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去姥姥家过节。
来到姥姥家门口,我看到门上已经插上了艾蒿,听姥姥说艾蒿在端午节天亮前插在门窗上可以驱蚊***菌。姥姥已经将糯米淘洗干净浸泡了五六个小时,姥姥又把洗干净的粽叶放进锅里煮十几分钟,这样 可以除去叶子的青气,增加叶子的柔韧度,在包粽子的时候才不会破。一切准备完毕,开始包粽子了。姥姥把两片粽叶稍作重叠放在左手中,用右手捞出适量的糯米均匀的摊在粽叶中央,再放上蜜枣和 花生,两食指向中间护拢糯米,卷至半圆柱型,两边叶子向中间折叠再卷,用线缠紧,一个圆嘟嘟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学着姥姥的样子包了起来,包粽子真是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啊!我包的粽子不是这 漏米就是那儿破洞,好不容易才包出完美漂亮的粽子。等到所有的粽子包好后放进高压锅中,煮上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吃了。
吃着香甜的粽子,姥爷给我们讲起了端午节的来历:战国时代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他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 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情的屈原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投江后,老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啄食他的尸体,驾着龙舟把粽子扔下江赶走鱼虾。从此以后每到端午节人们 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这个端午节我吃着亲手包的粽子,听姥爷讲端午节的来历,收获真多啊!
近几天,上学经过一片芦苇地时,我总会看见几个爷爷奶奶在采芦苇叶,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采来包粽子的,这让我不由想起了端午节。我的家乡在湖北荆州,那里住着我的爷爷、奶奶和很多亲人。家乡的端午节很热闹,包粽子、挂菖蒲、艾草,还要赛龙舟。
每年端午节,爷爷会在门上挂上菖蒲和艾草,然后买来芦叶,包好各种形状的粽子。我最喜欢一种叫美人脚的,细长的尖角,配上圆圆的头,不光好吃而且好看。粽子煮好后,除了我们自己吃,爷爷也会送一些给亲朋好友。我们小孩子端午节时可好玩了,吃东家的粽子,扯西家的菖蒲,跟大人一起去采艾叶,学着包棕子,还要用艾叶煮水洗个澡。大人说端午用艾叶水洗了澡后不容易得皮肤病,真有意思。
而龙舟赛事在我的家乡更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2001年还举办过国际龙舟赛呢,2010年的龙舟赛也非常热闹。爷爷说他年轻的时候还是一名龙舟赛手呢。去年爷爷带我去看龙舟赛,看到几十条装饰非常漂亮的龙舟在护城河上一字排开,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选手们争先恐后,个个奋力当先,比赛非常精彩,让人惊心动魄。
听爷爷讲,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但是在荆州,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人,因遭到奸臣陷害,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死。当地老百姓得知这个消息,纷纷划舟去救他;他们用竹筒贮米,投入江中,以免水中动物吞食屈原的尸体。为了纪念屈原,食粽和竞舟的习俗从此就流传下来。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虽然我现在跟着从军的父亲身在昆明,但我还是想念家乡,想念家乡端午节。
今天我和几个同学以及我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光瑞美好乡村过端午节。一进乡村大门,眼前两条路,都是用木头条搭的,路两旁的护栏也是木头条,顺着大门左边的木头通道走了一会儿,右边出现一大块金黄的麦地,此时麦子已成熟,金黄金黄的,这让我想起一首歌《风吹麦浪》。沿着木头通道继续走了一会儿,右拐进一木头通道,通道左下方有三个大笼子,其中一个里面关着四只肥大的兔子。我拔些野草,它们争着抢着吃。笼子前方是一个蔬菜大棚,里面种的全是玉米,高高的杆上已结了玉米穗。房子也用木头条搭建,就一层。屋里大小大概跟自己家客厅的大小差不多,摆有俩沙发、一张床、一个茶几、一对木凳,角落里还有个小木桌,往里走有一间小小的厨房和一间超小的厕所,墙上挂着电视,可以看。
屋外有个小院,小院被木桥分隔成二个地方,稍小这块摆了一个双人吊椅,吊椅对面是大太阳伞,伞下有一个木头桌。稍大这块有一个大遮阳棚,下面有一张长方形大桌,能围坐十几人。
我们放下行李,返回大门口,放眼望去,乡村到处都是同学家这种小木屋。顺着主道往前走。主道似小桥,桥下左右两边是小木屋,屋前地面铺着一层假草坪,草坪上竖着个大遮阳伞,伞下是大木头圆桌或小木桌和一些藤椅,还有鸟巢一样的吊椅。再往前走,进入的木头屋是总服务台,穿过去又走上木头桥,桥下右边棚下有个很大的整套的石磨,石磨上有面粉,我推着石磨上的木棍感受了下驴拉磨磨面感觉,感觉挺轻的。接着往前走,左右两边有个带顶棚的长廊,廊里有好多休闲桌椅,用来喝茶聊天休息。再往前走,一大片绿草坪上有几个底色是白色的蒙古包,很漂亮。总之,我们进入了一个木头的世界,木头房子木头路,木头桌子木头椅,这里的一切设施基本都用的木头条,感觉很似我们小时候拼的木头玩具一样,只不过是放大版的。除了木头,就是到处铺着绿草坪,一派田园风光。
