菱角成熟,大闸蟹腿脚长毛的时节,我们小记者一行人兴致勃勃地赶到阳澄湖!
一到目的地,就看到一望无边的农场。农场里景色优美,是花的海洋。清香的熏衣草散发着香气,微笑的向日葵摇晃着脑袋,五颜六色的野菊花挥动着小手,欢迎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不远处还有那一对对年青男女长途跋涉来农场拍摄婚纱照,留住这世上最美的景色。远处,几匹骏马在农场上奔驰着。湖边沙滩上跑车、游艇、直升机模型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最期待的活动——掰菱角开始了。我们乘上船,湖面上波光粼粼,到处都是渔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瞬间,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阳澄湖,在心里默默地想:阳澄湖再见了!
阳澄湖令人陶醉,它令人向往,令人赞美。
坐在阳澄湖边,湖水轻柔地拍打着腿,感到舒适、凉爽。
远远望去,阳澄湖平静地像面大镜子,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狂风大作时,白浪滔滔,汹涌澎湃,湖水打在脸上,令人感到兴奋。
我们在高高地湖堤上走,微风像是一双无形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生怕把我们弄疼了。
恬静的阳澄湖,有时这里起了几道皱纹或是小小的漩涡,渐渐地,那些树影又在水面上显现,一弯一曲地蠕动,像是跳舞,又像是醉汉,但不一会儿,又站定了。美丽的阳澄湖,让人流连往返。阳澄湖里最有名的还是大闸蟹,每年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时,就是大闸蟹刚刚上市的时候,虽然价格很贵,但好多人都会去买,原因当然是因为大闸蟹味道鲜美,而且大闸蟹个大体肥,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十肢矫健,蟹肉丰满,营养丰富,阳澄湖里的大闸蟹非常受人们的欢迎。我也很爱吃我们阳澄湖里的大闸蟹,每当大闸蟹上市,就会有四面八方、许许多多的人去买,蟹市的生意可好了。大闸蟹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阳澄湖大闸蟹”,相信大家都听过。
啊!阳澄湖!人们爱你的美丽多姿,人们赞你的物产丰富。
……
今天爸爸妈妈要带我去阳澄湖吃大闸蟹,带着一颗兴奋的心坐上了我爸爸的车。我们驱车150公里左右来到了巴城。巴城是一个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的一个非常有名的小镇。它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这里出产最最肥美的大闸蟹。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它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老少都爱吃的一件美事。
到了那边我们打算先不忙着吃,而是租了条小船,泛舟于阳澄湖上,先看看湖上的美丽风景,再去品尝美食。爸爸划着船坐在后排,我跟妈妈在前排玩水。湖里水质清澈见底还有一群群小鱼游来游去。这时,只见一只蜻蜓飞过来停在了我们船头,仿佛是在欢迎我们跟我们打着招呼呢!岸上有的人在放着风筝,有的妇女在湖边洗菜洗衣,有的孩子在打着水仗,还有的老伯头戴太阳帽,嘴里叼着一只烟斗,正坐在小椅子上悠闲的吊着鱼。四周一片美丽和谐的景象。
这时,我的肚子提起意见来,咕噜咕噜的打起了鼓。我们把船划回了岸边。来到了湖边的一家酒楼。进了酒店大堂,服务员便上前招待我们。她带着我们穿过大堂,走过一扇小门,我们看见了一条50米左右的。长廊,长廊建在阳澄湖上,长廊的尽头是一间用竹子建成的六角形凉亭,凉亭就位于湖的中央,里面摆放了五张桌子。这时我不禁叫了一声“哇!好棒哦!我们在湖中间吃饭耶!”我们一边欣赏着这波光粼粼的湖水,和四周优美如画的风景,一边品尝着这味道鲜美的大闸蟹,让我感觉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秋天,正是菊黄蟹肥的季节。古人说:“不到庐山愧对目,不食螃蟹辜负腹。”阳澄湖大闸蟹为“蟹中之王”其色、香、味妙不胜言,“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那橘红色的蟹黄,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之上,也是其他湖区蟹无法比拟的,难怪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女士诗曰:“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我们的江南美味——阳澄湖大闸蟹吧!
大闸蟹的做法很简单:解开绳子,放入蒸锅中,打开大火,不过,要小心,公蟹很可能会顶开锅盖然后逃掉,所以最好用手按住锅盖,透过玻璃锅盖,我看见那渐渐由青变红的大闸蟹,心里乐滋滋的。大约过了20多分钟,大闸蟹蒸好了,红彤彤的真漂亮!打开锅盖,一股扑鼻而来的香味真是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终于可以吃蟹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一个蟹壳,味道果然与“蟹”不同呀!大块大块的蟹肉被剥了下来,吃着美味的蟹黄和蟹肉,心里乐开了花,大闸蟹每次都能尝出不同的味道,蟹肉质感细腻、鲜嫩、微甜。
有一点可要注意了:蟹黄可不能多吃,那是高胆固醇的食物,对人的健康不利哦!
