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人品,书有书性。为官者善深沉,从商者善钻营,平头百性太随性。因此人品与书性往往很一致。
作为一介草民,参不透官场机密,悟不明商业道理,只得随性随心。况且本人天生苦命,对苦字分外亲近。因此,当我一看到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便有一种阅读的冲动。读完后,我对之前《文化苦旅》中的“苦”字理解:认为无非是指旅行的劳苦,现在才发觉这实在过于幼稚的理解。其实,苦于身无所谓苦,苦于心才实为苦。作者曾感慨:“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我以为,这乃是文人最大的财富。苦涩过后总会留下一丝回味——对历史的感悟,对文化的理解,对人生的思索,全部融在这苦涩后的回味中了。
读完此书,感觉自己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这部文化散文集让我感受到这正是一种苦涩的回忆,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其中也夹杂着对青年人为文化沦丧的不满,同时也为中老年对于世事的无奈和老年人沧桑的惋惜。
该书从风景秀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大西北,从色彩斑斓的莫高窟文化到浑厚凝重的北魏都不展现出人类文化的一种积淀,一种象征。
书中有以柔婉清新的江南为景的《白发苏州》、《江南小镇》,也有那如水柔顺却又错综的《风雨天一阁》、《青云谱随想》,都以人物为基础,展现了风景背后的人文感受。同时也有与江南截然不同的《莫高窟》中的热烈奔放,《这里真安静》中沉静冷冽地对战争的反思。作者在每一处的反思都是对文化的一种苦苦探寻,一种欣欣向往。
在山水解读历史,在历史中解读文化,在文化中看透山水,让自己的心灵也受到文化的熏染,精神的洗礼,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获得的最强烈的感受。虽不能说我完全理解了余先生对文化的解读,但我可以品味出文化的一种现象,对美丽文化背后的一种宣誓。在我们青年一代人,时常最容易丢失,最容易遗忘的就“文化”。而如今,理解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化,解读古代文化,就常常是那些“聊发少年狂”的老夫们了。其实这才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一种无形的保护。金钱和权力使王道士变得如此的残忍,让一尊尊美丽的雕像就这样的灰飞烟灭。这无不暗示了一句话“有钱可使鬼推磨”。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感到一丝丝的惋惜与无奈。
看完这本书之后,看这许多的文化在面前一幕幕的消失。突然想到了中国的近代,在那些蹉跎的岁月里。人们不在乎“文化”,只求“苟全性命于乱世”。一张张沾满泪水的图片——**战争炮火、**对古代人们一种打击,火烧圆明园对这座旷世奇座毁灭性的摧毁。就连最近电影《新少林寺》都有鹬蚌相争,洋人得利于珠宝的情节。文化发人深思。我们的国家一天天强大,这正是我开始要寻回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那是对中华民族的一种传承,对华夏文明的一直传承。
文化“苦”旅,苦的是种经历,苦的是种感受,苦的更是种震惊人们心灵的良药。写到这里,我也可以发觉其实在苦中也可以寻求快乐的真谛。这一路“苦”来,虽征程漫漫,寒窗数载,却终究走出了他的“文化苦旅”。
很喜欢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当一天世俗的烦闷无从化解的时候,拿出这本《文化苦旅》,在字里行间与秋雨先生一起欣赏大江南北,登越高山峻岭,在感受自然风景的同时感悟人生……
昨夜,再次翻开这篇《沙原隐泉》,再一次细细品读鸣沙山的狡黠与月牙泉的静谧,感悟人生的起伏跌宕。
秋雨先生与沙的厮磨正如我们与成长中日渐增加的惰性互搏:“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磕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松,与它厮磨。”随着岁月一点点的流逝,心中的惰性也在一天天增强,消磨你的意志,散去你的功力……年少时的意气风发、鸿鹄之志已成为一种回忆。
我们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仿佛秋雨先生登鸣沙山。
“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简直像儿时追月。
“再不理会那高远的目标了……它总在的,不看也在。还是转过头来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罢.……不为那山顶,只为这已经划下的曲线。爬,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我们对人生与事业的追求目标可能是不易到达的,但是只要欣赏这个过程,每一次的进步都是走到自己的顶端。
“我们努力追求顶端,也许,当你登上山顶时却发现最美的风景竟在山底……
“此时此刻,刚才的攀登,全化成了悲哀。向往峰巅,向往高度,结果峰巅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驻足安坐?上已无路,下又艰难,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与惶恐。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贴着大地,潜伏在深谷。”
秋雨先生由此感叹: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近乎。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
人生何尝不如此?
