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检验自己内在的信任感是否厚实,首先要关照“眼神”对我们的意义。
3.当我们发现自己在某段关系中,总是被生气、难过、讨厌的情绪淹没,这段关系的背后,肯定隐藏着我们早年与父母相处的缺憾。
4.承认渴望,也就理解了自己想要寻找的方向。
5.当年岁增长,我们的心智可能更坚强,但心底却可能更悲伤——在这个世界上,可以信任与了解我们的人越来越少了。
6.愿意相信别人而示弱的人生,才是真正健康的人生——因为故作坚强地活着,往往过得很辛苦。
7.依赖并不可耻,它代表我们心里还愿意信任那个纯真弱小的自己。主动和父母或他人重建安全关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我们心里那个弱小的自己。
8.当我们打心从心里感受不到爱,就容易困在黑暗里,不论我们多努力想充实自己、填满自己的生命,还是会感觉到深深的孤单。
9.因为无感,让我们即使在对方面前,也感受不到彼此。
10.父母对我们的影响越深,越会阻碍我们清晰地观见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并且使我们变得容易为父母互动所激发的情绪所扰。
11.一个挨饿的心灵,也许外在可以生活得很好,内在却总计划着从这样的生命里逃亡。
12.当我们内在处于一种“无法信任自己”的状态时,所看到的外在环境往往是“别人不相信我”或“别人不尊重我”。
13.我们要这样隐藏在“我不相信自己”的骗局背后,往往是因为:不够相信自己,就会害怕被别人看穿那些不美好。
14.没办法打心底肯定自己存在的人,往往能从生命中找出一段不被信任的深刻经历。
15.在幻灭中调适心情,以及学习接受无法控制,是挫折忍受力的来源,逐步形成我们成年后的抗压力。
16.这就是“矛盾意象”的力量:当我们化太多力气阻止自己去想,那件事情反而对我们更加重要。所以,要让自己沉浸在一种相反的状态里。
17.当年被如何对待,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好,而是父母带着他们的遗憾与伤痕,所以也只有能力如此对待。
18.依赖不是为了告诉我们离不开谁、不能没有谁,而是为了认识自己内在真正的渴求。那是一种童年时期未被满足的.渴求。
19.当我们无力向颁布禁止讯息的人询问“为什么不行”时,无形中也就发展出一套在禁止讯息中生存的逻辑——要不就是说服自己,被禁止也没什么不好;要不就是编造谎言,蒙骗那些我们需要顺从的人。
20.隐形攻击是一种父母加在子女身上的情感包袱,但它往往是透过柔顺的善意而生,我们可以视之为一种软性的要求,伴随着父母诚恳的、透露着“我都是为你好”的眼神和话语,就这么一天天深植于我们内心。
21.自由加自律,会为我们带来享受自我的快乐。若少了自律呢?可能就会让人活在一种缺乏边界的自我焦虑中了。
22.这种限制的框架让我们知道自己在哪里、可以成为怎样的人。于是,我们拥有了成为一个人的方向。这是人生必备的框架,是一种有“边界感”的框架,让我们不至于被过多的自由给淹没。
23.孩子的生活与梦想,往往夹杂着父母所投射出来的未完之梦。
24.如果我们宁愿停留在此刻抱怨,那么,抱怨背后的真相可能是:其实是我们自己无法放下父母的梦想。当我们不愿真正放弃父母的梦想,就会让自己陷入无法真正自主的处境。
25.在父母的内心深处,往往藏着一个说不出口的声音:他们总是盼望我们能在他们入土后,还能幸福快乐地活着。对父母而言,我们一辈子的快乐,才是系在他们心头最重要的梦想。
26.释放童年的痛苦,不代表我们不需要扛起自己的责任。当我们愿意承认和感受自己,我们的内在将更加强大、有能量。尝试找回心的力量,最好的方法就是:扛起父母以外的、属于自己的责任。
27.成年后的孩子与父母,终究要面对自己的难关与未来,谁有没办法真正帮得了谁。
28.人的天性本身就具有一种“双性特质”——一个住在世界可见之处的性别特质,和一个住在世界不可见之处的性别特质,而我们却不见得知道,自己压抑了哪一种特质。答案可能在我们对父亲与母亲的认同上。
29.我们用一个虚幻的笼子,关注了原本可以自由的自己。
30.让我们一起行行好,好好向幻想中的那对完美父母道别,然后看到现实生活中父母真实的样子,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
31.越是对自己父母生气的人,其实越放不下父母带来的创伤,最后只好用不快乐来纪念被父母伤害的过去。越是对父母生气的人,其实也越胆怯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所以常常把错怪到父母制造的伤痛上,这样就可以永远活在童年的伤痛李,不用成为成年的自己负责。
相信自己,是对自我能力的一种认同,一种肯定。但盲目的\'全然相信自己,一味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绝对不可取的。撞了南墙还不肯回头,踏入泥沼还不知握住别人垂下的绳索,结果只会是头破血流,自取灭亡。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路。相信别人是一种理智。全然相信别人而怀疑自己就是不明智了。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却没有自己的主见。那么当人群散去的时候,又该何去何从呢?
