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不经意间翻了一下相册,突然,一张照片进入了我的视线:再那个照片上,有一个穿裙子的小姑娘,在种什么东西,小女孩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忽然,我的脑海里掠过了一个清晰的记忆。哦!原来是小时侯种糖的事,一直到现在,对那件事我仍然还记忆忧新!
我闭上眼睛,时光仿佛回到了十年前。
小时侯在老家时,妈妈经常会栽种一些花,我就天天跟在妈妈后面。妈妈栽花,我就栽花;妈妈浇水,我就浇水。时间长了,耳濡目染的,我栽花的动作学的有模有样的。我一边栽花,一边想着另外一件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找了一个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好地方,把我最爱吃的糖果种了下去,天天盼着它长出又大又茂盛的糖果树来。可是,过了好长时间以后,妈妈的花已经结出了饱满的果实,我的糖果树却连芽也没发。我去问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只有植物才能发芽,糖果是发不了芽的!”
虽然,我的愿望破灭了,但我仍不以为然,还是该怎么玩,就怎么玩,心里没有一丝失落感,也不会有烦恼。
我睁开了眼睛,时光又回到了现在。
当时的我是多么愚蠢啊!但小时候的故事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快乐!
我的心里有些失落,失落的是我长大了;失落的是我不能再过那无忧无虑的生活了;失落的是我的童年一去不还了。
虽然,童年已经过去了,但是,我依然可以从那些照片上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找回我童年的感觉。
我合上相册,好像又找回了我童年的影子,童年仿佛重临于我的心头!
即使是节假日,她仍然牵挂着同学们的学习。记得有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在家正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剧,电话铃响了。原来郑老师休息日还在考虑班级工作,特意打电话来布置班干部工作,安排同学们互帮互助。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当我们都在尽情地娱乐、休息时,她却还在为同学们的学习而操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像蜡烛一样,辛勤工作,默默奉献,无悔无怨。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不仅教会了我们科学文化知识,更让我们懂得了要如何做一个人。让我们学习蜡烛的献身精神,像老师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剩下的这一小截蜡烛,让我不禁联想起了我的老师。老师不仅每天要早早到校,给我们上课,辅导我们学习,回家还得备课、批改作业。老师每天都在辛勤工作,有的放弃了做家务的时间,有的牺牲了与家人的团聚,有的推却了和朋友的约会。老师把满腔的热忱和精力都投入到同学们的身上。在老师的身上不正体现出了蜡烛这种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吗。
老师是学生征途中的蜡烛,也永远是学生胜利的终点,而教诲则是那永远不灭的烛光,永远温暖着学生的身体,照亮着学生的心灵。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人们喜欢把春蚕、蜡烛、粉笔用来比喻我们的老师,那是因为他们把青春献给了我们。我们要对得起蜡烛舍弃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换来光明,我们也要学会老师的谆谆教导,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其实,蜡烛这种”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无疑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常见,我们的老师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其次,就算少数学生因贪玩而没有完成作业,也不能用加倍惩罚的办法。加倍惩罚往往会逼得学生弄虚作假,难道请同学帮着抄、用复写纸垫着抄,能达到加倍惩罚的目的吗?加倍惩罚一不能提高学生成绩,二来还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非但达不到\"长记性\"的目的,反而形成恶性循环,对完成作业更加不利。
况且这些年倡导给学生\"减负\",如果加倍惩罚,不仅\"负\"没减成,反而真应,了那句话了——减负等于加正。再说,罚写作业纯粹是体力活儿,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对学习并无促进。如果老师将\"罚作业\"改为\"补作业\",并且和学生沟通交流,我想学生也许会\"知恩图报\"吧。否则学生只会对作业产生恐惧,以消极的态度来应付老师的惩罚。
现在学校教育强调不许体罚学生。不许对学生罚站、罚抄,不许用过激的言语批评学生。有一些老师对学生行为粗暴,那肯定是不对的。
可是,难道教育真的\'就只能以情动人吗?一味和颜悦色,是呵护了学生的心灵,可是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这几乎就意味着放纵。对于自控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习惯的学生来说,很多道理就是耳边风,即使他觉得有道理也不一定会照着去做。那么,怎么办?
