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师不能打学生的作文

关于老师不能打学生的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2-26 02:50:59
关于老师不能打学生的作文

关于老师不能打学生的作文【一】

从该学校的做法中,我们不难看出管理者的良苦用心:呵护童心,保护孩子的上进心。素质教育实行之初,很多事情一夜之间翻了个个。有些地方的教育在还找不着北的情况下一下子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立刻剔除了昨天还当法宝,今天一下子就变成了糟粕的东西,摇身一变——“素质”起来。君不见,有些农村学校接受素质教育的仓惶和可笑的程度。校长通知开会,老师们拿着笔和本子,边听边记下了所传达的上级文件。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脑中的素质教育“概念”就具体起来:不体罚学生、不留校、多多地表扬学生、不排名次、不能让学生家长知道学生详细的分数、不能向家长告状……这就是他们眼里的素质教育的全部。可笑吗?一点也不,有很多山区学校,他们所知道的素质教育还要可怜。正因为懂的少,所以只能一味地模仿,秀着秀着,有些现象虽然心里也疑惑也反对,可是迫于“大局”,还是委屈自己委屈学生,把自己把学生当成了傀儡。的确,孩子们都喜欢看到本子上红通通的100分,都喜欢听称赞的话,都巴望着老师把自己当宝贝。可是,我们也不能无原则地全盘肯定啊。试问:喝彩声中长大的孩子,如何应对以后人生中的挫折?从古到今,师者都知道要从小教育孩子们明是非,而判断对与错的`标记,一般都是用“勾”和“叉”来表示的。如今,用个小小的“?”代替“叉”,当年幼的学子问起这是什么时,难道老师为了说明一个极易说清的对与错的问题还得编一个美丽的谎言吗?教育,如此光明正大之事,居然成了犹把琵琶半遮面的状态了?

还有那遍地撒网式的激励温馨式的评语,也是盲目追逐素质教育的产物。试问: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热爱学习,作业敷衍了事,乱七八糟,为什么老师就不能光明磊落地批评使之认识到错误,反而还要假惺惺地写上几句连自己都觉得虚伪的“温馨评语”呢?昨天在一网友的回帖中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好’字害了学生”,说是由于教师给学生的评语经常是“好”或其它肯定的话语,也就养成了评语的习惯。一次一位学生在写时写道:这个世界这么冷漠,苦闷、枯燥,我将结束自己破碎的生命,好不好?……这位教师又是没多想,写了一个“好”。学生认为教师同意他的想法,于是跳楼自***了。这是血淋淋的现实,人命关天,孩子如此鲜活的生命居然惨死于老师一个习惯性的评语里。可悲!教育的悲哀!我认为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是不能丢掉,不能背叛的,比如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我们的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分清这些而不是要孩子们混淆这些。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教育必须实事求是,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现在再说说受教者——孩子自身。现在的孩子在家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食五谷却把麦苗当韭菜。父母、爷奶的呵护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在学校里如果再加上老师宝贝般地娇宠着,对错不分地暧昧着,这样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如何能担当发展中华的大任?中国的教育,被党中央一再提到极高的位置,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理论真的很苍白,自己没有权威,总是仿照别人,一味的模仿又怕人笑话,于是加进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实行起来,总让人觉得行走在一条黑暗的遂道里,虽然光明就在前面,可是,接近光明却很难很难。素质教育的实行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大事,可是,中国太大了,城乡的差距也太大了。农村条件差,素质教育推行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都远远不够,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总给人一种邯郸学步的感觉,所以,出现以上种种怪诞就不足为奇了。

综上所述,师者特别是农村老师们在教书育人的时候一定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忌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请老师们该打“叉”时就打“叉”;该批评时不要口软。不要再用一个比“叉”难懂得多的“?”代替,更不要人人都说“好”,个个都云“行”。

关于老师不能打学生的作文【二】

一位年轻人求职未成而轻言放弃了生命,自***了。

我愕然失色,心中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我久久地呆坐着,思考着:

记得(礁石一诗中写道:“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打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倒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是的,我们不能否认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它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其中,将会有重重障碍阻挠你的前进,它甚至会向你伸出疯狂毒恶的魔爪,无情地将你推至死亡的深渊,也可能会有许多让人难以做出抉择的岔路口,要想顺利地将它走完,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然而,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向世界证明:我是实实在在、真正地活着。只有证明了这一点,当我们重新回归大自然时,才能自豪地对自己说:“这辈子我没白活。”就能拥有坚定的信念和自信心,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中马不停蹄地朝前走,就能一生幸福。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18XX年确信自己的耳朵无法医治时,他绝望了。但他没有就此轻言放弃生命,而是用自己对艺术的爱和生活的爱战胜痛苦和绝望━━痛苦和绝望成了他创作力量的`源泉。就是用这样一种精神,他延续了生命。

