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作文潘金莲

2017高考作文潘金莲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1-21 17:15:10
2017高考作文潘金莲

2017高考作文潘金莲【一】

最近看完了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看完后,随手在稿纸上码了几段文字,但一直也没有时间整理。

这部小说情节其实很简单,主要讲了一位名叫李雪莲的农妇,因为怀了二胎,丈夫面临下岗,为了逃避处罚,她与丈夫假离婚,孩子一人一个,然后再复婚,还能儿女双全。却没想到弄假成真,丈夫另结新欢。

为此,她找到丈夫理论。但丈夫不但不承认是假离婚,还说她是潘金莲。于是,李雪莲感到非常的委屈,要讨个说法,既要证明之前的离婚是假的,更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从此走上告状路。

结果从镇里告到县里、市里,甚至申冤到北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是,不但没能把假的说成假的,还把法院庭长、院长、县长乃至市长一举拖下马。

最后以至于,每到“两会”时她所在的省市县都要上演围追堵截的一幕,各级领导每到“敏感期”都要“看望”她,甚至给她“送礼”。这场大戏,前前后后竟持续二十年,直至丈夫去世,失去了标的。就像小说中说的那样,这就是一个“蚂蚁变大象,芝麻变西瓜”的荒诞故事。

但如果读完后能静下心来细想想,其实这故事一点都不荒诞,反而十分现实!咱就不说李雪莲为了逃避处罚而假离婚的事,当然这样的事更现实,因为我就曾经多次遇到咨询类似问题的。

咱就说李雪莲的上访经历,全国有类似经历的人恐怕很难统计吧!晚清有一部叫《官场现形记》的小说,而刘震云的这部小说也是一部刻画了各级政府官员害怕上访,仇视上访,千方百计地阻止上访,而不去深入民间,了解民意,解决问题的新版的“官场现形记”。

其实如果单纯从法律角度讲,最初受理李雪莲案件的王公道判的并没有错。但接下来上场的那些官员们,就欠缺了那么点解决问题的诚意,如果他们能够认真的倾听李雪莲的诉求,了解她的难处,其实这事应该也不难解决。至少不至于从一个离婚事件上升为公共事件,进而演化为政治事故。

往大里说,这也是因为这些官员们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而没有一点为人民服务的心!当然,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也觉得自己很冤!这让我想起刘瑜老师的一句话: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长,长到看不到链条全貌时,每个环节的人都有理由觉得自己很无辜。

有朋友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可能会很佩服李雪莲的执着。是啊,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上访,确实够执着!

其实我写在稿纸上的有段话是想讨论这种执着是不是值得,但今天我放弃了这个念头。

其实一个人做的事,做出的选择,究竟值不值得,只有自己知道,外人很难也没有资格来评判!

比如类似的事情,我会觉得,是潘金莲又怎么了,潘金莲有什么不好!我根本就不会再意这些。当然,像我这种没脸没皮厚颜无耻的人可能不多。

当然,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把个人声誉,集体荣誉看得高于一切,所以把面子放在第一位也正常!而且生活中很多人虽然没有李雪莲那么极致,但同样不也是为了面子执着了一辈子吗!

有时候,我喜欢对中国的言论出版自由大加抨击。是的,没有人能够否认管制依然存在,而且依然严格。但我们也同样要看到社会的进步,像这部虽然貌似荒诞、幽默,但却深刻揭示上访制度的小说,在过去恐怕不容易与观众见面吧。

2017高考作文潘金莲【二】

《我不是潘金莲》却是拧巴的,硬是要反着来,这可能是很多文学改编电影的出发点。也是中国式人物思考的原始途径。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为了离婚这档子事儿,放下生活的其他面,专注于掰扯清楚自己的苦,但她的这种苦,又是有别于传统文学里“悲悲戚戚”的女性思想,她努力让别人相信自己的故事,但她的本质不是说服,而是得到肯定。

“不然我付出的一切,这么多年来,我都干了什么呢?”

