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做的时候特别焦虑作文(怎么解决焦虑作文)

没事做的时候特别焦虑作文(怎么解决焦虑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4-01-12 13:04:20
没事做的时候特别焦虑作文(怎么解决焦虑作文)

没事做的时候特别焦虑作文【一】

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出乎意料地让我对流行的拜金主义进行了反省。在社会主流思想或者说经济运行形式的影响下,我也认为赚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想要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拥有更优越的物质条件,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一些是我们理应为之奋斗的事情。然而这种“主义”最大的坏处是我们将“赚钱的能力”作为对每个人的评价标准,我们越来越认为会赚钱的人才是优秀的人,一切跟赚钱有关的品质才是值得褒奖的,那些跟赚钱无关的高尚品质或能力在现下变得非常可笑和位置尴尬,比如无私、善良和正直,以及感受和认识自然的能力。那些与经济无关的事情变得不受重视,一切都要与转化为经济价值挂钩才有意义。与十几年前相比,现在的人可以毫不脸红地说我就是爱钱,当年觉得马诺说宁愿坐在宝马里哭可耻的人逐渐都变成了马诺,所以拜金的危害在此。

另外,曾经觉得很多所谓的艺术只是一群人的自命不凡、附庸风雅,或者是一些艺术商人的成功运作。但是现在才明白有一些大师、名作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经典,不在于艺术造诣的高超(比如会画画的人很多),而在于艺术家能够挣脱主流思想的枷锁,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看到了主流背面的阴影。

这本书还能够让你认识到很多商业行为的本质,是商人制造了一种消费行为并让消费者觉得是一种必须,比如必须要有名牌包才算得上体面的女人、必须要有钻戒才算得上标准的结婚、必须要买生日蛋糕才算过生日(而这些行为实际上毫无意义也完全不必要),我想可以很好的让购物狂们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被牵着鼻子走的傻瓜。

这本书虽然与我预期的“身份焦虑”内容差异很大,但整本书里面的每个分论点都非常值得思考,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多次阅读品味的书。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世俗之人说了一句:醒醒。

没事做的时候特别焦虑作文【二】

《火星没事》讲述的'是一个好心的地球人罗秉文收养了一个火星小男孩“没事”,“没事”从小机灵可爱,同时具有超强的法力。在火星“能量罐”的作用下,一系列的恶作剧和搞笑故事围绕着这个天真的火星男孩慢慢展开。

虽然电影院中的票座率不到30%,但是整个搞笑的气氛从电影的开始到结束从未停止,甚至一浪高一浪。从“没事”洗澡洗到浴缸外,到徐峥在售房启动仪式上大曝地产的黑幕;从郭德纲很无奈地看着自己心爱的车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肆无忌惮地向前行驶,到谢娜惊慌地头顶着“天上下刀”;再到市民们疯狂地去汽油站抢购汽油……

整部电影幽默诙谐,轻松搞笑。再加上王晶、佟大为、何炅等众多实力型影星的友情客串,犹如锦上添花,为本部电影增添了更多的笑料。这部电影也是我近两年看过的喜剧片中,演得最出色,爆笑镜头最多的电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笑到连眼泪都笑出来了。

要我说电影中最搞笑的部分,应该是徐峥大曝地产黑幕的那部分当之无愧了。徐峥在影片中出演某房地产商,本想在开盘酒会上大肆吹嘘自己的楼盘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绿化面积大等。但在火星男孩“没事”的超能力控制下,他不由自主的说出实话“超大绿化面积等于停车场”、“不坑你们坑谁呀”、“我这是暴利”,房地产的那点“内幕”几乎被他披露殆尽。

在这个物质、金钱横溢的社会,广告不再是实事求是地广而告之,而是泡沫横分、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这部电影正是对现在炒得沸沸扬扬的房地产现象进行了很好地讽刺。

《火星没事》也是一部商业运作非常成功的电影,我深信,大家看完这部电影后,一定对“贝因美”有深刻的印象。“贝因美”奶粉罐贯穿了整部电影,它的镜头应该不少于8分钟。在影片中,火星“没事”的每次发功都需要借助“贝因美”能量罐。如果没有能量罐的话,那么根本不可能发挥出他的法力。影片在此处的设计非常默契和到位,“贝因美”在现实生活中,是专注于生产婴幼儿奶粉的生产企业。这种“植入式”的广告在该影片中用得非常地淋漓尽致、炉火纯青。它将产品理念和品牌文化潜移默化地传达给每一位观众。

随着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的营销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品牌的传播方式也卓尔不群。其中,“娱乐营销”已成为众多品牌推广的新突破口,它将与产品的深度营销进行了有机地结合。此次“贝因美”的广告植入是非常自然的、也是非常成功的。