我去过鸣沙山,也见过月牙泉,可惜当时没能有秋雨先生这样深的感悟。我只一戒凡夫俗子,只会用眼睛去欣赏大自然奇妙的安排。面对静静躺在鸣沙山底的月牙泉,唯有惊叹大自然的造化。我也艰难的爬上一座不太高的沙山,享受快速滑下的快感。只记得在爬的时候曾几度想放弃,可禁不住旁人滑沙时快乐惊呼的诱惑,终于爬到一定的高度,并体会了一次极速运动的快乐。却没想到,在拜读秋雨先生这篇《沙原隐泉》时会有这样深的共鸣。
人生,犹如在沙漠中行走,犹如在鸣沙山攀登,只有用自己的脚,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走出一条新路,每当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看看自己留下的脚印,无论是深、是浅、规则的、不规则的,心中都会为自己留下的脚印而高兴,才发现,自己竟然走了这么长,爬了那么高,留下了一条飘逸的波动的曲线,无论是挫折、无论是成功、无论是辉煌,无论是……,都是人生之经历,都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正如泰戈尔的中诗中所言:“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足已。
到了重庆火车站,我和妈妈过完安检,在候车室等到“猴年马月”后,我和妈妈终于踏上了徐州之旅。过了一个晚,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徐州。
首先,妈妈开车从火车站到了二姨家。车上还有两个小宝宝是表姐的'双胞胎,他们可爱极了,像两个小布娃娃!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了!
在那还有人陪我玩呢!有哥哥,也有弟弟,和我一起打雪仗,一起打游戏……我最喜欢踩地上的雪,还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呢,可好玩了!因为苏州很少下雪,所以我见到雪总会一阵惊喜。到了傍晚,肚子有点饿,看来晚饭时间到了。我和妈妈,二姨,二姨夫,姐姐,两位哥哥和两个小弟弟一起去吃美味的地锅鸡!
那儿不仅鸡烧的好吃,而且炒菜也相当不错,那儿还有我最爱吃的扇贝呢!让我们个个口水直流,都吃的饱饱的。我对这次大餐特别满意,真好吃!
徐州之旅真有趣!
寒假到了,我们全家决定到徐州玩。
怀着兴奋的`心情上了车,在煎熬了5个小时的高速行程后,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的建筑。数不胜数的高楼大厦让我为之一振。“酷!”我高兴地跳起舞来。
“孩子,我们马上就到汉王兵马俑馆啦!”爸爸亲切地说。“哦耶!”我像一支离弦的箭冲了进去。
我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高高矮矮的松树笔直地站着,活像一个个士兵;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时而浮出水面跟孩子们打招呼呢;更引人注目的是立在山顶上的一座高塔,一眼望不到头。
我们一路上谈笑风生,不一会儿就走到了汉王纪念馆。里面的雕像精彩纷呈:大将手持宝剑,威风凛凛;宫女翩翩起舞,窈窕多姿;各类兵器让我大饱眼福……爸爸说:“这些画蕴藏着很深的意思,回家我一定要搞清楚!”
