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场流星雨都为你驻足,不是每朵鲜花都为你绽放,也不是,每个朋友都会为你而等待。“对不起”,莫等待。
那是一个乌云滚滚的夏日午后,我着急地坐在教室里,思考着下午怎么回家。好朋友晓晴凑了过来,见我满脸愁容,关切地问:“怎么啦?脸像个大苦瓜一样。”我郁闷地答道:“你看,这马上就要下雨了,我没带伞,怎么回家呀?”晓晴也为我担心起来:“我也没有,不能送你回家。怎么办?”我们两个一齐哭丧着脸。过了一会儿,晓晴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那你干脆就到我家去吧,我家离这近,能少淋点儿雨。”没有别的办法,我只好点了点头。
这是我第一次去晓晴家。我一直猜想着晓晴的家一定是一栋小楼,有和蔼可亲的妈妈,学富五车的爸爸···可眼前的这一切令我惊呆了!矮矮的平房,简陋的设施,一台21寸的电视是家里最大的电器,家里没有人!
我愣愣地望着一切,想着总穿名牌衣服,花钱像“大款”的晓晴生活在这里。我使劲地摇了摇头,揉了揉眼睛。没错,还是这间小屋子。晓晴看出了我的诧异,苦笑道:“没想到吧,这就是我的家。”
她的眼睛深邃旷远,好像在回忆一个久远而又悲痛的事实。她慢慢地说道:“其实,我的爸爸妈妈早就离婚了,他们各自都有了新的家庭,我自己生活在这里,他们每个月都给我生活费,但我并不快乐。我只想找个人陪陪我···”我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她的苦涩。
第二天,我走进教室,几个女生正在聊天,我也加入了她们。其中一个女生羡慕地说:“我要是和晓晴一样幸福多好!有好多好多的零花钱与漂亮衣服!”我急忙解释道:“晓晴一点儿也不幸福,她爸妈离婚了,她自己一个人生活,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房子里······”她们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我不经意一回头,发现晓晴双眼噙满泪水从门口跑掉了。
好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没有再说话。晓晴变得沉默与自卑了。好多次,我想对她说声“对不起”,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当我终于鼓起勇气对她说时,她转学了,离开了我,离开了这个不能给予她温暖的地方。
每场流星雨都会消逝,每朵鲜花都会衰败,就像是,那个朋友会离你而去,“对不起”,莫等待。
也许有人会说:“昨天太让我伤心了,在事业上一无所成;昨天,太让我失望了,该拥有的都不能如愿;昨天,太壁垒森严残酷了,为了一件小事而受到了批评... ...”。但你们怎么不静心的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一系列昨天的失意,又岂能有今天一系列的悔改和明天的得意呢?的确昨天是失望的一天,但没有失败,哪有成功,难道你不懂“失败乃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吗?我并不否认“今天是奋斗的起点”这样的道理。我只想让大家明白:昨天是今天奋斗的借鉴这一目标的真理。我也不辩驳“今天”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我总觉得大家应该明白“昨天”同样是我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辜负了昨天,你的生命就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假如你辜负了昨天,你在生命中将失去成功的一次机会,假如... ...
朋友,在向昨天挥别时,愿你不要辜负了它而有愧于它。
贝克特对现实有非常敏感、非常现实的感应,在他的小说里,则表现为小说中的人物总是比较迷茫,在极端痛苦的境地下开始进行自我监视。这种自我监视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反映,也是人物在极端压抑下的一种呐喊。在《莫洛伊》中,贝克特选用了一种比较独特的方式来体现人物自身的这种自我监视,那就是以故事中的人物作为最主要的叙事者来讲述故事。在人物的自我讲述中,将故事主要人物的各种生理特征,以及自身情感很好地体现出来。
《莫洛伊》中的人物并不像我们通常见到的那些小说人物,在通常的小说里,人物都有特定的生活背景,围绕着故事的发展,总是会有很多辅助的资料或者信息作为人物命运的铺垫。但是在贝克特的小说中,这些所谓的重要的条件都是忽略不计的。在《莫洛伊》中,大多数的人物都是被虚拟化的人物,他们没有具体的人物特征,只有一点,他们都是以流浪汉这个最显著的形象存在。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敏感的,很多时候也是脆弱的。每个人的情感同时也是复杂的、微妙的。贝克特通过细致地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人的最真实的情感反映下衬托出时代的变化、深灰的变化、人的变化。
很多人认《莫洛伊》的故事不够动人,没有很大的起伏,但是,很显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是这部小说的优点。贝克特本身是深受法国战争的影响的,由于曾经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在对战争的残酷上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莫洛伊》的小说中,贝克特对于战争的描写是非常细致的,在故事的开头,便是以战争开头,他在母亲的房子里开始回忆以前的一切,这样的记忆是痛苦的。以前的经历并不是愉快的,莫洛伊本来是不想回忆的,但是,没有办法。故事中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莫朗,这个与莫洛伊有着共同记忆的人,在现实的洗礼下,不仅强烈展示出对现实的无奈与迷茫,而且在这种迷茫之下,更多的是自我监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