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了,怎能不去看看那些曾经伟大的抗战足迹呢?
从南京大屠***纪念馆走过,你会看到历史的凝重,你会发现野蛮的残忍,你会领悟南京的伤痕。也许你没经历过,但历史牢牢为你记着,那场满城风雨的大屠***。
这是一座类似灰色金字塔的建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像,刻的是一位衣服破烂的妇女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仰天长啸,像在抗议命运的不公。几个黑字重重地写在灰色的大理石墙壁上:遇难同胞300000。数字大得让人震惊,标的很粗,但是感觉却会万分清晰,谁会知道它的下面到底藏着多少凄惨无辜的灵魂。你看一面面雪白的墙壁上,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受伤的老人,逃跑的孩童,受欺负的女孩子们,被捆绑着的人们,失去父母嗷嗷待哺的婴儿,还有燃烧着熊熊烈火的南京城……都清晰地从照片中走出来。他们的档案,严严实实铺满馆内的墙壁,拧巴在一起。
滴答,这馆里钟声太大了吧,走近一看,我渐渐地看见了三个大字“十二秒”,便走了进去。黑暗的房间里墙上也后很多很小的照片,散发着微弱的亮光,看了注释后才明白——墙上那模糊得看不清的照片,是遇难者者的照片。每隔12秒,一个照片就将在墙上落下,并发出像水滴落下的声音,这样就代表这个人从此结束了宝贵的生命。因为——据统计,那么,日军每隔十二秒就会***死一个人。这是太残忍了!它们仿佛像一把刀从我的心头划过,把我的心划痛。我又走向了“万人坑遗址”,这里面显得很冷清,有很多具尸体,惨不忍睹……
我的素描老师曾经当过兵,虽然还没真正上过战场,战争就结束了,但是,他说,那些被战争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战友永远深深刻在他的脑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触摸历史的脉搏,传承英雄的精神,让往日的抗战精神,照耀你我的存在,追寻前辈的足迹,聆听不朽的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寻访红色足迹,向历史、向中国、向革命勇士致敬!
我们漫步其间,与荷花荷叶亲密接触,微风吹拂,绿叶携手并舞,荷花含笑弄姿,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有的队员靠着盛开的花朵,如同久别相逢的朋友,留下合影;有的在和含苞欲放的花苞附耳私语,似乎在交流成长辉煌;有的专注于已伸出嫩黄色小脑袋的莲蓬,探究观音菩萨的金色莲花宝座的.由来;有的喜欢捡荷花瓣,似得到艺术品不舍丢下,又恐被说乱采乱摘而纠结。雨后的荷花和荷叶上都沾满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小露珠,亮晶晶的,美不胜收。荷乡美,成为当地农村的一大特色,也给农民带来富足。
是看客又是吃货,品尝农家的美食不能少。餐桌上的主菜都是从池塘来的,藕做的有藕片、藕丝、凉菜嫩藕等,还有鱼虾类的菜,新鲜美味,让人食欲大增,菜上桌后,大家狼吞虎咽,这足以说明大家对农家乐餐饮的喜爱。
下午我们来到“知青故里”,又叫南京知青纪念馆。里面有大量的生活、劳动、学习的照片和物件,据说收藏有5000多件,简陋的原始农具、耕种方式,正是那个年代农村生活生产的真实写照。有很多的生活、劳动和学习的用具是我们没见过的,比如居住的茅草房,还有各种票证以及头像徽章、各种袖章等,感觉十分新奇。再看看现在,祖国建设月新日异,今非昔比,国富民安,人民正走向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
该和“西塘莲乡”说再见了,踏出“西塘莲乡”的大门,我们还真有点舍不得呢!
在我乡下老家镇上的一条小巷里,住着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我不太清楚,只听大家都叫他“老恽”。我呢,就叫他“老恽公公”。每次回乡下,只要一有空,我爷爷就会带我到他家去玩。
“老恽公公”是一个和蔼可亲,精干利落的老人,和我爷爷差不多年纪。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戏,每次还没走到他家的门口,就会听到从他家二楼窗户飘出的“伊伊呀呀”的唱戏声,我爷爷也非常喜欢听戏。所以,他们俩和还有其他几个年纪和他们差不多的人在一起,就会拉起二胡,打起板鼓,弹起扬琴,敲起小锣……在这些乐器的伴奏下,就会有一个或几个人,有女的有男的,有时还会穿着戏服,他们摆出姿势“啊-伊-呀”的唱起戏来。看他们那种陶醉的样子,真是其乐无穷啊!可我却觉得并没有什么好听的.!
有一次我问爷爷,“唱戏很好玩吗?可我怎么觉得不怎么好听呢。”爷爷和老恽公公听了就笑呵呵地说“这是我们老年人的乐趣啊!我们小时候既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电影也难得看一回。各种戏曲倒是很多,我们就在一起学学唱唱,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乐趣了。”“那你们唱的是什么呢?”我又问。老恽公公说:“是锡剧《珍珠塔》。你可别小看这个戏啊,它可是大有来历的。它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艺术瑰宝啊!锡剧最早叫常州滩簧,后来叫常锡文戏,现在才叫锡剧的。”“那既然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剧种为什么不叫‘常剧’而要叫锡剧呢?”我又好奇地问。老恽公公回答说:“那是因为刚解放的时候有许多唱锡剧的名角都住在无锡。后来国家定名的时候就叫‘锡剧’,但锡剧发源于常州的事实是大家都公认的。”原来是这样啊!我终于明白了。
后来,我又上网查了资料,果然锡剧是发源于常州的,而且还被定为首届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它。现在我听老恽公公和我爷爷在唱戏的时候,不再觉得那么讨厌了,反而觉得别有韵味。
红色足迹是我们怀念先烈的一种方式,在寻访的过程中我们能到一些心酸和不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范文,快来看看吧。
我们在这个和平时代幸福的生活。是老一代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听爷爷奶奶讲他们以前的艰苦岁月。野菜、玉米、红薯是他们的主食,玉米粥是他们的饮料,大白菜则是他们的佳肴。听起来确实艰苦,但他们的上一代却更让我们敬佩,那就是革命前辈老红军。顺着历史的大潮,我们寻找这红色的足迹。在我们山东有这么一个革命老区。今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走进沂蒙山区,追寻红嫂的足迹,聆听那感人的.故事。
走进常山庄村的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一尊年轻妇女一手搀扶着伤员,一手掀开衣角用乳汁救护的铜像,深深的震撼着我们。这儿保留了沂蒙山区的抗战古村风貌,房子和墙都是用石头砌成,有些房子有一百年的历史了。馆内以红色为主,以文字、图片、荧屏、雕塑和实物相结合,详细了介绍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看着照片中一位位看似平凡、慈祥的老奶奶,听着她们的故事却让我们肃然起敬。她们除了有明德英、王换于、李桂芳、胡玉萍四个代表外,还有一大批红嫂典型。有智闯虎穴的刘玉梅、有卖女拥军的方兰亭等等。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送军粮、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她们的那几句,“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衣。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听着就让我们潸然泪下。
她们虽然平凡普通,却干了出一件伟大的事情,尽管她们大字不识一个,但她们心中有个信念,那就是为革命出一把力,让全中国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有这么一群红嫂的支持,才让我们的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的不屈不挠的和敌人厮***。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我们现在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前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的国家也慢慢的强盛起来了。我们作为党的阳光下哺育的花朵,我们应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在当今的和平年代,舍身救人的事迹也是红色精神。我们小学生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能够肩负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让我们的祖国更繁荣富强,不辜负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