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就对秦国有不一样的感觉,一直对“赢秦”两个字有一种特异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看以秦国为背景的电视剧导致我喜欢秦国还是本来就喜欢秦国才去看有关秦国的影视作品。
现在还印象深刻的是古天乐主演的《寻秦记》、胡歌主演的《神话》、孙俪主演的《芈月传》,最喜欢这三部关于秦国的作品。所以当我看到书单狗推荐的历史小说中有《大秦帝国》时,我二话不说就下载来看。
其实尽管我们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在学习历史,但是我对历史真的一团浆糊,但是我真的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把我们华夏民族的历史读完,但是想法是宏大强烈的,一直没有付诸行动。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一些朝代我主观地不喜欢,我喜欢的历史时期有春秋战国秦帝国时期,三国时期,明帝国时期,还有就是民国时期。
在看《大秦帝国》之前我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是很懵懂的,特别不理解的一点是为什么又有周天子又有各种秦王,赵王,齐王......不知道到底谁是九五之尊的王。当然历史书也写了当时周代是诸侯分封制,但是当时不理解什么是分封制,所以才有这个问题。
第一部《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为商君的尽公不顾私,极心无二虑所折服,叹服普天之下如何会有这样的圣人。第二部《大秦帝国之国命纵横》崇敬张仪的好辩才,不愧为天下第一利口。第三部《大秦帝国之金戈铁马》最惊叹秦昭襄王能在暮年依然清醒,君王暮政而没有乱国。第四部《大秦帝国之阳谋春秋》为一代政商吕不韦的洞察人事,一眼相中赢异人的眼光所惊讶。第五步《大秦帝国之铁血文明》终于对始皇帝嬴政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以前学历史一直学得懵懂不知所以,其实以前学历史时我就有疑问为什么始皇帝要焚书坑儒,一直在耳边眼前萦绕的都是始皇帝是暴君,秦政是暴政,心里面还在叹息为什么这样一个超迈古今的千古帝王会是一个暴君呢?我还在想难道他一统六国之后就变成暴君了吗?因为当时我还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如果始皇帝一直是暴君,那他怎么可能一统六国,一个昏聩残暴的君主怎么可能统一六国?
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众口铄金,人言可畏,人真的能把假的说成真的,并且史书也不一定是真的,因为史书也是人写的。而且一件事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也许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遇事要多分析,不能慌张,一定要在冷静的时候决断某一件事。
在读第一部时多么想做一个墨家女弟子,我隔着文字好像都能感觉到战国时代那种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大争之世,多事之时,感觉到那是商旅繁茂,当时各国商市的繁华,感受到当时民众的议政之风是如何左右朝剧的,感受到当时诸子百家,争相绽放,文明风华之时,好喜欢这个时代的民风世风,布衣士子层出不穷,纵横天下,左右朝局,于权力场斡旋。
俗话都说富不过三代,强不过三朝,秦国整整是强盛了六代七朝,最终一统天下。秦国君臣从秦孝公开始都是勤政爱民,我就没发现秦国的君王臣工晚上有过按时睡觉的,而且感觉他们都是晚上议事白天睡觉,一遇到急事大事甚至几天不休息连轴转,我感觉秦孝公秦惠文王始皇帝都是太过劳累,导致盛年而衰,所以我们现在要按时睡觉啊!
我看整本《大秦帝国之帝国烽烟》都是心情很沉重的,特别是看到始皇帝突然撒手而去,帝国栋梁摧折,伤痛之情无法言说,特别是看到蒙毅被公然***害的时候喊的那句“先帝陛下,你可知错......”直是想哭,是啊,先帝陛下,你可知错,为什么不早早立太子,为什么在关键时刻要令蒙毅回咸阳......好恨李斯为什么突然变异,赵高一直对始皇帝那么忠心为什么始皇帝死后变得如此阴狠毒辣,人性熟善熟恶?
