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迎着明媚的阳光,踏着清晨的露水,来到了实践活动的地点—中国月季文化园。虽然天上的雾霾很重,但看着满田的月季,闻着空气中的芳香,真是让人心情愉悦啊!
在这鸟语花香的`环境下,我们举办了建队仪式。举办完,每班便多了一位辅导员,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个似球的建筑旁。在途中我发现:导师并没有进入我们的行列,而是径直地往我们的反方向走去。我心里不禁感慨起来:我们都长大了,并不是需要督促的小孩,我们可以自主管理了!想罢,主持人拿起话筒,解说起游戏来:“这是一个类似两人三足的游戏,只不过换成了十个人,十一只脚。”
当我们都开始绑腿的时候,别的班还在选人,有些还抱怨起来:“我为什么要玩这个?”绑完之后,我们便开始练习。一开始玩得特别差,我们便指责起谁做的不好,后来,在调解下,一些人换了位置。一次失败,两次失败……在数次失败后,我们的队伍被哀怨声埋没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大家一起喊口号,每喊一个,走一步。这样不仅统一了步伐,还提升了士气。就这样,我们越练越好。一位辅导员看见我们这势如破竹之势,拿起相机把我们录了下来,还鼓励我们:“这几个班里,就你们最团结。”这句话无疑让我们的士气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比赛开始了,我们喊着整齐的口号,迈着相同的步伐向终点进发。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其他班都摆着各种奇异的姿势,有一个班甚至是跳着往终点走。突然,排头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后续人员都步了排头的后尘,结局惨不忍睹。最后,冠军自然是我们的,所有人都在欢呼。这场比赛,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团结就是力量”。
后来,我们又玩了许多游戏。虽然每项时间很短,但无一不考验这团队的团结。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明白: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朝花夕拾》中那几篇描写人的文章,我是比较喜欢的。首先,这些文章的内容比较吸引我——因为我喜欢看到各色各样的人,再加上鲁迅那种轻松而生动的语言,读着读着,你仿佛就可以看到那个人似乎站在你面前一样。比如《阿长与山海经》,描写的是鲁迅家的保姆阿长。文章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旧时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有人比喻这篇文章是鲁迅从记忆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异常鲜美的“朝花”。的确,对于这个妇女,鲁迅不但没有避讳写出她的美与丑,反而是怀着真挚的感情怀念她的一切。不论鲁迅对她是佩服、厌烦、喜欢或是讨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还发现,这个“长妈妈”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孔已己”很相似,同是旧中国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们的名字,都是已经被人遗忘了的,而外号也是随便起的。可悲的人啊!
直到写完了这篇读后感,“感”到了这么多,我觉得我才算是真正地读懂了《朝花夕拾》。
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旧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并且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鲁迅不愿在沉默中死去,而愿意在沉默中爆发。他像一道雷鸣闪电,炸醒了沉睡的人们,震惊了后人的我们。
老师曾说过:“阅读《朝花夕拾》时,我们应当时时提醒自己:这是一个颠沛流离的中年男人对自己过去的回忆。”
作者在文中所提及的那些童年时期的喜和悲、爱与憎,实际上已被当下一种成熟的、融融的爱意所包围;相对于自己“离奇”的现状而言,这种留存于记忆当中的“意味”备受心灵的呵护。
这种爱意是单纯的、流动的、温柔的,它不仅出现在作者对长妈妈的回忆裡,也出现在对“五猖会”的怀想中,还出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路途。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四八班和四七班去科技馆。到了科技馆以后,我们找了一名讲解员就出发了,刚一进去,我就看见了很多动物和昆虫的标本,有猫头鹰、有梅花鹿、有野猪,还有我都叫不上名子的动物。然后我们去参观儿童乐园里的一些科技电子玩具,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声音发电器,只要对着话筒大喊,一个鱼嘴里就会吐出水花,声音越大水花就会越大。
接着我们来到二楼一个叫倾斜小屋的房子前,我们排着长队进去了,很多人都是进去时议论纷纷,出去时直喊惊险,我进去之后,感觉自己要被屋子砸死似的,因为整个房子都在倾斜状态,好像一不小心房子就会到了似的。
最后,我们来到了三楼,讲解员把我们带到一个屏幕前说“我给你们做一下示范,”然后,她拿起一个电子枪,把屏幕上的狼打的一干二净,然后,屏幕上的羊变多了,草渐渐没了,讲解员说这就是食物链,然后她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食物链的知识。
科技馆真好玩,我下次还来要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