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艺术博大精深,戏曲历史源远流长。楚剧是湖北的主要地方剧种,距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在今年暑假里,受惠于“戏曲进校园”政策,使我观赏到了大型楚剧《万里茶道》。此前,对楚剧仅限于地方剧种的了解,如今终于有幸近距离了解这一流传了两个世纪的传统剧种艺术。
一百多年前,武汉是最大的茶码头,一代代茶商踩出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万里茶道。其沿线历史遗产丰富,具有极深的文化价值。而楚剧《万里茶道》则以茶道为背景,以汉口茶商玲珑和叶天韬为原型,讲述了玲珑与叶天韬求之不得的爱情故事。玲珑为报救命之恩,嫁与了“大河兴”东家老爷为妾(称东家三娘)。东家老爷卧病异域,三娘挺身而出,挑起茶商重担,带领茶队从汉口到沙俄恰克图,中途路过老爷故乡,想顺便去拜望公婆。与她是青梅竹马的叶天韬,不忍见她承受长途跋涉之苦,耐心劝阻于她。而为人忠贞不渝的玲珑执意前往。真挚相爱的叶天韬只好一路跟随呵护。他们始于茶港,涉渡黄河、翻越太行、穿行晋中、深入戈壁。黄河巨浪、太行天火,东家三娘与众人一道承受风刀霜剑、水侵火袭。不料途中得知老爷身故,年轻美貌的三娘面临家败业衰、有终身为寡的险境。幸而受到晋人宽容,允许她戴孝行商。而此时叶掌柜向她倾情求婚告白,让她陷入了前行茶道和后结为夫妇的.矛盾选择中。此时,她得到高僧指点,悟到“寻到是苦失亦苦,离苦得乐在寻时”的人生哲理。她毅然决定抛却姻缘牵绊,肩负茶叶行商重任,继续踏上万里茶道的征程。
“茶道漫漫发汉江,试问江长与道长,身在关山万里外,一回首处是我乡。”万里茶道有着悠久的历史风貌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漫漫茶道是古往今来数不胜数的茶商踩出来的。交通不便、天灾人祸,又有多少生命葬送在这万里茶道上呢?在这充满磨难的路上,儿女情长是不被接受的。兴旺的贸易、繁荣的盛世,背后却是用汗用血凝聚的艰辛。无论是丝绸之路,还是万里茶道,都是劳动人民用自身的艰辛换来的昌盛。在万里茶道的路途上,又有多少像三娘这样催人断肠的故事啊!
楚剧《万里茶道》不仅是一部供人观赏的艺术品,更重要的是讲出了茶道、情道、人道。为我们现代年轻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的教育,起到了启迪和积极推进的作用。
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唱腔,炫目的灯光,精致的服饰,使人浑然忘却了对戏曲停留在咿咿呀呀的印象。一声声的演唱引人入胜,一阵阵乐音敲打在心头,精彩的演出,赢得了台下雷鸣般的掌声。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曲演绎得如此精彩,但在社会上很难受到热捧,长期受到冷遇。当今,流行音乐充斥着我们的耳朵,我们着眼于MV,而戏曲这项中华传统文化又被多少人提及?如果没有戏曲进校园,我们这些学生怎么会进剧场去看楚剧?戏曲是一门综合了编、导、演、音、美等各门类的艺术,从事戏曲艺术的人,是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长期的磨炼才能取得成就。但在我们青年人群中,几乎找不到喜欢戏曲的人,更谈不上去学习和研究它。特别是地方剧种,更不喜欢。我不禁感叹楚剧后继无人。其实,何止是楚剧呢?有多少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进步,消失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于这个世界呢?但是,我得知参与楚剧《万里茶道》一剧的工作人群中,有一批对戏曲事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精神的人:年近天命的女主角、年满花甲的导演、年过古稀的乐队指挥、耄耄之际的作曲家……他们是时代的楷模,工匠精神的书写者,值得我们学习效仿,其精神更应传承后代!