大秦这部书最早在大学图书馆发现,看了几章就刹不住车了。很好看,很精彩。作为历史演义,50年无出其右。但是可能碍于笔力,越往后感觉越读不下去。目前最钟爱的一部,也就是黑色裂变了。严格来说,这不是一部小说,这是六部小说,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没有那种从始而终的感觉,可能这就是不可抗拒的瑕疵。三国演义从头到尾都是刘关张孙曹,给人的感觉就会比较完整。可能不爱读的人是卡在这了。
另外,很多书友给三星以下,查看了一下,大多是女书友,所指摘的无非是人物刻画粗糙,文字功底不行之类的。这我个人都是不认同的。粗糙吗?或许用简单更好一些。简单、分明。文字功底差吗,其实不算差,具体我也懒得说为什么。说差的可能平时读的都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类的言情书吧。历史演义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假如能到体会书之精神的境界,你就能发觉这部书的好。
同样欣慰的是,市场是认可这部书的。推荐大家去看一看大秦帝国电视剧,第一部,演员们都很到位,跟原著很契合,而且比原著更鲜活,都是老戏骨。。还有高圆圆
基本上来说,女孩子不适合读大秦。还是多看看女频的书吧。
总体而言是一部不错的小说,后面的文言文用了前文一半的时间读了个大概,对历史上的一些人和事有了更深的认识。
1.秦孝公的确有身为人君的魄力和赤子之心他与商鞅携手的变法,奠定了秦的百世根基,很认同秦国灭亡不是因为秦法而是秦政。
2.尽管苏秦和张仪的言行有些诡辩的意味在,但是不可否认,他们推动了战国的历史进程。
3.乐毅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可能是因为我们都接触儒学,会产生类我效应引起共鸣?但是的确喜欢这种儒法兼存的这种气度。
4.秦昭王和宣太后,可敬,成为一代霸主真的需要忍辱负重。
5.秦始皇的草包爹和草包爷爷只能算平庸之君,作者的小说有一部分有点吹了,到嬴政真的不愧千古一帝,雄才大略。对嬴政有种莫名的崇拜感,但是扶苏,蒙恬和蒙毅赴死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他们跨越不了嬴政身上的光环,吓得我赶紧给个人英雄主义打了个叉。
6.赵高这个人,真的有才,对嬴政也是真的衷心,但是始皇死后,个人***膨胀,不得不说人性复杂。
7.秦国铁骑不愧让七国震动,章邯在秦末的胜利和坚持让人莫名心塞,项羽真的是想骂,就是没有脑子的人,屠城,烧宫殿,没有一点政治眼光,觉得只适合做个将军,做霸王注定只是一时英雄。刘邦这人很一般,知人善任,
8.先秦的风骨从项羽死后再也没有了,其实越原始也越能回归本真,不必再披着那层和谐外衣。但是为了气节不惜命只能尽力理解,在一定程度先秦甚至比现在开放和包容,但是最好的时代总是和最坏的时代并存,最后,张良如果不长历史书上的那样,可能真的符合所有女性梦寐以求的理想男性形象。
在我们的印象里,秦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一说起秦王朝,人们就只会想到秦始皇和他的暴政;一说起秦王朝,人们就只知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除此之外,秦王朝没有什么特别,似乎可有可无。但《新大秦帝国》却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正确的高度来审视和评价了秦王朝的历史意义和地位:“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秦王朝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放、最为充满活力、最为伟大的时代。用那时候的话说,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
用历史主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地主经济的转型,联邦制国体向中央统治国体的转型,使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极致状态。那个时代名将辈出,大才如云,英主迭起,那是一个大争的时代。中华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卷进了这场全面彻底的大争之中!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举凡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在这种大争之中碰撞出最灿烂的辉煌。战争规模之大,经济改革之彻底,权力争夺之残酷,文化争鸣之激烈,民众命运与国家命运的联系之紧密,创造的各种奇迹之多,涌现的伟人之多―――所有这些,都是后来的时代无法与之比肩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