“蟹螯即金液,槽丘是蓬莱。且需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这是诗仙李白赞美蟹的诗句。蟹在我们的心目中属于高档美食,大家听了我的介绍,心动了吗?心动不如行动,快来尝尝我们的江南特产:阳澄湖大闸蟹吧!
旅途休息,我就在服务区里四处闲逛解闷儿。
突然,我的视线被一个角落吸引了。呵,想不到服务区还有卖螃蟹的呢!只见两个大塑料桶里装了许多只个头庞大的螃蟹,桶上贴着标签:阳澄湖大闸蟹,80元一只。我一时起了兴头,站在旁边欣赏起这些平日里横行霸道的家伙来了。
两只桶里都盛了不多的水,螃蟹的数量也大致相同。可是,两只桶里的情景却一点儿也不相同。一只桶里的螃蟹静静地趴在桶底,嘴里吐着点点气泡,样子甚是安详。几只螃蟹偶尔缓缓地舒展一下腿爪,也就那么缓缓地移动两下,水面上连涟漪都未曾泛起。卖蟹的人用小棍子挑逗它们,它们也只是懒懒地伸出钳子晃荡几下,片刻又恢复了先前慵懒的样子。“唉,这些蟹半死不活的,恐怕不好卖哟……”围观的人们叹息道,我也顿时对这些蟹失去了兴趣,将视线转移到另一只桶里。
斗争,斗争!反抗,反抗!不屈,不屈!看到桶里的情景,我的脑袋里顿时涌进这么些词语。螃蟹们张牙舞爪,拼命地沿桶壁往上爬,往上蹿。它们的八条腿绷得直直的,每条腿末端的尖钩都完全露了出来,不断地往桶壁上钩着。无奈,桶壁太高太滑了。每一次,螃蟹们都从桶壁上跌落下来,重重地摔同桶底,水面上激起一阵阵水花。可它们没有就此放弃,依旧挥舞着双钳,张牙舞爪地爬着,平日横行霸道的作风丝毫不减……“真是一群不屈的蟹!”看到这一幕,我不F得从心底感叹它们敢于抗争的勇气和毅力,又不禁感叹它们的智慧,只见一只螃蟹整个儿搭在了另一只螃蟹身上,继续坚持往上攀,往上攀。“砰——砰——”这次螃蟹摔得更为“惨烈”,可是仅仅一眨眼的工夫,那有力舞动着的大钳,那绷直的张狂的八条大腿又出现在我的视线里,那样清晰……
我是在爸爸的催促下才离开的。上车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同是螃蟹,为什么竟有如此大的差异?那只桶里,平静的水面下几乎看不到生命的迹象,那群螃蟹只是一些躯壳,一些没有灵魂的躯壳。它们安于现状,向命运妥协,没有斗争,没有反抗,安详地等待着死神的来临。哦,不,或许它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只知道现在风平浪静,自己有吃有住,正享受着呢。它们的本性丧失了,它们张狂的野性在平静的水面下丧失了。
而另一只桶里,是那样的充满活力。蟹们的骨子里透露…不屈和反抗。它们知道自己应该徜徉在自由自在的湖水里,它们有着对自由的渴望,想念那清澈的湖水。挥动的双钳,绷直的八条腿,宣示着它们向命运抗争的勇气与力量。即使最后它们没有逃离这个牢笼,即使最终还是免不了成为人类口中的美食,但至少它们为此努力过、抗争过,让人们记住了它们曾经的存在……
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恍惚中我仿佛义看到了那张狂的双钳八腿,那里面蕴满了旺盛的生命的力量!
阳澄湖大闸蟹是一种全国闻名的苏州谁特产。
秋天正是吃螃蟹的好季节,昨天爷爷买回来几只阳澄湖螃蟹。买来时,它们被绳子绑住,据说是怕他们把腿挣扎断。爷爷告诉我,阳澄湖的螃蟹有几个特点:青壳、白肚皮、金毛腿。我仔细对照了下,还真是。
中午的时候,买来的大闸蟹蒸熟后,爷爷将螃蟹盛到盘子里。橘红色的硬壳,带金毛的钳子,洁白的肚皮,散发出阵阵香气,旁边放着一碗醋,真令人垂涎欲滴。
开始吃了,我先把螃蟹的腿和大钳子拔下来,再将其中一只腿掰成两半,咬掉两头的壳,使劲一吸,就将滑嫩可口的蟹肉吸到了嘴里。吃完它的腿和钳子后,将它肚皮上的硬壳揭开,里面盛着热气腾腾的佳肴:蟹黄。蟹黄可是蟹中精华,被那么硬的壳包住,能不好吃吗?两边还有些软软的东西,那是螃蟹的肺,是除了壳外唯一不能吃的。把肺清除了,会有一层壳,把壳咬掉,藏在下面的蟹肉就露出来了。
吃着吃着,我觉得脸上痒,便挠了下,结果把自己弄成了大花猫,逗的大家都笑了,原来吃东西,还是这么让人欢乐愉快的事情啊。
每当吃螃蟹,就会想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气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