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怎么不爱写东西了,书看多了该想要输出才是,许多观点总觉得它们还未形成,因为我没有系统地思考过就不敢说,怕它们漏洞百出,比如上一篇未完成。所以就在博客写一写吧,这大概是个只有韩寒还在怀念的地方。下午没去和朋友们K歌而是看完了这部十集纪录片,其中多次感动流泪,现在写读后感的冲动已经过去了,就是和自己聊一聊。
西北是我的家乡。之前长安与河西走廊是对立的,一个是中原都城,一个是被征服被统治的对象,宋迁都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长安和河西走廊就成一体了,落后的西北五省。虽然作为一个西安人,从小并没有对故乡感到有什么自豪的,生长在古城又不是就代表我有底蕴有文化,相反我倒是觉得身边的人天然有种固步自封,毕竟八百里秦川是富饶安逸之地,人们对外面的世界没多大兴趣也情有可原。可是每每看到唐朝的文字或者画面,总是忍不住落泪,好怀念那个我并没有经历过的时代,我几乎确信现在这里的人没有把当时的精神继承下来,虽然城墙还在,不是唐朝的,虽然西市重新建起来了,但只觉得蹩脚,还有曲江、大唐芙蓉园,即便就是大明宫也被复原出来,这个城市还是不及当年长安的十一,因为她的精神内核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长安,包容万象,万国来朝,天下第一。当年长安城的少年,一胸腔的山河锦绣,心系苍生,广博而自由。那种自信是因为大唐引领时代的风潮,代表最先进的思想和最发达的生产力,就如现今的欧美。人类文明数千年,多少朝代更替,人们还是在不懈地违反着发展和繁荣的定律,也许就是人性吧,然而世界大势偏偏是逆着人性而行的,所以繁荣和倒退才能如此匪夷所思地不断更替。
我总希望那股千年前的汉唐心气还是存在在自己内心深处的,虽然也说不上那到底是什么,就比如大唐的自信豪迈如今体现为不卑不亢,自由广博体现为温和宽厚,虽然被时代被环境压抑制约,但内核的东西还是一路的。只要内核的东西还在,千百年后仍能回到文明的最前列,但如今这内核已经不见了,我再没有见过心中山河锦绣的少年,人们竟不再宽容自由而是相信绝对真理,不再勇敢探索追求真知而是习惯于照抄照搬,感觉像是自折双翼而不觉其痛。
央视用一部大气磅礴、画面精良的纪录片,将河西走廊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以不同于以往的形式演绎出来,展现给我们的是鲜活的历史。十集的纪录片,每一集都舍不得跳过片头,总感觉那满天的繁星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各种历史人物与故事的介绍,让我感觉到中华历史的厚重、文化的精深以及自己的浅薄。
片中结尾: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正在继续。确实,正是那些已经发生的,才能铸就我们的现在包括经济与文化,正是那些已经发生的,才能铺就我们走向未来的道路。历史总是在现在和未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演绎着,读古才能知今。
我对历史不甚知晓,但却有着想要了解的心,此纪录片中,讲述的有我熟知的人和事,也有我从不知晓的人和事,也让我了解了历史人物不同的一面。
印象最深的为,是多大的毅力和决心才能使在异国他乡,经历各种逆境的张骞,仍不忘自己完成自己的使命;还有以前从未听说过的鸠摩罗什,在被关押17年,仍未不忘弘扬佛法,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深远至今;还有那个历史书中的奢靡浪费的杨广,原来是一个胸有壮志致力发展经济的一代有为帝王,正如记录片中所说,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当代,利在千秋;最让我震惊的还是古人文化与智慧结晶的石窟,那一座座雕像,一幅幅流光溢彩的壁画,无一不是文明的高峰,看到窟中的古籍,被运往国外而震惊世界时,心中有些许的感伤和无奈。
河西走廊的故事,只是我国历史的冰山一角,一样的故事在全国都在不停的上演。 历史的长河正如星空,历史中的人和故事正如星空中的繁星点点,正是已经发生的这些故事,才构成我们厚重的历史,才有灿烂的中华文明,才能成为永恒值得铭记。
作者的文笔优美飘逸,但缺乏主线与灵魂,历史深入还不够。建议有兴趣的你可以观看央视综合频道《河西走廊》的专题片,带给人灵魂的共鸣和视觉的盛宴。
不过依然感恩作者,也感恩这悠闲的假期,让我有时间、有眼福渐次展开《河西走廊》这宏大的历史篇章。回头凝望,在那久远的年代,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白雪皑皑的高山,深不可测的峡谷,河流、湖泊、海子,月氏、乌孙、匈奴……数十个少数民族,弯弓射雕,弯刀映月,一阵阵马蹄声踏破了静悄悄的西北黎明。
