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翻译家、教授王家新这样评价舒丹丹:“舒丹丹是一位作为诗人的译者,也是一位作为译者的诗人,她通过写诗来翻译自己,翻译人生和世界的秘密。她的诗清澈,温暖,沉静,动人,如同她的翻译,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愉悦和发现。”
是的,读她的诗集,读她翻译的诗集,在感知着一个诗人和译者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互通和分享着世界的秘密,在解密的同时,也在复制甚至打造一把钥匙,释放自己的秘密,一种沉稳和寂静的音乐,缓流淌在她诗集的每一行里。就连在“病”的日子里,也要在诗歌的一种感召中,驱赶病魔,呼召光明与露水,冲破无名之痒,熬药,喝下,期待,挥去,拯救,而后蜷缩起来,让最小的自己拥抱梦,这是一种创建和破坏的对峙,她一面打破一种迷宫,一面在建立一座丰盈的迷宫,“满满打开,往里走……找到溪流清晰的走向……”如是在练习一场漫长的朝圣,又如是在麻雀之夜里一颗心的无力自拔,但是舒丹丹是很有智慧的,她缩小自己,弱化自己,如是弱者在教弱者飞,将一山的春天,拉到面前。
好诗都会给读者的灵魂深处烙上印记,比如《不可有悲哀》,“这混沌的游戏,我已经厌倦参与,像儿时清除衣袖上的苍耳”,诗人是一位纯粹而不欢喜参与有伤害的游戏,内心清澈的灵魂远离刺和掌,更远离枪和炮弹。也在试图逃离忧郁和悲哀,追求一种庄严洁净的生活。一个素净的女子,灵魂自然是似雪,她不但在与黑暗抗衡,又与浊念抗衡,其实是一个人的双面体的平衡和对抗。诗人在意念中,在一场虚拟的雪中,逐渐完善自己,其灵魂深处,“因为纯洁,它没有沾上一丁点污垢。”在见证着,一场虚拟的雪比俗世的雪更经得起时间的摧残。
诗人的诗歌呈现一种寂静之美,情感的笃定和包容,女人的小我和大我安置在诗歌里,在诗歌里建造一个花园,滋养灵魂。她是一个分开空气和光淡然行进的诗人,没有理直气壮的誓言,喜欢谈起种种温暖的事情,喜欢一天中最钟爱的时刻,梳洗,与风回应,逛菜摊,在蔬菜的叶脉里,在自己营造的“树荫”下,探求生活的意义。喜欢在秋天和爱的植物过着庸甜的小日子;喜欢在五月的清晨,“买一条鲈鱼,配两根红梗小葱。”然后在街边小坐,看油桃,看杨梅,看着敦实的小孩子……在喧嚣的城市里,低眉之时,想想自己;安静时,抠着石榴,琢磨着生命中的拥有;喜欢赤脚站在沙滩上,倾听大海的秘密,思想随着潮声退回到时间的深处,在记忆的时空下漫步;喜欢在某个下午与木瓜树和小鸟的无声交谈,这是一种与万物的回应。“树叶在空气中传递出绿色的电波”,诗人在与在场的思想进行会晤,通过电波无声感应一种交谈的预约,获得一种默契,又从一种默契中抽离自己。
诗人是一位热爱生活,并很有思想性的女性。她在简洁的生活中知味生命之重,然后在沉思中洗礼灵魂,释放自己的拥有。诗歌《释放》中写道:
“将老照片和笔记锁起,
将镜子锁起,
将一沓信纸的墨迹和灰尘锁起,
将午夜一场闪电的决绝锁起,
将夹在诗集里的某篇枫叶,某年冬天
丘陵道上飘落的雪锁起,
将沉重的梦,将轻盈的诺言锁起
……”
诗人连续使用了十个锁起,将身边所有的用物锁起,将远方也锁起,连最后的小门也锁起。诗人将身外之物锁起,其实是将自己独立于外面,是一种外部的清空,甚至将锁起的锁的钥匙丢失,是一种释放,但是,“唯有爱,能释放一切。”她的内心是充满爱的,在一种真理的指引下,感恩于蔬菜,感恩于灵粮,感恩于扶杖……她心怀感恩之心,对赋予她生活内涵的一切致谢。与上帝对话,在一杯水里,仿佛上帝就在杯中,杯里满盛上帝的美意,抬头望天,倾听云雀的高歌,感谢神的呵护,好好活着。
诗人的`诗歌盛装了生命的感悟,将对生活的热爱拓印在每一行诗里,尤其对生活中细节的感知和深思,融化在诗歌的血脉里。诗歌《明矾》从以前的一件小事说起,一场雨后,从河里担来了水,但是因有了泥沙而浑浊,此时,祖母将一块明矾抛进水里。我认为,明矾必是会让水变得清澈无杂质,祖母说:“泥沙是洗不净的,只有让它们沉淀,让水安静,才能重新变得清澈。”假如这是一个故事的话,那么诗人是在建立一种功效,道出明矾的智慧,自己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告诉自己:“来自内部的笃定,就是比明矾强大的定海神针。”这是一个极有哲学的诗歌,生活中有很多杂乱的事情,甚至有污浊之物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我们无法远离,甚至无法祛除,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一种笃定的态度,让自己的内心远离喧嚣,无需明月清洗,无需河流的冲刷。