当我们走出影院,看着身旁女友津津乐道时,我反而不会为未购买到《2012》的电影票感到失落,而是很庆幸能跟女友共同分享《火星没事》这道“饕餮大餐”。

《火星没事》是刘仪伟导演的处女作,我很期盼他的新作品。

没事做的时候特别焦虑作文【三】

布鲁姆为了形象地描述诗歌的影响和焦虑的内在联系,他借用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的“家庭罗曼史”模式。强者诗人之“自我”的形成是一个无意识的,不可逆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里面,前驱诗人的形象无时无刻不存在于后来诗人的自我之中。而这两者的关系就好像弗洛伊德“家庭罗曼史”之父子相争关系。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后来诗人心理上形成了对影响焦虑的情结。因为诗歌的技巧和模式早已在千百年前就被前人挖掘殆尽,后来诗人想要崭露头角,就得在原来的基础上创新。然后,一般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创新的诗歌看似是新的,而事实上却是一些后来的诗人把前人次要的,不明显的特点在“自我”的身上强化,从而造成了一定的错觉,似乎我们看到的就是某些诗人创新的诗歌。布鲁姆在这本书当中也认为这样的一些诗歌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而是在前人基础上的模仿而已,也因此而论述前人诗歌对后来诗歌的影响,而这样的影响势必会造成一定的焦虑。

在《影响的焦虑》这本书当中,布鲁姆出于对“影响”的焦虑,他有意识地使用很多象征性的深奥的意象,下了功夫从东西方文化故纸堆当中去寻找并使用一些晦涩的术语。并且,他在书中还提到这样一种说法,他说:“我提出的影响的焦虑一说,并非想要进行一场弗洛伊德式的父子相争,尽管本书中一两处酣畅了一些。”其实,从这本书的言语当中,我们读者也可以从中看得出,布鲁姆主张对弗洛伊德做莎士比亚式解读,因为从弗洛伊德“家庭罗曼史”父子相争当中,就可以看得出,并且在书当中,作者自己也阐释道“我主张对弗洛伊德莎士比亚式解读,而不是对莎士比亚或者是其他人弗洛伊德式解读。这便是布鲁姆的对诗歌的”误读“诗论。并且,在书中,作者还将这样的”误读“诗论称为是“实用的辩证诗学”。

在这本书当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让人记忆深刻,但是也感觉很生涩难懂。布鲁姆有这样的一个结论,他认为每一首诗歌都是对一首亲本诗的误释。一首诗不是对焦虑的克服而是那焦虑本身。诗人的误释或诗尤甚至是批评家的误释或者批评,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别并不是类别之差。

此外,在这本书当中,作者还联系一些实际的文学诗歌对其进行了自己独具一番风格的理解。总而言之,对于诗歌的一些观点在这本书当中很是特别。布鲁姆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一些专业的术语融合在一起,深层次地阐释了自己的观点。读完这本书,恕我浅薄,很多地方的确还需要反反复复斟酌。或许是理论性太强,又加上自己对于诗歌的了解欠缺,所以,读这本书真的很费劲啊。

没事做的时候特别焦虑作文【四】

这本书是阿兰.德波顿写的,英伦才子,前期读到中途的时候就感触很深,最近读完了想写一下读后感。

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大家普遍的身份的焦虑进行了讨论,一是焦虑起因、二是解决方法。总体来说:每个人身份的焦虑是对自己一种在社会地位的担忧,害怕我们处在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的危险中,从而被夺去尊严和尊重,或者是担心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过于平庸,或者是滑落至更低的等级。

古代是什么对我们的身份决定很大?是出身,当你出身于权贵,那么你一辈子可能就是权贵,如果你是一位农民,那么在古代除了进行起义或科举,那么你翻身的机会很小很小。所以说在古代在这样小概率事件面前,大家反而对自己的身份这件事觉得心安理得。但是现在发生了改变,从资本主义萌芽到目前的开始的第五次工业革命,每一次的工业革命的推进除了生产力提高,还在悄悄的改变着人们的阶级身份,因此对每个人出现了大概率的身份转变的机会,导致了目前大家普遍对自己身份的焦虑。

从欧洲、美国工业革命进程来看,在经历经济发展停滞或者工业革命加速转变的时候,欧洲人民也经历过巨大的社会焦虑,为什么我们以前没有?因为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还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周期,暂时还没机会看到,不过即将到来。