丝路悠悠,驼铃漫漫,河西走廊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物质和精神的洪流相向而行、川流不息。文化是永恒的,其魅力和影响足以跨越时空。历史文化辉煌耀眼,可以明照当下,可以指导现实并启迪未来。
但愿有生之年,可以沿着这条路去走走,去触摸这两千多年前文化元素的热度,去探测这些文化遗迹的深度……
对于河西走廊这个名字早有耳闻,只感觉这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名字。河西走廊作为中原王朝对外扩张的一个窗口,见证了华夏文明与西域各族之间的交汇融合。我花了一周时间看完这部记录片,且不说叙事手法和BGM,就单单是用时间把人物的一生简单勾勒一下就会产生一种超脱时间的悲壮,就足以让人对历史产生足够多的敬畏。
该片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河西走廊的历史沿革、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记述和再现的方法与纪录片《敦煌》相似,但制作水平却又高于《敦煌》。雅尼为其量身打造的主题曲和配乐与片子相得益彰,恢弘大气又变幻多端,音乐展开后那种宽阔的气势,跨越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令人震颤流泪。河西走廊攫取了历史节点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在这里既有张骞出使,霍去病大破匈奴,隋炀帝举行万国集会,吐蕃与蒙古会盟这样的宏大叙事,也有欧洲使者鄂本笃争取去北京大使的资格,林则徐颠簸在流放的路上,但心中对于天下从未忘记这里,敦煌壁画的无名画工这样的个体书写,在时空复现的叙事策略中想象性地还原历史、传奇,塑造生动的人物群像。这一切都直指河西走廊无可替代的地缘、战略、政治、经贸、文化地位。
河西走廊不只是一个地理标记,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和使命。绵延不绝的中国历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和继承发展弘扬的光荣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些这里的故事,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永恒。最后一集有一段整个路程的回顾,让人满心感慨。各个时期的人们在河西走廊上驻足,与它同生共息。这一段词也载满了我的所有丝路情:从此穿越了河西走廊的丝路延绵伸展,马帮与驼队日夜兼程,瓷器和丝绸,黄金和琥珀,僧侣与经卷,财富与憧憬,成为漫漫旅途中坚持的梦想。
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
可是生命只给了我一张单程票一切的事情只能在如果的前提中发生,总是成不了现实重懵懵懂懂的高一新生到日渐成熟的高三老将,一个间简单单的称谓变化却意味着三年的青春已经逝去,永远也回不来了!
1月的阳光驱散了少许寒意,照耀着每一个高三学生的面庞,着也是我在新建一中度过的第三个春秋,当然也许也会是最后一个,三年里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三年里,有过许多如满天星辉的记忆!
三年里,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人或事;朝夕相处的舍友们,偶尔也会做一些童心未免的趣事,快乐因此而常在;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这将是我今生最为弥足珍贵的记忆;老师的谆谆教诲,点点滴滴都是财富!
平淡从容的字里行间,却记载着许多澎湃的思潮,深沉的思考,淡淡的忧伤,狂热的思念,以及那些不曾记得了的,只要经过,都是绚丽的风景!
童年的记忆是难忘的!
童年是一扇树叶的门,门内有碧水蓝天,有绿树红花,有母亲轻轻的歌谣,有我们流逝的天马行空那个时候的我们就像三月的风筝,一头系着母亲,一头向往高高的蓝天!
记得有一次看着以前同学的毕业留影我笑了,那一次真的笑的很开心,很灿烂如一束怒放的鲜花而今自己也将毕业了,心情却复杂的像宿舍里那一堆久不整理的教科书,显的那么的杂,那么的乱,其中还散发出少许霉味!
面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式,我们的恐慌更加有胜于第一次逃课就被老师逮住之时!
小的`时候,望着无尽的天空,总有一个大的梦想,渐渐的长大了,天空还是那样的天空,一望无际,而我的梦想却一小再小,直到成为最为接近的现实!
也许航行了一生也不会到达彼岸;也许攀登了一世也不会登上高峰但是,曾触礁的未必就不是勇士,曾失败的未必就不是英雄不必太在意奋斗的结果如何奋斗了就会问心无愧;奋斗了就是绚丽的人生!
