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弟弟,上小学一年级,他现在真是幸福,高兴了就笑,不高兴就哭,无忧无虑的生活,我真是嫉妒啊!
小时候,我渴望长大,因为长大了,就可以一些事情自己做主,可真正长大了,才发现,那数不清的烦恼却发疯似的扑向我,我又有多么想逃避。
每天回家,便是被一大堆作业搞的晕头转向,我奋力得写啊写啊,写完了还有复习,预习,因为一旦松懈了,就有可能让别人超自己,竞争太激烈了,发奋的学习,去忍受那极不情愿的事情,我多么想玩会儿啊,可是,如果玩儿了那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的多,永远写不完的作业,永远停不了的竞争,永远止不住的用功,永远数不清的苦恼。
即使极其不愿意,也只得忍受,因为,我长大了。
那要强的自尊,不服输的好胜心,促使着我咬牙去学习,去占领那荣誉宝座。谁愿意接受失败,接受挫折,可是努力后的意料之外就是这样,要费尽心思让自己重新振作,让自己开心,真是好累啊!
每一次小测都那么重视,生怕考不好,无穷止的加油,让我实在疲倦,可又能怎样呢?累了,还是要咬牙往前走,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着胜利迈步。进取。
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所以,只要坚持,永不放弃就好了,其实,想开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风雨过后彩虹,拼搏过后才是成功。泰然自若,坦然面对任何事,没有什么承受不了的!
依旧,勇敢的往前走吧!
我早晨起来都会问自己:“喜欢现在的自己吗?”答案是:也许吧!
我现在读六年级了。我知道,我以前是多么想惹人注意,让人觉得我很重要,少一个我不行,多一个我更不行。
但……现在无论我打起百分之120的精神,我也没有余力去做这些,脑里默默地说:“要惹人注意,一定要哦!”但心里却不这样想,不想再去那那些余力去做这种无聊的事情,惹人注意了,也再也没有余力了,我现在只想安安静静地学习,然后考上重点初中就好了,其它的事情都与我无关,以后的事情以后再来管,好像我也很累了,累了。
整天不是读书就是写作文,不是做笔记就是背笔记,整天都像木偶一样。
是啊!大人说,六年级很累,但你只要考上了重点初中,你就等于迈进了3分之1的大学,整天不是在我们耳边说你一定要考上重点初中那,我就奖励你什么什么的,我们就只能应,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但……大人们,你有我们的感受吗?我们不能反攻,因为你们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应当的。
但……我们真的好累好累,想休息一下啊,一下下就好,好累好累。
本来,在记忆中春节是这样的。
老屋里很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了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了些纸钱,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除夕夜,人是团圆了,但吃完了团圆饭,人们便各自活动,大人们打扑克,孩子们奔向网络,以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复存在。大年初一,传统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该如此的我还是像机械般起床,过我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还是我长大了?
或许年味根本没有淡,因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了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从此来看,年味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年味淡了,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了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体会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种传统的变迁,但也不像老人般怀古伤今似的,过年对于我来说,我认识到的是传承的力量,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维系团结的力量,这是我无法否定的。仅仅从我的微薄阅历来看,年味没有淡,是我没有真正长大。
记得在小学里,班主任很严厉,甚至非常严厉,我动不动就被她拉到办公室批评一顿。但是这个学期,刚上初中的我,却常常看见班主任黄老师的笑脸。
初中,的确不能和小学比。小学里,老师把我们当成孩子,但在初中里,老师却把我们当成朋友,甚至还可以让我们把她当成姐姐。
刚入学时,我的成绩并不是很好,常常到不了中上游。中等学生在小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可我偏偏在这个不三不四的位置上。进入初中后,我就最怕像小学时那样被老师忽视,便努力向拔尖生靠拢,结果还是差一点,只是保留住不变的中等。但是,老师看见了我的努力,常常鼓励我,我不会再被忽视了。
期中后,班主任黄老师一直在关注我,也在努力让我发挥潜能。终于,我从中下跳进了中上,老师第一次对我笑了,我好开心啊!
在圣诞节前几天,黄老师感冒了,我可真是十分担心。在文艺汇演前的越野跑比赛中,我拉着老师那双冰冷的手,第一次感受到老师工作的'辛苦,老师摸着我的手,边笑边说说:你的手真暖!我冲老师笑了笑,说:我的手倒不是很暖,只是老师的手太冰了。
圣诞节那天早上,我来到学校,老师办公室是开着的,老师却不在那里,我偷偷的把塞有字条的一双手套当作礼物,送给了老师,放在了她的办公室抽屉里,正纳闷老师在哪儿,就在上英语课时,才知道老师身体不舒服,去医院了。
老师到校之后,打开抽屉,取出了手套,并看见了纸条上的祝福,我在下课时又看到她笑了,心里甜滋滋的。
黄老师,你的工作太辛苦了,戴一双手套,保护好自己那双冰冷的手吧!我心里这么想着,还在纸上画下了老师那开心的一笑。
晚上,我在床上甜甜的睡了,也在梦中看见了老师的笑。
恐怕是许多人过年时的感觉。不必说有着传统过年记忆的老人们,连才上小学的小表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了。
有人说,过年最大的主题是团圆,这话没错。春节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烦恼,着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节毕竟是春节,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和一般的节假日也就没啥区别了。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爷爷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更多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民俗意义的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那就是过年的感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