范冰冰饰演的李雪莲,在电影里十几年过去,面对晨起就来叨扰的法院院长王公道,落寞的留下这句疑问。屋子里滚着牛肉汤,氤氲着的沉默里,李雪莲大概也不是疑问,那时候她觉得自己已经没了理,但看到旁人对这件事比她自己还上心,她迷恋这种存在感,于是决定对这件事不放手。

《我不是潘金莲》如果桎梏于把主题停留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思路上,一次揭发官场的真态,那显然不是它的本意。但你又说冯小刚原意用一个本是“无理之人”,变成“有理之事”的创作初衷,那大概又浪费了这部电影。

我想电影里最妙之处,是小小两个“喝茶”二字,配上由上至下的“命令”变了味儿,就成了观众心里都懂的生活经历。一直以来,我们也是迫于这些本没有的“强行压制”,憧憬着幻想之光,才勉强能活下去。

旁人称羡,假惺惺赞叹退休院长夫妻恩爱白头。老夫人恶狠狠一语道破携手“活下去”的关隘是“忍”,而且是“一忍再忍”。

说到婚姻,李雪莲的故事不止一个。那些年因为分房,生二胎而结婚,离婚,又复婚的“闹剧”,大概又以新的形式来到了这些年。这种家常,无法区分“对错”的,在这部电影里建立起“理直气壮”的一面,在电影的前半段,你甚至要相信了李雪莲的苦衷。

这个村妇非常“理得清”,她可以把自己的故事,变成每个人的故事,甚至在每个阶层,你都无法摘掉投射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就是这个要了命的责任,成为了李雪莲,甚至是和她交过手,或没交到手的“紧张人物”的无形负担。

但她又很“拎不清”,她无法适应这个悲惨世界里,弱肉强食那一套。她单纯的有点“好命”,就算是最后全民出击找她,她依然有其他的人或事来拯救,最后“落得一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2017高考作文潘金莲【三】

你好!我是潘金莲!

收到这封信,你一定感到很意外吧?的确,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一个月之前,连我自己都会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今天,我给你写信这件事情却真切实在地发生了。要问为什么吗?我只能对你说:是你,为我即将死去的情思能够高飞,铺设了足够长的助跑线。所以,我情不自禁要对你这样。

我潘金莲是个苦命的女子。出身卑贱,家境寒微,自幼便被卖给人家做奴婢。但是我天生的美貌,却没有哪一个富家女子能够相比。面对“张大户”没完没了的纠缠,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被迫违心地嫁给了“身不满五尺,面目生得狰狞”、“头脑可笑”、“人物猥亵”、“为人懦弱”的武大郎。那个时候,我只求能够摆脱张大户,什么浪漫的情思温柔的心,都已经慢慢干涸了。

就在一个月前,我见到了武大郎的弟弟——你不会不知道那个在景阳岗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英雄吧——武松。武松生得英俊魁梧,一表人才,比起武大郎,简直就是天神下凡。我久已枯涸的心又复苏了,我在心底默默地喜欢着他——我丈夫的弟弟。可是一切美好都在那个大雪天化为了泡影。那一天,武大郎仍然出去卖他的炊饼,我和武松吃饭时多喝了一点酒,借着酒力我大胆地向他表露了爱慕之情。可是那个武松,连老虎都不怕的武松,却因为我是他的嫂嫂而变得胆小如鼠。不接受我一片火热的心便罢了,他还好好地训斥了我一顿。你说,我只想追求自己的幸福,我错了吗?

十天前的那天午后,西门君,我在叉帘子的时候,无意将叉竿从小楼上滑落下去,正好打在了路过我家门前的你的头上。那时,风流倜傥的你不但没有恼怒,反而彬彬有礼地安慰我。这样的“礼遇”我潘金莲啥时候拥有过?也许,从那一刻开始,我本已渴得死去的情思又一次复活了。最让我激动和难忘的`是,前几天,你我偶遇在王婆的家里,你给了我最大的尊重和不尽的温存……我深深地感受到,你才是我此生最好的男人!