《万里茶道》何以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和称赞?究其根本,是因为其艺术形式和艺术品味具有现代意识,恰好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欣赏趣味和审美观点。由此看来,戏曲艺术要不断革新,不断发展,要与时俱进,才有生命力。
当下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身处于快节奏的青年人渐渐远离了中国传统戏曲,这项文化遗产有即将走向消亡的危机。所幸举国推行“戏曲进校园”活动,让戏曲扎根在下一代的心底,让传统文化浸润时代与人心。我相信在传统藝术滋养下,终有一波风浪会将戏曲推至时代的巅峰。
今天是除夕,穿上新衣,整个人精神了许多,大家容光焕发,屋子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春节还未正式来临,到处就已经洋溢着过年的喜庆。
一切准备就绪,一家人开着车说说笑笑来到饭馆吃团圆饭。到了饭馆,亲戚全都到齐:爷爷奶奶、伯伯婶婶、堂哥堂弟、堂姐堂妹,个个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开饭了,有趣的是,大家并不按一家子一家子地坐,爸爸和伯伯叔叔们坐一块,谈事业,说股市;妈妈与婶婶们坐一处,唠家常,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小孩们一并坐,则说说笑笑,讨论有趣的新鲜事儿。吃饭时,小孩子们即使不跟大人们一样喝酒,也要以饮料代酒向长辈敬酒,尤其是爷爷奶奶,这便是拜年的必要礼节。酒过三巡,大人们纷纷拿出红包派发给孩子们,这也是小孩子最兴奋的时刻!能拿到红包,孩子们个个嘴上像抹了蜜——一声比一声甜。
吃完饭回到家,一家人团团围坐,吃着糖果,品着功夫茶,全家人其乐融融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孩子们都可以破例12点过后才睡觉,这叫“守岁”,于是个个活蹦乱跳,欣喜若狂!
零时降至,新年的钟声将被敲响,大人们都停下手中祭拜神佛的活,陪着孩子一起倒计时,大家既兴奋又激动。新的一年就在这一片欢乐的气氛中诞生了!
初一到初四,人们开始互相拜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声声祝福不绝于耳。接下来有的全家外出旅游,有的一起聚餐,欢乐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十五。
第一步:温杯烫罐温杯烫罐也叫“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壶)等六个动作。先起火大约十几分钟后,当水声飕飕作响时,那就是“鱼眼水”(95℃-98℃的水)将成了,应立即将水壶提起,淋罐淋杯,起到高温消毒的作用。
第二步:引龙入宫引龙入宫也叫“纳茶”,就是将茶叶倒在一张白色的纸上,粗细分开,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壶嘴处,再将细未放在中层,最后才将粗叶放在上面。这样,纳茶的工夫就完成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因为茶未(碎茶)是最浓的,茶末多了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堵塞壶嘴,如果粗细均匀,就可以使茶味逐渐发挥了。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茶叶的品种为标准;如:铁观音大概以茶壶的五份之二、黄枝香、大红袍、水仙茶则要以八分满、而一叶茶则放一片就够了;如果没有按茶壶、茶叶的品种来分配,茶叶放多的话,不但泡出的茶太浓,而且味带苦涩,茶水混浊,甚至有时连水也冲不进去了;如放得太少就没有味道。所以“纳茶”是冲工夫茶的'第一步功夫。
第三步:闻声起羹闻声起羹也叫候汤,曾有苏东坡的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也就是说用这时候的水来泡茶是最好的。也有《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科学的说法,泡工夫茶的水温最好是95℃-98℃。
第四步:高山流水当水二沸时,就可以提水壶冲茶。揭开茶壶盖,将沸水环壶口,沿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同样忌直冲壶心)。提水壶宜高,正所谓“高冲低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挥发,让茶香精迅速挥发,茶叶中单磷酸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所以冲水这个程序是工夫茶之中最重要的。
第五步:淋盖刮沫也叫“春风拂面”。冲水一定要冲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就可以看到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左手提壶盖,右手提水壶,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第六步:里应外合里应外合也叫“淋罐”,即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潮汕人有个风俗,第一遍茶水是不喝的,用来清洗茶叶,同时清洗茶杯。
第七步:货如轮转潮汕有句俗话说“烧盅热罐”也即洗杯。乃是冲功夫茶中最有意思最富有艺术性的动作,即用一个茶杯竖放于另一个茶杯中,用三只手指转动清洗,表示财源滚滚的意思。熟练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
第八步: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这一道是工夫茶中另一道重要程序,也即是洒茶。第一遍茶水洗过茶杯之后,再从第三步做起,候汤、冲水、淋罐。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低”就是前面所说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匀”就是匀均,使每一杯茶同色同香同量,也是对每一位客人的同等尊敬,也就是工夫茶讲究的“关公巡城”;“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磷酸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潮汕人还有个说法是把茶的精华(茶香精)都滴出来,称为“韩信点兵”,取“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意思。
第九步:敬茶品茗最后是敬请贵客品茶了,敬茶也有个讲究,就是先从左边的第一个客人开始敬起,从左到右。因为中国的传统是以左为先、以左为大的。品茗(喝茶)也有讲究: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端着茶杯的边沿,中指护着杯底,叫“三龙护宝”,无名指和尾指收紧,不能指向别人,以示对别人的尊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