而像那位自***的年轻人一样的人,因为经受不起生活中挫折的考验,就轻而放弃生命,倒置自己的才华不能施展,自已的家人倍受痛苦的折磨和煎熬,造成一生遗憾。

永远也不要说放弃,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也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掌声、荣誉、鲜花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信念、追求、精神却能伴我们终身。

永远也不要说放弃,是一种拥有,一种勇气。拥有这份勇气,任何困难都能被我们征服。我们就能开创自己的人生之路,描绘祖国的蓝图。

永远也不要说放弃,是一个人做人的准则。人生中事事都不可能顺如人意,但只要努力了,珍惜了机会,虽不尽如人意,但无愧我心。我们也不会想到轻言放弃生命。

朋友们,让我们共同高呼:“人生,不能轻言放弃。”

关于老师不能打学生的作文【三】

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我的作业忘写了,我不是故意的,是因为在记作业的时候,问我

“你玩不玩穿越火线啊?”

“在周末的时候玩”

“你多少级?”

“不多,才三个‘V’”(穿越火线的`等级)

……

就在这时老师就已经把作业从头到尾给说完了,我问我的同桌:“今天作业留什么了?”“哼,让你不认真听,我才不告诉你呢”

诶呀,在昨天他向我借钱我没借,今天就遭报复了,只听放学的铃声响起了,同学前拥后扑的走出了校园,唉!这应怎么办呢?没事,明天收作业的时候,我去厕所,等我回来组长就忘了,但组长没忘该怎么办啊?现在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第二天,收作业的时候,老师刚说:“收作业”我就急急忙忙的往外跑,只听老师说:“,干什么去?”

“我去上厕所”

“先去把作业交了”

“好”

这回可玩完了,小组长向我要作业的时候,我交出来,小组长就给我告诉老师了,老师对我说“怪不得急往外跑,原来是没写作业呀!”

我连忙解释说

“作业单没记明白”

“那不是理由,把左手伸出来”

“啪”老师用铁格尺打我的手,铁格尺的边缘划破了我的手鲜血流了出来。老师又给我的家长打了电话。

“……”。

回到家我的父母也批评了我,心里我就像针扎一样。

从那以后,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一心一意的去做。

关于老师不能打学生的作文【四】

上一周我们实行了时间表和课程表的调整,也可以称之为向高考冲刺过程的一次变革。面对改变,大部分的老师和同学迅速适应,与调整的思路同步,又一次走在了前头。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看到了沉溺过去、害怕改变的惰性行为。不要动不动就谴责学校模仿或者缺乏原创精神,事实上大多数改革就是从模仿开始的第一步。既然有成熟的可资借鉴,我们为什么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目前的课程表,不是那一个县的,而是那么多成功的学校都在用,是在复习过程中的有力的冲刺平台。它有下列好处:

1、更加符合我们一直提倡的一日一清的精神。大家可以看到,上午正课,老师带领大家进行复习,下午或者晚上就有这一科的自习时间,可以用来完成作业,及时反馈。而剩下的每天晚上的两节自由时间,更是为了大家为这一天的学习来一个更好的总结。学校将作出要求,各科作业在本科时间内一定要能够完成,绝对不允许布置过多的作业,抢占其他的时间。也希望同学们密切配合,尤其是各科课代表同学,作业的收缴争取在白天完成。晚上有辅导的科目,作业的收缴也要在晚上第一节完成。

2、每天晚上后两节的自由复习时间,是无比宝贵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对一天的学习进行总结整理,也可以用来治瘸补弱。希望大家长远规划,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合自我的学习计划,充分、科学、高效地利用这两节自习。

3、提高了周末的学习效率。原来的辅导,已经变成了纯粹的发题做题,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效率太低。那么,这样的调整,时间分配和要求上变的明确具体,具有了更加实际的内容。

你可能已经适应了原来的生活节奏,你觉得原来那个状态不错,但是,你要知道,在你习惯的东西之外,还有无数的更好的活法和时间组合。大家都知道,青蛙不知道水温正在发生变化,在它所不能觉察的水温升高中悠然自得,毫不警醒,终于慢慢在热水中死去。在应该跳出水盆的时候,它为什么不跳?因为,它是一只有惰性的青蛙,它太习惯目前的状态和境遇。其实,变革是永恒的,竞争又是那么的激烈,我们所要做的是,你有我也有,你无我也要有;你强我要更强,你在适应的时候,我就要掌握和征服。

摆在同学们面前的,是距离高考越来越少的时间,在这个时候,任何的惰性、犹豫和彷徨都是要不得的。你要做的,就是直面现实。变革正在进行中,你现在不是去质疑去谴责,你要勇敢地投身之中,迅速地完成心态的调整,科学地利用新的时间表和课程表,成为时间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人生。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被我们高三的一位同学所感动。这是一位身体残疾的同学,生活不能自理,必须由母亲每天用三轮车接送,然后背上教学楼。他的母亲,为了孩子少一趟的来回奔波,就在四点多钟起床,做早饭这样的接送,风雨无阻,但他们从不言放弃。我们为伟大的母爱所感动,也为这位同学坚韧执著的精神所鼓舞。他就是高三*30班的谢占军同学。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他的生命轨迹,给予我们今年高三的所有同学无穷的启迪。在上周的家长会上,谢占军同学向班里的老师、同学和家长敞开了心扉:

敬爱的在座的父母们:

我是高三*30班一名普普通通、身有残疾的学生.我的名字叫谢占军.首先,我再次代表30班的全体同学真诚地、发自内心地欢迎您的到来.为人父母的你们,那一个不是盼女成凤,那一个不是盼子成龙.当然,我的父母也毫无例外!