三年里,我看见了爷爷奶奶渐渐苍老;父母的白发也悄然而生,弟妹的日渐成长,也看见了一个个新生命在我们家族诞生,一切都是在渐渐中走过,在祝福中走过,也带着长辈的希望走过!
始终要告别,始终要离开;曲终了,戏也落幕了,人也应该走了,但记忆是永恒的于是,我不在回头!
因为回头也看不完三年我所走过的每一段风景,毕竟远处还有梦。
当我接到扫走廊的任务时,我是又惊有喜又怕,惊是因为上学期是张婉婷来扫的,而且把外走廊安排的妥妥当当的,这次让我来扫,有点吃惊。
喜的是我这次终于可以好好的做这份工作了,上学期我是檫栏杆的,最多一周檫一次,所以这一次我一定要做好。
怕,怕我每天扫这个地太累,又怕如果每天一直扫下去会不会又像上学期一样,做做又不干了。
虽说我很怕,但我还是要试一试,能不能克服。
起先,我每早每晚都扫地.但是渐渐发现,早晨没有什么垃圾,扫也是白扫.而晚上却是一大堆拉及.我想:是不是早晨不扫更好一点呢?接下来几天,我试着早上不扫,结果果然与我的想法相同。
其实早晨根本就不用扫得太用心,只要看看有没有什么大垃圾就可以了,因为我晚上扫完,早晨的拉及还没产生什么垃圾,所以就不用再浪费时间了.
解决了早晚扫地的分工,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排水槽问题。
走廊外边缘有一个水槽,那里面有超多的垃圾。远看不觉得什么,近看那就一个吓人,里面的'垃圾像水一样多,把它们全部扫出来,就好比五天地面上的东西。
之后几天,我非常留意水槽Z的垃圾,有一次发现水沟里面有一些凸起来的部分,特别像垃圾,所以我就一直误以为是垃圾,所以费了不少精力,所以我今后有所改善。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地面整洁问题。别的班人一直在地上泼了不少含糖的水,把地上弄得粘粘的,十分碍整洁,为此我向拖地的人说过好几次,她们不是今天推明天,就是明天推后天,或就是直接逃走,我对此十分无奈.所以我把外面的地包了,不管扫地拖地我自己一个人干.渐渐地,我包***地面变得十分有”生机”了,我看看自己的成果,欣然地笑了。
在这问题面前,我学会了解决,学会了如何才能使问题更加完美地解决,没想到,只做这份工,我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这部纪录片的最后,给出了这样的结尾。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是什么使这样的故事成为永恒?看完了这个记录片,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河西走廊的名字,早有耳闻,只感觉这是一个遥远的神秘的名字。央视《河西走廊》记录片,以史诗般的表现形式,再现了两千年以来,河西走廊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发展演变史。我惊叹于编剧的巧妙构思,悠悠千年,用10集的篇子展现的恰到好处。我也感叹于河西走廊的精彩故事,每一个人物、事件,让人印象深刻,更加加深了对这片土地的向往。河西走廊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① 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家喻户晓。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张骞是一位勇者,他有勇气,担负开拓西域的使命,有毅力,在逆境中不改变气节,终于完成使命,封博望侯,名垂史册。他是河西走廊的开辟者,他作为中华文明的使者,第一次将中国和中亚的一些国家联系起来,河西走廊的故事,也从这里,满满的开始。
② 还记那个叱咤疆场,横扫千军的骠骑将军吗?还记的他为汉朝,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作出的杰出贡献吗?他是霍去病,一代军师奇才。在那个匈奴肆虐的时代,他以少胜多,出奇制胜,马踏匈奴,建立了一代功勋。是他,真正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的通道。
③ 常惠,西汉著名外交家,我的老本家,曾经多次出使西域,经过河西走廊。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他违反皇帝命令,出兵攻打曾经***死汉朝使者的一个国家(地区),扬我大汉尊严。
④ 中原战火纷飞的岁月,河西走廊成为了儒家文化的保存站。郭瑀是在这样的时代中的一个大儒,他的学生刘昞后来成为了河西士林领袖。河西走廊为战火中的中华文化提供了传承的载体,为战乱之后儒学的复兴奠定了了希望。
⑤ 鸠摩罗什,曾经被软禁17年,命运之神眷顾他,最后被救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这是一个外国人。正是他,翻译佛经,为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⑥ 敦煌翟氏家族,他们是著名的莫高窟的修建家族。莫高窟,又被称为千佛洞,被称为敦煌壁画艺术的极品。飞天的形象,美轮美奂,拥有很高的审美和历史价值。最早认识这个是从认识樊诗锦开始的',她曾是敦煌博物馆馆长,有机会一定要到莫高窟看看。
很遗憾我不是历史学家,没有能力为写这篇文章提供信手拈来的素材。或者也可以说故事太多,简略的笔触似乎更加合适,在这里,隋炀帝举行了盛大的万国集会,阔端(元朝河西地区领袖)和萨班(藏族领袖)通过会谈实现了蒙古帝国对西藏的管辖;在这里欧洲使者鄂本笃争取去北京大使的资格,最后遗憾的一病不起;在这里,明长城一直从嘉峪关延伸到了山海关,闭关锁国的政策也慢慢开始;在这里林则徐颠簸在流放的路上,但心中对于天下,从未忘记在这里;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现了石油、镍矿等宝贵的资源……