当然,这也许是一种逃避的态度,是悲观和隐世的取向,但是何曾不是一种智慧呢?当我们无力改变现实外界的人或物时,我们只有笃静自己的内心,风乱而心静,是最强大的定海神针,那么明矾的意义也就变得虚弱。在另外一首诗《愤怒的大海》里,诗人也提及了定海神针,那么,诗人总是在喧嚣的世界里,寻找一处安静的空间,清晨晃动的茶水,如是愤怒的大海,七月的清晨是炎热的,是狂躁的,那么,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如同狂怒的大海需要一枚定海神针,来静笃自己内心的灵魂。其实,静笃正是诗人内心寂静的定海神针,哪怕是小小的,就能平息一切喧嚣,平衡了一种精神的路径,引来蜻蜓来访,在与自然对话时,端详自己。顿悟多少往事也不过是蜻蜓点水,她通过写诗来翻译了自己,只要能安静地坐在树荫下,就感觉甘甜。
这几天,我一直在反复阅读《蜻蜓眼》这本书。
每当我阅读这本书中的每一个精彩的故事时,就会有一个长相神态与众不同,小小的、嫩白的面孔上有一双水灵灵大眼睛的小女孩牵着一位眼神慈祥的老太太的手出现在我眼前。你肯定很想知道她是谁吧?对,那就是小女孩阿梅和她的奶奶奥莎妮。这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们一老一小,一起共度难关,不论日子有多艰难,她们总是一起用微笑来面对。
其中,令我最难忘的故事是《月光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大家都认为阿梅的奶奶奥莎妮是洋鬼子,都疏远了阿梅。胡妈因此感到惶惶不安。后来,阿梅得到一个好消息学校让她去弹奏钢琴,但是之后阿梅的钢琴节目被取消了。阿梅非常伤心,在学校小竹林里抱着她的好朋友黑猫伤心地哭啊,哭啊,一直哭到放学。她回家之后,隐瞒了学校取消她节目这回事。可奶奶看出了阿梅的心思,便去安慰她,直到她冷静下来。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阿梅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她知道大人们压力很大,便没有把学校取消她节目的事告诉大人,以免他们担心。而奶奶奥莎妮很善解人意,她和阿梅心意相通,看她的眼神就知道她有心事,并且安慰她。这个故事让我回味无穷。如果我就是阿梅的话,受到那么大的挫折心中肯定承受不住,回家后一定会向妈妈倾诉一番。我要向阿梅学习的就是她的那种懂事体贴。不知你看了这个故事会作何感想呢?
这本书可真是令我陶醉,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让我回味良久、难以忘怀。
“你爷爷呀,是个放风筝的人,你奶奶呢,就是那个漂漂亮亮的风筝。那条项链呢,就是风筝线。线一旦断了,风筝就会掉下来,掉到尘土里……”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让我终生受益的书名叫——《蜻蜓眼》。
书名怪怪的,我一直以为这本书讲的是跟蜻蜓眼睛相关的有趣故事。原来蜻蜓眼是杜梅溪爸爸送给奥莎妮的结婚礼物,是两枚战国时代用琉璃制作而成的价值连城的珠子。故事凄美感人,读着读着,人物在眼前不停地晃动着,我的眼泪也不争气地跟着流下来。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丝绸商之子杜梅溪在马赛偶遇法国女子奥莎妮,两个人一见钟情,相爱、结合后生下四个儿女。二战时期,杜梅溪带着妻子回上海居住,奥莎妮渐渐融入了中国的生活,给家庭带来了温暖。在那个动荡年代,她的异国血统也给这个家带来了灾难。小说以奥莎妮的孙女阿梅的成长为线索,并勾勒在那特殊年代一家人相扶相帮、相濡以沫的动人情景。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打劫》这一章。当时上海有许多人都变得没脑子,成天喊着“打倒”的口号,打倒那些他们认为的外国间谍,奥莎妮成了他们打倒的对象。而阿梅的爷爷永远会用他那宽厚的胸膛去阻挡这一切;奶奶依然给了阿梅最幸福最快乐的童年;阿梅将一只纸折的小船放到缓缓流动的江水上,那是一封感恩的信。
到底是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这世间最温暖的东西又是什么?
——亲情!我该怎么去形容它?终于在《好词好句》中找到了这样一段话:亲情,是一个火炉,给饱受风霜的人送去温暖;亲情,是一把风扇,给炎热的人送去一丝丝凉意;亲情是人间最为牵挂的情。
我想:今后也要像阿梅那样,体贴、关心家人,懂得感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