回到同学家的小木屋,和同学们一起吃烧烤,吃粽子,玩三国***,玩抓人……
这个地方真美,我们玩的不亦乐乎,今年过了一个别样的端午节。
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传说中,是古代人为了纪念英雄屈原,所创造了这个节日,至今还在流传。到了端午节,人们吃粽子、煮鸡蛋,在门前挂上柳枝、葫芦。有些地方的人还赛龙舟。一家人团聚 在一起,其乐融融,快乐无比。
今天就是端午节,不少人家都在门前挂上柳枝、葫芦,大街上到处都是卖五彩绳的小摊,有许多孩子也都戴着五彩绳。我看见许多人都手里都拿着粽子、鸡蛋,我们家里也不例外,今天爸爸买了几 个粽子,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剥开粽子皮吃一口,忽然,妈妈冷不丁的抓住我的手说:“洗手了吗?不洗手就想吃,没门。”没办法,我只好不情愿去洗手,洗完手,我马上夹起一口粽子往我的嘴里送去 。啊,真香啊,香黏可口,而且非常润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回味无穷。馋嘴的我吃了两个大粽子,打着饱嗝,舒服极了。
晚上吃过饭后,妈妈带我去溜达,看见许多小孩都戴着五彩绳,我也很想要,求妈妈给我买一个,正好旁边有个买五彩绳的小摊儿,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漂亮的,上面有许多水晶一样的小球球,还 有一些小铃铛,甩起来叮叮当当得,我很喜欢。
妈妈和我又买了一个葫芦,还在路边等的树上撅了一根柳枝,我不解的问妈妈:“为什么要挂葫芦呢?”妈妈说:“葫芦能辟邪,把它挂在门前可以保平安。”“哦,原来是这样啊。”我若有所 思的点点头,这天晚上,我睡得很甜,好像门前的葫芦真的能保我一生平安是的。
这次的端午节我过得真开心,希望下一次端午节还可以这么快乐。
农历五月,古称“毒月”,因时值盛夏,蚊蝇孽生,百虫活跃,威胁人们健康。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多用雄黄、蒜头、菖蒲根浸酒在墙角等阴暗潮湿处***灭虫蚊,点燃艾条烟熏蚊蝇,并用艾火炙熟蒜头食之以***菌防感冒。舒城。六安一带民间多用红纸剪成“五毒”(蜈松、蝎子、壁虎、蜘珠、蛇及老虎形状,贴于室内镇恶驱邪。也有贴端午符,悬挂钟馗画像镇邪的。
我的家乡“舒城”人一直还有上山“采百草”的习俗,采集中草药以辟邪疗疾。在我的记忆里,舒城、六安一带,有个习俗:年轻人在新婚前,都要用“陈艾”泡水沐浴;新生儿满月,也一定要用“陈艾”洗澡;体弱浮肿的人,也都要用“陈艾”水泡澡,用“陈艾”熏炙病体。
记得我七八岁时,就按妈妈的要求,在端午节那天,一早就挎着竹篮,拿着镰刀,到河边去割艾蒿,臭屁草(应该叫菖蒲。割满一大篮子,回来以后,就由哥哥站到凳子上,我做助手,把艾蒿、臭屁草插到门缝里。然后留下一部分,不能曝晒,只能阴干。当时,我们不知道是为什么要做这些,只知道按大人意图做。几次问妈妈为什么要在门上插着想这些东东,妈妈的回答都让我有些似懂非懂。虽然不是很明白,但从妈妈的表情里可以看出,这件事很严肃,也很重大。孩子们不需要懂,只需要去做就是了。
家乡还有一个喝雄黄酒的习俗。每到端午节的中午,在吃午饭时,爸爸会用一个土碗,调上雄黄酒,一家人都得喝一小口。我看那个表情,雄黄酒定是难以下咽,但都要强忍着呡一口。女孩子不能喝雄黄酒,但妈妈也一定要在女孩的鼻尖、耳朵、额头等部位抹上雄黄酒,并且要我们保留三天,才能洗掉。爸爸还面色凝重地把喝剩下的雄黄酒洒在墙角,房前屋后的潮湿地带。
现在想起来,也无非是辟邪除病吧。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如今。后来我就是到了城里生活,每年端午节即使不在门上插艾蒿、臭屁草,也都会在那天去菜市买些艾蒿回来。一些放起来凉着作“陈艾”,另一些晚上烧一大锅艾蒿水,全家大小人必用艾蒿水沐浴,以驱寒除病。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会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几颗红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极了,没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还顺利。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似淘气的小孩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奶奶包的粽子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比较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这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似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种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缩,不能气馁。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许多似样的粽子。
当我们坐在一起,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时,觉得今天的粽子特别甜。因为,这是我劳动的收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