这里是河西走廊,这不仅是一个地理标记,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和使命——绵延不绝的中国历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和继承发展弘扬的光荣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些,这里的故事,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永恒。
再次重复片尾的那句话,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河西走廊加油,中国加油。
“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这部纪录片的最后,给出了这样的结尾。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是什么使这样的故事成为永恒?看完了这个记录片,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河西走廊的名字,早有耳闻,只感觉这是一个遥远的神秘的名字。央视《河西走廊》记录片,以史诗般的表现形式,再现了两千年以来,河西走廊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发展演变史。我惊叹于编剧的巧妙构思,悠悠千年,用10集的篇子展现的恰到好处。我也感叹于河西走廊的精彩故事,每一个人物、事件,让人印象深刻,更加加深了对这片土地的向往。河西走廊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① 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家喻户晓。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张骞是一位勇者,他有勇气,担负开拓西域的'使命,有毅力,在逆境中不改变气节,终于完成使命,封博望侯,名垂史册。他是河西走廊的开辟者,他作为中华文明的使者,第一次将中国和中亚的一些国家联系起来,河西走廊的故事,也从这里,满满的开始。
② 还记那个叱咤疆场,横扫千军的骠骑将军吗?还记的他为汉朝,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作出的杰出贡献吗?他是霍去病,一代军师奇才。在那个匈奴肆虐的时代,他以少胜多,出奇制胜,马踏匈奴,建立了一代功勋。是他,真正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的通道。
③ 常惠,西汉著名外交家,我的老本家,曾经多次出使西域,经过河西走廊。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他违反皇帝命令,出兵攻打曾经***死汉朝使者的一个国家(地区),扬我大汉尊严。
④ 中原战火纷飞的岁月,河西走廊成为了儒家文化的保存站。郭瑀是在这样的时代中的一个大儒,他的学生刘昞后来成为了河西士林领袖。河西走廊为战火中的中华文化提供了传承的载体,为战乱之后儒学的复兴奠定了了希望。
⑤ 鸠摩罗什,曾经被软禁17年,命运之神眷顾他,最后被救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这是一个外国人。正是他,翻译佛经,为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⑥ 敦煌翟氏家族,他们是著名的莫高窟的修建家族。莫高窟,又被称为千佛洞,被称为敦煌壁画艺术的极品。飞天的形象,美轮美奂,拥有很高的审美和历史价值。最早认识这个是从认识樊诗锦开始的,她曾是敦煌博物馆馆长,有机会一定要到莫高窟看看。
很遗憾我不是历史学家,没有能力为写这篇文章提供信手拈来的素材。或者也可以说故事太多,简略的笔触似乎更加合适,在这里,隋炀帝举行了盛大的万国集会,阔端(元朝河西地区领袖)和萨班(藏族领袖)通过会谈实现了蒙古帝国对西藏的管辖;在这里欧洲使者鄂本笃争取去北京大使的资格,最后遗憾的一病不起;在这里,明长城一直从嘉峪关延伸到了山海关,闭关锁国的政策也慢慢开始;在这里林则徐颠簸在流放的路上,但心中对于天下,从未忘记在这里;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现了石油、镍矿等宝贵的资源……
这里是河西走廊,这不仅是一个地理标记,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和使命——绵延不绝的中国历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和继承发展弘扬的光荣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些,这里的故事,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永恒。
再次重复片尾的那句话,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河西走廊加油,中国加油。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