你好!提笔之际,我谨代表你的学生心怡向秦老师真诚地说声谢谢!感谢这几年以来,你对她的倾情培养;代表心怡的爸爸,还有心怡的爷爷奶奶向秦老师叩首言谢,谢谢你让一个留守了十一年的孩子找到了一个爱的春天。
秦老师,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或许你正搂着你心爱的宝贝儿子,与你朝夕相伴的爱人,享受那一抹属于你的天伦之乐。而我,同样是母亲,却只能孤独地坐在灯下,默默地守候着这异乡的一丝寒冷,默默地思念着我远在家乡的女儿。不知为什么,此时,提笔,心却是如此般的难过,我想,你应该懂我,比谁都懂我。
秦老师,原本是打算用手亲笔写封信给你,亲笔感谢你给心怡这些年的点点滴滴。然而,执笔写了一半,就被我荒废了,字迹潦草,胡乱涂鸦,还有
心情作梗,让我无法再继续下去。望着窗外蒙蒙细雨,缓了好一会儿的情绪,才决定还是只能用这种方式写信给你。
还记得前天晚上跟你聊天吗?你跟我说,心怡妈妈,你的小说怎么还没寄回来呀?多寄一本给我吧,我要给北京一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廖老师寄过去,因为我在她跟前提过你,提过心怡有一位好妈妈,还特意为留守儿童写了小说。当时,廖老师很开心,也很欣慰,而且也很期盼你的小说。
其实,在我当初写《留守儿童的春天》这部小说之时,完全来自你带给我的灵感,来自你给我的感动,所以留守儿童的春天才能了如此一个完美的结局。小说中的主人公,来自一个真实的农村家庭,因为生活与心爱的女儿骨肉分离。不甘屈服的妈妈,当得知女儿一次次在学校优秀的表现之时,一次次觉得对不起女儿。
又值女儿一个生日际,远在他乡的母亲为了给女儿一个不一样的生日礼物,于是,就有了撰写这部小说的愿意。在四十多天的时光里,一部二十多万字的小说终于在女儿生日的那天初稿完成。这其间,是你,是所有关注留守儿童的爱心人士给了我那份动力,那份矜持。
秦老师,因为此小说不是来自专门的出版社,而且只是我文字中的老师免费帮我印刷出书的,数量有限,除开给我文字的部份文友们寄出了一本,余下的就只有留好的几本了。当听到你告诉我这个消息以后,我还是很开心地答应你了。我说,那好,我想办法,一定会多寄一本给你。
此时,这本书就静静地躺在你的视线,我想,你也应该热泪盈眶了吧。看似平凡的一本书,微蓝的封面,没有过多的图片去包装,但它却倾注着一位留守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这一点,或许你比我自己的宝贝女儿还会懂我。
还有半年心怡就该小学毕业了,这也算是我代我女儿在快毕业之际送给你的一份厚礼。秦老师,请郑重的收下,收下这份暖暖的心意。我想以后的以后,不管心怡走到哪里,相信你看到这本书,就会想起曾经在你班上一名乖巧听话的留守孩子,想起她远方一位爱她如生命的妈妈。
秦老师,这些年,因为生活的奔波,因为想给女儿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与老公背景离乡,南下漂泊,与女儿过着骨肉分离的日子,那份心酸,那份苦楚,唯有在《留守儿童的春天》里一一见证。一些不为人知的痛,一些无法言语的伤,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总是在心头恣意的疯长,蓄积的泪水在岁月的河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还记得女儿生下来四个月,我就狠心把她抛在家里,让她孤苦伶仃的生活着。而且,这一抛,便是整整的十一年。从嗷嗷待哺的一个幼儿成长为一个乖巧听话的小女生,除了她的外婆外公、爷爷奶奶给她这些年的点滴呵护,当然,少不了你,少不了你对她的倾心培养。
这些年,我不能亲手培养我日夜思念的女儿,不能亲自辅导她的学习、生活起居,不能陪她开一个家长会,不能陪她过一个生日,你就一直做着她的妈妈,代替着我的位置。在这里,请允许我向你深深鞠一躬,辛苦了,秦老师!我知道,心怡是个乖孩子,她知道以后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报答你。