武大郎是我名义上的丈夫,但我和他一直没有夫妻的情份;武松是我初恋的英雄,但他带给我的是不尽的痛苦;只有你,西门君,让我真正成为了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

此时,我的情思已如挣脱束缚的鸿鹄,而给了它足够长的助跑线、让它能够尽情高飞的人儿,就是你!西门君啊,也许,在世人面前,我已经没有了道德,没有了廉耻。但是我都顾不得也不管了,因为,我只要有你!

请相信潘金莲对你的一片赤胆真心吧!

潘氏金莲

即笔

2017高考作文潘金莲【四】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中国社会从人情向法制转变的过渡期。看完整个影片,或许觉得情节发展稍显夸张,可就是这样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球,毫不隐晦的展示出当时社会的激烈矛盾。

影片中由张嘉译饰演的马市长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值得我们深思,李雪莲一桩小小的离婚官司,为何会演变成长达十多年的信访压力重担?影片中涉及的公职人员没有真正把为群众解决问题放在首位,而是更害怕丢掉自己的帽子,所以一层推一层,层层推诿,层层躲避,最终导致李雪莲上京告御状,正如片中所讲“把一粒芝麻变成了一颗西瓜,把一只蚂蚁变成了一头大象,把一个农妇变成了小白菜,最后修炼成白骨精。”而在十年后,李雪莲本放弃了上京告御状的想法,法院院长、县长、市长都不相信,采用了各种夸张的手段来阻止李雪莲进京上访,上演了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然而,最终李雪莲放弃上访,并不是因为公职人员将她的思想工作做通,而是得知了秦玉河意外死亡的事实(秦玉河是李雪莲前夫,李雪莲状告的对象,没有了被告,这个御状怎么成立呢?于是有了影片尾声,马市长的经典话语,“事情的解决不是我们努力的结果 ,而是靠一场意外事故画上了句号。我们是真想帮助李雪莲,还是想保住自己的帽子?我看,还是后者为多吧。为了自己的帽子,必然不敢担当,只对上面负责不对下面负责。其实啊,不对老百姓负责,就是对上级的最不负责。这个道理不搞清楚,走了一个李雪莲,还会来一个王雪莲,先不要急着表态,回去思考思考,这也看出自己担当的重要性喽。”

正如影片所说,作为公职干部的我们,在处理信访事件时,要有职业担当,真正对群众负责,把为群众解决问题放在处理事件的首要位置,这样,“小白菜”才不会在当代出现。

2017高考作文潘金莲【五】

看完《我不是潘金莲》,

想起了一个史上最深刻的黄段子:

一架飞机在飞越撒哈拉沙漠时失事。

除一个年青小伙子外,其他人全部遇难。

小伙子很幸运,被抛到了沙漠绿洲上。

那里有清洁的水和绿色的食物。

但光有吃的也不行呀,

孔子两千年前就说过:“食色,性也!”

不在忍耐中变态,就在忍耐中变坏!

一天,小伙子发现:绿洲上有骆驼在吃草!

小伙子立马兴奋地奔向骆驼。

但跑到骆驼后面一比划,不行,太高了!

小伙子便垒了一个沙堆,站到上面,正好!

刚要进去,谁知骆驼吃完这片草,往前走了几步。

这一下,小伙子又够不着了。

他又跑到骆驼后面,开始垒沙堆。

刚垒完,骆驼又往前走了。

很多很多天过去了,他一直在那垒沙堆,

但每次都是功亏一篑。

终于有一天,又一架飞机失事,

一位年轻女子被抛到绿洲之上。

小伙子跑过去抢救美女,治伤喂食。

美女十分感激:“无论让我干什么我都答应!”

小伙子瞥了一眼骆驼,激动地说:

“你去把骆驼牵住,别让它往前跑了!”

