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人物,提起笔来,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写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其实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物写活、写真,最重要的是写出他的个性来。比如鲁迅《故乡》:“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文中作者对杨二嫂从头到脚进行了描写,却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浮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样的肖像描写,不但做到了“神似”,还为情节增添了不少新颖和情趣。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如,会游泳,会吹笛子,会模拟各种各样的声音 ,会做菜,会煮面条,我学会的是骑自行车。
有一天,我姐姐教我骑自行车,她抓住了自行车的后面,就让我上去,我先把一只脚拿上去,再把另一只脚拿上去,突然我觉得自行车上的平衡不稳定,就急忙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姐姐就说:“你怎么下去了?”我就说:“自行车平衡不稳定!”姐姐又说:“没事,有我在你不用怕!”然后我就放心了。
慢慢的,姐姐把手松开了,但我还在骑,姐姐就在我后面她给我说:“你已经学了!”我一转身没注意到前面有东西,就摔了一跤,然后我就学会怎么上自行车了。
通过这件骑自行车的事,让我知道,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小瞧这件事,而且“一心不能二用”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我的拿手绝招——如何学英语。
虽然我有时丢三落四,但我仍对英语有着极大的乐趣。无论多少“风吹雨打”,但我仍然坚持不懈,除了我没学过以外,终于将英语这些单词烂熟于心,滚瓜烂熟了。我可是名副其实的练出来的。
下面就是我的学习经历:我在学前班的时候,看见别人用一种其它的语言交流。我好奇的问我学前班的老师:“他们用得是什么语言?我为什么一句都听不懂呢?”老师和颜悦色地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啦!因为我们学的是中文和数学,而他们讲得是英语。等你上到小学三年级就可以学到啦!”那时候,我很小,很想学英语,非常盼望那一天的到来。妈妈接我时,见我迫不及待的样子,问我在期盼什么。然后,我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到家后,妈妈冥思苦想,沉思片刻后,把她的想法告诉了我。我听后,兴奋不已,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原来,妈妈说要给我报一个英语兴趣班。
到了兴趣班,我每次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学着。期间,有挫折,也有困难,但我一直坚持到现在。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两句话。终于我领悟到了一个关于英语的学习真谛,那就是要“心到、口到、手到”。学英语首先保持自身平静,然后再用心地读背,最后用心想一下,并总结出自己记单词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学好英语啦呀!
瞧:这就是我的拿手绝技,怎么样?无论好与不好,请你也快来介绍你的拿手绝技吧!
我的绝招是煎鸡蛋饼,爸爸妈妈们都很爱吃,可是我煎鸡蛋的面浆里常常会有许多小疙瘩,用筷子一挤,一看,里面全是面粉,我只能用勺子把它们压破,可是还是会有一些还没有被压破的小疙瘩在面浆里,烙出来很难看,我想,有什么办法能让面浆里不起小疙瘩呢?