我一直说,心怡虽然是个留守儿童,可她,却是留守儿童中最幸福的一个孩子。有这么疼她关心她的老师,有这么爱她如生命的爸爸,妈妈,有视她如掌上明珠的爷爷奶奶,还有那么多关心她呵护她的叔叔阿姨,读完《留守儿童的春天》,我想心怡一定会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记得,阳春三月的那个季节,是你,第一个告诉我,说你们学校关于留守儿童的联欢会在你们学校顺利召开,心怡作为整台联欢会的女主持人;是你,第一个打电话跟我,让我与你一同分享那场联欢会圆满结束后的喜悦心情;是你,第一个传给我心怡在学校被记者采访的照片;是你,让我在一次次地惊喜中哭得一塌糊涂。
还记得,今年的8月11,你打开空间看到我写给女儿的心情文字,才知道是她的十一周岁生日,当时的你,本来已经没课了。但为了能给心怡一个惊喜,你返回课堂,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与你们全班同学一起为心怡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当那首古老的生日歌谣飘扬在学校的周围,你流泪了,孩子们也流泪了。那一个同学们用七彩的笔,用满心的祝福,为心怡在黑板上描摹的大大蛋糕,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深处。谢谢你,秦老师,那一天你帮我圆了我一生的梦。
转眼睛,还有半年的光景,心怡就该离开与她朝夕相伴了六年的母校,离开她精心培养她的老师及校长的怀抱,离开这个给她温暖给她爱的班集体,我不知道,她会不会有些许的不舍,不舍你们带给她这些年的呵护与关怀。我想,心怡是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不会忘记你们给予过她的一切。
昨天晚上,当我跟你一起聊着女儿的\'时候,我伏在电脑桌上再一次失声痛哭。不知多少次,在你的世界总会我的泪水泛滥成灾。因为那份无法弥补的母爱,每每触及到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我的情绪就会完全失控;每每那一刻,我都会对你说,秦老师,我想心怡了,我想女儿了。而你却跟我说,心怡妈妈,别哭,你放心吧,心怡很听话,你就安心赚钱,坚强些。
我不止一次地跟你说过,你是我一生的恩人。每当看到你的头像亮堂的时候,我就仿佛看到了我的女儿。只有在你那里,我才能更多地探寻到女儿的一些情况,比如,她的学习;比如,她的身体;比如,她的情绪;比如……很多很多,你懂得。
秦老师,家里的天气应该日渐寒冷,谢谢你帮我转告心怡,让她记得照顾好自己的同时,还要照顾好爷爷奶奶的身体,让她不要死读书,记得劳逸结合,有时间多运动,多跟同学一起做些课间游戏,让她不要挑食,做个听话乖巧的好孩子。还有一点最主要的,现在正是她长身体的时候,帮我叮咛她不要减肥(那丫头很爱臭美)这点你一定要帮我说服她,在这,就谢谢你了。
上次听你说“多背一公斤”(关注留守儿童)的网站,有你们学校空空的图书一角,当时我的心好难过,遥远的距离,我为孩子们什么也做不了。《留守儿童的春天》,我把自己留下来的那一本赠给学校,你帮我放进去,代表一位留守母亲一点小小心意。只希望这些同我女儿一样可怜的孩子,能在这里找到一个又一个爱的春天。
好了,夜深了,一丝沁人心脾的寒冷阵阵袭击着我,很多无法言语的感动只能在这告一段落。
最后,真心祝福秦老师家庭幸福,工作顺意,天冷了,记得添衣保暖!好好照顾你的宝贝儿子。
心怡妈妈:兵兰(亲笔)
《新大秦帝国》的演艺阵容和实力自不用说,绝对上层和一流。除此之外,我觉得《新大秦帝国》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悬;老秦人的英雄气概更是令人荡气回肠、热血沸腾。秦孝公和商鞅两个主人公塑造的虽然有些过于完美,但决对成功。《新大秦帝国》里商鞅的“治秦九策”可以和《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隆中对”媲美!商鞅拜左庶长时的答辩和秦孝公墨家论证台的答辩也可以和诸葛亮的“舌战群儒”媲美!剧中象老甘龙那:“飓风过岗,万木尽伏,不摧不折,悠悠可期”哲理警句,也随处可见。
至于有些网友评论《新大秦帝国》的某些情节与历史不附,说什么硬伤,说什么观后如鲠在喉,我不敢苟同,我认为那不过是哗众取宠。什么叫创作?什么叫艺术?那能一字不动的照抄史书吗?既使能的话,我想那还有这个味吗?还有些网友评论说《新大秦帝国》把主人公塑造的高大全,象神,不象人。《三国演义》是大家公认的经典,试问诸葛亮不高大全吗?不象神吗?更何况,鲁迅先生评论诸葛亮不但象神,而且象妖!