小伙子最后的要求很荒谬,

但荒谬只是表象,我们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荒谬。

人生天地间,都在奔跑,都在追求,

很多人在疯狂追逐的过程中麻木了,

“垒沙堆”成了惯性动作、惯性思维,

而早已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里,

李雪莲放弃一切生活的可能性,

用20年时间去寻一个答案时,

最后就变成了机械地“垒沙堆”,

答案看似重要,其实已不重要,

比答案更重要的成了“坚持”本身。

2

村上春树写过一篇短文《再袭面包店》:

一位刚结婚的丈夫,夜里饿醒了。

而家里任何食品都无法消除这种饥饿感。

丈夫想起多年前也曾出现过这种感觉:

当时,他和女朋友一贫如洗。

有一天饿得不行了,就去抢一家面包店。

成功了吗?并没有!

在他们下手前,店主把面包送给了他俩。

作为条件,店主要求两人陪他听一张唱片。

打劫变成了交易——听歌换面包。

饿的人吃到了面包,

喜欢音乐的人分享了所爱的音乐,

犯罪消失于无形,不是皆大欢喜吗?

并不是。

事后没多久,男主和女友因为一点小事分手了。

而打劫不成的阴影一直如魔咒般潜伏在他心里,

直到这次新婚夜里,他突然饿醒。

妻子说,“要消除心魔,只有再抢劫一次。”

这次终于成功了!

然后,一直困扰他的饥饿感神奇地消失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非常荒诞,

但如果用“六大原生影响力”中的一个——承诺一致性来解释,就非常合情合理。

何谓承诺一致性?

就是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

一旦作出艰难的选择,

人就很乐意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然后自发地寻找理由,

来说服自己把这个承诺继续下去。

之所以称为“原生影响力”,

就是因为这是扎根在骨子里的影响力,

一旦发生,就不太受大脑的控制。

如果行为无法与之前的承诺达成一致,

就会变成一个缺失埋藏心里,直到最终爆发。

《再劫面包店》的故事,

就很好地演绎了这个原理。

而《我不是潘金莲》,其实是另一个《再劫面包店》。

3

11月初播出的《四大名助》中,

有一个男人痴情于一个女人,

他已经苦苦追了她20年,

他也知道对方并不喜欢他,

但他就是不打算放弃。

真的是因为深爱到如此地步吗?

其实并不是。

是因为他在这条路上追逐了那么久,

他已经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伟大的牺牲者,

如果就这么放弃了,那之前的付出算什么,

“我不甘心,我没法给自己交代。”

读大学时,我有一同学,

喜欢玩老虎机,当然是输多赢少。

经常听他郁闷地说:今天又输了。

我说:那你不要玩了啊。

他说:那怎么行,我都输了那么多了。

结果不断地陷入恶性循环。

每次输完,他心情都糟糕透顶,

却又将希望寄予在下一次上,

“我不甘心,我必须赢回来。”

一个搞经侦的民警朋友说,

很多搞***的人之所以出不来,

并不是被洗了脑或限制了自由,

而是不甘心和不敢出来,

因为投入了那么多钱进去,

必须要想办法把损失捞回来。

于是,就去骗别人骗亲人骗朋友。

一个***头目说:“***做的就是人的不甘心。”

所有的放不下,其实都是因为不甘心。

4

草原上,有一群吃草的羊。

走在前面的羊能吃到新鲜干净的草,

走在后面的羊只能吃前面的羊啃过的草。

走后面的羊很不爽,就跑到羊群最前面,

而落在后面的羊也不甘示弱,

也要抢着跑到羊群最前面,

经过几个回合后,

所有的羊都跑了起来,并且越跑越快,

前面出现悬崖也没看到,一个个跳了下去。

这个故事看似可笑,

其实正是我们人类的写照。

很多时候,我们患了一种叫做“不甘心”的病,

已经忘了吃草是目的了。

目的已转移到了奔跑上,

“我不甘心,我必须赢回来。”

“我不甘心,我已经投入了这么多。”

“我不甘心,我没法给自己一个交代。”

最后,我们跳下了“悬崖”。

5

听朋友讲过他同学迅哥的故事。

迅哥高中时是个万人迷,

一个姑娘给他写了30页情书。

迅哥本来觉得那姑娘挺好的,

但自从收到她情书后,

就觉得她浑身是缺点,不爱搭理她了。

姑娘没放弃,大一时给他折了几千颗星星,

还给他织过围巾,买了衣服寄过来。

但迅哥连去门卫室取一下的耐性都没有。

姑娘每天都会打电话来,

但迅哥都是爱理不理的,

半小时电话他可能说不上三句。

有一天,姑娘终于受不了了:

“既然你不喜欢我,干嘛答应做我男友?”