现在我们所运用的制度的本质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最高效的制度、同时我们的经济学过分的强调了要做一个理性的经济人这个原则,这样的做的目的本质还是要提高生产效率、加速利润的获取。我们都知道目前大家公认的企业公式为:原材料+劳动力+机器=产品+利润,其实作为一名企业家基本的常识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收入增加利润,但是人力做为一项成本因素较另外两样有所不同,因为劳动力有感情、能够感受到痛苦、有喜怒哀乐。因此作为一名劳动力会做出的反馈就是:一是经济需求、因为要赚钱;二是人性需求、主要为经济的安全、尊严和职位等等。现在我们的GDP增速在不断的调低、由高速增长变为中速或稳步增长,那么问题来了、本质就是企业的利润及投资要下降,这样会直接影响员工的收益以及职业规划进程,因为企业不会进行规模扩张,导致员工职业晋升的机会减少。进而导致了整个社会的焦虑、对自己身份的焦虑。这个大概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主义制度的一个大不同吧。

其实在目前社会制度下,企业家去追求合法的利润无可厚非,因为每个企业都要活下去,但是我不希望看到的是为了去单纯的追求利润而做出一些伤害感情或违背原则的事情。试着回想一下,我们企业中那些雇佣关系不稳定的情况出现,难道仅仅是因为钱的问题吗?在现在企业中,员工感情的需求有时候是第一位的,然后可能才是工作中的金钱回馈,可是我们往往在企业中看到的是勾心斗角、抱怨运气、处理事情鲁莽等等,这样的工作氛围导致员工无法获得稳定的感情需求。

对于解决焦虑的方法,作者提到了哲学、艺术、宗教、政治、还有波西米亚style的方式来解决,换句话说就是将自己代入一个不需要用金钱或身份决定社会地位的领域,比如哲学中说“觉得我幸福的不是我的社会地位,而是我的判断,只有这些才是我自己的,别人无法从我身边拿走”;艺术家口中常常说的“艺术的批判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宗教体系中“我们都是上帝的子民”,一句话已经抹掉了社会中所有的身份;政治中如政治手段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身份、因为目前的身份大部分都是政治进行创造的、当然也可以抹***等等,其实每个时代都有不符合上流社会关于身份的定义的观念,其实这群开拓者为大家提供了另一种生活的方式或解药,我们无法否定也无法预测,只能等时间去给我们答案,这也就是大概很多艺术家在去世后,其作品的伟大才慢慢被世人发现的原因吧。

“一个人如果真的能找到他真正想做的事情,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没事做的时候特别焦虑作文【五】

早早的到了电影院,播放《风云2》的片花时我的头直晕而且看着那些人好像就在我面前闪来闪去的突然有些不适应,看来真是好久没有来电影院了。还好,没一会就好了。

在观影中,笑声一直不时从各个方向传来,我和老公亦然。当看到没事的老师说,(影片中的小孩的名字就叫“没事”我真的要离开,因为没事好想让他的老师和他爸爸谈恋爱,所以,没事就使用自己的超能力让天空下起了雨,可是老师仍然要走,老师说除非天上下刀子,当听到老师这句话时,天真的孩子真的让天空下起了刀子。这下子,影中的人物傻了,而观众却笑了,类似于这样的情景还很多,因为没事还只是个孩子。天真可爱的孩子。

此影片为科幻加喜剧,有点类似于多年前看过的《霹雳贝贝》,没事用他的超能力和这个社会以及大人们的想法进行着抗争,在他的心里他一定不知道原来大人们是这样那样想的,比如他让油价***到0.5角,比如他让人给他爸爸送来五十万,比说甩让红灯变绿灯,比如甩带领着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从下水道到达天文馆,只为了老师说让他介绍自己的家乡,而他的家乡在火星。太多这样的事情,以至于让他和他的爸爸被几次带进派出所,同时给他的爸爸带来了重重的烦恼。

当然事情结局皆大欢喜,在一片笑声中结束后,我却思索了很多,也许之前看过就看过了,这次不同,因为我身上多了一个角色,那就是妈妈。我在想,正如影片中说的,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来是火星来的。火星自然和地球不一样,而孩子当然也和大人不同了,他们天真、善良,他们没有太多大人的是非观。他们内心的小宇宙和我们大人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事实既然是这样,那么面临着我们的问题就是如何该来自火星的孩子进行沟通呢?依然用传统的说教、打骂还管用吗?依然以自我为中心来理解孩子会有效果吗?看现在多少问题孩子啊?多少父母又在为自己的孩子而头疼,其实是孩子错了吗?就如我前段时间看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说的,其实孩子是没有错的,如果孩子真的在某些方面不让家长满意,那么请究根求源的先从自身上找原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理解我们的孩子,真正的从心里关心我们孩子们,去和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最丰盛的果实。