坐在我旁边的就是我的母亲:一个真诚善良无私仁爱的母亲;一个为了我的学习、为了我的幸福可以不顾一切地献出一生的母亲;一个有一个处处需要照料、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的儿子的母亲.我觉得,今天我所拥有的一切,有我拼搏奋斗的一半,也有母亲辛勤忙碌的一半!是母亲的支持与鼓励,让我正确地认识了自己,让我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原来,我也可以创造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

多么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多么可歌可泣的付出啊!

唉,说不完的母爱,道不尽的母爱!

我相信,在座的父母与我的母亲不会有任何区别:你们同样地把人世间最伟大的爱献给了子女,为了我们,即使面对刀山火海,你们也在所不惜,义无返顾!

我经常这样告诫自己:努力吧,奋斗吧,拼搏吧!正视一切的不幸,勇敢地迎接一切的挑战!有了母亲的支持,还有什么不可以!有了母亲的呵护,再大再多的磨难与困苦又算得了什么!

作为一名复读生,我们都是高考的过来人.当高考成绩揭晓的那一刻,我们的心碎了,久违的泪水沾满了我们的面庞.难道,三年的.努力与拼搏换来的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吗?难道我们就是这样报答为我们奔前跑后、不辞辛劳的父母吗?我们不甘心.父母与我们度过了风风雨雨,此时,含辛茹苦的他们比我们还要心痛.然而,他们并没有对我们灰心丧气,也没有过多的责骂与抱怨,他们的信任与支持给了我们再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和勇气.于是,我们来到这里,带着父母的期盼与渴望而来,带着同一个目标和必胜的信心而来.我们知道复读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自己!

下面我宣读一下我的决心书:

我的座右铭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一笔财富!

我想对父母说的话是:

爸爸妈妈:

是你们给了我鲜活的生命。是你们,给了我温暖的家,给了我深沉的父爱与博大的母爱--父爱如山,母爱似海!

我以全身心地投入、孜孜不倦地奋斗向你们承诺:

你们的生活会因我而更加美丽,你们的世界会因我而更加精彩!

本学期我将做到:

1、一次的失败会让我们的心灵更加成熟,一次的创伤会给成长的历程敲响更多的警钟.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到高考的最后,因为,坚持就是一种胜利!

2、脚踏实地地学习,不顾一切地学习.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找到不足,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和提高。

3、重视每一次月考、统考,不弄虚作假,不自暴自弃,作到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和老师。

4、心如止水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不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我相信一分耕耘便会有一分收获!

5、在接下来的几次中,争取每次都有进步,每次都有所提高和收获。

这封信只有一个别字,其余原封未动。椐班主任张浩老师讲,谢占军同学在很短暂时间里写下了这些文字,他是情动于中、尽情抒发,表达了深沉母爱的力量,也展示了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我一字一句敲击下来,自己也被深深地打动,我觉得自己触摸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幸会了一个毫无残疾的坚韧健全的生命!

下面是30班张浩老师写于深夜12点发到我邮箱的一段话:

记得张海迪曾经说过: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我的一位特殊的学生谢占军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尽管他身体有残疾,但他却有着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无论是他的乐观向上的精神,还是勤奋好学的劲头都强烈的震撼着我。在他的背后有他善良无私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每天按时并准时接送她品学兼优而又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的儿子,她那孱弱单薄的躯体就像一座后重的大山支撑起儿子的一片天。每当我看到这感人的一幕时,我都会想到许多个像她这样的母亲---孩子的家长,我就愈加感到作为一位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身上所肩负的重托,我将尽其所能教好,管好,照顾好他们,不仅要他们学好知识,还要他们学会做人。

我真诚希望每位学生能从占军同学身上看到:故高考成功于斯人也,必先验其心志,炼其毅力,自控其身,行动体现其为,所以动身忍性,胜利无所不能。虽然命运剥夺了他行走的权利,却无法剥夺他求学的追求,更无法剥夺他与命运相抗争的精神。希望大家坚信:只要真正付出努力,就一定有收获的。

昨天中午13点,我悄悄地走过了每一个教室,看到大家静静地休息或者深入地读书,自己也寻找到了一种力量。我当时想,同学们,我过来不是监视,你们已经无须任何人的监督,你们正在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熟和负责。

张老师的信又一次印证了这一点,希望大家明白,所有的老师,都在陪伴同学们前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