第二站——兵马俑博物馆。见识了举世闻名的金缕玉衣。“好精美的艺术品啊!“我们全家一起尖叫道。听讲解员介绍,这是用金丝串接的玉片,再镶在一块儿,经过很多道工序制成。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古代的能工巧匠埋头工作的场景。再往里走,大大小小的兵马俑展现在我眼前,气势十足;大型兵佣手握钢枪,忠实地守护着主帅,简直就是一大奇迹!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参观完兵马俑,我们又进行了登山的旅程。山路很陡峭,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达了山顶。一座高塔赫然眼前,拾级而上,不知不觉来到顶层的“幸福大钟”旁。我敲响了大钟,心里无比高兴。
这次的徐州之旅增长了我的见识,以后我还要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有一天,小明拿着两个陶瓷盘子去装西瓜,是为了招待来他家玩的小强。结果,地上有水,小明为了保持平衡不摔跤,一不小心就把陶瓷盘子摔烂了。他们两个人非常着急,把妈妈的陶瓷盘子摔烂了,应该怎么办?
小明正要把摔烂的陶瓷盘子扔到垃圾桶,站在一旁的小强说:“等一下,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两个陶瓷盘子,把它们变废为宝。”小明想了想:也可以,要不然摔坏妈妈的陶瓷盘子,妈妈也会心痛,把他们变废为宝还有用。于是他们想:把陶瓷盘子用来做什么好呢?小强突然跳起来高兴的对着小明说:“我们可以比赛在陶瓷盘子上画画,看谁画得好,怎么样?”小明想了想,兴奋的说:“好吧,我们可以把他们变为装饰品。”
于是,小强就迫不及待的去小明的书桌上拿了水彩和笔。他们想了想,不知道应该画什么。小强看了看两个陶瓷盘子的形状像鱼,就说:“我们画鱼吧!”说着,他们就拿起画笔画了起来。
画完了,他们把自己画好的鱼挂在墙上,他们互相看了看对方的作品,觉得都很不错,小明说:“这一次就算我们打了一个平手,下一次绝对要分出胜负来!”
妈妈回到了家,看到了他们画的鱼,不但没有骂他们,还表扬了他们,说:“你们这样废物利用非常环保,没有用的东西又有它的利用价值了!”
1.解冻,多么贴切的解释。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3.路就是书,书其实也是路。
4.水,是道教的教义的象征。
5.以使命为学校
6.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这该是游历时最好的状态。
7.藏经洞的故事不仅令人悲哀,还令人战栗,如同亲生父母把女儿送进宜春院。
8.这个想法不错——不知道马可·波罗是否同意?
9.先有生态后有文化——李希贵校长说:文化是做出来的,这有什么不同?
10.山庄背影,诸多回味。经余秋雨老师这么一写,我还真想去那里走上一遭了。
11.1927.6.2,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水而死?
12.又了解了我不知道的清史,原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咸丰避难山庄也死于此。
13.嘉庆不明不白死在避暑山庄,道光不喜欢也不愿意去了,没有新的东西呈现,没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支撑,不衰才是怪事。
14.文化生态意义上的认同。
15.康熙,把生命从深宫里释放出来。人的旅行是否也如此,是释放生命的过程?
16.木兰围场,秋猎,为期大约二十天,康熙共参加四十八次。
17.木兰围场,狩猎,大规模军事演习始于康熙?
18.康熙的思维方式令人惊叹
19.打、***、流放,打是轻刑,***是极刑,流放不轻不重。
20.宁古塔并非塔,满语宁古为“六”之意,塔为“个”之意,据说这里曾居住过六兄弟。
21.流放宁古塔,坐标:黑龙江省安宁区。
22.文本认知和现场认知有天壤之别。
23.每一块土地都是有表情的。
24.文明最集中的地带,成了仇恨最集中的地带。
25.大勇似怯,大慈无朋。
2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人生之大幸!
27.沧海归水,何问其源?来自无限,归于无限。
28.大智不群,大善无帮,何惧孤布,何惧毁谤。
29.柔软与坚韧并存,有这样的妈妈,儿子的心无旁骛,不在意流言蜚语就顺理成章了。
30.还会再读,越读越有味道。
31.以前一直没有读过余秋雨老师的作品,对他的了解也是来自媒体,当然多数都是负面的。后来偶然看到他的作品,发现文字真的极具吸引力,欲罢不能。怪不得余秋雨老师的近照看起来极其温润平和,相由心生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