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就要学着去进入孩子的世界。

没事做的时候特别焦虑作文【六】

著名主持人刘仪伟首部导演作品,众多明星加盟,尽管在之前的宣传攻势上逊于同时上映的《熊猫大侠》,但这部电影还是吸引了许多影迷的目光。

看完之后,觉得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搞笑的桥段。尽管影片中一些搞笑的部分显然是低估了影迷们的笑点,但还是有不少令人喷饭的情节。特别是徐峥扮演的房地产老板在新楼盘开盘仪式上被“没事”搞恶作剧以及陈老师到“没事”家家访,黄磊被没事弄得手忙脚乱这两段最为搞笑。

2. 几位客串明星表现出色。谢娜,徐峥,何炅三人是本片中戏份最多的几位客串明星。他们在片中也是竭尽所能的,把自己的搞笑功力发挥到了极致,为本片增色不少。

3. 插入社会热点事件的情节很出彩。从最开始的奥巴马,到接下来的三鹿奶粉,上海倒楼事件,油价起伏,商业诈骗…………这些社会热点事件的插入既不显生硬,还增加了电影的搞笑性与时代感,可称是本片的另一大亮点。

接下来说说本片不足的地方。既然本片是一部温情喜剧,很自然的大家会把同为温情喜剧的,不久前上映的韩国电影《非常主播》作比较。相对而言,个人觉得本片中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没事”长得不够可爱,不够讨人喜欢以及个别桥段庸俗的剧情是本片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总的说来,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既适合情侣看也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观看。

最后引用陈老师对黄磊说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吧,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主旨:对于家长来说,也许每一个孩子都像是从火星来的,有时候会觉得很难沟通。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爱作为纽带,就一定可以把他们带回地球。 

没事做的时候特别焦虑作文【七】

解惑的一本书。几年前我就买到了纸质版本,磕磕巴巴看了个开头。几年之后疑惑依然存在,这本书重新读起来便也是合时宜的。阿兰德波顿是英国作家,毕业于剑桥大学,他的文章介于哲学与散文之间,既讲究学术性(从他引经据典进行论证的模式可以看出)又不失幽默风趣,读起来不费劲。

这本书内容紧扣题目,似乎为了节省读者从文字中总结的精力,他将作品分为两大部分:

焦虑起因——渴求身份,势力倾向,过度期望,精英崇拜,制约因素;

解决部分——哲学,艺术,政治,基督教,波西米亚。

在第一部分“焦虑起因”中,他提出人类在对于自我价值的判断上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别人的看法。从历史与现在的对比中,他提出在过去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里,个体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这种制度虽极端不公,但底层却也因此不会将自己与他人的成就进行比较,也不会感到自己缺乏社会身份“也没有如今底层人们那种强烈的一无所有和一无是处的.焦虑”。

他引用一个公式:

自尊=实际的成就/对自己的期待

西方社会风气在于鼓励人们追求更多。民主的社会以及大众传媒的发展助长了人们对于自我期望过高的事实。“我们所期待的远超我们祖先的想象,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则是永远都挥之不去的焦虑——我们永远都不能安于现状,永远都有尚未企及的梦想。”

古代的故事里,穷人被认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富人不值得尊敬,世间的地位不代表任何道德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物质的发展,富人成为经济学里的英雄,他们的***和贪求恰恰促进了社会的利益。再往后,则人们开始认为社会等级反应了社会成员的自身素质。

“贫穷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而在精英崇拜的社会里,贫穷更是一种羞辱。”

第二部分“解决部分”中,作者将目光对准了五个方向。

哲学让人观照自我,而非过度关注他人的看法。哲学家们在独立的研究中提出“我们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良知,而不是遵循来自外部的赞扬或谴责。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在一个随机形成的人群中看起来是什么形象,而在于我们自己知道是什么形象。”艺术则往往对等级制度提出质疑,用道德标准来衡量人物而非地位。悲剧引导人们探索失败的根源,也因此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和原谅他人。而漫画等幽默艺术则“努力揭示一些对身份的焦虑,进而对此进行控制”。

对于政治的探究重在明晰对意识形态的理解,“通过对意识形态进行分析,使它丧失理所应当的合理性,进而使它丧失其影响力——从而在面对意识形态时,我们不再迷惑不解和沮丧不堪”。

基督教一方面指引人们重视道德,另一方面也让人认识自身渺小,痛苦往往与抱负宏大密不可分,而一旦认识自身微不足道,那么心情便可获得宁静。

波西米亚则是另外一种以惹恼资产阶级为特点的追求精神第一的生活方式。

作者说:

“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代替另一种***的过程——这样说,并非要我们永远都不要去努力克服焦虑,或不要努力去满足某种***,而是要求我们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任何一个目标向我们提供的一劳永逸的保证,按照目标本身的意思,是不可能实现的。”

最后,作者非常善良、温和地劝诫大众,即便身份的焦虑确会存在,这一点取决于我们对于身份的固有需求,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生活有多种选择,不必认为世界上只有唯一的方式才能证明成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