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造》是一九二八年,陶行知先生主持晓庄师范时,为了祝贺陶母六十寿辰,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选编成的一本教育文集。书中内容概括了一九二八年以前各个时期他对中国教育的考察、研究,深入实际,提出的教育改造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方法,受到国内外教育界人士的普遍重视。
《中国教育改造》这本书代表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里摸黑路所见着的几线光明。从“教授”写到“教学”,从“教学”写到“教学做”的过程,本书中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可见,陶先生把“教学做合一”看作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学习时要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学生能用这方法和能力,去适应干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离开先生也能单独做事。”这里的学习已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主的合作、交流、探究,充满兴趣,全身心投入,去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功走向事业的成功。不过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凛然不可侵犯的权威,而是新课堂的建设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互动,共同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氛围。
课堂活动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由注重学生的单向发展转向多向发展;教学内容由拘限于课本延伸到社会和生活,拘限于现成知识拓展到运用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教学手段由一支粉笔打天下转向使用多媒体。这些改革,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提倡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帮助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精神。
陶行知还认为幼儿教育能否普及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为幼儿教育是为培养大批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打基础的事业。他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因此,他主张要普及教育.不仅要普及小学,也要普及幼儿教育,因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陶行知主张对工农子女应“来者不拒,不来者送上门去”。他认为不仅要培养幼儿,而且要培养婴儿,所以他除了号召开展幼稚园下乡进厂运动外,还号召开展托儿所运动.甚至连刚生下的小婴儿也收,以解决当时女工无产假之苦。他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写到“进行幼稚教育之普及要有三个步骤:改变我们的态度、改变幼稚园的办法、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
《中国教育改造》中的思想对当今的教育仍起着很大作用,是陶行知先生留给我们的教育遗产,我们应该批判地予以继承和发扬。我们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创造性地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同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村民委员会对收到的及表,经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后,确定危房改造对象,做好会议记录予以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评议公示后,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向申请人说明情况和理由。
首先我从书上找到一个雕刻图案,这是一只特别有韵味的猫咪,正在舔自己的一只前爪。然后用硫酸纸进行图案的转印。硫酸纸是半透明的,我把硫酸纸盖在了猫咪上面,可以清楚地看见下面的图案。按照印迹,我用铅笔把猫咪描了上去,接着把纸翻过来压在橡皮上,用指甲轻轻刮压几下,图案就印到橡皮上去了。我用美工刀先把轮廓挖了出来;接着用一个小的、刀口是半月形的刻刀把轮廓周围的橡皮抠了出去;然后用大一点的刻刀大刀阔斧地把周围的橡皮给清理了出去。我觉得特别难刻的地方是小猫的胡须,一不小心,胡须就会掉半截。所以,当你看到我刻得的猫咪只有半条胡子时不要奇怪,因为真的很难掌握好刻刀的力度。整体形态刻出来以后,就要开始弄细节了。比如小猫的眼睛是两个橄榄形状的`窟窿,看着很简单,但是要想刻出神韵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刻得好,就会感觉这只猫栩栩如生,哪怕只是圆了点,猫的那种妩媚就表现不出来了,只能感觉到这只猫很可爱,可爱的都不像猫了。成年的猫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优雅的、高傲的,从不轻易的低下自己的头。刚出生几个月的猫才是可爱的。所以眼睛一定要特别认真地去雕刻,这样才能感觉作品是真的,有灵性的。再比如,猫的尾巴是高高地翘起来的,但翘起来的同时还打着卷。刻完细节后,再修改一下自橡皮章的形状。从侧面来看,橡皮章整体应该是梯型的。此外,还可以给橡皮章它做一个把手,有专门用来做橡皮章把手的木料,只需把木料刻成你喜欢的样子,再粘到橡皮章上就可以了。
橡皮章如果刻得好,是可以派上很大用场的。选一个喜欢的图案,自己去摸索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