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学习和生活的美好与快乐作文

分享学习和生活的美好与快乐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1-28 18:16:45
分享学习和生活的美好与快乐作文

分享学习和生活的美好与快乐作文【一】

今年我12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步入了初中生活,带着好奇,紧张,兴奋的心情进入了陌生的大集体——七年级3班。

进入初中后,我发现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异,紧张的学习气氛,让人眉头紧锁的难题作业,有点措手不及。所以我要全心全意的放在学习之上,不能再像小学一样贪玩了。

初中生活虽然作业多,课时多,科目也多,但是我觉得很有趣,过得非常快乐。在这里我学到了小学所不能接触的新知识,新内容,结识了新同学,新朋友。遇到很多问题就不用绞尽脑汁的胡思乱想,可以和同学共同思考,交流做参考,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路共同解决难题。在小学的时候,我的`英语是学得一塌糊涂,到了初中之后,同学们跃跃欲上的紧张气氛中,我也每节课都开始认真听讲,努力把自己的成绩提上去,看着一次次的听写满分心中也是万分开心,快乐的。

生活中快乐是必不可少的,快乐是需要创造,寻找的。生活中有很多乐趣,各种各样的方式都可以得到快乐。刚进入新班集体时,遇到了老朋友,再以后的侃侃而谈中认识新朋友,这也就是有了朋友的快乐。

在学校参加了书法比赛,获得了三等奖。当班主任把奖状发给我时,当班上的同学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时,心中的骄傲与自豪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这就是获得了别人的支持和赞美的快乐。当数学练习册得到“订”字时心里满是沮丧。可是下一次自己认真的完成并得到了高分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就是经过努力有进步并且提高了学习能力之后的愉悦。

美丽的秋天,秋之韵,更是在愁情之中。犹如“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的写照,秋的高远与辽阔更增添了忧愁。可是秋天是个收获的,在秋天农作物都进入了成熟,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初中生活是苦乐交织的,让我们用心体苦思乐,在辛苦中寻找快乐的恩惠。每晚我都有个习惯,躺在床上一幕一幕地播放一天发现的乐事,一些快乐的瞬间,在美好的回味中进入甜美的梦乡。

分享学习和生活的美好与快乐作文【二】

我们传统的教育一直以教材为本组织教育教学,一切从教材出发,习题、考试都离不开课本中的内容。而课程改革以来,变动最大的就有我们的教材。课本中鲜艳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多了起来,乏味俗套的问题少了许多。教材的编写不光是给学生以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道德以及价值观的渗透和学习方法的掌握。这些新理念的实施离不开我们教师。

1、研读教材

现在的教材依据学生的情感知识需要进行编写,贴近了学生的心灵,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有许多的问题和困惑,在独自阅读课本时也有难以逾越的困难。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因为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就将这些难题和问题忽略,相反,它们正是我们在研读教材时需要密切注意和着力最重的地方。一个教师,能否在拿到教材后发现这些难点,是熟悉和掌握教材的基础。当然,我们对这些问题的重视根本的目标不是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

同时,新教材中人文化的东西逐渐增多,一篇看似简单的课文背后,可能蕴涵的情感、态度极为丰富,想让学生能感悟这些情感,那么教师首先就需要具备从字里行间体悟情感、价值的能力。这也是现在教师所要有的研读教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2、组织教学

如同工程师的建设图纸,医生的医治计划一样,在深入研读教材后,走进课堂前,

每一位教师都会在心里对一堂课给出自己的设计。书中提到了一位中学教师,他在对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的代表开课时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而学生也非常积极地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真可谓是天衣无缝。这样的一节课在我们大部分的教师心中绝对是一节无可挑剔的好课,但对于美国代表来说却是一节充满了问号的怪课:学生的问题去了什么地方?学生既然会回答所有的问题,那还要上课做什么?

传统的教学中,我们都将教学设计建立在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技能和解决难题上,如果一堂课下来,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知识、记忆知识,都能没有问题了,那么这堂课也就成功了。所以我们的教育发生了一种怪现象,当一位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一年级的小朋友时,他们能回答出22种不同的答案;而用同样的问题去问大学生时,他们却不知如何作答,最后才在老师的点名下说出了一个答案。难道大学生还不如小朋友吗?不是,关键在于,经过长时间的学校学习和训练,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标准答案,习惯了每个问题都只有一个答案了。书中,作者把这种教育叫做:去问题教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没有问题也就没有了创造,创造力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明确一堂课以后学生得到些什么。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最终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进行发现、思考、合作,让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能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对未知知识的探求***。

3、 走出教材

课程改革以来,提倡走出教材、走出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其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但现在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惊人,信息量巨大,不用说是教材,就是权威的科学用书也有道不尽的地方。我们的学生最终还是要进入到社会中的,对于信息的掌握自然是越多越新越好。现在很多的教师都将目光放到了教材以外,课堂信息量大了起来,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在跳出教材上需要有一个度,如果喧宾夺主、不分主次,那么就算信息再多,也只能是学生脑中的“过眼云烟”,不能生成连贯的知识体系,更不能激起学生的探求***。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尺度,要让丰富的信息充实教材而不是割裂和主导教材。

分享学习和生活的美好与快乐作文【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的传统作用就是作为教材的有声注解,将教材中的字句篇章嚼碎“喂”给学生,教材如是说,教师就如是说。知识的传承需要这种细致的讲授,但只有讲授是不够的。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学习都有一段停滞期、迷茫期,因为大学里的教师大部分不会将教材打开到具体的页数,然后一句一句的讲解,课堂中的许多理论都是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甚至与教材不相合,那么如何去读手中的教材呢?该怎样选择不同的意见呢?新的理论该如何有序合理地安插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呢?

教材犹如是一扇神秘的大门,打开门后的世界更加精彩,学生想要打开这扇门,特别是刚刚进入学习状态的学生,离不开教师的帮助。我们经常说在辅导学生学习时要由扶到放,逐渐让学生摸索出学习的方法,积累学习的经验。一百个读者有一百种对文章的不同理解,不同的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也会有不同,教师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给学生的只能是方向和方法,至于学生最终会得出什么样的感悟,那就需要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探求,让学生在离开我们以后也能有效地进行自学。一句话,我们是教材和学生间的纽带,必需却又不着痕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