经过几次实验,我找到了一个小窍门:我原来烙鸡蛋饼时,先打鸡蛋后放面粉,这回我先把面粉放进去,再加水调成糊状,然后,再多加水搅拌成面浆,接着加上鸡 蛋和盐,搅拌均匀,(这回一个疙瘩也没有了。我对着妈妈高兴地说:“妈妈,看,这回一个疙瘩也没有了吧!”妈妈高兴地说:“不错,不错。这个办法的确很 有效呀!”我把做好的面浆倒进锅中,盖上盖子,一两分钟后,金黄金黄的鸡蛋饼出锅了,闻起来,香喷喷的,吃一口,有一种淡淡的咸味,我咂了咂嘴,调皮的 说:“要是再沾些甜面酱味道会更佳。”
怎么样,这样一道金黄色的,做法又很容易,又好吃的鸡蛋饼 ,你也来做一做吧。
你知道软陶是什么吗?它是一种工艺。它可以做一些小饰品,比如小熊、小猫、小汽车等。
我们要准备的材料有各种颜色的软陶和小刀,我先教你做小熊。
我 们把软陶切成一个大长方体,再把大长方体切成两个正方体,再准备一个长方体备用。把其中一个小正方体和刚才备用的长方体揉成两个圆球,然后把小圆球放在大 圆球上,这样小熊的头和身体基本完成了,把剩下的材料切下两个小方块,要揉圆。我们再用一些材料,切成长方体,揉成四个大小相同的椭圆形。(注意!揉时前 面一定要比后面粗一些
现在我们把做好的小熊的头和身体拿在手中,再把刚刚揉好的两个小球放在小熊的头上轻轻一按,小熊的耳朵就完成了。 然后把那四个椭圆放在小熊的身体上一按,小熊的四肢也就出现。再拿三块白的的软陶,其中一块大一些,两块小些的材料揉圆按扁,再取三块黑色的软陶,把其中 两块分别放在刚刚按扁的两块白色软陶上按一按。最后把剩下的大一些的白色软陶揉成椭圆形按扁,把剩下的小黑陶揉圆放在刚按扁的白色椭圆上按一按,这样,小 熊的眼睛和嘴就做好了,只要把它们安放在小熊的脸部就可以了。
接下来还有最后一步,把做好的小熊放在烤箱里烤一烤,等变硬了,就可以取出来了。这样一只可爱的小熊就做好了。
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言,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高明技法的赞誉,同时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比如孙犁《荷花淀》:“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先是用陈述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生出一疑问,表面是说家庭的重担将一个挑,实则骤别的依恋油然而生。语言质朴鲜活,人物栩栩如生。
今天下午,陈老师在班里举办了一次很有意思的活动,叫“教你学一招”,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表演了自己的.绝活,教室里的气氛十分热闹。
其实,这些节目中最有趣、最好玩的还要数吴祖楠表演的“一笔画”和魏可欣表演的“剪不断的布”这两个节目。
你瞧,吴祖楠刚走上台,就拿粉笔画了起来,不过一分钟的时间,一幅可爱的海狮顶球的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的心里不由暗暗惊叹到:“真厉害啊!,竟然能在短短的一分钟之内用一笔画出海狮顶球这幅画”。这时陈老师问到:“谁想当吴老师的徒弟?”,话音刚落,许多人都把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可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卢建兴已经充当了徒弟这个角色,我十分惋惜。接着就开始师傅教徒弟了。一开始吴老师讲得十分简略,几乎都是让卢徒弟自己练,卢徒弟没有掌握方法,怎么也画不好。后来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点评后,吴老师改变了教学方法,又教卢徒弟画了一只恐龙,由于这回吴老师讲得比较通俗易懂,所以卢徒弟也学得特别好,最后终于画了一幅比较像样的恐龙图。虽然画的恐龙不如吴老师画的好,他画的有点儿像哈巴狗,但是同学们都把它看成变性恐龙,所以也不在乎,照样用掌声欢送这对师徒。
虽然吴祖楠表演得很好,但是魏可欣表演得也不赖。只见魏可欣拿着一个信封走上了台。我定睛一看,原来信封里装着一块绿布条,那绿布条被信封弄得严严实实的,只剩下两节绿布头,魏可欣告诉我们:“过一会儿她会把信封从中间剪开,但绿布条还不会断”。我听了半信半疑,奇怪地想:“绿布条不是装在信封里面的吗?,如果信封成了两半,那绿布条不是也会成为两段吗,可是为什么魏可欣说这布条不会断呢?”我睁大了眼睛,想看个明白。魏可欣拿起剪刀干脆地剪了一刀,当她把绿布条取出来的时候,真令我大吃一惊,绿布条竟然没有断!后来魏可欣告诉我们其中的奥秘:“原来信封的背面,有一道大口子,只要一拉,绿布条就会出来,只要用剪刀剪信封就行了。我听了恍然大悟。心想:“原来奥秘在这里啊!,怪不得绿布条剪不断呢!还是要一点儿小技巧啊!”。
这次的“教你学一招”活动在同学们一阵阵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