一定的惩罚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作业老是不写,讲道理又不听就要有一定的惩罚!罚就是逼追他养成好习惯。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这不也是爱学生的一种表现吗?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合理地运用惩罚,当然也包括罚写作业。这既是\"以情动人\",也是\"以罚警人\"。
柜子上的青花瓷盘中,放着一块布,布里包着半截蜡烛。细细的,微微泛黄,摸上去邦邦硬,仿佛经历了人世间的沧桑与漫长的岁月。
我常常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把破蜡烛放在青花瓷盘中?”妈妈总是笑而不语,仿佛那是一个秘密。直到那一次,妈妈和爸爸闲谈时,我听到了答案:小时候,妈妈家里很穷,甚至一年吃不到一次肉,每当停电时,就无法正常生活,只好摸黑,但因为要写作业、干活儿,外公只好帮妈妈买了一支蜡烛。那时候,蜡烛对于妈妈来说,是种奢侈品,妈妈对它很是珍惜,每次用完总是小心翼翼地包在手帕里。停电时,妈妈除了写作业,其余时候都舍不得用蜡烛来照明。如果作业并不是很多,就等到天蒙蒙亮时,爬起来赶作业。十几年过去了,有许多次停电,但蜡烛却因节省还剩下一半。
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妈妈把蜡烛珍藏到现在。我想,或许是因为那半截蜡烛中蕴含着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物品的珍惜;或许是用那半截蜡烛,回忆儿时乡村的质朴与安宁;又或许是用那半截蜡烛,今昔对比,感恩现在生活的美好!
此时,那半截蜡烛,是那样的迷人,是那样的高洁!
今天是星期六,我又来到了带给我知识和快乐的欢乐谷快易作文教室,上了一堂有意思的作文课。
上午第二节课,当听到吴老师说我们又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吹蜡烛,我们都高兴地跳了起来。
第一个上台的是坐在我旁边的周晓涵,只见他神采奕奕地走上讲台桌前,来到老师指定的位置,他吹了好几遍都徒劳无功,只好无精打采地回到位置。接着我也粉墨登场了,我吸足了气,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蜡烛给吹灭,我像个泄气的皮球,闷闷不乐地回来了。
接下去全班的同学也都在没有把这支小小的蜡烛给打败,只是柴雯茜,离成功只是一步之遥的时候,蜡烛的火苗好像都已经吹倒下去了,但是一瞬间它又顽强地屹立在那里,似乎在跟我们作对。老师为了让我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把桌子的距离从一米移动半米,就在下课的时候,我和旁边的同学一起吹,我们一下子就把蜡烛吹灭了,我开心得笑了,我竟然把这只骄傲的蜡烛打败了。
写了这篇作文,我就想告诉自己,其实吹蜡烛这次课的游戏并不难,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放弃就会成功。
有人说,写作文就是写话,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这就是作文。我想这个话有道理。记得在上四年级的时候,我自己命题写了一篇《快乐的星期天》,因为写的是和爸爸、妈妈去游泳的事,对它我有亲身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写得绘声、绘色,而博得全家人的赞扬。可是,后来对一些命题作文,有时就因为没有多少话可写而犯难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次读了作家吕菲菲的《汲取消化运用》这篇文章后,才找到了自己写作犯难的原因和写好作文的\'启迪:
第一、对社会上的人和事缺乏了解。以前我只知道自己家里的人和事,而对其它的东西就不关心了。这样要写自己家以外的事,哪能有话来写呢?因此懂得了要写好作文,必须走出家门到社会生活里去,仔细地观察和寻找。要了解社会上的人和人、事和事有哪些不同;要了解一年四季各有什么不同,对他们要仔细地观察并记在脑子里。这样,写作文时就不会因为没有词儿而写不出来了。第二、我爱读书,但是深入思考不够。我家有不少书,我从小就爱读书。可是,读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故事的情节,而对于文章情节、结构、用词的好坏,不太关心。因此自己写作文时,就不能吸娶借鉴别人的好东西。所以,要写好作文,既要多读书,又要多思考、多借鉴。第三、就是平时很少练习写作。由于自己觉着写不好,就不愿意写,可是越不写越就写不好,有时连写好的作文也不愿再修改。其实,要想文章写得好,一要多写、多练,二要多修改。
通过这次读书,我找到了自己写作文犯难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这是我最大的收获。我想今后只要坚持仔细观察、认真读书和勤学苦写,那么再写作文时,一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进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