以上为我看《新大秦帝国》之后的观后感。
《大秦帝国》分为六个部分《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讲述了秦国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的七代君王之间的从商鞅变法到一统天下再到瞬间灭亡的故事,跨度约一百四五十年,是一部极为真切的历史小说。这是我迄今为止所读过的最长的一部著作,无意中在微信读书里看到了这部小说,手机上一共是15289页,一开始并没有计划读这书,后来断断续续的看了第一部,发现这并不是一部晦涩难懂的史籍,作为小说来讲可读性非常强,一路读下来,酣畅淋漓、如汞泄地。读完之后回想各中细节情景,引人入胜,对作者运筹的笔力十分佩服。除补齐历史知识的残缺外,更收获了新的思想,站在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后来也看了改编的电视剧,孙皓晖先生耗时整整16年,呕心沥血完成这部皇皇巨著,内容叙述汪洋恣肆,为我们留下了先秦历史的精神食粮,对于我等业余历史爱好者,终于对高尔基所言的“我扑在书籍上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有所体会。
(一商鞅变法
这是秦帝国由衰转盛的分水岭。战国素有变法强国传统,魏之李悝变法,楚之吴起变法,齐之齐威王整军治吏,韩之申不害变法,以及后来的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等,然则上述变法范式之根本弱点,在于“只强一时,不强永远,只强表面,不强根本”。其根源大抵在于“变法不彻底、法令不稳固。前代变法,后代复辟”。而商鞅变法与上述变法的根本不同而商鞅变法将根本放在了“立法立制”与“执法守法”两个立足点上,从权力体制到土地分配乃至庶民生活,都颁发了系统的法令,涉及田地、赋税、农耕奖励、军功、郡县制、连坐、度量衡等诸多方面,纲举目张,且其执法强硬,铁腕护法,为秦帝国未来的走向和一统奠定了根基。这些法令今天看来未免有些残暴苛虐,然则正如书中所言,大仁不仁,在战国那个硝烟弥漫风云际会的年代与秦人好勇斗狠私斗成习的民风,如果没有严酷稳定的法令支撑又如何能使秦国强盛、继而东出争天下呢?在动荡时期,生产习惯之间的关系会逐渐相互脱节,人民群众丧失了遵规守纪的习惯,乃至丧失其恢复的.能力,这大抵就是秦献公时秦国内部的状况。而要想让经历了饥饿困顿之后活下来的人不至于失去他们的国家所依赖的那种秩序的习性,就必须重建整个社会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以武力为基础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制度核心外,并没有其他的办法,其法令的严苛也就可以理解了。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历史问题,未免偏颇。
纵观全书,可以发现无论是后来的丞相张仪、范睢、吕不韦直至李斯,相比于商鞅的“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都黯然失色了。旷世之作<商君书>,法家巨著的发轫之作,后商鞅时代,秦帝国百年之中仍奉为圭皋,其中的法制思想,法制理念深入秦人骨髓,秦国成为战国中唯一法制的国家。直至汉朝,其整体法律框架仍以<商君书>为核心展开,伴随着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的兴盛与衰败。商鞅因变法得罪老世族而遭受肉体车裂,而他的法制精神因<商君书>而被千载传承,为人铭记。
(二合纵连横
