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没有出远门游玩,主要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去了市郊的一些景点,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我的卡丁车之旅。
那是在丰乐葵园的一个游乐园区,妈妈首先发现了卡丁车赛场,赶快呼唤我,我看了赛车和赛道,首先是吓了一跳:卡丁车矮矮的,几乎是趴在地上的,车底盘和座椅都紧紧地贴着地面,这家伙,咋开啊?工作人员看到我一脸疑虑的表情,就说:“小朋友,这车是可以控制速度的,油门踩下去就跑,松开就停,很容易学会的。”我想了想还是不敢上去开,于是妈妈提议:“没事,让你爸爸先陪你开一圈试试,然后你再来开。”我赶快去求助于老爸,可是他却回答说:“我最近腰有些不舒服,还是让妈妈陪你玩吧。”哼!老爸明显是在找借口,他是不想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承认自己胆子小,不敢开罢了!妈妈一看这种情况,二话不说就把我拉上了车。随着“突突突”的发动机响起,妈妈脚踩油门缓缓把车开起来了,接着开始慢慢提速,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眼看着车子越来越快,越来越快,感到风在耳边呼呼地过,树林和赛道都蹭蹭地往后窜,真是吓人啊,我一边用手捂住眼睛,一边透过手指缝看着前面的路,激动地哇哇大叫:“妈妈,快停下!”可是,妈妈却根本不予理会,反而又提了一下速度,就这样,一直跑到赛道终点,我那颗“砰砰”跳不停的小心脏啊——总算落了地!
第二圈,妈妈请我这个胆小鬼下车,换我家更“胆小”的奶奶上车兜圈喽!看我恨不得马上逃离这个卡丁车赛场的模样,老妈来了一句:“不要得意太早,下一圈还是你来,我不会放过你的!”什么!我还得坐一圈?不要啊!
原本以为妈妈会照顾奶奶是老人家,开得慢一点,没想到啊没想到,居然开得更快!再看奶奶,却是一脸清风很淡定的样子。不过,我看着老妈心无旁骛,专心开车的样子,我在心里不由得点了个赞!
回家的路上,我想了想,原来做什么事都要敢于挑战,超越自我,下次吧,我绝对不会被卡丁车给吓到了!
这里的卡丁车不同于国内的卡丁车,国内的卡丁车是圆圆的,速度很慢,长相也十分可爱,用的是电力。而日本的卡丁车却全然不同。日本的卡丁车是流线型的,速度特别快,长得像H赛车一样,而且是烧汽油的,速度十分快,能媲美一部分汽车。
来到赛场,我瞬间呆住了:诺大的赛场上都是轮胎摩擦右的痕迹,弯曲的赛道让我热血沸腾,忍不住想奔上赛场。妈妈付了钱,我带上了头盔。那头盔与职业的赛车手戴得没什么两样。戴着头盔我觉得我的头十分沉重,以致于头晕眼花,但是只消片刻这感觉就消失了。
我跟着工作人员来到专门停车的赛道上,坐进车里,工作人员把开关打开,我就听见了引擎的轰鸣声,闻到了浓重的`汽油味,感觉到了车子的震动,红灯变成了绿灯,我立刻把油门踩到底,只听见“刷”的一声,车子便如离弦之箭般飞了出去。我马上被加速死死地按在脊背上。
过一会儿,我便习惯了这感觉,任凭呼啸而来的风刮在身上,疯狂地飙车。我用最快的速度冲过直道,在过弯时,我踩到、紧油门又踩了一下刹车,车便飞快地漂移了过去,留下一串胎痕。我的身体往旁边一摆,又因到了直道上又摆了回来。我激动得松开方向盘,双手使用全力挥舞,一个劲地尖叫着,却怎么办也不能使自己平静下来。
开完一次,又去开了一次,第二次的时候,留下的只有引擎声和无数飘移后产生的痕迹。
通过这件事,我想起一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告诉我们什么东西都要学,不是天生的,只要我们努力学习,都能成为能手。
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一开始,教练员叔叔给我们讲了左脚刹车,右脚油门。又给我们讲了在车道上不可以下车。“车万一熄火了,一定要有一只手抓住方向盘,而且是要紧紧抓住的,一只手可以举起来,向教练员呼救。因为以前有一个小姑娘在开卡丁车时熄火了,两只手全离开了方向盘,被从后面开上来的卡丁车撞了一下,被撞伤了。你们一定要记住一点:在开卡丁车时,熄火了,不可以两只手全离开方向盘!”杭报网的孙老师特别提醒了我们。我心里又紧张又感动,心里说:“谢谢孙老师的提醒。”体验活动开始了!首先是我们第一小组的预备赛,不计名次。我坐在8号车上,试着用右脚踩了一下油门,怎么没起动?我感到奇怪,后来想想会不会是踩错脚了?我又用左脚踩了一下“油门”,但是卡丁车还是没有起动,怎么回事?我以为这辆车子坏掉了,开不起来了。当我在正式开卡丁车的时候,心中的这个谜才解开——原来在卡丁车的尾部有一个圆形的东西,它的上面有一个拉手,只要有力一拉,再一踩油门,这辆车子就可以跑了!
在卡丁车上,方向盘要数最重的.了,要把它转来转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轻轻地把它转一下可不会将它转动。起动时,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油门一踩,车子就出发了。前方是个转弯车道,我用力将方向盘一转,卡丁车就转弯了。呀!后面的小姑娘把我一撞,我的车子熄火了,才开了100多米,车道600米一圈,我什么时候才能开完呀?我举手求救,教练员马上赶过来,帮我将车后像天线似的绳子一拉,我再踩一下油门,车子又起动了。太快了!刹车!我踩了一下刹车,哦!No!又熄火了。教练员叔叔跑过来,告诉我:“不要放油门,要踩一下踩一下,太快了就踩刹车,放油门只可以放几秒钟,不可以长时间放。”我照叔叔说的去做,果然不熄火了!第二组九个女孩,只有一个男孩,一发车,几个女孩像“拼命三郎”似地往前直冲,不怕撞就怕落在最后,她们拼命地超车、撞车。第三组全是男孩,他们争着、抢着,都想要超过前面的人。
我们又举行了排位赛和决赛,我在进步,没有熄火过,开得非常通顺,开得一圈比一圈好,一圈比一圈更带劲!
与卡丁车的亲密接触,让我体会到了飞的感觉,体会到了敢冲敢超的拼搏精神,体会到了心都要跳出胸膛一般的刺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