迅哥还是爱理不理,两人终于分手。

大四元旦夜,迅哥哭得稀里哗啦。

那姑娘发短信来,说跟一男孩相处两年了。

那一刻,迅哥心里像被剜了一刀。

接下来一周,他发短信狂轰乱炸,

那姑娘终于跟男友分手了。

旧情复燃总是很容易的,

大学毕业后不久,他俩就结婚了。

婚后不久,迅哥又开始嫌弃那姑娘。

一年后,两人离婚了。

姑娘对迅哥说:“其实你只是不甘心我在没有你的世界,依然过得安然无恙。”

这才是最大的悲剧:我们疯狂地追逐,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那个结果对我们多重要,而是因为我们不甘心。6

点开微信朋友圈,

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文章:

《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

《坚持,你终会成为想要的样子》

《坚持不是胜利,坚持到底才是胜利》。

点进去,常会看到这样的句子:

“只有坚持到最后的才是主角。”

“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坚持不一定成功,但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其实,不只是朋友圈,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被灌输“坚持”,

家长说,教师说,朋友说,上司说。

大家都在鼓吹“凡事要坚持”,

但极少有人教育我们“要懂得放弃”。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轻易的放弃。”

很多人都知道这句,

但不知道这句名言其实还有一句: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轻易的放弃和错误的坚持。”

错误的坚持,也是人生大遗憾。

就算你战胜了那些你要战胜的东西,

你花掉的20年时间,也是永久性伤害。

并不是人生的最后一个结果才是结果,

而是你的每个行为都是结果。

以结果为导向的生活方式不是不行,只是活得太LOW了。

7

梁漱溟先生说,

人一生要处理三种关系,

人与物的关系(最低的,

人与人的关系(中级的,

人与自己的关系(最高级的。

确实,人与自己的关系,才决定了我们一生的走向。

所以,当我们因某个事情受到伤害,

在不甘心的同时,

一定要想想“及时止损”四个字。

然后想办法“和自己和解”,

不要让不甘心操纵了自己,

因为一个一直为不甘心买单的人,

是全天下最蠢的傻蛋。

比如一个典型的案例是,

有些人觉得跟出轨伴侣离婚是便宜了那对“狗男女”,

因而宁肯呆在冷如冰窟的家里,也不肯离开。

她们所抱持的信念是:

“凭什么他这样对我,我还要成全他?”

“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会让你好过。”

这种行为看似选择了抗争,

本质却是用自我破坏的方式来面对生活。

其实,“对方不好过”又如何,

你争赢了所谓的道,

却失去更重要的东西——生活。

你的不甘心,不过是输了自己。

就很多选择而言,

我支持伊壁鸠鲁学说的享乐主义。

这里的享乐主义不是字面理解的“享乐”,

而是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

我们作出重大决定之前,

要试着问自己两个问题:

1、这是否能让自己获得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而不是相反?

2、这是否能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而不是更坏?

若答案是否定的,

那这个选择就不是一个好选择,

放弃才是明智之举。

8

赵州禅师有句口头禅——吃茶去。

客人来访,他会问:“来过赵州吗?”

有人回答:“曾来过。”

禅师就说:“吃茶去。”

有人回答:“未来过。”

禅师还说:“吃茶去。”

别人不解:“为什么来过说吃茶去,没来过也说吃茶去?”

禅师微微一笑,答案还是“吃茶去”。

你能够用“吃茶去”破解自己的那些固执吗?

哲人说:成长就是自己与自己和解的旅程。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很多事情的复杂性远远超出我们想象,

所以,人到了一定年龄,

就要学会一件事——与自己和解。

与那个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解。

与那个自己心中的自己和解。

与那个天命所归的自己和解。

能够与自己和解的人,才是真正快乐的人,

能够与自己和解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