纵横策士可谓是战国时期的一道奇观。“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说的就是纵横策士,有“谈笑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可见当时纵横家在战国政治斗争中的举足轻重。私以为,大秦帝国最精彩的两部就是商鞅变法与合纵连横。商鞅变法展现了孝公、商君这两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君臣组合,一心为秦责无旁贷,可以说是筚路蓝缕,挽狂澜于既倒。作者斡旋的笔法、巧妙的措辞都完美的展现了二人的磐磐大才,令人折服。与此不同,第二部的精彩在于战国时期群英的集会,苏秦、张仪、公孙衍纵横家的博弈,齐威王、赵武灵王一代雄主盛极一时,魏无忌、田文、黄歇、赵胜四公子放荡不羁,孟子、荀子、庄子百家争鸣,还有为我们奉献了端午节三天假期的屈原……如此形象各异的不同角色同时出现,在作者的笔下并未显得杂乱无章,也不会在阅读时感觉到冗杂纷乱,他们都是围绕强国、合纵这一条线索展开,并在行事风格的叙述中展现了各自丰满的人物性格,高潮跌宕起伏,令人拍案叫绝。与第一部秦孝公、商鞅君臣为主线描写略有不同,第二部是围绕苏秦、张仪二人组分两条线进行叙述,秦国仿佛成了配角。两人师出同门,各有所长,不相伯仲。鬼谷子对二者断语“张仪之才,有中出新;苏秦之才,暗夜点火”,也就是说,一个如虎添翼,一个另辟蹊径。后来苏秦提合纵长策,而张仪据此提出连横已对,就是对二者才能最好的证明了。毕竟,是苏秦开了天下纵横先河,没有合纵,就没有张仪的连横。虽然是二者相互较量,张仪似乎还生出了一筹,但从实际来看,苏秦是开辟天下格局的大手笔,而张仪只是应对跟进的应变之才而已,他的胜出,与其说是才智谋略,毋宁是背后的实力强大。用张仪自己的话说,苏秦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合纵连横之争,六国虽然落了下风,却结束了秦的一强独大,这是我等都没有想到的,六国的二次变法开始了”,合纵连横之争使六国有了喘息的时间,后来的乐毅变法、赵雍的胡服骑射都是这段时间获得成绩的,虽如昙花一现短暂,确不容忽视。同样,合纵连横亦为秦开启了东出大门,与山东六国逐鹿中原,融入中原文明,使其真正踏上了统一的道路。
(三金戈铁马
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进庙堂权力中心的政治女性。在她的统治之下,秦帝国攻灭义渠,使秦国东进再无后顾之忧。因在阙与之战败于赵奢而自裁,尽显本色。秦昭襄王重用白起、范睢,外交上实行远交近攻,军事上历经长平大战,确立最终秦国一强独大的局面。其间发生了乐毅灭齐、田单复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等重大事件,高潮迭起。秦昭王之后,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期间秦帝国经历两代庸主,在位时间较短,除吕不韦助秦庄襄王灭周外,并无其他政绩,亦无重大纰漏,直至秦始皇嬴政继位,开始了秋风扫落叶般的灭国大战,一统六国。在灭国大战中,王翦、王贲父子居功至伟,出韩国外其他五国,都是王翦、王贲父子所灭。战国四大名将,本有机会两两对战,竞相角逐,然而两次都被赵国自毁长城。长平大战赵括换廉颇,使白起没有与廉颇对战;灭赵大战李牧被郭开等奸臣用计冤***,王翦又与李牧失之交臂,不可谓不遗憾。王翦不仅军事才能出众,也很有政治头脑,从这点上说,他要强于只知道打仗的白起。灭楚之战时,秦始皇未采用王翦方略,王翦便装病不出,直至李信战败,秦始皇亲自来请,王翦又讨了房屋田地才决定带兵灭楚。事实上,他是防止秦始皇的猜忌才会索要房屋田地,他明白功高盖主的危险,所以他才有了一个善终。除王翦外,蒙恬是本部的另外一个穿线之人,书中描写蒙恬抗击匈奴取得胜利,镇守边关,费解的是作者却对此轻描淡写,耗墨不多,对于九原的了解也相对较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