在胸有成竹时相信自己,在迷茫怅然时相信别人,二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才能走出精彩人生!
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受益。
古语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帮助了他人的人,在困难时别人也会帮助他。韩信贫贱时曾有一个洗衣妇对他有一饭之恩,他当上楚王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她送去了千金;英国有一位绅士资助一个贫苦少年进入牛津大学,多年后这个少年发明的青霉素恰恰救了他正在患病的儿子——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性命。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中,没有人是独自一个人生活的,如果我们人人都不忘帮助别人,那么在你有困难的时候,一定也会有无数双手伸过来帮助你的。这不仅仅是一根救命的.稻草,更是一颗温情的心啊!
帮助别人,自己也感到快乐。
如果说帮助别人就是为了回报,那未免也太功利了些,大多数人帮助别人并不希望得到什么,他们相信,帮助别人是一件乐事。特里莎修女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苦难中的人们,一生为帮助贫苦人民而奔波忙碌,她却始终是充实而快乐的;李嘉诚挣得亿万家产后,又投身于慈善事业,李嘉诚基金会遍布各地。他们做这些事,难道希图回报吗?当然不是。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帮助自己,帮助自己获得了快乐,获得了满足,获得心灵的充实,获得精神的升华。
可惜的是,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为了这样那样自私的原因,拒绝去帮助他人。当我们看到马路上,一位老人摔伤,却没有一个上去搀扶的人;当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看着英雄与小偷搏斗却无人相助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当我们自己处于这种境地,该是多么寒心与悲凉?我们有没有想到,那位勇敢救落水女的农民工的话:“我爹说了,出门在外遇上事,能帮就尽量帮。”
我们拒绝冷漠,我们拒绝漠视。要知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当我们人人都能互相帮助,这将会是怎样一个美好、和谐、温情脉脉的世界啊!
那天灰蒙蒙的,不时飘几滴小雨。这样的天气,人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儿去。我怀着郁闷的心情,跟随着妈妈一起到科技馆去参观。我门随着人流在公交站上了7路公交车。车开了,隆隆的发动机声,让我门的心情越加沉重,每一个人都板着脸,没有一丝笑意。到了第二医院,上来了一位60岁左右的老奶奶,她上身穿着一件灰褐色的衣服,下身穿着一条黑色的长裤,,手上还贴着一张药棉,看来是刚挂好点滴要回家去呢!老奶奶颤颤巍巍的身躯在投币箱旁徘徊着,又跟司机说了几句悄悄话,只听见司机大声地说了声那不行啊!难道是 · · · · · · 还是 · · · · · · 我猜测着。终于,我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原来老奶奶没带够钱,只有一元。司机是得理不让人,而老奶奶又是好说歹说。这样的局面僵持了2分钟左右,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打算去帮老奶奶付车费。好心人也不止我一个,一位穿着建功中学校服的男学生走到老奶奶的面前,先把硬币投了进去,然后又搀着老奶奶坐在了他自己的\'座位上。老奶奶当时是激动万分,连话也说不出来了。车上的乘客都向那位中学生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我也不约而同地转过头去,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他只是灿烂地一笑,可是这一笑又是能让多少人都无法忘记的呢?
在路上,我一直在想:要是每一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的话,那么世界不是将越来越美好吗?
起初,哈默只是和颜悦色地说:“改天吧,我今天有要事在身。”但最后,还是经不起杰西克的软磨硬缠,无奈之下,哈默同意回答他的一个问题。杰西克冷静地想了想,提出一个最敏感的话题:“为什么前一阵子阁下对东欧国家的石油输出量减少,而你最大的对手的石油输出量却略有增加,这似乎与阁下现在的石油大王身份不相符。”哈默平静地回答:“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那些想在竞争中出人头地的人如果知道,关照别人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理解与大度,却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他一定会后悔不迭。关照,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条最好的路。”
哈默离开后,杰西克呆呆地站立街头。当时,他以为哈默只是在故弄玄虚,敷衍了事。直到多年后,他读到这样一段故事——在哈默成为石油大王之前,他曾是个不幸的`逃难者。在一年的冬天,年轻的哈默随一群同伴流亡到美国南加州一个名叫沃尔逊的小镇上,在那里,他认识了善良的镇长杰克逊。
一个雨天里,镇长院前花圃旁边的小路成了一片泥淖。于是行人就从花圃里穿过,弄得花圃狼藉不堪。哈默看了也替镇长痛惜,后来见镇长笑盈盈地挑着一担炉渣回来了。并把炉渣铺在烂泥里。结果,再也没有人从花圃里穿过了。最后,镇长意味深长地对哈默说:“你看,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有什么不好?”
的确,那些在风雨中行路的人们如能有一条顺利走过的路,又有谁会去践踏美丽的花圃呢?
这其中的道理是简单的:给予是相互的。在我们给别人以同情、宽容、友爱之后,会明白这其中含义的:关照别人其实就是关照自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